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高中课程探索多彩摩洛哥海上丝路的终点art校园新闻关于我们广州国际高中学校广州国际预科贵族学校高中课程学校

摩洛哥之行的第五天,我们离开红城马拉喀什向“影视之城”瓦尔扎扎特进发。

从马拉喀什到瓦尔扎扎特要翻越阿特拉斯山脉。这座横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山脉长达2400公里。令人惊异的是,远古时代欧非板块相连时它曾是阿尔卑斯山系的一部分,随着地壳运动的冲击变迁被地中海所隔断,倾斜地将摩洛哥划分为西北的沿海与东南的沙漠地带。西南部富饶的马拉喀什便是拜其所赐,因庞大的山体阻挡了来自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以及季风时节撒哈拉肆虐的风沙,再加之地中海的影响,使得50公里外的红城马拉喀什纵使地处沙漠边缘,却气候温和林木葱郁。

车盘旋而上,沿途的美景,以及导师对这条山脉通往撒哈拉沙漠所形成的“黄金之路”商贸发展的讲解,让同学们看的应接不暇,听的津津有味。在这样海拔较高的地方,好的土壤非常稀少,很多地方除了零星的沙地灌木之外,光秃秃岩石、瓦砾以及山崩断裂而遗留下来的物质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地貌。砂岩稀少的地方便有树木生长,而在阶地斜坡和山谷底部有冲积土这便是最好的土壤了。越是往高处走,所感觉的苍茫寥廓越是强烈。

就在这样的地方,我们却依然能看到人类栖居的痕迹――柏柏尔人,摩洛哥最早的主人。他们在山区中用红色泥土或其他建材垒筑起本族落的小村庄,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习俗和信仰,似乎是在享受山中这片没有被外来文化过度冲击的静土。不少村庄依山崖而建,虽然简陋但却颇有气势。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摩洛哥最美的古村落―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是一组由高墙围起来的土制建筑,位于瓦尔扎扎特省,地处摩洛哥南部高高的阿特拉斯群山之中,是摩洛哥南部建筑的经典范例,是典型的前撒哈拉居民聚居区,在中世纪也作为乡村防御工事,守卫着一条穿过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业路线。这座荒芜的中世纪古村落,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联合国花了5亿迪拉姆来修复它。这里是国际影视基地,拍摄过20多部好莱坞大片――1962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75年的《霸王铁金刚》、1985年的《尼罗河的宝藏》、1990年的《情陷撒哈拉》、1999年的《木乃伊》、2000年的《角斗士》、2004年的《亚历山大大帝》等。同学们行走在这座古老的村落里,感受着影视商业发展为这个古村带来的新生机。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瓦尔扎扎特著名的“阿特拉斯影视城”。瓦尔扎扎特现拥有三个影视城。它们是“阿特拉斯影视城”“CLA影视城”和“堪扎曼影视城”。其中“阿特拉斯影视城”规模最大,名声最响。里面搭建有古罗马角斗场、古埃及宫殿、古埃及陵墓、中世纪街巷、大漠沙丘等场景。《埃及艳后》、《角斗士》、《夺宝奇兵》、《速度与激情》、《碟中谍》等数十部好莱坞经典影片的取景加持,也让瓦尔扎扎特无愧于“摩莱坞”的美誉。这座古老的沙漠城市,在光影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同学们跟着当地讲解员的脚步,徜徉在影视基地不同的场景中,以影视产业为例,探索分析现代沙漠经济功能及产业变迁。

第六天我们继续上路,途径玫瑰谷,到达“沙漠之门”伊尔福德,然后换乘越野车向撒哈拉沙漠进发。

在去撒哈拉沙漠的途中,我们参观了摩洛哥的坎儿井。坎儿,意井穴,为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起源于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为中心,东至中国新疆,西至摩洛哥。作为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坎儿井是人类对自然界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和改造工程中逐步认识与掌握水循环的智慧结晶。

那一个个垒起来的土堆就是一口口沙漠里的深井,春天远处雪山融化的水就通过绵延几百公里的坎儿井输送到沙漠里的城镇。守护这个坎儿井的是柏柏尔族的一个老人。老人特别热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坎儿井的历史和用途,还带我们下到井底深处,参观这个壮观古老的水利工程。

我们赶在日落前到达了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换骑骆驼向沙漠地带挺进。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质荒漠,在当地游牧居民图阿雷格人的语言中,“撒哈拉”就是大沙漠的意思,撒哈拉沙漠的历史非常悠久,25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撒哈拉沙漠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之路”,对摩洛哥当时的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古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要数骆驼运输了。在通往西域漫长的道路上,要不断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极耐干渴、善于行走、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不仅成为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也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不朽象征。

同学们骑着骆驼,一队跟着一队,仿佛回到了古丝绸之路时期,成为了商队中的一员,在日落的余晖中坚定前行。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撒哈拉沙漠的帐篷营地,当地的土著居民早已点起篝火,准备好篝火和美味的食物等待我们。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在浩瀚的星空下,时间仿佛定格。当地人传统而欢快的歌声响起,把我们从时光中拉回来,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

摩洛哥之行的第七天,我们迎来了撒哈拉沙漠的日出。没有人会见过比撒哈拉沙漠更美的日出,找到一个高一点的沙丘等待着日出的出现跳出地平线,给大地带来万丈光芒,远山的尽头出现了一条红色的线,慢慢的,一颗大红球一点一点慢慢从沙层中挤出来,到最后红球完全从沙层中跳出来,散发出耀眼的白光,整个撒哈拉沙漠开始醒来、热闹起来、沸腾起来了。

驶出撒哈拉沙漠后,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个化石博物馆。撒哈拉的今生,是如今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的前世,在亿万年前,原来是波澜壮阔的海洋。我们在这个化石博物馆看到好多化石,比如,贝壳、海藻、鱼等化石。沧海桑田,就在撒哈拉得到神奇的验证。他们还将化石做成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售卖,形成了撒哈拉独特的化石经济。

参观完化石博物馆,我们启程赶往非斯古城。一路上我们感受了沙漠-绿洲-峡谷-草甸-森林-雪山的地貌变化,学习了在不同地貌下的经济作物以及地貌与人文经济的关系,并在一天当中体验了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在经过里夫雪山时下起了大雪,这让久居广州的孩子们都兴奋不已,完全忘记了旅途的劳累。

世界课堂,让学生们用脚丈量世界,用心体会自然。

文: Annie  Zhao

图片:David Zheng、Annie Zhao、Tina Zhong

THE END
0.沙漠骆驼撑起的丝绸之路幻灯片模板沙漠之舟骆驼撑起的丝绸之路幻灯片模板免费下载; 在浩瀚的沙漠海洋中,沙漠之舟——骆驼,满载着中国的特色产物丝绸越过沙丘走向西方。 本PPT模板适合用于制作中国历史PPT课件; 关键词:金色,黄色幻灯片背景,沙漠,骆驼,沙丘PPT背景图片,自然风景幻灯片模板,.PPTX格式; jvzquC41yy}/3yuv0eun1jwvkerf1=9420nuou
1.喀什:在民族与信仰间穿行两汉时期,这条东西大道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分为南北两路。北路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南路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过现在的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等地,在喀什与北路会合后,翻越帕米尔高原(葱岭)。向西,则进入中亚的大宛、康居;继续向西,经伊朗高原到达黑海和地中海地区。丝绸之路南行jvzq<84crr4mkojyggq/exr0ep5@clykqpCxgr}kp(gqrFwuu(ipp}jpvkj>4>:46(ipp}wqnnks?juk
2.历史尘封的中俄茶叶之路:繁荣近200年的国际商道文化那是一条已经被历史尘封湮没,几乎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茶叶之路繁荣了近200年,是当时重要的国际商道。 因为茶叶贸易,昔日的边境小沙丘恰克图逐渐演变成“沙漠威尼斯”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公元1654年,俄国公使巴伊科夫在北京住了半年多,清政府每天提供一定的普洱贡茶jvzq<84ewnzvtn3rgqvmg7hqo0io1PG1p3532:;125751l7443?.4A6;8:970qyon
3.中国铁路职工的壮举,惊动了联合国!——中国青年网“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 发现团走进中卫 在中卫固沙林场 感受三代治沙人创造的 世界奇迹 腾格里是全国第四大沙漠 年降雨量仅有180毫米 蒸发量却高达3064毫米 狂风肆虐、飞沙走石更是常态 1958年建成的包兰铁路 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 在中卫境内六次穿越腾格里沙漠 jvzquC41v0s/{xzvj0io1}wcpulft8npfg~0w{q1pg}t0‚twvj4dp8xj1462;9=1v462;9=46a732>59394ivv
4.沙漠戈壁上赛车飞驰2016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征战甘肃敦煌央广网敦煌7月20日消息(记者孟永辉、王妍)2016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19日进入甘肃境内,抵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标志道达尔车队车手彼得汉塞尔与领航员科特莱特夺得哈密至敦煌赛段冠军,范登布莱克为雷诺车队再夺卡车组赛段冠军,进一步扩大榜首优势。来自多个国家的120多个车组将继续角逐第十一赛段敦煌至嘉峪关的赛事。 jvzq<84pgyy/eww0ep5oc}nxg1ijv‚4423<19;51v46289<42a;34@8237:/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