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教程课件ppt

认证主体:林**(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烹饪化学教程烹饪化学教程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了解烹饪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质变化。2.掌握烹饪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3.了解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烹饪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第一节烹饪的概述一、烹饪的概述烹饪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艺。“烹”——煮,“饪”——熟。烹饪: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第一节烹饪的概述一、烹饪的概述二、烹饪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质变化肉类及禽蛋类加热——个体的收缩、肌肉组织由红变白、凝固等;干货涨发——恢复到新鲜时的水润和弹性;面粉加冷水拌合、揉团——较好的筋力、弹性、延伸性,可以抻成面条,而米粉则不能;焙烤、煎、炸——焦黄色、焦香味菜肴勾芡收汁二、烹饪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质变化肉类及禽蛋类加热——个体的收

食品原料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化学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直接决定着成品的品质。成品所呈现出的色、香、味、形也是由烹饪加工中特定的化学反应决定的。食品原料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而第二节烹饪化学的概述一、烹饪化学的定义从化学的角度来探讨烹饪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探讨和解释烹饪原料的组成、性质、烹饪加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形成色香味的原理。第二节烹饪化学的概述一、烹饪化学的定义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对象烹饪的对象:所有可以直接或者加工后可以食用的原料;烹饪的最终结果:将各式原料加工成各种菜肴以及面点制品;烹饪化学研究的对象:各类的原料和加工出的成品。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对象烹饪的对象:所有可以直接或者加工后可以三、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烹饪原料各种化学成分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形成和保持食品的感官及营养价值所起的作用。2.研究在烹饪加工中原料中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和控制。三、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烹饪原料各种化学成分的结构、物3.研究形成和保持烹饪制品的色、香、味、形的基本知识。

4.研究用合理烹饪来减少营养成分损失,提高使用价值或营养成分。3.研究形成和保持烹饪制品的色、香、味、形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

烹饪化学是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的一门课程,也是烹饪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第三节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熟练掌握物质的结构、理化性质等基础知识。2.学习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现象。3.学习用化学知识来指导烹饪技术及其创新。4.勤学、勤发现。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1.熟练掌握物质的结构、理化性质等基础知识思考题:1.什么叫烹饪化学?2.简述烹饪化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3.谈谈你将如何学好烹饪化学。思考题:第二章水第二章水学习目标:1.了解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2.掌握水分活度的意义及其应用3.掌握水分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及控制学习目标:1.了解食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性质第二章水第一节水的概述第二节水分活度第三节烹饪加工中水分的变化及控制第二章水第一节水的概述第一节水的概述

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以上,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含水量的高低和水分的存在状态,不仅对原料的品质(如新鲜度、硬度、脆度、光滑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原料的营养价值和保藏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情况可参见表2-1。第一节水的概述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没表2-1自然含水量对烹饪原料的影响对原料的影响含水量多含水量少新鲜度新鲜萎蔫硬度强弱脆度脆软光滑度光滑粗糙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相对较低保藏能力容易腐败,不易保藏相对保藏期较长适宜烹调方法适宜使用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如爆、炒等适宜使用中小火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如烧、炖等表2-1自然含水量对烹饪原料的影响对原料的影响含水量多含水一、水的结构和重要性质(一)水的结构1.水分子的组成:H2O2.水分子的结构:O:sp3杂化,四面体结构,H-O-H键角104.50

键长0.096nm一、水的结构和重要性质(一)水的结构水分子的结构图水分子的结构图在四面体构型中水分子的氢键在四面体构型中水分子的氢键相对分子质量18.015相变性质

熔点/℃0.000℃

沸点/℃100.000℃

熔化热(0℃)/(kJ/mo1)6.012kJ/mol

蒸发热(100E)/(kJ/mo1)40.63kJ/mo1升华热(0℃)/(kJ/mo1)50.91kJ/mol(二)水的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8.015相变性质熔点/℃0.000水的物性在烹饪加工中的意义1.密度

4℃最大,水结冰体积增大9%。导致水果蔬菜或动物肌肉细胞组织被破坏,解冻后会导致汁液流失、组织溃烂、滋味改变

水的物性在烹饪加工中的意义1.密度温度(℃)04密度(克/立方厘米)

图2-4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曲线图温度(℃)04密度(克/立方厘米)图2-4不同温度下水与压力有关:压力增大,沸点升高。沸点:在水的饱和蒸气压达到外界压力时,则沸腾,此时温度即是沸点。

饱和蒸气、饱和温度、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液态物质的温度升高到它的沸点时,其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应用:减压脱水、高压蒸煮。2.沸点:与压力有关:压力增大,沸点升高。2.沸点:3.热学性质:比热、汽化热、熔化热由于水的沸点高、热容量大、导热能力强,用水作介质烹饪食物时,加工温度可以很高且容易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这样既可使食物原料中的腐败菌和病原菌被杀灭,满足食用卫生的要求,又可使烹饪原料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结缔组织软化、淀粉糊化、植物纤维组织软化,利于食物的咀嚼及其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水具有大的相变热(汽化热、熔化热),潜热大,有利的一面是在加工中可利用热蒸汽进行杀菌及烹饪加工,不利的一面是在冷冻食品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才能达到目的。3.热学性质:比热、汽化热、熔化热由于水的沸点高、热容量大、4.介电常数:水的介电常数非常大(在20℃时为80.36),所以水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1)极性化合物的溶解:烹饪原材料中的盐、味精及一些矿物质可以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2)非极性化合物的溶解:非离子极性化合物如糖(如蔗糖)、醇(如料酒)、醛、酸(如食醋)等有机物亦可与水形成氢键溶于水中。(3)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烹饪材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淀粉、果胶、蛋白质、脂肪等也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或胶体溶液,供加工各种烹饪食品,如利用淀粉进行勾芡处理,用鱼或肉熬制各种浓汤。4.介电常数:水的介电常数非常大(在20℃时为80.36)(三)水的化学性质

水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以和许多活泼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也能和许多非金属及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烹调过程中,三大热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反应,这非常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三)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以和许多二、烹饪原料中的水分(一)水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在烹饪原料中,生物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水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生物体的含水量为60%~80%。水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动物:肌肉、脏器、血液中的含水量最高,为

70%~80%;皮肤次之,为60%~70%;骨骼的含水量最低,为12%~15%。二、烹饪原料中的水分(一)水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植物:不同品种之间,同种植物不同的组织,器官之间,同种植物不同的成熟度之间,在水分含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叶菜类较根茎类含水量要高的多;营养器官(如植物的叶、茎、根)含水较高通常为70%~90%;繁殖器官(如植物的种子)含水量较低,通常为12%~15%。植物:不同品种之间,同种植物不同的组织,器官之间,同种植物不表2-3常见食物的含水量单位:%(质量分数)食物含水量食物含水量食物含水量猪肉牛肉鸡肉羊肉内脏鱼贝卵乳53~6050~707458~707267~8172~8673~7587~89蔬菜野菜蘑菇豆类(干)薯类香蕉苹果梨草莓85~9787~9488~9512~1560~80758585~9090~95面包果酱面粉奶酪蜂蜜奶油奶粉稀奶油油料种子35288~1237216453.63~4表2-3常见食物的含水量单位:%(质量分数)食物(二)烹饪原料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水分在烹饪原料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即:结合水体相水(二)烹饪原料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在烹饪原料中存在两1.结合水(1)结合水的种类:

1.结合水(1)结合水的种类:构成水是指与烹饪原料中其它亲水基团结合最紧密的那部分水,并与非水物质构成一个整体。邻近水是指亲水物质的强亲水基团周围缔合的单层水分子膜,它与非水成分主要依靠水-离子、水-偶极强氢键缔合作用结合在一起。烹饪化学教程课件多层水:是指单分子水化膜外围绕亲水基团形成的另外几层水,主要依靠水-水氢键缔合在一起。虽然多层水亲水基团的结合强度不如邻近水,但由于它们与亲水物质靠得足够近,以致于性质也大大不同于纯水的性质。微毛细管水:是指存在于一些细胞中的微毛细管水(毛细管半径小于0.1μm),由于受微毛细管的物理限制作用,被强烈束缚,也属于结合水的范畴。多层水:是指单分子水化膜外围绕亲水基团形成的另外几层水,主要食品原料H2OH2OH2OH2O

邻近水多层水构成水食品原料H2OH2OH2OH2O邻近水多层水构成(2)结合水的含量一般来说,烹饪原料中结合水的量与其非水成分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据测定:1g蛋白质可结合0.3~0.5g的水;1g淀粉能结合0.3~0.4g水。(2)结合水的含量一般来说,烹饪原料中结合水的量与其非水成分(3)结合水的性质A:冰点低于0℃,甚至在-40℃时不结冰。B:不易流失,即使用压榨的方法也不能将其除去。C:不易蒸发除去,沸点高于100℃(1atm)。D:不参与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也不被微生物利用。又称不可利用水。E:不再具有溶剂的性质。(3)结合水的性质A:冰点低于0℃,甚至在-40℃时不结冰。(4)结合水的作用虽然烹饪原料中结合水的含量不高,但对烹饪食品的质构、风味起着很大作用,尤其是单分子层水膜的作用更大,当这部分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的风味、质量往往会发生很大改变。(4)结合水的作用虽然烹饪原料中结合水的含量不高,但对烹饪食2.体相水(1)体相水的种类截留水:是指被物理作用截留在细胞、大分子凝胶骨架中的水。特点:即使烹饪原料有相当严重的机械损伤,被截留的水也不会从中流出。游离水:是指在烹饪原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那部分水。截留水游离水2.体相水(1)体相水的种类截留水游离水(2)体相水的含量烹饪原料中的水绝大部分都属截留水。牛乳及汤类中的大部分水属于游离水。(3)体相水的性质A:干燥时易流失。B:0℃或略低于0℃结冰。C: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活性”。D:具有溶剂的性质。E:可被微生物利用。(2)体相水的含量(4)体相水的作用截留水的量反映着烹饪原料的持水能力,因此这部分水对某些烹饪产品(如灌肠、鱼丸、肉饼、果蔬)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当烹饪原料的毛细管半径大于1μm时,毛细管截留水很容易被挤压出来。由于生鲜烹饪原料的毛细管半径大都在10~100μm之间,所以加工很容易造成其汁液的流失。如经过冷冻处理的烹饪原料,特别是那些含水量较高的原料,由于结冰后冰的体积较水增大,冰晶会对烹饪原料产生一定的膨压,使组织受到一定的破坏,解冻后组织不能复原,就容易造成汁液的流失、烹饪原料的持水能力降低,直接影响烹饪产品的质量。返回(4)体相水的作用返回第二节水分活度一、水分活度的定义含水量相同的烹饪原料,储藏期却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烹饪原料中的水存在状态不同,在烹饪原料腐败变质中所起的作用亦截然不同。所以说用烹饪原料的含水量作指标判断其安定性并不可靠。在此情况下提出了水分活度的概念。水分活度是这样一个指标,它可有效反映烹饪原料中的水与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反映烹饪原料的物性,从而用来评价烹饪原料的安定性。第二节水分活度一、水分活度的定义(一)水分活度的定义水分活度也称水分活性,通常用AW表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烹饪原料中水分的饱和蒸气分压(p)与同条件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0)的比值。(一)水分活度的定义水分活度也称水分活性,通常用AW表示,是(二)水分活度的表示方法A:水分活度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AW=P/P0对于纯水来说,因P=P0,故Aw=1。由于烹饪原料中还溶有小分子盐类及有机物,因此其饱和蒸汽压要下降,所以,烹饪原料的Aw永远小于1。纯水:P=P0Aw=1

溶液:P<P0

Aw<1

浓度越大,P越小,AW越小。(二)水分活度的表示方法A:水分活度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原料名称含水量水分活度鱼70~80%0.97肉70~80%0.95禽70~80%0.96蛋70~80%0.97海蛰98%0.98新鲜蔬菜90%0.98水果92%0.97干果30~40%0.75动物性干货原料5~10%0.4~0.5植物性干货原料4%以下0.3~0.5表2-4不同烹饪原料的水分活度原料名称含水量水分活度鱼70~80%0.97肉70~80%0B:根据拉乌尔定律(P=P0X):AW==X=式中,X为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n1为溶液中溶剂的量;n2为溶液中溶质的量。这说明烹饪原料的水分活度与其组成有关。烹饪原料中的含水量越大,水分活度越大;烹饪原料中的非水物质(亲水物质)越多,结合水越多,烹饪原料的水分活度越小。B:根据拉乌尔定律(P=P0X):C:当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和周围环境相平衡时,水分活度也可用平衡时环境的相对湿度(ERH)来表示:AW=ERH%这意味着流通环境的相对湿度对食品的水分活度有较大的影响,即当食品的水分活度乘以100,其值比环境的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吸湿。梅雨季节的高湿度下干燥食品极易吸湿、发霉就是这个道理。相反,高水分活度食品在低湿度下放置,水分活度也会下降。因此,为了维持适当的水分活度,必须用各种包装材料抑制水分变化。C:当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和周围环境相平衡时,水分活度也可用平衡二、水分活度的意义和应用

在一定的水分活度下,烹饪原料及其产品不容易发生劣变;而在一定的水分活度之上,烹饪原料及其产品容易发生劣变。因此,为了使原料的贮藏期相对较长,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节和控制烹饪过程中的水分活度。二、水分活度的意义和应用在一定的水分活度下,烹饪原(一)水分活度的意义1.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重要的食物中毒菌生长的最低水分活度在0.86~0.97之间,特别是致死率高的肉毒杆菌的生长最低水分活度是0.93~0.97,所以,真空包装的水产和畜产加工制品,流通标准规定其水分活度要在0.94以下。(一)水分活度的意义1.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表2-4各种微生物生长最低的水分活度微生物多数细菌多数酵母菌多数霉菌多数嗜盐细菌干性霉菌耐渗透压酵母菌水分活度0.910.880.800.750.610.62表2-4各种微生物生长最低的水分活度微生物多数多数酵母2.影响酶的活性当AW<0.85时,导致烹饪原料败坏的大部分酶失活,如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维生素C氧化酶、淀粉酶等。然而,即使在0.1~0.3这样的低水分活度下,脂肪氧化酶仍能保持较强活力。此外酶反应速度与酶与食品间是否相互接触有关。当酶和食品相互接触时,反应速度较快;当相互隔离时,反应速度较慢。2.影响酶的活性3.影响化学反应速度3.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烹饪化学教程课件烹饪化学教程课件水分活度与化学反应的关系AW=0.7~0.9食品变质受化学变化的影响在0.7~0.9这个水分活度范围内,食品的一些重要化学反应,如脂类的氧化、美拉德反应、维生素的分解等的反应速率都达到最大,这时,食品变质受化学变化的影响增大。Aw>0.9食品变质主要受微生物和酶作用的影响水分活度与化学反应的关系AW=0.7~0.9食品变质受当食品的含水量进一步增大到Aw>0.9时,食品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速度大都呈下降趋势。这或是由于水是这些反应的产物,增加水分含量将造成产物的抑制作用;或是由于水产生的稀释效应减慢了反应速度。这时,食品变质主要受微生物和酶作用的影响。当食品的含水量进一步增大到Aw>0.9时,食品中的各种化学反4.影响食品的质构当水分活度从单层值时的水分活度(Aw=0.2~0.3)增加到0.65时,大多数半干或干燥食品的硬度及粘着性增加。水分活度为0.4~0.5时,肉干的硬度及耐嚼性最大。增加水分含量,肉干的硬度及耐嚼性都降低。4.影响食品的质构要保持住干燥食品的理想性质,水分活度不能超过0.3~0.5。对含水量较高的食品(蛋糕、面包等),为避免失水变硬,需要保持有相当高的水分活度。有些研究认为,将一些食品(如火腿、牛肉、蛋奶冻、豌豆)的水分活度从0.70提高到0.99时,能获得更令人满意的食物质构。要保持住干燥食品的理想性质,水分活度不能超过0.3~0.5。(二)水分活度的控制及应用控制水分活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烹饪原料适宜的食用特性或延长它的贮藏期。方法:A利用浓缩或脱水干燥法除去原料中的水分,降低水分活度,对季节性强、不宜存放的原料进行储藏。B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持水分活度,以获得适宜的食用特性。(二)水分活度的控制及应用控制水分活度的目的:第三节烹饪加工中水分的

变化及控制

烹饪原料中的水分有结合水与体相水两种。其中结合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能作为溶剂,也不能被微生物利用。而体相水则不然,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烹饪原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加工贮藏,水分会蒸发散失,可以被微生物利用,与食品腐败变质有关,这些变化对烹饪原料及菜肴的风味、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第三节烹饪加工中水分的

变化及控制烹饪原料中的一、水分在烹饪中的作用

水在菜看烹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漂洗作用(二)溶解作用(三)分散作用(三)浸润作用(四)传热作用一、水分在烹饪中的作用水在菜看烹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二、食物原料在烹调中水分的变化与控制(一)水分变化对原料品质的影响对于食物的新鲜度、硬度、脆度、粘度、韧度、和表面的光滑度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如:瓜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奶油及人造奶油二、食物原料在烹调中水分的变化与控制(一)水分变化对原料品质(二)食物在烹饪中水分的变化1.蛋白质脱水2.渗透出水3.水分挥发4.脱水收缩(二)食物在烹饪中水分的变化1.蛋白质脱水三、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一)合理进行低温烹饪(二)焯水(二)上浆挂糊(三)勾芡(三)原料吃水(四)旺火速成三、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一)合理进行低温烹饪思考题:1.水分对食品品质存在哪些影响?2.对烹调产品质量起作用的是哪部分水,为什么?考虑一下,烹调中哪些操作涉及除水。3.简述水分活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意义。4.在烹饪原料的储存过程中控制水分活度的目的什么?5.简述烹饪原料中的水分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控制措施。思考题:1.水分对食品品质存在哪些影响?第三章无机盐第三章无机盐学习目标1.了解无机盐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无机盐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对烹饪原料造成的影响。3.掌握烹饪中常用的保护无机盐损失以及促进无机盐吸收利用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无机盐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无机盐概述一、无机盐的定义

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是指除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之外的其他所有元素的总称。无机盐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人体所需的无机盐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组织、饮用水和食盐。

第一节无机盐概述一、无机盐的定义

无机盐在体内代谢中不能消失,也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但在调节各种生理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无机盐也是食品中容易迁移和流失的成分,特别是那些水溶性无机盐,容易在食品与环境之间进行迁移。无机盐在体内代谢中不能消失,也不能为机二、无机盐的分类(一)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据在人体内的含量和膳食中需要量的不同,无机盐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较多(>0.01%)、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无机盐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上述这一含量的其他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二、无机盐的分类(一)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二)酸性元素和碱性元素根据无机盐元素在人体内生成的氧化物的酸碱性,把无机盐元素分为两类:酸性无机盐元素和碱性无机盐元素。酸性无机盐元素包括非金属元素磷、氯、硫、碘等。有人把含有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称为“酸性食品”,如肉、蛋、鱼以及含磷较多的谷类食品。(二)酸性元素和碱性元素根据无机盐元素在人体内生成的氧化物碱性无机盐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钠、钙、镁、钾等。有人把含有这些元素的食品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大豆及豆制品、茶叶等。在配餐时要特别注意原料的搭配,要注意酸碱食品的搭配比例,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平衡,确保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碱性无机盐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钠、钙、镁、钾等。有人把含有这些元三、无机盐的生理酸碱性正常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在pH为7.36~7.44范围内,若pH低于7.3或高于7.5时,人体就容易生病,典型的是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症状。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容易出现酸中毒。应该适当多吃碱性食品。三、无机盐的生理酸碱性正常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在pH为7.36~第二节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一、植物性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植物性烹饪原料中无机盐的成分和含量与土壤和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无机盐都与植物中的有机物结合存在,或者本身就是有机物的组成成分,而不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第二节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一、植物性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

植物性烹饪原料中无机盐的平均含量约为干重的5%左右,其中以叶菜类所含无机盐量最多,可达干重的10%~15%。果蔬是人体所需各种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尤其蔬菜中无机盐含量更高。植物性烹饪原料中无机盐的平均含量约为干重的5%谷物中的无机盐分布不均匀,主要存在于谷皮、糊粉层和胚中。以大米为例,糙米中的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精制大米。粮食加工精度越高,面粉颜色越白,无机盐含量越低。谷物中的无机盐分布不均匀,主要存在于谷皮、糊粉层和胚中。以大二、肉类原料中的无机盐肉类原料中无机盐成分和含量主要由遗传学因素所决定,受饲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小。肉中无机盐的含量一般为0.8%~1.2%,是人体必需的铁、锌、铜、钴等元素的重要来源。二、肉类原料中的无机盐肉类原料中无机盐成分和含量主要由遗传

烹饪加工中,钠、钾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肉汁中。铁多贮存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畜禽肉、肝的血红素铁约占食品中铁总含量的1/3,其吸收率较高。同时肉类蛋白质中半胱氨酸含量较多,它能促进铁的吸收。烹饪加工中,钠、钾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肉汁中。三、乳类中的无机盐

乳类的无机盐含量约为0.6%~0.75%,几乎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无机盐,主要有钙、磷、镁、钾、硫等,其中钙、磷尤其丰富。牛乳中钙含量约为135mg/100g,多以蛋白钙的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高。三、乳类中的无机盐乳类的无机盐含量约为0.

牛奶经过乳酸杆菌发酵后成为酸奶,乳糖有一部分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并可进一步转化为乳酸或其他有机酸。有机酸的存在增加了人体对钙、磷和铁的吸收利用率,而且乳酸和钙结合生成的乳酸钙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牛奶经过乳酸杆菌发酵后成为酸奶,乳糖有一部分分

奶酪是牛奶经过浓缩、发酵而成的奶制品。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奶酪是含钙最多的奶制品,而且这些钙很容易吸收。西餐中有很多用奶酪做成的菜品,是很好的补钙方式,值得中餐烹饪人员借鉴。奶酪是牛奶经过浓缩、发酵而成的奶制品。奶制品是第三节无机盐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一、烹饪加工中无机盐的变化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成分和含量受到烹饪加工方法的影响。在实际烹调加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来保护原料中的无机盐不被破坏,并有利于增进人体对无机盐的吸收。第三节无机盐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一、烹饪加工中无机盐的变化烹饪加工中无机盐的变化研磨、沥滤修整热加工酵母发酵

烹饪加工中无机盐的变化研磨、沥滤研磨、沥滤谷物的研磨在加工精白米和精白面粉时,将含无机盐最丰富的糊粉层和胚除掉,导致无机盐的严重流失。并且谷物研磨的越细,无机盐损失就越多。因此通常要在谷物食品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来弥补加工过程所造成的无机盐的损失。研磨、沥滤谷物的研磨在加工精白米和精白面粉时,将含研磨、沥滤大多数无机盐具有水溶性,因此涉及沥滤的烹饪操作很容易导致无机盐的流失。水煮蔬菜时,较好的措施是保留煮菜的汤汁并用其烹调食物。做米饭时,应尽量采用蒸米饭的方式来加工,捞米饭不值得提倡,食用米汤可以减少无机盐的浪费。淘米时用水量不宜过多,浸泡及淘洗时间不宜过长,用冷水淘米较好。研磨、沥滤大多数无机盐具有水溶性,因此涉及沥滤的烹饪操作很容修整植物性烹饪原料(如蔬菜、水果)经过修整处理和分档处理以后,矿物质元素都会有所损失,主要是由于某些富含营养素的部分被丢弃了。烹饪原料在预处理时应先洗后切,而不应先切再洗。修整植物性烹饪原料(如蔬菜、水果)经过修整处理和分档处理以后热加工主食制作和菜肴烹饪过程中,无机盐随着温度的变化,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和损失。制作“回锅肉”、“凉拌肉”,应采用热水煮肉,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使表面蛋白迅速变性,形成保护层,减少内容物的损失。热加工过程中,易挥发性元素如碘较易损失,所以加碘盐时应在临出锅前加入。热加工主食制作和菜肴烹饪过程中,无机盐随着温度的变化,常发生酵母发酵谷物中植酸含量较大,植酸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盐,阻碍人体对钙、镁、磷的吸收。制作面食时,要尽量使用酵母发酵。酵母菌的植酸酶使面粉中的植酸盐释放出游离的钙和磷,增加钙、磷的利用率。植酸的减少也可消除其对铁、锌、铜等元素吸收的影响。酵母发酵谷物中植酸含量较大,植酸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盐,阻碍人二、无机盐在烹饪中的应用果蔬硬化处理果蔬的护色处理增加肉的持水性肉的腌制与码味

二、无机盐在烹饪中的应用果蔬硬化处理果蔬硬化处理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常利用硬化剂对原料进行硬化处理,使其组织固结,硬度增加,从而保持形状美观。例如,常将果蔬原料放入钙盐或铝盐(如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钙和明矾等)水溶液中进行短期浸泡,这样就可以使果蔬组织不致变软而保持硬度。果蔬硬化处理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常利用硬化剂对原料进行硬化处理果蔬的护色处理果蔬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因发生褐变而导致制品质量降低。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都是多酚氧化酶的强抑制剂,因此在果蔬预处理加工时,常采用熏硫或浸硫方法来护色。绿色蔬菜在加工前可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镁处理,以提高pH值,防止脱镁叶绿素的形成,保持蔬菜的鲜绿色泽。果蔬的护色处理果蔬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常因发生褐变而导致制品质增加肉的持水性在肉类组织中,离子平衡对肉的持水性起主要作用。加工中添加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可使蛋白质结构松弛,使一些蛋白质溶解性增加,增加了肉的持水性。在动物宰杀后的尸僵前期或尸僵后期,肉的持水性最低,加入盐类可以提高肉的持水性。增加肉的持水性在肉类组织中,离子平衡对肉的持水性起主要作用。肉的腌制与码味用盐腌制肉,可防腐杀菌便于保存。高浓度的盐具有提高提高渗透压的作用,使微生物发生质壁分离,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高浓度的盐还可以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分泌的酶以及减少食品含氧量的作用,对肉类原料起到防腐、抑菌的作用。肉的腌制与码味用盐腌制肉,可防腐杀菌便于保存。肉的腌制与码味盐能使肉料细嫩,突出风味,而且是上浆的重要程序。熘肉片在上浆时,在肉片中加入少量水和盐,增加水的渗透性,使肉片吃足了水分,保持菜肴鲜嫩适口。在烹制含蛋白质较多的动物性食品以及制汤时,都要注意加盐不要过早。肉的腌制与码味盐能使肉料细嫩,突出风味,而且是上浆的重要程序思考题1.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是怎样分类的?2.烹饪中哪些操作会造成原料无机盐含量的损失?3.无机盐对果蔬原料有哪些方面的应用?4.无机盐对肉类原料有哪些方面的应用?5.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合理烹调以减少无机盐的损失,提高其吸收利用率?思考题1.烹饪原料中的无机盐是怎样分类的?第四章蛋白质第四章蛋白质学习目标1.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了解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主要作用力。3.理解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以及在烹饪中的应用。4.掌握食品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吸水性和持水性、溶胀、粘结性、发泡性和稳泡性以及在烹饪中的应用。5.了解食品中蛋白质在储存和烹饪加工中的变化和控制。学习目标1.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第一节蛋白质概述

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具有三大基础生理功能: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解生理功能和供给能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两大类。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概述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没有蛋白

常见烹饪原料的蛋白质含量原料蛋白质含量原料蛋白质含量原料蛋白质含量猪肉猪肝牛肉带鱼对虾13.219.318.117.718.6鸡蛋牛奶豆腐豆浆黄豆12.73.05.01.835.1四季豆胡萝卜马铃薯菜花花生仁2.01.02.02.125.0单位:%(质量分数)常见烹饪原料的蛋白质含量原料蛋白质含量原料蛋白质含量原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CHO

50~55%6~7%19~24%15~19%

有些还含有S、P、Cu、Fe、Zn等元素特征元素:N6.25称为蛋白质系数粗蛋白质%=N%×6.25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粗蛋白质%=N%×(二)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是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1.氨基酸的结构R代表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侧链R基的不同。(二)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是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R代表α-氨基酸有D-型和L-型两种异构体

绝大多数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属于L-型结构

α-氨基酸有D-型和L-型两种异构体绝大多数构成蛋白质的氨2.氨基酸的分类(1)按氨基酸侧链R基的化学结构分(2)按氨基酸生理作用分类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2.氨基酸的分类(1)按氨基酸侧链R基的化学结构分(2)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需依靠食物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共有八种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思考:其他氨基酸对机体重要吗?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3.氨基酸的性质(1)溶解性无色结晶体含极性基团:氨基(—NH2)和羧基(—COOH),溶于水,不溶或微溶于有机溶剂。运用: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原料制鲜汤。3.氨基酸的性质(1)溶解性(2)熔点氨基酸属于高熔点化合物,其熔点可高达200~300℃。氨基酸在尚未达到或接近熔点时,会发生分解或其他反应而遭破坏。在烹饪加工中,应注意加工温度和处理时间。(举例:谷氨酸钠受热分解)(2)熔点氨基酸属于高熔点化合物,其熔点可高达200~300谷氨酸钠(味精)受热分解HOOC-CH2CH2CH(NH2)-COONa谷氨酸钠(鲜味)-H2O焦谷氨酸钠(无味)焦谷氨酸钠无味。所以在烹调过程中,要注意味精加入时间,应在菜烧好后出锅前加入,这样可以避免味精被破坏。谷氨酸钠(味精)受热分解HOOC-CH2CH2CH(NH2)(3)味觉大多数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呈味的功能。氨基酸的味觉与其立体构型有关。D-型氨基酸多数带有甜味,而L-型氨基酸依其侧链R基不同而有甜、苦、鲜、酸四种不同的味感。(3)味觉大多数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都具有呈味的功能。氨基酸的(4)两性电离氨基酸是两性离子酸性溶液中的AA水溶液中的AA碱性溶液中的AA(4)两性电离氨基酸是两性离子酸性溶液中的AA水溶液中(5)脱羧和脱氨氨基酸属于典型的多官能团化合物,分子中有氨基(—NH2)、羧基(—COOH)、支链基团(—R)和氢原子(—H)。氨基酸的反应是指它的氨基和羧基以及侧链上的官能团所参与的那些反应。在食品中常见的是脱羧反应与脱氨反应。(5)脱羧和脱氨氨基酸属于典型的多官能团化合物,分子中有氨食品原料在保藏时,氨基酸在细菌分泌的脱羧酶作用下发生分解,生成胺类而使原料带有浓郁的臭味,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成了腐胺和尸胺。是蛋白类原料质量下降的重要指标。

脱羧反应胺类

氨基酸

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能生成组胺,导致人体食物中毒或者死亡。黄鳝、甲鱼、螃蟹、金枪鱼这些原料在自然状态下一经死亡最好就不要食用,以防组胺中毒。食品原料在保藏时,氨基酸在细菌分泌的脱羧酶作用下发生分解,生脱氨反应氨基酸羧酸

氨基酸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容易脱去氨基(—NH2),放出氨气,使食品原料具有一种刺激性味道。氨气脱氨反应氨基酸羧酸氨基酸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容易脱去氨基(—(6)羰氨反应羰氨反应---氨基酸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羰基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的水,同时伴有产香、产色和质感的一些变化。这个反应是食品中的重要呈色、呈味反应。这个反应也会造成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的破坏及不期望的色泽和气味。(6)羰氨反应羰氨反应---氨基酸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羰基在(7)热分解氨基酸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子间共价键的断裂而生成小分子的化合物,如醇、酮、酸、杂环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在烹饪加工中,应注意加热引起的氨基酸的热分解作用。过度加热不仅使食物有一定的异味,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7)热分解氨基酸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子间共价键的断裂(8)螯合作用氨基酸中的—NH2、—COOH、—SH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与一些金属离子如Ca2+、Fe2+、Zn2+、Cu2+等发生螯合反应生成氨基酸金属离子螯合物。如半胱氨酸易与铁螯合、苏氨酸易与钙螯合、谷氨酸易与铜螯合,这些螯合物可以随同氨基酸一起被小肠吸收。提高了人体对某些金属离子如钙、铁、锌的消化吸收。

合理搭配,荤素搭配

(8)螯合作用氨基酸中的—NH2、—COOH、—SH在一定的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层次一级结构基本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空间结构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层次一级结构基本(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指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蛋白质肽链骨架。-H2ONH2CHR1COHONH2CHR2COHO+NH2CHCR1OCOHONHCHR2肽键氨基酸通过肽键(-CO-NH-)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一般由十个以下的氨基酸缩合成的肽统称为寡肽,由十个以上氨基酸形成的肽被称为多肽或多肽链。(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是肽键和二硫键——化学键属强相互作用,所以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非常稳定,不易被破坏。二硫键的形成:两个半胱氨酸中的-SH脱氢作用:稳定蛋白质结构与生物活性有关—SH+HS——S—S—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是肽键和二硫键——化学键—SH(二)空间结构1.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在各局部空间的排列分布状况,而不涉及各R侧链的空间排布。已测定的蛋白质中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二)空间结构1.二级结构(1)α-螺旋多肽链骨架沿中心轴如螺旋样盘曲上升,每旋转一圈为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升高0.15nm,螺旋上升一圈的高度为0.54nm。主要是右手螺旋。氢键是稳定α-螺旋的主要次级键。(1)α-螺旋多肽链骨架沿中心轴如螺旋样盘曲上升,每旋转一圈(2)β-折叠结构β-折叠为—种比较伸展、呈手风琴状折叠的肽链结构。稳定β-折叠的作用力:链间氢键(2)β-折叠结构β-折叠为—种比较伸展、呈手风琴状折叠的2.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叠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主要有:氢键、疏水键、盐键以及范德华力等。三级结构主要指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间的结合。2.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3.四级结构由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聚合体,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其中的每一条多肽链称为亚基。亚基单独存在无生物活性只有聚合成四级结构才具有完整的生物活性。举例: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3.四级结构由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实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A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常以α2β2表示。亚基间的聚合力依赖于盐键、氢键、疏水键作用和范德华力。实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A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常以三、蛋白质的分类1.按分子形状分球状蛋白纤维状蛋白2.根据化学组成分单纯蛋白结合蛋白3.根据溶解度分

可溶性蛋白

醇溶性蛋白

不溶性蛋白

4.根据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

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

不完全蛋白

三、蛋白质的分类1.按分子形状分球状蛋白纤维状蛋白2第二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第二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一、蛋白质的变性(一)概念当蛋白质受到热或受到其它物理及化学作用时,其特有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其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对酶水解的敏感度提高,失去生理活性等,这种现象称为变性作用。(不包括一级结构上肽键的断裂)一、蛋白质的变性(一)概念(一)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1.加热加热是引起蛋白质变性最常见的物理因素,几乎所有的蛋白质在加热时都发生变性。变性温度:45~80℃变性的机制:加热导致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那些次级键特别是氢键迅速断裂,引起天然构象解体而变性。

应用:高压锅。(一)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1.加热2.低温低温处理可导致某些蛋白质冻结变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肌肉中的水冻结成冰对肌肉组织产生膨压。(2)水冻结后,更有利于失去水膜保护的蛋白质与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凝沉而变性。(3)Ca2+、Mg2+及脂肪对蛋白质的低温变性有促进作用。应用:

磷酸盐、糖、甘油等能减少蛋白质冻结变性率。2.低温低温处理可导致某些蛋白质冻结变性。3.干燥由于蛋白质脱去保护性水化膜,蛋白质分子互相靠近,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蛋白质变性。4.机械处理由振动、捏合、打擦产生的机械运动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运用:面团的揉制5.界面在水和空气、水和非水溶液或固相等界面吸附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会发生变性。运用:蛋清糊菜肴的制作3.干燥由于蛋白质脱去保护性水化膜,蛋白质分子互相靠近,由于(二)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1.酸碱作用大多数在特定的pH值范围内是稳定的,但在极端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可离解基团受强烈的静电排斥作用而使分子伸展、变性。应用:酸奶饮料和奶酪的生产,松花蛋的制作

(二)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1.酸碱作用2.有机溶剂作用

在蛋白质溶液中,有机溶剂能够夺取蛋白质颗粒上的水膜;同时,有机溶剂能够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加强了同一个或相邻蛋白质分子中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使蛋白质分子趋于凝聚、沉淀。应用:“醉蟹”、“酒醉泥螺”、“平湖糟蛋”的制作3.重金属盐作用过渡金属如Pb、Hg、Cr、Ag等能与蛋白质的羧基相互作用,生成不溶性沉淀物。Cu、Fe、Hg、Ag等还易与蛋白质分子中的-SH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降低蛋白质的稳定性。

应用:牛奶、生鸡蛋清等解毒2.有机溶剂作用在蛋白质溶液中,有机溶剂能够夺取蛋白质颗粒(三)蛋白质变性在烹饪中的应用蛋白质热变性的应用举例1:在烹饪中采用爆、炒、涮等方法,进行快速高温加热,加快了蛋白质变性的速度,原料表面因变性凝固、细胞孔隙闭合,导致原料内部的营养素和水分不会外流,从而达到菜肴口感鲜嫩的的目的,并且能保持较多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举例2:蛋白质因加热引起的变性,还可增强大豆食品的适口性。举例3:蛋品的烹调和糕点的加工,也是应用了卵蛋白的热变性凝固的性质。

(三)蛋白质变性在烹饪中的应用蛋白质热变性的应用二、两性性质和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呈阳离子、阴离子或两性离子。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当蛋白质颗粒为两性离子时,即所带净电荷为0时的pH。

在pH=pI时,分子净电荷为零;在pH>pI时,酸式离解强于碱式离解,分子带上负电;在pH<pI时,碱式离解强于酸式离解,分子带上正电。二、两性性质和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呈阳两性性质和等电点的应用由于溶液的pH值改变对蛋白质分子的带电状况有直接影响,从而对蛋白质的变性、胶体性等有直接影响。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净电荷为零,对水的吸引力小;而且因分子内各部分之间电斥力最弱,分子能更趋紧凑,与水的接触面小,所以水化作用弱,因此溶解度、溶胀能力、粘度都降到最低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可能会沉淀下来,这叫等电沉淀。例如,牛奶中加酸立刻会看到絮状沉淀。两性性质和等电点的应用由于溶液的pH值改变对蛋白质分子的带电三、吸水性和持水性(一)蛋白质的吸水性1.吸水理论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分布着各种不同的亲水基,如氨基、羧基及氨基酸的侧链等,能通过氢键、静电引力、疏水作用等形式与水分子相互结合,蛋白质表面被一层水分子紧紧包围。蛋白质的这种能力称为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吸附在蛋白质分子表面水层中的水,它不再具有溶解其他溶质的性质,这一部分水称为结合水。三、吸水性和持水性(一)蛋白质的吸水性2.吸水过程干燥蛋白质单分子水层多分子水层体相水(表面、微毛细管吸附)蛋白质溶胀形成不溶的团块

溶剂水分散(蛋白质溶液)

2.吸水过程干燥蛋白质单分子水层多分子水层体相水(表面、微毛3.影响蛋白质吸水性的因素(1)蛋白质的结构(2)浓度(3)pH值(4)温度(5)离子强度3.影响蛋白质吸水性的因素(1)蛋白质的结构(二)蛋白质的持水性

概念: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的蛋白质胶体牢固束缚住水并使其不丢失的能力。包括了结合水和自由水。食品的持水性更应该在控制自由水方面。蛋白质的凝胶结构是食品高持水性的结构基础。高水化作用是高持水性的前提。影响水化作用的因素也会影响持水性。

食品在烹饪中持水性或保留水的能力与保证肉类菜肴的鲜嫩口感与质量有重要关系。(二)蛋白质的持水性概念: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的蛋白质(一)溶胀现象

概念:由于小分子物质钻到蛋白质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去,导致蛋白质体积胀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溶胀现象。

四、溶胀现象有限溶胀(蛋白质的膨润)

溶胀有两种形式:无限溶胀(蛋白质的溶解)

溶胀所形成的体系叫凝胶

(一)溶胀现象四、溶胀现象有限溶胀(蛋白质的膨润)溶胀有两(二)膨润理论

干凝胶的膨润程度可以用膨润度表示:膨润度是指1g干凝胶膨润时吸进的液态的质量。

(二)膨润理论干凝胶的膨润程度可以用膨润度表示:膨润度是指(三)影响膨润的因素1.蛋白质的变性程度

2.介质的pH值

3.温度(三)影响膨润的因素1.蛋白质的变性程度

pH值对于蛋白质溶涨及膨润度的影响非常大应用:干货的碱发pH值对于蛋白质溶涨及膨润度的影响非常大五、粘结性概述: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胶体溶液。具有高粘度,易沉淀、胶凝等胶粘特性。(一)粘度

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反映出它流动的阻力。蛋白质分子的固有特性,例如分子大小、体积、形状、电荷数及浓度的大小等影响蛋白质溶液的粘度;了解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对制作液态、膏状、酱状和糊状食品(例如饮料、肉汤、汤汁、炼乳、酸奶、沙司和稀奶油等)过程中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具有实际意义。

五、粘结性概述: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胶体溶液。具有高粘度,易沉(二)沉淀

1.概念:蛋白质分子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沉淀。2.蛋白质沉淀的影响因素

pH值和电解质的影响:盐溶作用、盐析作用有机溶剂的影响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的影响温度的影响(二)沉淀1.概念:蛋白质分子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亲水

憎水

PH<PIPH=PIPH>PI去水化层

去水化层发生沉淀

(水化作用小)发生凝集、胶凝等作用(水化作用小,而分子间疏水吸引力大)注:大椭圆圈表示水化层,小椭圆圈为蛋白质分子,阴影部分为疏水区域

蛋白质去水化,沉淀和凝集:

亲水憎水PH<PIPH=PI(三)胶凝

胶凝:指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凝胶的现象。如肉汤冷后成为肉冻、豆浆中加入钙镁盐后凝成豆腐等。蛋白质的胶凝作用与蛋白质溶液的沉淀凝集、和凝固)不同。

(三)胶凝胶凝:指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凝胶的现象。形成凝胶的条件:(1)在多数情况下热处理是凝胶形成的必需条件,然后再冷却。有时加入少量的酸或Ca2+盐可提高胶凝速度和胶凝强度;(2)有时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形成凝胶,如有些蛋白质只需要加入Ca2+盐,或适当的酶解,或加入碱使之碱化后再调PH值至等电点,就可发生胶凝作用。形成凝胶的条件:(1)在多数情况下热处理是凝胶形成的必蛋白质的胶凝作用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

如蛋类制品中的:“水煮蛋”、“咸蛋”、“皮蛋”乳制品中的“干酪”豆类产品中的“豆腐”、“豆皮”等水产制品中的“鱼丸”、“鱼糕”等肉类制品中的“肉皮冻”、“水晶肉”、“芙蓉菜”等蛋白质的胶凝作用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如蛋类制品中的:“水煮蛋六、起泡性和稳定性(一)泡沫的形成食品泡沫是指气泡(空气、二氧化碳气体)分散在含有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连续液态或半固体相中的分散体系。常见的食品泡沫有:蛋糕、蛋泡、蛋糖霜、蛋糕的其它饰料、冰淇淋、啤酒泡沫、面包及烹饪加热奶、豆浆和肉类的泡沫热凝物等。形成蛋白质泡沫的方法主要有:鼓泡法、打擦起泡法和减压起泡法等。

六、起泡性和稳定性(一)泡沫的形成ABCDE

液体

气体分散液

泡沫A—原液体体积

B—掺入气体体积

C—气体分散液总体积D—泡沫中的液体体积(=E-B)

E—泡沫体积泡沫体积=100×E/A

膨胀量=100×B/A=100×(C-A)/A发泡力=100×B/D

泡沫相体积=100×B/E鼓泡法形成泡沫图解ABCDE液体(二)起泡性和稳定性起泡能力是指液体在外界条件下,生成泡沫的难易程度。泡沫的稳定性是指泡沫生成后的持久性。蛋白质不仅是很好的起泡剂,更重要的是还有稳泡性。蛋白质能降低表面张力,形成具有一层粘结、富有弹性而不透气的蛋白质膜,能较长时间保持泡沫不破灭。另外,蛋白质在液膜中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液体的粘度,液体的流动减小,这对泡沫的稳定也有益。(二)起泡性和稳定性起泡能力是指液体在外界条件下,生成泡沫的(三)影响起泡和稳泡的因素及应用

蛋白质种类PH值粘度温度消泡剂(三)影响起泡和稳泡的因素及应用蛋白质种类起泡和稳泡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提高泡沫中主体液相的粘度,一方面有利于气泡的稳定,但同时也会抑制气泡的膨胀。所以,在打蛋泡时,糖可考虑在打擦起泡后加入。脂类会损害蛋白质的起泡性,在打蛋白发泡时,应避免含脂高的蛋黄。

消泡剂的影响:高级醇、脂肪酸及酯、酸、钙或镁盐、磷脂等。

起泡和稳泡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提高泡沫中主体液相的粘度,一方面七、蛋白质的水解

蛋白质经过酸、碱或酶催化水解后,经过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氨基酸,中间产物主要是蛋白胨和各种肽类。蛋白质水解过程:

蛋白质→蛋白胨→多肽→二肽→氨基酸七、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经过酸、碱或酶催化水解后,经过一系蛋白质的水解类型及特点:(一)完全水解(产物是各种氨基酸)

碱水解:可以使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破坏,并引起氨基酸的外消旋化;酸水解:可破坏色氨酸;

(二)不完全水解(产物是各种大小不等的肽段和氨基酸

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原料,采用烧、煮、炖、煨、焖等烹调技术,使蛋白质水解产生氨基酸和低聚肽,原料中的呈味物质就不断溶于汤中,不但使菜肴酥烂,而且汁浓味厚。发酵食品中的豆酱、酱油是利用大豆蛋白为原料经酶水解制成,含有呈鲜味的谷氨酸钠外,还含有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构成的低聚肽,从而赋予这类食品鲜香的味道。含有蹄筋、肉皮等结缔组织的原料中含有较多的胶元蛋白,胶元蛋白是很难被人体利用的。需要长时间的加热,尽可能地使胶元蛋白水解为明胶,使烹制出来的菜肴柔软、爽滑,便于人体吸收。蛋白质水解在烹饪中的应用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原料,采用烧、煮

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八、加热对氨基酸的影响

氨基酸裂解反应和异构化

其它反应

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八、加热对氨基酸的影响

(一)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物之间经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精的反应。此反应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于1912年在将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共热时发现的,故又称为美拉德反应。反应物中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还原糖,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胺、肽等。羰氨反应可以给食品与菜肴的色泽、风味、营养价值等品质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羰氨反应(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1.美拉德反应与食品色泽*美拉德反应赋予食品一定的深颜色,比如面包、咖啡、红茶、啤酒、糕点、酱油,对于这些食品颜色的产生都是我们期望得的。但有些食品会因羰氨褐变带来品质下降,比如乳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杀菌温度控制的不好,乳中的乳糖和酪蛋白发生美拉德反应会使乳呈现褐色,影响了乳品的品质。1.美拉德反应与食品色泽*美拉德反应赋予食品一定的深颜色,2.美拉德反应与食品风味通过美拉德反应,可制备各种不同风味、香味的物质。举例:核糖分别与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反应后会分别产生烤猪肉香味和烤牛肉香味。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生产肉类香精2.美拉德反应与食品风味通过美拉德反应,可制备各种不同风味(二)氨基酸裂解反应和异构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和游离氨基酸在100℃以上强热,或在强氧化剂、强碱下,都会发生裂解反应。如:

α-NH2、羧基分别脱去,产生CO2、NH3、胺、醛和酮酸。巯基以H2S方式脱去,或产生其它含硫有机物(硫醇和硫醚),或氧化为亚砜、砜、次磺酸、亚磺酸和磺酸。烹饪中的煸、爆、烤等强热加工。(二)氨基酸裂解反应和异构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和游离氨基酸(三)其他反应蛋白质在强热过程中,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α-NH2,容易与天门冬氨酸或谷氨酸的羧基发生反应,形成酰胺键,导致蛋白质很难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三)其他反应蛋白质在强热过程中,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α-NH思考题1.指出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基本构成单位。2.为什么说氨基酸、蛋白质都是两性物质?3.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物理性质有何变化?有何应用?4.什么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并指出维系其结构稳定性的化学键。5.说明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以及变性对烹饪和食品加工的意义。6.怎样使蛋白质发生沉淀和凝聚?为什么大多数蛋白溶液加热、加酸、加有机溶剂会沉淀?7.蛋白质水化作用是怎样产生的?8.什么是凝胶和溶胶?简述凝胶的形成与结构。思考题1.指出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基本构成单位。9.什么是膨润和膨润度?简述膨润理论。10.干货原料的涨发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各依据什么原理?11.为什么蛋白质具起泡性、稳泡性?解释搅打蛋清液或加热煮牛奶、肉类会产生大量泡沫的原理。12.简述豆腐制作过程中蛋白质的有关变化,为什么制作时需加热和加盐卤?13.烹饪加工中蛋白质可发生哪些化学反应?14.蛋白质水解过程及产物怎样?有何应用?15.说明加热氨基酸会有什么变化以及对烹饪和食品加工的意义。16.名词解释:蛋白质系数、等电点、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变性、盐析、溶胀现象、胶凝作用、蛋白质水解9.什么是膨润和膨润度?简述膨润理论。第五章脂类第五章脂类学习目标:1.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2.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在烹饪中的功能。3.掌握油脂在烹调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烹调产品品质的影响。4.了解类脂的结构及功用。学习目标:1.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第三章脂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油脂的理化性质第三节油脂在烹饪中的应用第四节油脂在烹调加热中变化第三章脂类第一节概述(一)按照化学结构分类简单脂复合脂衍生脂甘油酯蜡,如蜂蜡磷脂类鞘脂类糖脂类脂蛋白固醇类类胡萝卜素类脂溶性维生素简单脂:脂肪酸与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复合脂:脂分子与磷脂、生物体分子等形成的物质衍生脂:脂的前体及其衍生物一、脂类的分类第一节概述(一)按照化学结构分类简单脂复合脂衍生脂甘油酯蜡,如蜂蜡磷脂(二)油脂

通常根据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脂类可分为两大类,即油脂和类脂。99%的动物和植物脂类是油脂,现介绍油脂如下:1.来源动物皮下――固体脂肪植物种子――液体油鱼油――液体2.在烹饪中的作用(1)烹饪原料:(2)烹饪加工介质:(3)赋予食品品质、质构:(二)油脂通常根据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油脂的生理功用(1)储存能量、提供能量(2)生物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3)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4)提供必需脂肪酸(5)防止机械损伤与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6)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和组织免疫也有密切关系烹饪中油脂的某些反应产物是有害物质,必须加以控制。3.油脂的生理功用(1)储存能量、提供能量二、油脂的化学结构

1.组成自然界存在最多的脂类化合物是动植物的脂肪(油脂),它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一酯、二酯和三酯,分别称为一酰基甘油、二酰基甘油和三酰基甘油,也称脂肪酸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二酯和脂肪酸甘油三酯。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和三个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如棕榈油中三酰甘油酯占96.2%,其他甘油酯占1.4%。可可脂中三酰甘油酯占52%,其他甘油酯占48%。二、油脂的化学结构

1.组成自然界存在最多的脂类化合物是动2.结构

一酯(一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CH2OHCHOHCH2OCRO2.结构

一酯(一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CH2二酯(二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二酯):OCH2OCRCHOHCH2OCROOCH2OHCHOCROCH2OCR二酯(二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二酯):OCH2O三酯(三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三酯(三酰基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3.命名油脂的命名方法很多,一般按脂肪酸的组成和位置命名:如:α-油酸-β-软脂酸-γ-亚油酸甘油酯。R1、R2、R3相同,称为单纯甘油酯;R1、R2、R3不相同,称为混合甘油酯。甘油三酯R3R2R1αβγ3.命名甘油三酯R3R2R1αβγ4.脂肪酸的数目对大多数天然油脂来说,参与甘油酯的形成的脂肪酸至少有三种以上,经过排列组合会有很多异构体。例如,当一种油脂只含有三种脂肪酸时,就会有十种混合甘油酯。随着脂肪酸数目的增加,混合甘油酯的数目会大大增加。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甘油酯的混合物。4.脂肪酸的数目对大多数天然油脂来说,参与甘油酯的形成的脂肪三、脂肪酸(一)脂肪酸的命名脂肪酸常用简写法表示。简写法的原则是: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再写出双键的数目,最后标明双键的位置。表示方法如下所示:(1)Cx:y(不能确定双键的位置)(2)x:y(z)(3)x:y△Zx表示脂肪酸中碳原子的数目y表示双键的数目z表示双键的位置(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决定油脂的性质)三、脂肪酸(一)脂肪酸的命名(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决定油脂的软脂酸可写成16:0,表明软脂酸为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油酸写为18:1(9)或18:1△9,表明油酸具有18个碳原子,在第9~10位之间有一个双键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写成20:4(5,8,11,14)或20:4△5,8,11,14,表明花生四烯酸具有20个碳原子,4个不饱和双键分别在第5~6、8~9、11~12、14~15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水的结构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类似文章 氽——氼 结构设计——三防机防水结构设计二 [收藏]一水隔天涯单元花结构讲解 一零珠宝:常说的翡翠“跑水”了,是什么意思?你的翡翠中招了么 成语:颠沛流离 的意思,出处,结构用法,成语故事 煤气水封结构图啊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8:762@d332829@5390nuou
1.不是所有的电缆都能防水,如何区分防水电缆广材资讯【广材网选材百科】什么是防水电缆?防水电缆主要是指阻止水进入电缆结构的内部,是在电缆的护层上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结构和材料。下面跟着广材小编一起来学习了解下吧。 什么是防水电缆 能在水中正常使用的电缆统称阻水(防水)电力电缆。当电缆敷设于水下时,经常浸水或潮湿的地方,则要求电缆具有防(耐)水的功能,即要jvzquC41pg}t0pqfle4dqv4ctvodnn4456930qyon
2.凯诺设计课3. 新荷兰水线沿线的社区 新荷兰水线将成为新城区社区的骨架结构。城市化过程将严格保护新荷兰水线的空间特征,激活被遗忘的线性遗产。居住区将沿原有堤防延展。房屋地基与堤防结合,将形成更强防御体系。淹没图像将季节性地出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的。线性社区不会破坏新荷兰水线开阔的空间特征,而是激活体验路径。多元化jvzquC41yy}/ejsqr{{/exr1ctzjeuj1fgzbku4kf1:3:7mvon
3.LAMMPS中moleculecommand的分子模板moleculedimer分子模板1. 什么是“近邻”呢? 2. 什么是 s h a k e f l a g \rm shake\ flag shake flag 呢? 二. 以水分子为例进行说明 三. 分子模板案例分析 1. 水的完整代码— SPC/E model 2. 水的dimer结构 3.dimer granular molecule 4. CO2 molecule file. TraPPE model. 5. rigid body molecule template 四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97:B=541gsvrhng1jfvjnnu1716=9539;
4.为什么原名《誊印》?房子才是寄生主体。(寄生虫)影评暴雨的水往下流,淹没了贫民窟,却不影响豪宅的风景。 像楼梯,房间结构,一个桌子下可以藏三个人,逃跑时像蟑螂,马桶污水,三只狗吃不同的狗粮,等等很多细节,这些都太明显没必要单独一个个列出来,不赘。 7. 母亲是运动员,拿过奖牌,父亲创业,开车技能满点。 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32:14<<4
5.生命必需的水,为何如此特殊?水分子新浪财经具体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安德斯·尼尔松(Anders Nilsson)教授与其合作者在这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工作,我们直接介绍他们所得到的结论。 一水两构 水的结构是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V字型结构,它们之间的结合方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8/4:5eql2ko{tlv~k:5388:<3ujvsm
6.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厂家刚性防水施工方案5、对少量混凝土裂缝渗漏水采用化学灌浆等技术,修复因综合因素导致的渗漏水缺陷。 产品对比product comparison 1、科洛结构自防水与传统防水的构造对比 2、科洛结构自防水与传统防水的优劣对比 相较与卷材/涂料防水材料构造,科洛自防水不需要基面处理,不存在交叉作业及施工破坏,因此不需要找平层和保护层。省工省时,进而jvzquC41yy}/mnqwqenjpj3eqo4dp8utqf{dv|4jwptjppywlkkhq~k0jznn
7.水务运营行业:地方公用事业平台,最好的年代投资建议:地方公用事业从我们微观调研来看,部分地区国资委正积极启动相关水务治理结构的改革,提升旗下资产的造血能力:1)江南水务:目前激励方案正处在审批过程中;2)洪城水业:水业集团承诺于2017年底前,将完成上市公司董、监、高激励计划;3)重庆水务:2016年5月,二股东重庆水务资产与苏伊士、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签订合作框架,推动如报废汽车、jvzquC41zwkrk~3eqo5:89549;>368<676;44;
8.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是()①叶绿体②核糖体③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 分析: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结构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细胞核(合成DNA和RNA的过程中产生水);8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时产生水);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脱水缩合形成纤维素时产生水). 解答:解: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合作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1ujoukhnfa5h24mjcdc::ckff62:dck9h9c86;l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