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区域地理知识:地形图,浅滩心滩和江心洲,等高线海拔

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特点:

项目

特点

同线等高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又称高程)相同

同图等距

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即海拔)之差(即相对高度)。如三条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500、600、700,则等高距都为100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

同线封闭

等高线都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异线不交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不同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疏密不均

等高线的分布疏密不均匀。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即“密陡疏缓”

曲度不同

等高线弯曲程度不同,弯曲程度较大的地方(山脊或谷地)地势起伏较大;弯曲程度较小的地方地势比较平缓

3.地形部位

【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

(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

②数值表示

(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迎风坡凸而平缓 ,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

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

(1)陡崖最大海拔(H):H≤H

(2)陡崖最小海拔(H) :H

(3)陡崖的相对高度(H):(n-1)d≤H<(n+1)d

6.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即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具体如图所示:

(1)“小于小的”:0米<A<100米。

(2)“大于大的”:300米>B>200米。

7.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大,即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小,即坡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8.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1)选“点”设计:

①水库的坝址:

a: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

b: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②港口的选址: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宿营地的选址

a: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

b: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c: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④疗养院的选址: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地方。

⑤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等。

⑥气象站应建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

(2)选“线”设计

①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

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考虑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下图中公路选线为①)

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同时自流比较适宜等。(下图中选择④线)

③输油、输气线路选址: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包括城市规划、居民区、农业、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

①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②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地向阳地带;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四.地形剖面图

1.画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并交于相应的海拔高度线上。

(4)用平滑曲线把垂线与海拔高度线的交点相连,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注意: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也可以在相同点的中间取一个点,找出的范围,然后引垂线,止于对应的海拔范围)

2.各种地形的剖面示意图

(1)山峰

(2)洼地

(3)山脊

(4)山谷

(5)鞍部

(6)峡谷

3.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4.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地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①“凹形坡”与“凸形坡”对通视的影响。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见下图。

②有时仅看两地的“凹凸坡”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这种情况下,“凹形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地不能看到B地。

(2)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形;下游堆积作用明显,横剖面图上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五.分层设色地形图

1.颜色: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2.间距:分层设色地形图不用遵守“等距”原理,两条线之间的间隔可以是不同的,而黑白的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都需要是“等距”的,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

3.意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范围,可以查看图上所附的等高线分层设色表。

在地貌学习中,很多同学认为浅滩、心滩和江心洲这几种地貌不好区分,理解起来觉得困难,现就本部分内容的相关概念和例题整理呈现给大家。

一、浅滩、心滩和江心洲的形成过程

1. 浅滩的形成过程:浅滩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侵蚀的部分是深槽。 浅滩最发育的地段在河床宽阔处或支流河口附近,在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在原有的成型淤积体上,泥沙容易淤积,往往造成浅滩,枯水期不出露水面。

2. 心滩的形成过程: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糙率较大,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东西侧翼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细小的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没入水面。

3. 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江心洲终年露出水面,也存在例外,比如洪水来临,江心洲存在短暂的没入水下时期。

二、典型例题

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下图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

B. 河道变窄

C. 河流泥沙含量大

D. 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2. 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 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

B. 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物颗粒粗

C. 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

D. 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要是因为地处凸岸

3. 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

B. 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

C. 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

D. 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第1题,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作用显著,易形成江心洲,A正确;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B错;河流泥沙含量大,易沉积,形成江心洲,C正确;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堆积作用显著,D正确。选B。第2题,河流流速与所挟带泥沙颗粒粗细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反之,则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且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沉积物颗粒细,A错;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B错;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颗粒细,C正确,D错。选C。第3题,江心洲形成的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很不稳定,因此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A正确;第二阶段,浅滩堆积物得到加强,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出露水面,形成心滩,B正确;心滩形成后,心滩处因河流分叉而导致流速减慢,但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积,心滩不断下移,C错;第三阶段,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D正确。选C。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THE END
0.教格地理备考指导——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七、新月形沙丘地形图及景观图 八、山前冲积扇是水力搬运碎屑物质堆积于山谷出口附近形成一般呈扇形的地貌类型。其等高线呈圆弧形,高密低疏。下图西南方等高线密集处为山地,山前为冲积扇。本图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jvzq<84ejklfpp3qhhio0lto1jznn872365178;685e70qyon
1.沙丘平台遗址卫星地图,地图高清卫星地图Bigemap地球在线为您展示沙丘平台遗址卫星地图。沙丘平台遗址位于经度:115.126666、纬度:37.099642。 沙丘宫平台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是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广宗县境内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宫也得名于此。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jvzq<84yyy4ckpjocr4og}4ekv.3=52;6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