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后,鄂豫皖、豫皖苏、豫西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敌人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尤其是西北宜川大捷后,中原战场的敌(裴昌会、孙元良、胡琏、邱清泉)四个兵团更为惊慌。关中的胡宗南为确保西安,急调原据守在潼关至洛阳地段的裴昌会兵团,全部增援西安,而无力东顾;由郑州南下的孙元良兵团,察觉我主力在洛阳以南集结后,便龟缩郑州,并慌忙派两个旅进抵黑石关、汲水一线;原位于西平、漯河的胡琏兵团主力,正在向许昌开进的途中,距洛阳尚有7日的行程,其另一部袭扰我集结在沙河、淮河之间休整的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地区的邱清泉兵团,似有回师陇海路郑州以东的征候。在洛阳以东至郑州以西至潼关四百公里的沿线上,只剩下据守在洛阳的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其他无有敌之正规部队,该敌已陷于孤立,为我攻克洛阳之良好时机。
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并掩护刘邓大军休整,我们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由华野的3、8纵队和中野的4、9纵队,组织洛阳战役。
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点,地扼秦、晋、豫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洛阳又是著名的古都,在历史上为我国五大京都之一,亦有九朝古都之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定为陪都,在政治、文化、交通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洛阳又是郑州与西安之间的联络中心。攻克洛阳,即可斩断郑州与西安间的联系,增加对该两城的威胁;而敌人视为动脉的陇海路,亦被切断,蒋介石要想增兵西北战场,那就要绕道秦岭了。对我解放区来讲,攻克洛阳后可使鄂、豫、陕新区与黄河以北老解放区连成一片,我们就有了深远的后方,既可前往后送,又可后往前援:同时,还可获得大量的武器弹药,达到以战养战。
洛阳城周围群山丘陵环抱,城高壕深,土质坚硬,地形易守难攻。敌人利用该城地形特点,高垒城防,筑有永久性低平隐蔽工事,不易被炮火摧毁,爆破也极为困难。故此,蒋军自吹为“金城汤池”。守敌除206师5个整团外,还有中央炮兵4个连和独立汽车队第5营,共约2万人,由206师师长邱行湘统一指挥。该师系1945年1月收容甘、宁、青、陕、豫等省的失业失学青年所组成。这个青年军206师,是蒋介石亲手培养,军官政治上反动,士兵多系剥削阶级出身,经过长期的法西斯反动教育,内部设有特务督战队严密监视,战斗较顽强,不易投降缴枪。
洛阳敌人守备部署是:师部率1团担任城内西北运动场及洛阳中学,和城西北关帝庙至城东北车站段守备,2团除派出一个连驻守美国医院,一个营驻守上清宫为外围据点,其余靠近旅部为其预备队,3团担任东北门至城东南潞泽会馆段守备:4团除一部守备城西门南北段外,其余为师控制的预备队;6团担任城西周公庙、火柴公司和西宫发电厂等处守备;师工兵营驻守东西车站。以38师炮营(野炮六门)、炮8团3连(榴弹炮3门)、炮14团之一部(重迫击炮3门)为第一炮队,位于东北运动场及菜市场,担任支援第一线部队及城周围之战斗;师属炮兵营为第二炮队,分散配置于各城角,配合步兵战斗,营部位于文峰塔附近。炮兵总观察所设于文峰塔上。敌人计划除特种兵外,其他守备部队均各留出三分之一的兵力作预备队。《洛阳日报》当时曾吹嘘洛阳是双层袋形阵地,“好进难出”,“共军如攻此城,无疑自投罗网”。该城防御阵的构筑和组成,有几个独到的特点:第一,阵地选择高地要冲,利用自然地形或孤立学校、庙宇等原有建筑物为依托,构成核心守备,但又各自成为独立支撑点,形成三角阵地。以能相互策应又能独立坚守,从而构成外围据点,城垣主阵地、核心阵地三道防线,工事构筑都已扫清射界,阵地外围房屋全部拆除。对天然地形进行了改造,修了很多潜伏地堡,挖了深而宽的外壕,一切皆隐蔽低层化,难以接近攻取,炮击不易奏效。第二,有层叠的地堡。每一阵地均以梅花形许多碉堡构成,碉堡之间连贯起来,单人工事与班、排、连工事都互相连通,在两丈多高的城墙上,有许多城堡,城堡上有两三层射孔,枪眼密如蜂窝,构成城墙上与城墙下、房里与房外、壕底与壕上,公开的、隐蔽的,突出的、不突出的,真的假的互相结合,真是五步一小堡,十步一大堡,犬牙交错,相互支撑,层层设防。第三,城垣前沿筑有复杂多层的附防御工事,如外壕、拒马、铁丝网、交通沟、地雷群等。外壕一般深5公尺,宽5至10公尺,壕壁倾斜约15度。像东门外东西不到两百米的距离中,设有五道铁丝网、四道拒马、三层潜伏地堡、两道外壕。在各工事间隙中密布地雷群,仅周公庙阵地就有地雷1500多个,西北角一个排的阵地竟布上千余个地雷。每个阵地都贮备数日食品、饮料和大量弹药,还设有炊事所、水井、寝室、厕所等,大的核心阵地备有地下电线、地下室掩蔽部,最大的可容一二百人,这就是敌人号称“铜墙铁壁”的一等工事。敌人这样构筑防御工事,是从四平、运城等失守经验得来的。尽管他们费尽了心机,但也有致命弱点,主要是从兵力不足采取的要点守备,而要点之间,间隙又较大,易被我分割包围;指挥所和主要火器较明显,易被我发现进行炮火摧毁。
我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和轰轰烈烈的练兵大热潮,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斗情绪空前高涨,战术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部队的装备也得到了加强。
根据敌情我情和上级的作战指示,我们做了战役部署,由华野的3纵和中野的4纵担任攻城,3纵由东、北两面包围,并由东关、北关攻城;4纵由西、南两面包围,并由南关、西关攻城,华野的8纵负责控制偃师、黑石关地区,并担任可能由郑州西援之敌孙兵团及经许昌、登封出援之胡琏兵团;中野9纵的主力和太岳五分区的部队袭占新安、渑池地区,阻击可能由潼关东援之裴昌会兵团,并于战斗开始后主力靠近洛阳为战役总预备队。参加战役总兵力为4个纵队,共计28个团。预定3月9日开始进攻。此时,10纵队在攻打太和后,活跃在平汉路南段驻马店、确山一带积极作战,配合洛阳战役。
我攻打洛阳的各纵队领导同志受领任务后,回到驻地就召开了会议,讨论研究本纵队的战斗方案。3月4日,3纵从襄县、禹城地区出发,向洛阳挺进。9日黄昏,部队强渡伊河、洛河,在进抵洛河南岸时,遭到敌人炮火封锁,3纵当即予以还击。部队虽经长途奔袭,仍不顾寒冷和疲劳,克服水深河宽的障碍,击溃敌人的阻击,追敌于洛阳城下。当夜8师23团在天阴昏暗、路途生疏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城东南角偷渡洛河,敌人还未发觉,即袭占了东关。守敌预计我军围攻洛阳时,准备火烧东关房屋、布设地雷,炸毁东关进城之桥梁,使我不易接近攻城的计划也未来得及施行。9师于次日攻入北关,占领东、西车站,取得了依托,部队顺利迫近城下,迅速组织侦察地形和敌工事情况,选择构筑火力阵地,详细具体地布置攻城行动,为突破城门做好了充分准备。10日拂晓,该纵各部队均已进至预定位置展开攻击,11日午前,除九龙台、潞泽会馆两据点工事坚固,几攻不下,其他外围据点已全部肃清。中野第4纵队主力,9日首先以突然迅速动作占了西宫、西关,切断了城内与外围的联系,继续向南关发展,肃清南关之敌;11日午前攻占了大王庙,11日下午占领周公庙,将敌之6团团部及两个营全部歼灭。外围战斗到11日黄昏前,除东关的九龙台、潞泽会馆、西宫的发电厂等残余据点外,均已肃清。因这几个据点对攻城妨碍不大,故以少数兵力包围监视,待城内主要敌人歼灭后,再予解决。
我们经过重新部署,决定所有攻城部队,统一在11日黄昏开始总攻。具体任务区分是:3纵以23团主攻东门,24团为其二梯队;20团主攻北门,25团为其二梯队;22团由东北门攻击,21团为其二梯队;27团为纵队预备队。4纵以29团主攻西门,32团、31团由南门攻击,28团和30团分别由南、西两面攻击。整个部队都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攻城准备工作,各级指挥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前沿阵地看地形。首先展现眼前的是一片死气沉沉的瓦砾场,这显然是被敌人拆毁的民房。敌军为了构筑所谓现代化防御工事,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用刺刀强逼老百姓把自己的房屋拆掉,尽管老百姓跪在地上哀求,匪徒们还是拆掉了城垣200公尺内的民房,使数以千计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哭声载道,有的上吊、跳井。敌军惨无人道的行径,激起了同志们的无比愤怒,恨不得一下冲进城里一举全歼守敌。看过地形后,各级指挥员按照分工召集会议,展开民主讨论,研究制定具体作战方案。同时,部队都抓紧时间,开展攻城前大练兵活动。有的部队还发出人人搞调查,个个献计的号召。在洛阳城下的茅屋里,大树下,场院上,三三两两的战士干部,坐在老乡面前,拿着笔记本标记敌人的防御工事情况。战士们还把观察到的和了解来的每个地堡、每条道路、每道堑壕等情况,用沙盘做成模型,然后从各级的指挥动作,到各人、各组、各火器任务,提出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出解决的办法,使指挥意图与每个人的战斗动作结合起来,全体指战员都为完成自己的任务周密地做着准备工作。有的爆破员绑上自己的背包三番五次地进行演练,有的同志为防止电网触电,在铡刀上安上长长的木把,或缠上胶皮;有的战士在一起一边擦着武器,一边互相鼓励,表达决心。炮兵战士一颗一颗地擦着炮弹,还试着用炮膛瞄准……整个阵地是紧张热烈而镇定的。
那几天天气一直不好,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战士的衣服未曾干过,阵地里到处是水和泥。大家心里都盼着明天总攻时能有个好天气。11日这天,虽不是一个晴朗的天,可太阳总还露头晃了两晃,中午过后,地面逐渐地干了一些,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给人们一点安慰。下午四点多钟吃过晚饭,我们站在指挥部的外面,心情很不平静,因为这只是部署完战斗的瞬息之暇。回到屋里不多时,就听见轰轰的炮声夹杂着剧烈的爆炸声,震天动地。攻城开始了!4纵和3纵同时发起了五路攻击,这时正好是晚上7点钟。我们守在摊开在桌子上的洛阳地图前,听着参谋人员汇报从电话里收到的战斗进展情况的报告。3纵报告:东门外12道障碍已全部排除,现在正向瓮城发展……就在这时,天空中的黑云像怪物一样压下来,震雷在屋顶炸响,闪电在窗前闪烁,炮声雷声混成一片,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我们为正在突击的指战员们着急。23时,1营2连突入瓮城,经过一小时激战,全歼了拼命顽抗的两个连敌人。12日凌晨,3纵又报告:“张明这个营攻得好,东门被突破,城门被炸开了!已占领城楼,城里的电灯还亮着呢!”就在这时,敌人几乎集中了全城所有的重炮,向我突破口猛烈轰击,后续部队无法前进,突击营的电话又被打断,部队伤亡很大。3纵队首长坚决命令部队,“不顾一切,后续部队要冲进城去,撕大突破口……”在突击营顽强地战斗下,全团突入城内。虽然付出了较大伤亡,但巩固了突破口,打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使3纵的24团、22团、21团从东门也全部跟进城里,25团和27团也从东门冲入城内,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
12日下午,4纵由西门和南门突入城里,两路大军携手作战,对敌进行分割包围。至黄昏前,守敌大部已被我歼灭,邱行湘带着残敌,退守西北角核心阵地里。当夜因天降大雨,停止攻击。13日,重新组织对西北核心工事外围攻击,经4小时激战,与敌挨楼逐屋争夺,歼敌2000多,迫使残敌全部退守到小圩子。小圩子是敌人最后一个巢穴,这是一个深沟高垒、地道孔穴结合而成的集团工事,而且工事十分坚固。蒋介石亲手栽培起来的邱行湘,妄图凭借他苦心经营剩下的一部分主力和所有的轻重火器,还有高价收买的“敢死队”,固守在这长宽不到一百公尺的阵地上,梦想等待蒋介石援军降临。我部当夜对小圩子发起两次攻击,均受挫未效,当再行组织攻击时,天已将明,只得暂时停止。
14日,敌增援部队已超越登封、黑石关,向洛阳迫近,战斗再要拖延,战局将对我不利。为迅速结束战斗,我们来到3纵指挥部,召集干部会议,研究如何发起对敌核心阵地的攻击。最后决定,下午以3纵的23团由东,20团由北,4纵的31团、32团由南,向小圩子发起总攻。部队攻击前集中了所有的炮火,向敌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我们在指挥部看到,密集而猛烈的炮火,打在敌人阵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围墙和炮楼顿时倒塌了,小圩子变成了—片火海。炮击持续了40分钟,甩给邱行湘万余发炮弹,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敌人被打懵了,震呆了,被我强大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17点20分,我军的总攻开始了。刹那间,四面八方杀声震天,激荡着整个洛阳城的夜空,突破口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打开了。蒋兵一个个打着哆嗦,像泥猪一样到处乱窜,“敢死队”也像受惊的羊群一样逃散了。战斗结束时,我们来到小圩子,所看到的是一片废墟,死尸遍地,活着的都成了俘虏。在清理俘虏时,发现一个瘦小个子、戴着一顶士兵帽、穿着肥大的士兵衣服的人,混在俘虏中,套拉着脑袋,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与此同时,东关的九龙台、潞泽会馆,西宫的发电厂残余据点也全部肃清了。至此,洛阳战役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指战员们兴奋得都跳了起来,战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洛阳解放了!” “邱行湘被活捉了!” “206师全歼了!”
洛阳战役,全歼敌青年军206师师部,2个旅部,5个整团,还有中央炮兵的4个连,独立汽车队第5营,俘敌15000余人,打死打伤3000余人,共歼敌2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81门,重机枪、轻机枪等其他各种枪支7000余件,各种炮弹22000多发,各种枪弹167万余发,炸药4万斤,汽车46辆,汽油2000桶,电台和收发报机等164部,军装衣服31000多套。
在这次战役的战斗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例如3纵8师23团1营,在此战役中,机智果敢,连续突破了敌15层障碍工事,打开两道城门,首先突入城内,为我军攻城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为表彰先进,进一步发扬我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华野党委授予该营为“洛阳营”的光荣称号。还出现许多遵守纪律的生动事迹。在洛阳城里,到处有敌人丢下的衣服、鞋子,还有市民们留下了很多吃的、用的,我们的指战员在大雨天里连续作战,有不少同志鞋子跑掉了、衣服破了,有一些同志已经一天多没有吃上饭了,可是,他们都能自觉地遵守政策纪律。有一个连长脚上只剩下一只鞋,自己光着脚板走路,也不拿老乡的鞋子。干部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战士,有的战士脚上四处流血,每走一步都留下一个血印,看到老乡丢下的鞋也不拿来穿。还有一个班住在一户没有老乡的家里,屋里放着15条纸烟,有几个战士虽然会吸烟,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拿一支烟。新华社当时曾向全国发过一篇报道,题为《桌上的表》,报道中写着,我军一个部队从东门突进后,在搜索敌人时,战士们发现一家老百姓桌上放着一只钢壳怀表,许多人看看又放回原处,直到部队撤出城时,副指导员检查纪律,看到楼上的东西丝毫未动,那只钢壳的怀表依然放在桌上,滴滴答答地走着。这只不过是许多动人事迹中的一件小事。我们在城里,到处听见这样的话:“你们来得太晩了!” “你们是仁义之师!”
在洛阳战役中,我华野、中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参加攻城的部队打得英勇顽强,担任阻援的中野9纵、太岳五分区的部队,和华野的8纵、10纵等部队,浴血奋战,分别抗击了由郑州、漯河、新安各方向的增援之敌,确保了攻打洛阳城顺利进行。洛阳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我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动摇了敌人守备城市的信心,改变了豫西解放区的局面,提高了我军的攻坚战术技能,为继续夺取大城市打下了基础。同时,大量补充了兵员,改善了部队的装备,为今后作战补充了大量的物资。
洛阳解放了,又一个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如何管好洛阳。在洛阳战役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我们就召开了政治部主任会议,详细检查了管理许昌、漯河的工作情况,认真总结和吸取在这两个城市执行政策纪律的经验教训,讨论如何贯彻执行中央对城市的政策。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不仅要打好这一仗,解放洛阳,而且还要管理好洛阳。许多同志说,我们有条件管好这个城市,因为我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部队干部战士的政策观念加强了,政治思想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再加上接受了许昌、漯河的教训,初步摸索到管理城市工作的经验;对这次管理好洛阳又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也都表示,一定要学会城市工作的一套本领,迎接今后管理更多更大的城市。为了统一全城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下设城防司令部、市政府、民运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以野政前指人员为主,从各纵队抽出100多名干部参加城市工作。3月12日,中共洛阳市城市工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统一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工作方针,提出了今后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强调要慎重,力争少出毛病,不犯错误。宁可放过一个,不要搞错一个;宁愿少做一点,不要做错一点;扩大争取面,缩小打击面。强调要统一,不能各自为政,工作上要服从工委会及市政府的领导。还规定部队和机关人员进城,需要有旅、师以上政治机关的介绍信,购买东西要经过工商管理局,住房子要经城防司令部的许可,要进城参观的部队,须事先告知城防司令部,民兵民工一律不准进城。
解放洛阳的战役是艰苦的,管理洛阳的工作也很复杂。从城市内外围的警戒,到文教、交通、工商业的管理,从物资的调查、登记、没收、保管、分配,到社会的调查、组织、教育与救济等,都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章法,才能赢得群众,巩固胜利。我们进城后,按照我们研究制订的宣传要点和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迅速展开工作。如散发传单、出版报纸、张贴布告、举办报告会和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宣传我军的伟大胜利,揭露蒋介石反动派的本质,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对生活困难的市民,救济了百万斤粮食,还发放了大批的旧军衣等,使群众得到了实际利益,更加欢迎解放军,感激解放军,有的群众自动写出“杀人放火蒋介石,救国救民解放军”的标语。在我军主动撤出洛阳时,许多群众都来欢送我们,有的老大爷脸上堆满笑容,手巾里兜着刚炸的油糕;有的老大娘拄着拐杖,篮子里盛着新煮的大鸡蛋;还有一些年轻妇女抱着娃娃,手里拿着赶做的新鞋来给我们部队送行。
这次洛阳战役,不仅获得歼敌2万余人和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的重大胜利,同时,还取得了执行城市政策、管理好城市的不少经验。4月25日,中央军委在给我们的电报中说:“洛阳工作总结电,已悉。此次总结很好,即转各军作参考。”(节选自《唐亮将军 传记与怀念》之《献出预西 转战中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