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完、唱不尽,词语不够多!
六年前,大女儿梅叶开车拉上我俩自驾游,自十三陵出发,一路大漠戈壁、山水林田湖草沙……直到喀什、阿克陶、葱岭……39天,往返28000多里路。(编者注: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
作者:杞人
穿越:长河落照
在鄂尔多斯的大约进出口处,竖着一把巨大的酒壶,其实眼见的实物,是用羊皮制作的巨大的酒囊,拔开塞子倾倒,斟满一大海碗,酒花四溅,美酒不断地外溢,我吸入了美美的酒香,干啊!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更显蒙古族兄弟待客的豪爽!
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二天多,感受到蒙古族兄弟的大气豪迈、热情好客、侠肝义胆。除了街口的“迎宾酒”印象极佳,这里的奶茶也是超好喝啊!没够!车子开离了很远后还在后悔,为什么不灌满保温杯带上呢,以至我今天都在怀念呢!
在银川到肃南马蹄寺的区间,小女儿带着不到4岁的孩子同行。
起始的一程,便有小诗一首:
不知晓中,却追到了古丝绸之路上:
在宁夏,我们去了沙坡头。已经不见“大漠孤烟直”,惟剩“长河落日圆”。
昔日,一人一筏渡一河,王大春趴在赵大叔(王、赵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年老影片《白毛女》中的人物)的羊皮筏子上,趁着月黑风高,泅渡到黄河彼岸,投奔了刘志丹的陕北红军……
今天,万筏争渡,大批游客体味着投靠母亲河怀抱的温柔!
收 筏
古道热肠,不由你不思考。
再无烽火的烽火台
车子在甘肃的大戈壁上飞驰,且行且听,法语版《国际歌》。音符像野马,伴我狂奔,在漫无边际的荒原上,也在我无边的脑海里,一幕一幕地闪过祖国百年现代史上,那悲壮地抗争……
让心随着飞车向着祁连雪。
穿越:藏胞情谊
甘肃的名片是张掖丹霞山。
张掖丹霞山
告别临泽县的张掖,前往民乐县的冰沟丹霞山。
从张掖出来不久,就见路边山麓下石壁上的民间艺术作品,极具地域风情。
到冰沟,面对三条岔路,我们三人没有经过童话故事里的那种抽签,毅然友善地分了三路,我去1#小西天,梅叶去2#大西天,老伴去神龟探海。后来我从小西天的崇山中偶然看到她时,她已然像只探海的小小神龟,在努劲攀爬。最远处天尽头一抹淡淡的雪山,那就是祁连山。
离开这里,我们去朝拜马蹄寺。
上图圆圈内那个登山人是我的老伴,
学前便下肢残疾了,而届时她已是高龄过古稀,她在爬,岂止此时。
如果说,临泽丹霞是色,那么民乐冰沟丹霞就是气。
色:色彩艳丽;
气:气壮山河。
继续往前到了马蹄寺,在祁连山保护区,从山下到山上,有些建筑堪比悬空寺。
最终,我们投宿在一家藏胞之庐。五月份了,这时外面却是0℃、滴水成冰!
从敲开家门,女主人就又是生火、又是找出电热毯、又是烧饭菜,邻居也帮忙炒上一个拿手好菜……
小房间里很快就暖和上来。小小天地挤着藏胞、回民、汉人,忙得团团转,嘘寒问暖、问来问去、有说有笑,不亦乐乎,善哉!
外面山风呼啸,屋内泥炉劈啪。一夜无事。祁连山脚下的藏民家中,素不相识的多民族人!尽享世间温馨!夜不能寐,助我成诗。
我小众三人到了马蹄寺去处,便见得羊群涉水,马蹄河。
穿越:维族兄弟
春 路
君不知,最疯狂时,蜜蜂几乎趴满了车的前盖子。而因为越往西北气温越低,所以北京这端春花已凋零,而往西北走花却正开。这一年天路赐春给我为时可谓最长久啦,一路花啊!
从敦煌往新疆,哈密是首站。我们下榻这里休息。
新疆之大,容纳了大山川、大盆地、大沙漠、大戈壁、大草原、大河流、大湖泊……
而且新疆是史诗长卷,是世界文化的整合!他的大漠、戈壁、绿洲、群山,均是华彩的篇章和段落。他是多元文明的圣地!
中国最美草原之一“那拉提”
新疆梦
狂野西部的主角是谁?是羊,羊群。他们最多,人们天天离不开羊。
(云朵雪原,说羊群铺天如云、盖地如雪,天地相接、白成一片)
用歌舞交流(天山下的帐蓬里)
小驴车走了很远后他还回首不舍!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个让我意外惊喜的全过程,两个民族的手,紧紧相握!
穿越:万民合欢
“不到喀什就是没到新疆”。
去喀什,一路向西北、大西北的西北尖儿!一路又是大漠。途经叶城、莎车、英吉沙。其一规模名城,即“昆仑第一城”:叶城。
叶城很美,这里终于有了树,高大的钻天杨!这前后都是大漠呵,仍然是塔克拉玛干!
前行中的左侧一直是昆仑山。至此,我们已经膜拜过阿尔泰山、零距离深入亲近了天山、现在又沿着莽昆仑的北麓,向西北掠过塔克拉玛干大漠!
这就是新疆的三山,至于二盆(田),则是穿越天山之前跋涉过的准噶尔,和现在身处的塔里木盆地。
“不到老民居就是没有到喀什”!
我们是北京时间傍晚七点(当地还是下午)到的喀什古城,马上看了古民居。
化戈为玉
瞻仰艾提尕寺
穆民老者的内省(于艾提尕寺)
作者注:
穆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创立人穆罕默德。他说过,人终生要追求学问,哪怕要到中国。
色兰:阿语问候词,也作“色兰姆”等
认主顺君:指认定主安拉胡,同时顺从君主,意在与时俱进与当时社会相适应,也因此而传至千古。
攻书守训:攻读《古兰经》、《圣训》,代指伊斯兰教经典。
黄童:对下句的“白叟”,民间百姓有说“黄嘴小儿”是也
穿越:此生之巅
最后一站,我们过阿克陶,抵达帕米尔高原上的喀拉库里湖畔,瞻仰对面的世界冰川之父、著名的慕士塔格峰,他庞大的雪白冰莹的山体倒映在蓝色的湖面上,静谧、安祥、漂亮、神圣。
此处有个古老的名称:葱岭!我们成了“冰山上的来客”!
真想不到此生会有幸站在喀拉库里湖畔,看着威严和壮观的雪山,只有膜拜的诚惶诚恐,瞠目结舌!我的脚下,h3672M,本人一生的制高点、此生之巅!我们大家曾经把这个神秘的名字,填写在初中地理的空白填充图上;而此刻,我则像一个墨水点儿,点在了辽远狂野的高原上。
“葱岭”!这个汉唐的古称。
穿越汉唐
(作者注:古称喀什为疏勒。门限:门坎儿)
唐朝称印度为天竺。彼此多次互派使者。当年的著名僧人玄奘即“东土大唐”的唐僧,便是受太宗派遣,历尽艰险,前赴天竺研究佛经,归国时带回佛经600多部;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玄奘西游,就曾途经葱岭。
唐朝时,中亚和波斯(今伊朗)的商人把胡椒、波斯枣、药材、珠宝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也源源不断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转运西方。中亚的歌舞也传到了新疆。这些来往,都是必经葱岭、喀什的。
唐称阿拉伯为大食("dayi")。公元651年,大食遣使通好。此后百年,其派使者达30多次。大食人有的到唐经商、有的做官、有的甚至走科考中进士!
大食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受到唐政府的尊重,在长安等地还有专供他们礼拜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即此开始。在阿拉伯半岛上并曾发掘出大批中国陶瓷器,其中就包括唐三彩。
这些交往,也通通走的葱岭、喀什。
离开新疆进入青海的一刻,我奉上自己心中的歌:
一路大漠,一路戈壁,目力所及,还有远山、低云。粗犷、苍凉、雄浑、沉寂,一直伴随着漫漫旅途。
然而并不感到乏味,反而是贪婪地拍摄,用相机、用眼睛、用心灵;心中只有一种豪迈感,感性地零距离地肌肤之亲地认知了我爱得深沉的土地!
作者注:绿压黄:绿化以治沙;风光聚能度日火:大西北巧用风力大风期长和日照充足,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和光能发电,首先是解决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的能源需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金砖铺路,说的是原G218国道的砖砌路段,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援建大三线的工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砖路。金砖则是工人就地取材,在铺路现场现烧制的,注意,是每块砖烧至钢化,钢化!
从柴达木的最低盆底、h2800M,冲上来后沿青海湖的南沿、日月山南麓、西宁南郊,最后抵达兰州西郊;右手一直是青海南山。
艰难的一日路程,是爬出柴达木这个大盆、冲出盆的边沿,之后才是一马平川。
这是艰难的11个小时、也是辉煌的11个小时(10:00~21:00)!
冲刺之后,在青甘交界处,邂逅天赐大礼,万丈七彩,一架虹桥,飞跨相邻两省,把西北和内陆天作神功一并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