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
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
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找矿地质条件: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矿床的形
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
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勘探工程间距:指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
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简称米百分率或米百分值,它是对工业利用价值
比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
度的乘积。
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
产。
相似类比的内容;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矿化信息、成矿规律和类别。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
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
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
即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
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存在矿体,
其产出形式、数量、质量能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
国家政策法规允许开发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是矿产储量、暂难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的
总和。
地质编录:是在找矿及勘探工作中,把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
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或经综合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系统地用文
字和图表加以表达与说明,以解决和反映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地质问
题。
穿脉和沿脉:穿:垂直或斜交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
沿:在矿体内或矿体与围岩接触带沿矿体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矿体的变化性质指某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
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成矿模式是以简明的图表、文字或数学公式对矿床组的成矿地质特
征、控矿因素及矿化标志进行的高度综合和理论概括。
编码:第一位数代表经济意义,第二位数代表可行性评价阶段,第三
位数代表地址可靠程度。
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中经济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
矿床勘查类型:按矿床主要地质特点及勘查难易程度,将特点相似的
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划分的类型。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