当时梅州连续暴雨天气,降雨量是同期的2倍,当时说法是降雨是导致高速公路塌方的原因。
但是这个原因并没有得到认可,暴雨天气每年都有,况且梅州不仅仅只有这一条梅大高速,那么为何塌方的偏偏是梅大高速呢?
这个理由很难自圆其说,梅大高速通车不足10年,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不得不令人揪心。
塌方是直线向下塌的,坡度很大,最终塌方导致23辆车掉落,52人死亡,30人受伤。
调查来调查去,调查了个寂寞,最终还是雨水承担了一切。
对于塌方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灾害点路段为倒三角形沟谷地貌斜坡路堤,受长时间持续性降水影响,地下水持续累积、水位升高,暂态性地下水动静水压力、浮托力和渗透力持续增大,滑动推力不断积聚长时间饱水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软化,抗剪强度降低路堤中下部及护脚墙突然滑动变形,引发路堤上部填士塌方,造成高速公路塌方灾害。
好了,我们清楚了原因,和人没有关系,完全是雨水惹的祸,这是官方主要想表达的。
那么,我们有疑问了,梅大高速全长80km,只有这一段有雨水吗?
至于叠加因素,官方给出了一些,有零星小雨,行车视线不良,车流量较平常突增等加大了灾害损失。
好了,一大堆原因之后,官方最后带了下不被注意的原因,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对路堤抗灾能力造成影响。
这里对于设计、施工等仅仅用造成影响说明,一笔带过,但是这个可能才是塌方最重要的原因吧。
同样面临暴雨,为何塌方的却偏偏是梅大高速呢?
那为何领导们着重描写暴雨原因和司机视线不良的原因呢?我们懂的,雨水背了不该背的锅。
对于此次事故,责任人不仅原因分析的漂亮,还总结了五点教训和整改建议。
二是公路地下水防范意识淡薄,智能监测预警手段严重不足;
三是建设管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抗灾能力;
四是重建设轻管养,日常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
五是监管职责交叉重叠,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压力。
整改建议是这样的,
一是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极限思维:
二是全面提升路基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加强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是提升高速公路风险监测管控能力;
五是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这么说,塌方发生之前,这些都是没做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总结却都是人的各种做的不到位!原因和措施对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