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陕西省大荔县大荔沙苑(如下图所示)地表以草滩地、沙地为主,地下发现有古土壤和鹅卵石。唐朝,人们在该地抽取地下水,发展农牧业;明中叶,该地逐渐演变为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观,沙丘广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论证大荔沙苑曾有河流流经的地理事象是( )
A.古土壤B.古湖沼C.鹅卵石D.草滩
【2】大荔沙苑由昔日湿地变成荒漠景观的沙源直接来自( )
A.西北内陆地区沙漠沙质沉积物B.原为古河流经过携带并沉积大量泥沙
C.山区岩石风化后产生的碎屑物D.冬春多大风天气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
【1】C
【2】B
【解析】
【1】鹅卵石主要是河流流动过程中不断磨蚀产生的。据材料可知,大荔沙苑地下发现有鹅卵石,说明这里曾有河流流经,故C正确;古土壤、古湖沼、草滩的形成与河流无必然联系,故ABD错误。
故选C。
【2】据图可知,大荔沙苑距离西北内陆地区沙源地较远,A错误;古河流流经该地,携带大量泥沙在此沉积,河流干涸后,河滩裸露,形成沙源,B正确;根据题意,大荔沙苑是由湿地变成荒漠景观的,故直接沙源可能是古河流泥沙,山区的风化碎屑物并非直接沙源,C错误;冬春多大风天气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是荒漠景观的成因,并非荒漠的直接沙源,D错误。
故选B。
【题目】[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陕西延川地处黄土高原,境内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境内形成的黄河蛇曲(如下图)天下闻名。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目前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以黄河秦晋大峡谷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河流地质遗迹景观和黄土地貌景观为主体,以人文景观为陪衬,给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户外游憩环境。
简述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并说明依此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题目】 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口湖,湖面海拔2 189米。天池所在区域的水量平衡状况表现为P-R-E=0(P为多年平均降水量,R为多年平均径流量,E为多年平均蒸发量)。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监测发现,天池所在区域水量出现P-R-E<0时,天池水位仍保持稳定。据此推断,对天池水量起补偿作用的水源主要来自( )
A.地下水B.雨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
【2】若天池发生火山活动,冰雪融化或积水溢出天池会引发泥石流,最容易出现此现象的地点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题目】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增加 B. b增加
C. c减少 D. d减少
【2】图中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中没有画出( )
A. 植物蒸腾 B. 降水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题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①所代表的天体名称是______。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______,与该系统同一级别的是______。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______。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质量之首的是______。它与______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
(3)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会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
C.变为炎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的海湾,其南部多海拔500米以下的冰碛山地。该海湾水温较低,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数量众多,径流量较大。下图为哈得孙湾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海冰消融时到陆地采食果实充饥。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哈得孙湾拍摄的北极熊照片。近年来,该地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1/4。
(1)分析哈德孙湾沿岸河流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的形成原因。
(3)北极熊照片拍摄的季节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理由。
(4)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哈得孙湾地区北极熊数量减少的原因。
【题目】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201 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进入桥面沙量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大幅度减弱了风速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扩大司机路面观察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碱淖(nào)位于毛乌素沙地东缘的陕蒙交界处,是陕西最大的沙漠微咸水湖,也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繁殖和停歇地。红碱淖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湖盆地,面积约1500km2,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降水偏少且季节、年际变化大,集中在7—9月;地表有数条季节性小河注入该湖,地下水是本区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流域内居民约45 000人,主要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碱淖面积急剧减小,有研究指出陕北和内蒙古广泛实施的生态林建设是导致湖泊萎缩的原因之一。伴随湖泊萎缩,湖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当地野外调查发现一种食鱼鸟类棕头鸥已完全成为食水栖昆虫鸟类。图为红碱淖湖泊位置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生态林建设与湖泊萎缩之间的联系。
(2)说明棕头鸥食性转变的原因。
(3)为恢复红碱淖湿地生态,当地有关人士提议将入湖河流上游水库全部拆除,但一直难以进行,请推测该提议难以实施的理由。
【题目】下图为世界荒漠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处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受大气环流影响,呈非地带性分布B.丁处深居内陆,呈地带性分布
C.乙处受离岸风影响,呈地带性分布D.丙处受寒流影响,呈非地带性分布
【2】丁处周边地区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下列关于丁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