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能防原子弹你不知道的人防工程,关键时刻救你命一号线民防地铁站

如果防空警报响了,你知道往哪躲吗

▲紧急警报,夏威夷即将受到弹道导弹攻击!

当地居民瞬间睡意全无

紧急警报消息中写道:“夏威夷即将受到弹道导弹攻击,立即寻找庇护所,这不是演习!”

当时朝鲜不仅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而且刚刚试射过远程弹道导弹,美国和朝鲜关系比较紧张,夏威夷一直处于警备装备。

这场突如其来的警报,让夏威夷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有人躲进地下室,有人藏在井盖下,隧道挤成了停车场,找不到“庇护所”的人们四处乱跑,绝望笼罩着整个夏威夷,还有人犯了心脏病,有人向亲人痛哭告别……

▲夏威夷街头一片慌乱

40分钟后,夏威夷才发现这只是一次误报,倘若是真的警报,那些平日里不知晓紧急避难所等其他各种民防工事的市民恐怕已经葬身火海了。

现代战争中,空袭警报不一定意味着天上会出现电影里那样遮天蔽日的轰炸机。除了飞机,导弹或远程的火箭弹也可能会被用于轰炸城市目标,这也会引发防空警报,并且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核打击。同时你要密切注意手机、电视、广播等一切媒体工具上出现的紧急通报,而这,只是第一步。

武装部队会完成针对敌人空军的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的任务,若是导弹逼近也会设法拦截。然而更多的、更基础的、更广泛的防空和防核打击任务,则要交给现在各国普遍设立的准军事化组织——民防了。

▲中国人民防空

和平年代,民防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可能有不少人至今都没有民防的概念。但一旦天际线上出现了轰炸机、核弹这样的“不祥之物”,民防就会像及时熔断的保险丝一样发挥重要的作用。

“民防”又称“人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后患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它同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共同组成国土防空体系,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很多国家就意识到防空不仅是军队的任务,还要把平民百姓动员起来主动防御。组织平民防备敌方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就是要民防负责的工作。

新中国刚建立时经常遭受美苏的核威胁,早在1950年11月就组立了“人民防空委员会筹委会”,周总理亲自担任主任。很快全国各地就建立起大量的人防工程。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北有苏联百万大军压境,南有占尽空中优势的美军耀武扬威,不知外国有多少核弹瞄着我们随时准备着发射。面对这样危急的形势,中国民防建造了无数的地道、防空洞等人防工事。

▲地下工事

躲避来自空中的袭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藏进地下掩体。然而修建大型的地下掩体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完成勘查、挖掘等等极其繁琐的任务,而且需要大量的空间资源。倘若能够将军事用途与民事用途相结合,那就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资源。

在和平年代,地铁,就是将这一思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人防工程。

二战时,面对德军的狂轰滥炸,莫斯科地铁和伦敦地铁都起到了保护平民、调集军队和充当临时指挥所的作用。

▲英国人在地铁中躲避德军的轰炸

北京地铁一号线的修建,最初完全是为了战备。

周总理说当时的北京“如果为了交通,只要买200辆公交汽车就能解决”。所以,修建北京地铁并不单单是为了交通。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参考了莫斯科地铁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作用防空洞与军事指挥所的经验,开始筹备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确立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路线暂定为北京站——东单——中山公园——石景山和龙潭——天安门——西四——西直门——颐和园。尽管与今天的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实际情况有不小的差别,但基本确定了连接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和西北部山地的工程思路。

▲北京地铁早期的方案

虽然挖掘技术不高,但1号线也是地地道道的三级防护工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说,北京地铁1号线可以承受百架飞机轰炸。这条隧道之上铺设有七十多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和足足一米厚的防爆破材料,且能够防止原子辐射、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的渗透。

▲早期乘坐北京地铁需要的凭证

1969年,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终于建成通车。1971年北京地铁才开始接待持有单位介绍信的乘客,严格来讲这些乘客是参观北京民防建设的“观众”。这条地铁1972年取消凭介绍信购票的制度后才开始真正担负起交通任务。

今天的北京地铁一号线是早期规划中南礼士路以西的部分与鲜为人知的“复八线”相联通的产物。“复八线”是1999年、2000年间存在的,北京东西向中轴线上复兴门到四惠东的一段地铁。

在很多人印象中,北京地铁一号线西部终点站是苹果园站,那为什么今天的地图中终点站却变成了“古城”站了呢?

▲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

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的终点站,苹果园站是北京最古老、最神秘的地铁站之一。它的结构与其他站都不同,它的样貌直到去年(2020)4月正式封站改造之前都基本保留了上世纪浓浓的战备风格。站口低矮不起眼,站内几乎没有任何装潢,站台非常狭窄。

▲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老站台

▲更早的苹果园地铁站

苹果园站原称51号站,曾经是一个战备车站,不对外开放。当时,这样一座其貌不扬的地铁站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它起着连接全国政治中心与西部山区军事力量的枢纽作用。战争一旦爆发,地铁1号线可以迅速将国家领导人和各种资料转移进西部山区的安全地带,同时可以直接向城市运送多达5个师的兵力。

▲图片来自网易军事

在苹果园更向西的地方还有四座不对公众开放的站口,分别是福寿岭站、高井站、黑石头站和三家店站(这些站口的名称不是正式名称),如今基本都已荒废,但当时可是重兵把守的关键点。

▲图片来自网易军事

毕竟今天北京城市的范围扩大了太多太多,苹果园站成为了京西老百姓早晚通勤的枢纽,当初为战备修的地铁早已不堪重负,于是从去年开始封站改造。预计改造完成后可以连接起6号线和更靠西的磁悬浮S1线。神秘的福寿岭站也可能会在今年完成改造并对公众开放。

有人可能要问,这些平日里大家司空见惯的地下场所,真的能扛得住航弹、导弹甚至核弹的攻击吗?

1973年,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关于防护原子武器的纪录片。影片用实例充分展示了地下工事在核爆中的关键作用。这部影片详细描述出核弹可怕之处就在于光辐射、冲击波与核辐射,但地铁所具备的特点正好可以大大削弱这些威胁。

核爆的杀伤效果主要是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实现的。

所以,如果核爆发生时你正在地铁里,正常情况下你相当于直接“免疫”光辐射的伤害,并且有整个大地和加固过的地铁工事来替你抵御掉几乎全部的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是核爆发生后十几秒内发出的有穿透能力的射线。0.5米深的地下工事就可以防御住90%的射线,1.5米深的地下工事则能防御住99.9%的射线。核实验中,离爆心很近的地下工事中的动物几乎完全没有受到伤害。

而放射性沾染为爆炸后带有放射性的尘埃,污染持续时间能够延续很久很久,且放射性尘埃也会随风飘到很远的地带造成更多污染区域。但地下工事中的人员只要不回到地面就基本不用担心,而且从地面返回地下工事的人员都会先经过剂量检查和洗消。

所以,只要你面对的不是钻地核弹,一般只要是呆在地下的地铁里就够你逃过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侵害。但是你要配合人防部门的工作,比如核爆之后你在外面幸存下来后想要进入地铁避难,那你必须要按照要求接受剂量检查和洗消等工作。

如果你担心,要是敌人使用的就是钻地核弹怎么办啊?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不用那么担心。目前世界上一共也没有多少钻地核弹,而且钻地核弹发明的本意是用来攻击地下深处的重要军事目标,如果用于攻击平民实在太不划算。

呆在地铁里来躲避核弹攻击或者普通空袭,只要地铁里的设备齐全,管理得当,安全系数就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当然,具体防护的效果也跟地下工事的深度、附近的地质有关,地铁、地下室的建设必然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说起深度,朝鲜平壤地铁可谓一绝,平均有100米深,最深能达到200米。乘坐极快的扶梯进入都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而且对恐高症极不友好——

▲平壤地铁的扶梯

天津,是中国大陆第二个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天津地铁1号线开工,并于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如果你担心核弹或航弹的冲击波会把地铁挤碎,那天津地铁在唐山大地震中的经历会证明自己。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天津24296人死亡和21568人重伤,中心市区6区有64%的建筑遭到破坏,14%被完全震毁,但天津地铁1号线的隧道洞体却几乎完好无损。

那时中央对于地下工事的政策是:“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

▲中国地铁里程数早已世界第一

今年年初,中国大陆的地铁总里程已经达到了7545.5公里,有44个城市开通了地铁,狭义上的地铁里程,中国无疑是世界第一(因为有些国家非常流行通勤铁路,概念上与地铁有所不同)。中国地铁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长城。

不过,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修筑地铁的条件。但中国普通城市中的防空洞、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通道甚至单纯的地下乘凉场所,都可以按照平时民用、战时防空的标准来修建。

▲北京地铁10号线中的防核门

平时坐地铁可以留意下

作为普通乘客,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地铁中这些并不起眼的人防设施。上图是2013年新华网公开的北京地铁10号线“隔断防护门”。

在战争时期一旦需要,这些可以抵御核武器的钢制大门就会移动关闭,同时通风装置开启,将地铁的各个区间变成一个个密闭、坚固又可过滤通风的安全避难所。并且每个区间都配备有防洪、防火、防生化的器材和物资,能够在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灾难之下保护无数群众相当长时间的安全。

▲地铁通道里,墙壁和地板上这道金属板

可不仅仅是简单的金属板

走在地铁通道里的时候,你可以抬头观察下图中的玻璃挡板。它们也不单单是为了装饰而设置的,它们也是人防工程。这叫“挡烟垂壁”,顾名思义,就是当通道中发生火灾时,这些玻璃板可以将有毒烟雾困在一个个小格子之间,使其不会到处流窜伤害到人。

▲挡烟垂壁

火灾中大多数的伤亡都不是来自火焰本身而是有毒烟雾,这些挡烟垂壁可以在地铁起火,或者一些比空气轻的毒气涌入时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很多地下停车场或地下通道也都安装有这样的挡烟垂壁。

尽管各类设施相当齐全,我倒觉得这些照片看上去多少有些冷峻苍凉,与核战、大轰炸之类的事情联想起来很有一种末日堡垒的感觉。不过,并非所有人防工程都是如此,有一些生活中容易被你忽略的场所也可能是人防为你提供的堡垒。

比如,有些人平常点外卖的时候可能比较在意商家的位置,对一些来自地下的“美食城”的外卖可能不太放心,怕店铺环境不好,卫生不好(当然也有不少干净安全的地下美食广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天一些地下“美食城”和地下商城很可能就是当年的人防设施变的。

这种商业化的地下场所往往有着更发达的供水设施、卫生设施或通风设施,且有着相对丰富的食物等资源储备,当你找不到其他人防设施时不妨考虑一下。

▲在地下室你有没有看到过这种门?

同样的,你平常爱逛的大型商场也一般都有地下室或地下通道,有不少商场有一层甚至好几层地下室,有些现在可能是网吧、服装店、零食店、餐馆等,战时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人民防空的一部分。平常注意观察一下他们写着“安全出口”和“人防工程”的门在什么地方,有条件可以研究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正常打开以及通向什么地方,危险降临时说不定就会派上用场。

▲一个普通的地下停车场,

注意柱子上的文字“人防掩蔽E区”。

▲平时纳凉,战时防空

▲青岛曾经的防空洞,经过开发成为了商业区和旅游景点,防空赚钱两不误

核武器袭击或普通的空袭来临时,这些平日里早就融入生活的人防工程可以救下你的命。平常一定要对自己生活环境周边的人防工程的大致位置有个印象,这样危险来临时才不会绝望。

另外,做好人民防空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决定战争走向的永远都是人而不是物。因此,一支专业的、训练有素的民防队伍和一群自觉的、遵守纪律的公民才是确保空袭损失能够降到最小化的关键。

▲中国的民防队伍

如果你认为空袭和核威胁离你很遥远,民防知识大可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慢慢学习,那你很可能会被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想想夏威夷导弹报事件中的那些人,有多少是在警报发出之时手足无措导致自己陷入绝望的!

一战前的欧洲作家茨维格曾说:“人们用蔑视的眼光看待从前充满战争、饥馑和动乱的时代,认为那是人类尚未成熟和不够开化的时代。”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很快证明了这简直是致命的麻痹。

1917年,德国飞机向伦敦城市中投放炸弹,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拉开了对非军事目标展开战略轰炸的序幕。即便后来,国际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条约限制,世界上活跃的那些军队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发动军事打击造成平民伤亡的事件至今都在发生。

冷战过后,核武的阴霾也仍然没有散去,更何况今天西方国家也在鼓吹“新冷战”。防空、防核的知识不应仅仅是军队的专长,更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必备。

我们对战争的准备越充分,就越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04标项目2021年2月学~六区间盾构下穿既有15号2、地质情况 本区间侧穿出入口及下穿15号线六道口站段结构主要穿越土层为:粉质粘土⑥层、细中砂④2层,粉质粘土④层。 区间侧穿出入口及下穿15号线六道口站段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 3、盾构区间筹划 根据区间设计施工筹划,区间采用两台中铁装备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从学清路站南端明挖段始发,到达六道口站小jvzquC41yy}/onnrkct/ew45hpx7l€:
1.应对降雨,北京地铁高架线路降速公交严格控速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公交方面根据客流和道路情况提前部署,在开场前加强途经工体周边线路的运力投入;散场期间,途经工体周边的12条公交线路将结合实时路况,灵活采取区间、快车、绕行甩站等临时调度措施。轨道交通方面,已制定车站运营组织方案,尤其是针对散场阶段客流,地铁公司与京港地铁公司联合制定工人体育场站现场组织方案;同步强化运力保障,做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8:916::7:=:70jznn
2.施工安全形势范文2.4 北京地铁1 0号线工程塌方事故 2007年3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标段发生塌方事故。施下过程中,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顶部产生环向裂缝的险情时。未采取保护抢险人员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即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名施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
3.杭州地质条件适合建地铁吗?专访地质专家寇秉厚建设地铁,主要三个环节—— 首先要地质勘察,了解建设地块土层情况,然后进入设计。 杭州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设计院在帮助做地铁,像北京城建设计院、中铁四院、中铁二院等,他们的方案我多次参加论证,措施考虑周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每做一步,都有严密计算。 接下来,就施工了。施工队伍投标,必须符合很多条件,还要编制非常详jvzquC41pg}t0‚fpvwiikwf0eqs03@;50jznn
4.世界地铁介绍|北京地铁官方网站地下交通还可以保护城市的文物和景观,而且可以在地下立体交叉。一般地下空间开发可分成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如浅层就是地下10米空间,次浅层开发可开发到地下30米。现在莫斯科、东京的地铁都是地下三层、四层。 日本一家公司还提出了一个在东京和大阪之间使用地下飞机的方案,在地下50米以下深层开发 jvzquC41yy}/dsxwdygz0lto1e{mv~wg1fz{u8xlfvpt1;535/69/;6132880qyon
5.地铁抗震设防水准的研究及北京地铁工程典型地段地震小区划期刊摘要:地铁作为人口密集且遭受地震破坏后难以修复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如何确保其地震安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北京具有典型意义的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五号线作为研究目标,在对沿线地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在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风险水平和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地震动参数和反应谱变化规律,确定了地铁工程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iej{zk72286429>
6.北京地铁“1号线”:中国最安全的地铁是如何修建的新华社——经济参考地铁规划进入实质阶段后,一个选择首先摆在领导人和施工人员的面前:是学习苏联地铁全线深埋地下60米以下,还是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浅埋在地下20~25米?深埋的安全性当然更好,但是北京的地质情况是否可以深埋?这其中关于深埋、浅埋的争辩也是几经周折。 jvzq<84lleqc0npjwgog}3eqo532:9/275328hqpvkovh:274890qyo
7.和家精品酒店(北京清华大学五道口地铁站店),地址:海淀区成府路华清酒店位于13号线五道口地铁附近,毗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地质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人文气息浓厚;距离较近的旅游景点有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香山公园等。距离清华科技园、中国科学院步行约十分钟行程。酒店常年接待各大院校留学、会议团队,有非常成熟的接待经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真诚的服务、jvzquC41jqzfn7jnqpm/exr1dgokkwl122713A751
8.北京地铁12号线引入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据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四项目管理中心计划调度室主任王玉龙介绍,12号线是北京地铁建设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条线,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大量道路、桥梁、既有线、管线、建筑物等。全线4417个风险源目前已安全通过70%。 同时,12号线的主要路段穿越北三环立交桥区,北三环沿线大小桥梁70多处,车站多位于桥区,可谓是“一桥一站jvzquC41dgokkwl0skgonxsi0eun1;5451634:49;9<62=3ujvsm
9.北京地铁17号线“十潘区间”右线贯通本报讯(记者 李博 通讯员 魏静)近日,随着“初心号”盾构机缓缓破土而出,北京地铁17号线13标项目十里河-潘家园西区间右线顺利贯通。 17号线北起未来科学城北区站,南至嘉会湖站。由中铁十八局市政公司负责施工的13标段全长3.27千米,含一站两区间。区间双线总长5.74千米,其中盾构段双线总长5.19千米。 jvzq<84dl0vfqyqg0eun0ls1ID5o48724451;:81e:89692623829>70jvsm
10.惠新西街南口地铁站出口惠新西街南口地铁站图惠新西街南口地铁站北京地铁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惠新西街南口地铁站总共有4个出口, 分别是 A出口(西北口),B出口(东北口),C出口(东南口),D出口(西南口), 每个出口都有标志性建筑,您可以通过查看惠新西街南口地铁出 口方位图选择你要去的出口。另外,图吧地铁还为你提供了惠新西街南口地铁站各个出口的公交线路jvzquC41fkzjg7rcrdgs0lto1dkjlrsi1uzbvrtpa89X8Vr:da>YP>IP7H`8j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