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钢框架节点设计时程序不满足抗规8.2.8条,多次调整梁截面都不行?答: sIs对此已作了改进,可自动调整设计结果(如增加螺拴数量、增加连接板厚度、增加焊角尺寸、或者将单剪连接改双剪连接等措施),以尽可能满足该条要求。如果Mu>1. 2Mp不能满足,需要修改梁截面(-般要求采用大翼缘截面尺寸),或者参考有关图集来加强梁端连接或者削弱梁截面解决,从规范条文理解分析,对于悬臂梁构件可不按此条要求处理。
92、问:SAIWE软件计算钢结工程,在各层配筋的文本文件中,F3 (m)和F3(s)分别代表何意?答: F3(m)表示梁跨中应力值。F3(s)表示梁支座剪应力值。
93、在设计一个钢框架-支撑结构,具体计算遇到两个问题: SATWE 有否按《抗规》针对此类结构进行8.2.3-2条规定“框架部分按计算得的地震剪力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二者的较小者”?还有就是人字形与V字形支撑有否放大调整?答:《抗规》8.2.3-2 条程序暂没有调整,因大数此类结构都能达到这一要求; 人字形与V字形支撑内力,包括十字交叉支撑和单斜杆支撑等都按《高钢规JGJ98--90》执行调整,偏心支撑的内力不放大。
94、问:在门式刚架计算中,按照门规的要求,需要在基本风压的基础上考虑综合调整系数,问程序有否自动考虑?又阵风系数在程序中是怎样考虑?答: 根据用户使用菜单功能的不同,程序考虑的情况不一样。如在门式刚架交互输入中已在风荷载对话框中分别列出基本风压,调整系数值,用户只需确认即可;在工具箱如檩条等计算对话框中程序描述是“调整后的基本风压",那么在这里就需要用户将综合调整系数1.05乘以基本风压值之后再填写进去。阵风系数在门规中附录A中规定不需要考虑阵风系数。
95、我们在sTS中做一个排架结构,混凝土柱钢梁,当柱子的混凝土标号由C20变为030后,为何计算结果柱子的弯矩及配筋均有上升?答: 柱子混凝上标号C20变为C30,弹性模量由2. 55 x104N/ mm2变为3.0 x 104N/ mm2,柱刚度有所增加,地震剪力会有所不同,柱子与梁的线刚比也发生变化,分配到的内力也不同了,因此会改变,但数值变化不大。
96、 多跨门式刚架结构中,中间柱的内力包络图基本相等,为何计算结果中中柱的基础底板厚度设计不同?答: sts 中柱的基础底板厚度设计是对柱的所有工况下的内力进行计算取最不利的计算结果,对于多跨结构由于STS程序可以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各工况下中间柱的内力会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各中间柱底板设计寸厚度等不同。
97、在钢结构支架计算中,我们发现使用; SAIWE计算和TAT计算结果出入较大,工程结果中. TAT钢梁整体稳定计算均为0,而SAIWE的钢梁整本稳定计算为2,请问这是什么原因?答: TAT与SAIWE两种模型计算假定本身就是不一致的,在TAT中是按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以钢梁的稳定验算均为0,另外TAI中风荷载是取计算值,而SATWE中风荷载是取规范中上限,所以会有些偏大,导致结果的差。
98、 设计- -有填充墙的钢框架,用SAIWE计算,发现计算风载和不计算风载两者的计算结果相差非常大,很是迷惑,但本人觉得无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受风面积只有梁柱,风载很小,计算与不计算两者的差值很小才是,所以烦请解释一下 原因?答: 无填充墙的钢结构该项只用于计算风振系数时用到,挡风面还是考虑整个墙面完全挡风来考虑的:如果您的结构是一个开敞式结构,可以根据您的梁柱构件挡风系数修改体型系数,折算成全墙面挡风,或着手工交互修改作用风载。103、 我们设计钢结构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常遇到有效质量系数已经大于90%,但是剪重比不够的现象,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答:这种情况往往是结构刚度、质量不匹配造成的。可按以下几方面检查处理: 1]. 需要增加结构刚度,或调整结构布置。2].检查结构加载是否有问题,荷载太小也是楼层质量偏小,剪重比太小的原因之一。只有在确认结构方案(结构布置、荷载作用)合理后,才可以启用程序内部的最小地震剪力放大系数这个功能。否则,应视为结构方案不合理,需要重新调整。
101、层间位移的计算应按照平面投影的两点间距离计算,还是按两点的x和y方向增量分别计算。答:按位移增量计算。
102、 钢结构全截面焊接算刚接吗?
答:刚接是肯定的,腹板与翼缘都焊接,腹板传递剪力和翼缘传递弯矩都能实现。只是节点形式应有所改进: - -是不方便施工;二是容易引起焊缝应力集中,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可以改成腹板螺栓连接,.上下翼缘焊接形式; 或是全改成螺栓连接形式。
103、什么是偏心支撑?什么是中心支撑?答:中心支撑即支撑轴线与梁柱交点相交,偏心支撑即支撑轴线与梁轴线交点同梁柱交点有- -定的距离,两交点间的梁段即所谓耗能梁段。严格的说横向框架纵向支撑结构也是框架-支撑结构,但前者- -般纵向为梁柱铰接,单向设置支撑,多用于单层或低层结构;而后者在狭义.上-般是梁柱双向刚接,双向设置支撑,多用于多高层结构。关于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是有效的、经济的和常用的钢结构抗侧力结构体系,它的作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本类似,均属于共同工作结构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是由框架体系演变来的,即在框架体系中对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形成若干榀带竖向支撑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刚性楼板或弹性楼板的变形协调与刚接框架共同工作,形成- -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称之为框架-支撑体系。当沿内简周边及电梯井道和楼梯间等长隔墙部位设置支撑框架,形成带支撑框架的内简结构时,内简与外框架则构成框架-内简体系。支撑框架中的框架梁与框架柱仍为刚接相连,而支撑杆的两端常假定为与梁柱节点铰接相连,即支撑杆中不产生弯矩和剪力,只产生轴向力。因此,支撑框架既具有框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又有铰接桁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它有利于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
105、什么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答:截面上某- -微元面积到截面上某-指定轴线距离的乘积,称为微元面积对指定轴的静矩。H型可按下式计算。S=翼缘面积*翼缘形心到结构形心的距离+中和轴以上的腹板面积*中和轴以上腹板的形心到中和轴的距离。
106、 强支撑框架柱计算长度如何求?答:可计算出K1,K2,K1, K2分别为相交与柱上、下端的横梁线刚度之和与柱线刚度之和的比值。计算长度系数μ =[3+1.4(k1+k2) +o. 64k1k2]/[3+2(k1+k2)+1.28k1k2]113、 吊筋的作用是什么?答:主次.梁交接部位应优先选择每边3根加密箍筋抗剪,若箍筋抗剪不满足时,需按计算配置吊筋,.吊筋的作用不仅是抗剪的作用,因为计算主梁截面箍筋时已经计入了该集中力的作用,附加吊筋或箍筋是为了防止此集中力作用区域下部砼拉脱,而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或者说类似于防冲切破坏(在极限或接近极限荷载时,次梁顶部区域产生裂缝或端支座为铰接处理)。
107、锚栓抗拉强度为什么要低于相同强度钢构件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例如Q235的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只有140,而不是215,为什么呢?答:柱脚底板虽然一般较厚,但其平面外刚度毕竟有限,在锚栓的拉力作用下会发生翘曲变形,同时锚栓受拉变形,减弱了锚栓的锚固作用。为了考虑这种情况而又不致使底板过厚,规范里把锚栓的抗拉承载力降低了,通过减小锚栓变形的方法来保证底板不至于发生过大的翘曲。
108、什么是施工缝?答: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109、什么是沉降缝?答: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117、什么是伸缩缝?答: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对此有专门规定。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118、 什么是抗震缝?答: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在抗震 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