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缓解缩短主城区与高新区、旅顺之间的距离,解决城市东西向交通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及时启动了南部滨海大道的建设工程。全长14公里的南部滨海大道主要的作用是将中心城区和高新区快速连接起来。这条道路10月底开通后,从高新区至中心城区,用时仅需10分钟。
按照规划,今年10月底,大连市区将新增一条平行于中山路与黄浦路的东西向“大动脉”,它就是南部滨海大道。南部滨海大道由东端桥隧、跨海桥、高新区滨海路三部分组成,全长约14公里。它西起高新区河口,连接高新区滨海路,向东与跨海大桥相接,穿越大连南部海域后在金沙滩东侧登陆,经隧道穿越森林动物园向北连接东北路和规划中南部快速路。在大连计划构建的“七纵七横”城市快速交通体系中,南部滨海大道是其中重要的“一横”,是形成大连市未来“外环”道路的重要一部分。有了它,中山路、黄浦路的交通压力将被分担,而五四路、高尔基路、胜利路、南快路、八一路、仲夏路、东北路等多条主干道路的车流都可汇入这条“大动脉”。通过这条将中心城区和高新区快速连接的“大动脉”,未来从高新区驾车至中心城区,用时只需约10。现在,这条被殷殷期盼的大通道完整呈现于世人面前的日子已经在倒数。它究竟什么样?它的工程进度到了哪里?它会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多方探访。
修建南部滨海大道意义何在?
从高新区至市中心缩至10
为了缓解缩短主城区与高新区、旅顺之间的距离,解决城市东西向交通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及时启动了南部滨海大道的建设工程。全长14公里的南部滨海大道主要的作用是将中心城区和高新区快速连接起来。这条道路10月底开通后,从高新区至中心城区,用时仅需10。
现状
高新区到市内上班开车接近2
日前,家住高新区万达广场附近的张先生说,他在三八广场附近上班,以前上下班他选择黄浦路、中山路、鲁迅路,虽然这一路径是他上下班短的,但随着现在车辆的增多,中山路压车越来越厉害,而且交叉路口也非常多,开车用时将近2。“有时候看前面的车子不动,心里会产生一股无名火……”张先生说,鉴于这样,他从春节过后,选择了中南路、解放路、八一路和滨海路回家,虽然绕南部转了个大圈,但相比中山路的压车,心情会好很多。
无独有偶,家住高新区“华录”附近的于女士说,自己虽然有辆车,但想到路上压车严重,自己选择了乘坐有轨电车,再倒公交上下班。
意义
缓解西部和南部的交通压力
截至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30万辆,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就以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0万辆将会达到极限。
同时,随着本市“西拓北进”战略的实施和高新园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快速发展,中山路作为该区域与主城区的主要通道,交通严重拥堵,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生活和制约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建设工程可与正在建设的南部跨海大桥、高新园区路段一起形成大连市中心城区与西部高新园区及旅顺口区的交通路网。作为规划中的“七纵七横”快速路网,该工程将更好地解决中山路西段的交通瓶颈,缓解大连市西部和南部的交通压力。
规划
城市外环路中的重要一环
未来,南部滨海大道通过规划中的南部快速路还可与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连通,南部滨海大道、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都是城市“外环路”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本市开始规划建设以“七纵七横”为骨架结构的快速路网,“七纵七横”外圈的规划道路在市区外围形成一条环状道路。“外环路”建成后,本市跨区域交通流可避开市中心的车流密集区,通过外环能够节省驾车出行时间;中心区与周边地区间将形成快速交通走廊。
据披露,本市外环路主要组成部分是土羊高速、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南部海滨大道、前黄路,而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南部海滨大道之间的“沟通”需要南部快速路来解决。
路由
西起高新区河口东至东北路南部滨海大道从哪至哪儿?路由是个什么样子?
据南部滨海大道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滨海大道西起高新区河口,连接高新区建设中的滨海道路,向东穿越大连南部海域后在金沙滩东侧登陆。经隧道穿越森林动物园所在的莲花山,向北连接东北路和规划中的南部快速路,全长约14公里。
建成后,车辆可从东北路、长春路经过东端桥隧,上到跨海大桥,抵达凌水湾填海区后登陆。经高新区滨海道路,也就是南部滨海大道的延伸线,前往河口、旅顺方向。河口、高新区车辆可经滨海道路抵达凌水湾,驶入海上大桥或者从凌水湾直接上桥,再通过东端桥隧进入市区。
这条道路10月底开通后,从高新区至中心城区,用时只需10。
热点新闻推荐:
“入地、穿山、跨海”连接高新区和主城区
编织路网,城区西部车辆如何借道南部滨海大道
250米桥梁连接七贤东路和学子街
5.2公里延伸线钻山架桥连接河周路
南部滨海大道至河口上岸后,它如何与旅顺南路相接,实现缩短主城区与旅顺之间的距离?
对此,高新区规划局总工办主任张秀文给予了介绍。星海湾跨海大桥上岸后,将通过5.2公里长的西延伸线与旅顺南路相接。他说,为了充分享用城市道路对区域的带动作用,结合高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实施方案:跨海大桥到凌水湾落地,经过1.1公里双向八车道至七贤东路。这条地面工程已于2014年开工建设,这条道路主要联通南部滨海大道和黄浦路。目前这条主干道路长约1.1公里,已完成约800米,其余将在跨海大桥通车前完成。
建桥横跨黄浦路连学子街和七贤东路
黄浦路北部地区的居民,如何通过南部滨海大道?
对此,张秀文介绍,在南部滨海大道开通前,高新区将完成如下道桥建设、拓宽和维修工程:
1.自东向西来看,条是凌水湾1号路,这条道路南起星海湾跨海大桥的落地点,向北直行至黄浦路,位于万达广场东侧约500米,正对着海事大学南门,与黄浦路平交,与穿过海事大学的道路相接,终连接红凌路。1号路全长约1000米,为新建项目,建好后为双向四车道,目前已完成路基约500米。
海事大学、理工大学附近的车辆可通过这条道路,上至南部滨海大道,南部滨海大道上的也可通过这条道路回家。
2.即将完成的1.1公里长的凌水湾西延伸线。这条道路为东西向,东起南滨大道的落地点,西至七贤东路。短期这条道路将把七贤东路驶来的车辆引至桥上,同时也能把南滨大道上的车辆,经此通过七贤东路分流。这条道路将成为南滨大道落地后的主要通道。
远期,这条道路将穿山、架桥与旅顺南路、河周路相连,小平岛、旅顺和城区北部的车辆,也能通过这里上桥。同时,桥上西行的车辆也可通过这条道路分流。
3.1.1公里长的七贤东路拓宽提升改造工程。既有七贤东路为双向两车道,为了衔接南滨大道,增强交通能力,七贤东路将拓宽为双向四车道。该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
4.七贤东路至学子街桥梁。该桥梁长约250米,双向两车道,横跨黄浦路,位于万达广场西侧。该桥梁为鱼腹型,目前钢箱梁已吊装完成,剩余附属工程正在进行建设。
未来即将完成的路网,西延伸线的桥隧工程,与河周路相连,还有广贤路向南也将跨过黄浦路新建一座桥梁,以连接七贤路。住在黄浦路西北部的居民可经过这里进入七贤路,终驶入南滨大道。
站在星海湾百年城雕书形广场上,绵延6公里的跨海大桥展现在眼前,直指云端的双塔,呈现弧形的悬索,成群的海鸥绕此盘旋,勾勒出“山、海、桥、鸟”的优美和谐景色。
跨海大桥上下两层每层均为单向四车道。上层车辆行驶方向自东向西,主城区去往高新区行经这里。下层车辆行驶方向自西向东,可供高新区、旅顺方向过来的车辆进入主城区。
2.地锚式悬索桥,设计寿命100年
3.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完成85%
整座桥梁预计8月底完成。
4.大桥东段将与滨海西路连接
从高新区方向过来即在大桥下层行驶的车辆,可直接进入东段主线东线隧道,驶往东北路,可往长春路方向,也可驶向东北路北行方向;还可以通过弧形匝道直接下至滨海西路东行,经八一路去往老虎滩方向进入市区。
5.跑完大桥用时需五六
海上大桥工程全长约6公里。其设计时速为80公里/,通车初期,预计开车平均时速为60公里/,跑完大桥用时需要6。东段隧道长为3公里,以这一时速约3就可通过桥隧,进入东北路。
6.保安全运营,将设健康监控系统
据披露,大桥将设置健康监控系统,在桥梁的主要结构、构件内均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控大桥的运营状况,确保大桥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安全运营。在恶劣天气下,大桥将实行限速和限行,并通过监控系统实施交通管控。
架桥入地扩路穿山3公里
南部滨海大道东段建设工程被命名为南部滨海大道桥隧工程。
该工程北起白云隧道的东北路,南至金沙滩东侧的悬崖峭壁上。工程起点与跨海大桥相接,结构形式为分离式双洞、单向三车道,在森林动物园白云雁水附近由两个单向三车道隧道分为四个单向两车道隧道。其中两条主线隧道向北在白云隧道北口穿出后接入拓宽后的东北路;两条支线隧道向东在艺术大厦西侧山体穿出后与东北路相接。
此段工程全长3.88公里,其中隧道段3.0公里,地面引线长880米(含桥梁拓宽段275米);长春路支线设计长1.34公里,其中隧道长740米,地面引线长602米(含新建桥梁段351米)。
南部滨海大道的拓桥、入地、穿山均在此段。
1.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穿越莲花山至白云雁水
穿山3公里共分一、二、三3个标段,这三个标段分别由中铁二局、中铁一局和中铁九局,于2013年初先后进场开始施工。
目前,主线东线仅差100多米即将贯通,而主线西线已经与二标段贯通。
除了两条主线之外,新辟出两条支线,成为支线南线和支线北线。2条主线和2条支线一起通向东北路。2条主线与东北路相连,2条支线与长春路相连,以保证长春路上的车辆进出隧道。
目前,该标段主线东西线包括支线已经完成,剩余明挖基坑正在进行回填。
3.主线东线入地400米下穿同香山庄
除此之外,支线北线与主线东线立体交叉,同时与10余条防空洞交错,这都增加了施工难度。
经过南部滨海大道后,车辆会集聚在东北路上,还有支线北线洞口位于半山坡上,来自长春路的车辆怎样才能进入隧道?
除此之外,还将在210医院西门附近新建一座人行天桥。
交通组织
2条主线和2条支线保证车辆四通隧道
南部滨海大道东段如何实现交通组织?据了解,支线南线里从跨海大桥驶来的车辆,可直接落地右转进入东北路南行驶入长春路,或直行进入新城街;主线东线中从跨海大桥驶来的车辆,可从地下穿越,在原有两隧道之间上至地面,终出隧道北行。
热点新闻推荐:
凌水湾“借道”开启居住价值攀升引擎
随着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畅通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区域价值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连市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动作频出,这些交通利好不仅让市民出行更快捷,更让一些区域价值得到迅速提升。而借势南部滨海大道带来的交通大提速利好,高新区尤其是凌水区域的居住价值无疑将快速攀升。
[居民声音]
交通提速让生活幸福感大大增强
一直以来,交通拥堵都是高新园区居民们非常头疼的问题,生活的品质感和幸福感也因此大大下降。由大连市区通往高新园区,几乎所有车辆都集中到黄浦路上:市区南部主要由中山路驶向黄浦路;市区中部主要由西南路、五一路驶向黄浦路;市区北部主要由红凌路驶向黄浦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拥堵现状日趋严重。而南部滨海大道的开工建设让高新园区的居民看到了希望,它的开通在即更让高新园区居民对由此启程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幸福之1
实现“跑步去上班”的梦想
陈女士的丈夫在海事大学工作,因此8年前,他们选择在高新园区小平岛安家,而陈女士的单位在傅家庄,她每天开车上班都要经黄浦路、中山路,经星海广场到滨海路。对她来说,每天上下班的过程都让她倍感痛苦。
一聊到南部滨海大道,陈女士就非常兴奋地说:“这几年要不是因为老公在海事上班,孩子在海事附近上幼儿园,我早想搬家了,每天早晚开车堵得我头疼,感觉上下班都变成无形的压力了。当然,我对滨海大道的期待,也不仅仅因为未来上下班的交通会变得不再堵车。 ”陈女士是一位长跑爱好者,她说:“跨海大桥开通后,我一定要实现‘跑步去上班’的梦想,上班的途中惬意地欣赏美景将是一件多么值得期待的事。 ”
幸福之2
每天早上多睡半
家住高新园区壹品漫谷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7:20从家出发,把宝宝送到附近的老人家里,再开车经滨海路去八一路附近上班,如果不堵车的话,40能到单位,堵车的话就得8:30到。张先生笑着说:“当然,不堵车的时候太少见了。我真是盼着跨海大桥早点通车,这样我和孩子每天早上都能多睡半个呢。 ”
幸福之3
去动物园就一脚油的工夫
孟女士是全职太太,虽然不用经历上下班拥堵的痛苦,但也同样翘首企盼着南部滨海大道的早日开通。孟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宝宝现在还在上幼儿园,一到周末就吵着去森林动物园或者是老虎滩极地馆玩,虽然我们办了年卡,但我觉得路远,又堵,还是挺打憷往那边走,打车都不好打。跨海大桥要是开通了,那去动物园也就一脚油的工夫,去老虎滩能快很多,感觉生活幸福感都增强了呢。 ”
道路的扩建和改造能缩短一些偏远区域和城市核心区的距离,尤其是交通成本的减少将进一步刺激区域的房地产销售。近年来,楼市里的热点板块大多是道路畅通后,购房者对区域价值认可度才逐步提高,从而销售看好。从东快路到西部大通道,从东联路到振连路,交通配套已经成为使大纺板块、机场板块、华南板块、开发区板块楼市腾飞的引擎。
随着大连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畅通与否已经成为影响区域价值的重要因素。而高新园区近几年随着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的不断涌入,就业人口不断增加,造成该区域交通压力巨大,这成为该区域发展的瓶颈。
交通路网的升级让购房者“视野”大开,一些城市边缘区域的新开发项目也成了人们购房的候选。这些房子价格相对市内同质房源较低,周边环境较安静,交通条件也比较好,性价比高。“在凌水湾买套海景房,单价也就万元出头,而且还是南向海,但在中山、西岗、沙河口区买至少要加3000-5000元/平方米。”凌水湾某项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跨海大桥建成后,凌水湾将取代星海湾成为观海景好的区域。 ”
推断“海上蛟龙”旅游新景观将增强外地人在高新园区购房意向
南部滨海大道跨海大桥工程是滨海路的海上延伸,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也将为城市南部创造出崭新的景观。“以后再来大连旅游,‘走跨海大桥’很可能成为像现在‘游滨海路’一样的必选景点。”一位资深导游告诉记者。如果“走跨海大桥”或者在凌水湾“观海上蛟龙”成为旅游景点之一,那么每年将有大批游客走进凌水湾,对这里的房地产项目也将有所了解,这里将促进区域内房地产项目的外销。
后记
品牌开发商深耕、交通商业配套完善
凌水湾宜居属性不可小觑
近年来,高新园区也引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抢滩登陆,万达集团、树源集团、恒大地产、招商地产、中合等房企大鳄纷纷进驻,凌水湾的价值和潜力得到的迸发。随着万达广场、锦辉商城周边区域的日益繁华,202轨道延长线的通车以及地铁正式运营在即,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将目光投向了高新区的凌水湾。今年10月底,南部滨海大道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满足西部居民出行需求,更助力高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驶向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