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coccyx)略呈三角形,由3~5节尾椎愈合而成,一般在30~40岁才融合完成,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关节突,它与骶角相关节,在尾骨角外侧,每侧有一对向外平伸的尖突,它们是尾椎的横突。第2尾椎的横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结节状小骨块。
(二)医学影像
骶椎正位体位设计: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置于身旁,双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正中线重合,第2骶椎(髂前上棘水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对准耻骨联合和骼前上棘中点射入探测器。
尾骨正位体位设计: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上肢置于身旁,双下肢伸直并拢,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平行,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平行。
中心线: 第2骶椎 (髂前上棘水平) 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射入,向足端倾斜10~15°角。
骶、尾骨侧位体位设计:
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平行,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双上肢曲肘抱头,双下肢向前屈髋屈膝,以保持身体稳定,腰细臀宽者需要在腰下垫棉垫;
2、腋后线向下的延伸线与检查床中线平行并重合;
3、第5腰椎棘突与尾骨末梢连线的中点置于照射野上下方向的中点。
中心线:通过骶骨中部或者尾骨稍上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线。
标准骶骨正位片
标准骶、尾骨正位片:
1、照射野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左右包括骶髂关节以外。
2、骶尾骨于显示野上下方向长轴平行,正中嵴居中,左右骶孔和骶髂关节对称显示,尾椎与耻骨联合重叠。
3、骶骨无变形、缩短。
4、骨纹理、骨皮质结构显示清晰。
5、无肠道内容物干扰。
标准尾骨正位片
(三)体表标志
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四)体格检查与特定体势
常见的腰部骨关节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足背屈试验):若将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到开始产生疼痛的高度,检查者用一手固定此下肢保持膝伸直,另一手背伸患者踝关节,放射痛加重者为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亦称“加强试验”)阳性。该试验用以鉴别是神经受压还是下肢肌肉等原因引起的抬腿疼痛。
3.股神经牵拉试验: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有意义。患者俯卧,患侧膝关节屈曲,上提小腿,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出现大腿前方痛即为阳性。在腰2~3 和腰3~4 椎间盘突出为阳性,而腰4~5、腰5 骶1 此试验为阴性。
4.拾物试验:让小儿站立,嘱其拾起地上物品。正常小儿可以两膝微屈,弯腰拾物;若腰部有病变,可见屈髋屈膝,腰部挺直、一手扶膝下蹲,一手拾地上的物品,此为该试验阳性,常用于检查儿童脊柱前屈功能有无障碍。
5.俯卧背伸试验:患儿俯卧。双下肢并拢,医师双手提起双足,使腰部过伸,正常者,脊柱呈弧形后伸状态。如有病变则大腿和骨盆与腹壁同时离开床面,脊柱呈强直状态。
7.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 征):仰卧,患者双手抱住健侧髋、膝,使之屈曲,患侧大腿垂于床沿外,检查者一手按住健膝,一手压患膝,使大腿后伸扭转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
8.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将两侧髂嵴用力向外下方挤压,称骨盆分离试验。反之,双手将两髂骨翼向中心相对挤压,称为骨盆挤压试验。能诱发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骨盆环骨折。
(五)针对性动作建议
推拿功法的选择以动静结合为原则,可以选择保健功、脊柱功、八段锦、少林内功等功法练习。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慎做两手攀足固肾腰、顶天抱地、海底捞月、打躬势等动作,以免加重症状。
【习练提要】
1.患者功法锻炼期间,应保持乐观情绪,配合卧硬板床休息。
2.腰部急性外伤早期、腰椎严重失稳、骨质疏松、腰部结核、肿瘤等患者,应禁用动功锻炼,可选用静功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