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干热河谷,附例题气流植被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干热河谷的形成是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

干热河谷的形成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

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地带的划分: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河谷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但那里很多的峡谷河畔却荒凉一片。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据资料查询: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这些河谷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形:山高谷深。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当湿润的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之后气流翻越山脊,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变得炎热干燥,这就是焚风。

焚风经过山的背风坡,还会带走原有空气中的水分,在一些地区,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另一侧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变可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

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约6.5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度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近地面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则称为山风

“山谷风”垂直厚度大,并有一定范围的局地昼夜环流系统,其规模与谷地形态、位置有关。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

由于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的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山谷的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积聚,谷地上空空气受重力影响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所以在干热河谷处有流水且有蒸发,但降水极少,是因为水汽的上升空间不足,气温不能降到凝结成水的地步。

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其实是谷风气流上升而形成的。

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焚风”效应逐渐加强,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干热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当缓慢,且滞后于气候演化,而人类破坏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进程。

有些干热河谷自然生长着热带干旱的典型植被——仙人掌。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干热河谷存在,大多数人以为干热河谷底部植被稀疏或没有植被生长,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干热河谷只是生长着不是当地大气候下应有的植被而已,很多地方是有植被生长的,比如上图中的怒江河谷的某一段。

澜沧江某段

不是所有的河谷都会形成干热河谷,基本需要以下条件:

①河流与山地的相对高差要大,即山高谷深;

②位于背风坡;

③地势相对狭窄,热量不易扩散。

试题链接

1. 在我国西南众多的深切峡谷中分布着许多干热河谷,这些河谷往往山坡林木繁茂,而谷底植被稀疏。读中国西南地区示意图及干旱河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干热河谷的原因可能是( )

A. 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B.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谷地植被难以存活

C. 河谷深,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2)关于图中a、b两支气流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流a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B. 气流b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C. 气流a从太平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使贵阳阴雨连绵

D. 气流b从太平洋上带来充沛的水汽,使昆明阴雨连绵

【答案】 1. C 2. B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为季风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A错;干热河谷与水位季节变化大无关,B错;受南北纵列山地的影响,地处季风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发育干热河谷,C对;与副高控制时间长短无关,D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图中ab气流相遇形成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主要发生在冬季,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西南季风主要在夏季,A错;气流b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洲高压产生的冷气流,B对;昆明准静止锋形成主要与地形有关,降水主要发生在冷气团控制的贵阳一侧,a气流来自于冬季南移的西风带分支,不来自太平洋,b为高纬来的冷气团,源于北冰洋等地,CD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2.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mm,年蒸发量却高达3507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形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地壳断裂下陷

(2)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B. 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C. 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D. 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3)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气候干旱,岩层坚硬致密

B. 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大

C. 降水稀少,水土流失较轻

D. 植被稀疏,岩层抗侵蚀力弱

【答案】 1. D 2. A 3. B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河谷之一。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土桥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节理发育显著;受流水侵蚀作用,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桥洞中部缺乏支撑,容易发生崩塌,导致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3)由图中桥面厚度、长度、桥洞高、桥洞宽等信息可推测B正确;由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岩层节理发育,岩层松散;岩层在经过长时间干旱后的集中降水条件下,极易产生较强的土壤侵蚀,导致干热河谷内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故A、C错误;

土桥的存在说明岩层抗侵蚀力强,故D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地处川滇交界,属于亚热带气候。近十年来,攀枝花利用干热河谷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种植,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该地是我国三大芒果产区之一,相比于另外两大产区——海南三亚、广西百色,攀枝花具有“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三大特点。

材料二 图为攀枝花及周边地区干热河谷分布示意图。

(1)说明地形对该地区干热河谷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2)与我国其他两大芒果产区相比,说明攀枝花芒果的市场竞争力优势。

(3)攀枝花农业生产由粗放的农牧业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方向转变,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的变化。

【答案】

(1)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成熟较晚,错时上市;据周边市场近,运输成本较低;干热河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实糖分积累多,芒果品质好;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受气象灾害影响小(写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小也可以)。

(3)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灌溉技术改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横断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1)该地区山高谷深,气流越过山峰后,在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河谷地气温高,导致热,同时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降水量少,导致干。

(2)注意要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相比,注意材料信息“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首先,该地芒果成熟时期晚,可避开芒果上市高峰期,优势更强;其次,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一方面,地处内陆,地形闭塞,受气象灾害,如台风的影响小(三亚、百色等地地处南部沿海,夏秋季受台风的影响强);另一方面,该地气候干热,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芒果糖分的积累,产品品质优良;最后,攀枝花距离周边地区(如川渝地区以及周边热带水果的消费市场)较近,运输成本较低。

(3)首先,市场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这种转变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对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其次,蔬菜、水果等易变质,该地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市场面向全国,这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冷藏保险技术的进步;再次,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该地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这也得益于生产技术的提高;最后,该地区属于干热河谷,水分条件不足,得益于灌溉技术的改善,该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该地区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干热河谷出现在海拔2300m以下,为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拔3000-3200m,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200-4000m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下图示意某大学科研工作者对云南境内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的调查情况。

(1)推测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出现的坡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河谷内气候干热的原因。

(3)该地通常在春末夏初植树种草,以改善干热河谷内的生态环境,试为这种做法提供依据。

【答案】

(1)东坡。东坡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的变化大,海拔2300m以下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疏林灌丛草坡带;海拔3000-3200m,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200-4000m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微弱,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而西坡降水量的变化较小。

(2)河谷距海相对较远,且有高大山脉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到达河谷后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河谷内人口、城镇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干热程度。

(3)春末夏初,有积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较大;气温尚低,植物蒸腾作用较弱;该时段后,降水增多,利于植物生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1)推测不同植被出现的坡向,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信息,一是造成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二是东西两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变化。读图可知,图中东西坡降水量差异明显,东坡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的变化大,海拔2300m以下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疏林灌丛草坡带;海拔3000-3200m,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200-4000m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微弱,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而西坡降水量的变化较小,所以分布在东坡。

(2)河谷内气候干热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去分析,自然原因立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人为原因立足于当地植被的破坏。河谷距海相对较远,且有高大山脉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到达河谷后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河谷内人口、城镇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干热程度,所以河谷内降水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热。

(3)在春末夏初植树种草,主要结合此时土壤水分状况、气温状况、该时段后的降水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从水分看,春末夏初,有积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较大;从蒸发来看,由于气温尚低,植物蒸腾作用较弱,易于存活。该时段后,降水增多,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应在春末夏初植树种草。

地形图

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特点:

项目

特点

同线等高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又称高程)相同

同图等距

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即海拔)之差(即相对高度)。如三条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分别为500、600、700,则等高距都为100米。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

同线封闭

等高线都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异线不交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不同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疏密不均

等高线的分布疏密不均匀。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即“密陡疏缓”

曲度不同

等高线弯曲程度不同,弯曲程度较大的地方(山脊或谷地)地势起伏较大;弯曲程度较小的地方地势比较平缓

3.地形部位

【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

(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数值表示

(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迎风坡凸而平缓 ,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

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如图,H大=400米,H小=100米,d=100米,n=4,则:

(1)陡崖最大海拔(H最大):H大≤H最大<H大十d

(2)陡崖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H最小≤H小

(3)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n-1)d≤H相<(n+1)d

6.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具体如图所示:

(1)“小于小的”:0米<A<100米。

(2)“大于大的”:300米>B>200米。

7.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大,即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小,即坡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8.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1)选“点”设计:

①水库的坝址:

a: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

b: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②港口的选址: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宿营地的选址

a: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

b: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c: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④疗养院的选址: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地方。

⑤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等。

⑥气象站应建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

(2)选“线”设计

①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

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考虑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下图中公路选线为①)

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同时自流比较适宜等。(下图中选择④线)

③输油、输气线路选址: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包括城市规划、居民区、农业、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

①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②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地向阳地带;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四.地形剖面图

1.画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并交于相应的海拔高度线上。

(4)用平滑曲线把垂线与海拔高度线的交点相连,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注意: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也可以在相同点的中间取一个点,找出的范围,然后引垂线,止于对应的海拔范围)

2.各种地形的剖面示意图

(1)山峰

(2)洼地

(3)山脊

(4)山谷

(5)鞍部

(6)峡谷

3.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4.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地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①“凹形坡”与“凸形坡”对通视的影响。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见下图。

②有时仅看两地的“凹凸坡”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这种情况下,“凹形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地不能看到B地。

(2)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形;下游堆积作用明显,横剖面图上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五.分层设色地形图

1.颜色: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2.间距:分层设色地形图不用遵守“等距”原理,两条线之间的间隔可以是不同的,而黑白的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都需要是“等距”的,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

3.意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范围,可以查看图上所附的等高线分层设色表。

END

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

成为更优秀的人 请务必加油(•̤̀ᵕ•̤́๑)ᵒᵏᵎᵎ

01

高考地理 | 超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超高清)

02

高考地理 |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03

高考地理 | 影响气候的因素综合题答题技巧!

//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THE END
0.教格地理备考指导——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稀疏、密集相间分布,稀疏处为梯田面,海拔相同,密集处为相邻两级梯田的高差。 七、新月形沙丘地形图及景观图 八、山前冲积扇是水力搬运碎屑物质堆积于山谷出口附近形成一般呈扇形的地貌类型。其等高线呈圆弧形,高密低疏。下图西南方等高线密集处为山地,山前为冲积扇。本图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jvzq<84ejklfpp3qhhio0lto1jznn872365178;685e70qyon
1.沙丘平台遗址卫星地图,地图高清卫星地图Bigemap地球在线为您展示沙丘平台遗址卫星地图。沙丘平台遗址位于经度:115.126666、纬度:37.099642。 沙丘宫平台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是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广宗县境内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宫也得名于此。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jvzq<84yyy4ckpjocr4og}4ekv.3=52;6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