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领衔策划——复杂装备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丨特邀专栏(下)科学力学机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工业技术相融合,机械装备制造正面临设计制造全过程正向化、结构材料与功能一体化、服役环境与工况极端化、市场响应快速敏捷化、装备质量精度高品质化、运行决策与控制自主化、装备制造与服役绿色化等新的挑战和科学难题,这给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支撑复杂装备自主设计与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深刻影响着设计模式、技术和工具环境的变革。对机械产品在创意、设计、加工、装配、测试、服役、维护和回收等全寿命周期内的多源异构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方法,是未来装备创新设计的重要方向。《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特邀河北工业大学韩旭教授和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担任客座主编,湖南大学姜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朱继宏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白影春副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共同策划出版“复杂装备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专栏,广邀本领域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介绍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学科发展脉络及面临的挑战,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传播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参与、创新“中国设计”,不断推动装备设计领域发展。专辑共收录论文17篇,本期推送后9篇。专栏已于《机械工程学报》2024年11期正式出版。

客座专家团队

韩旭,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复杂装备先进设计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与工程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了“装备高性能设计与精细模拟”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兼任国际计算力学学会总理事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等。任《ASME-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Inverse Problems in Science &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期刊副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计算力学华人联合会计算力学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图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先后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图形科技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新世纪重点培养人才”、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主题设计自动化专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科技部十五863先进个人”、“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提出了多品种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多性能数字化样机设计技术和多参数分析与匹配设计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姜潮,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南大学副校长、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70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国防发明专利2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第三届“腾讯科学探索奖”等。主持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国防装备等领域。

高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首届“科学探索奖”,IET Fellow。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方法在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等研究,尤其是智能设计与智能调度的研究。出版专著15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被引2.3万次。授权发明专利5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担任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和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共同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等。

朱继宏,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比利时列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科学博士、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航空学报、电子机械工程、航空制造技术等期刊编委、火星探测项目天问一号技术审查专家、空天某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某重大装置副总师。主要从事飞行器新概念整体结构技术、空天飞行器防热-承载一体化、智能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团队、三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以及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邓稼先青年科技奖、钱令希计算力学青年学者奖等。

白影春,北京理工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与高端装备先进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面向制造的车辆超大型薄壁结构优化方法;车规级器件多物理仿真与集成优化方法;人工智能驱动创成式设计方法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先研究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申报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件。任《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Green Energ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青年编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分会委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01

基于J-C模型修正的7150-T6航空铝合金薄壁开孔圆管结构优化

引用格式:陈睿, 程诗敏, 温仕成, 赵子衡, 彭锐涛, 胡聪芳, 肖湘武. 基于J-C模型修正的7150-T6航空铝合金薄壁开孔圆管结构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95-104.

论文亮点:

改进的Johnson-Cook材料模型: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通过静动态压缩试验验证其对7150-T6航空铝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描述更为准确,特别适用于应变速率敏感材料;

薄壁结构耐撞性分析与优化:结合该模型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建立了薄壁圆管在轴向冲击下的有限元模型,并研究了等距离开孔设计对薄壁圆管构件耐撞性能和最大峰值载荷的影响;

多目标优化设计与验证:利用遗传算法对薄壁开孔圆管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结构具有更优异的耐撞性能和稳定的变形模式,为薄壁结构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阅读全文:5

02

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出口角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引用格式:柴博森, 丛皓, 杨昊旻, 潘军, 朱国仁. 液力变矩器导轮叶片出口角对性能的影响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05-114.

论文亮点:

导轮叶片出口角对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减小导轮叶片出口角对液力变矩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尤其在低速比工况下,泵轮转矩系数随角度减小显著下降,尤其在28°至22°区间内的变化最为敏感;

流场涡系结构变化:随着叶片出口角的减小,导轮叶片头部形成的圆柱绕流连贯性增强,涡系的结构逐渐变化,涡量增大。出口角为20°时,叶片吸力面的长条涡向流道中部偏移,附着涡和射流涡汇集,导致多尺度涡的撕裂和脱落现象加剧;

泵轮转矩系数降低机理:减小叶片出口角使泵轮进口流速增大,导致泵轮转矩降低,进一步引起泵轮转矩系数下降。这些研究结果为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阅读全文:

03

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综述

引用格式:姚玉峰, 裴硕, 郭军龙, 王佳佳. 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15-134.

论文亮点:

上肢康复机器人分类与结构特点:根据交互方式与驱动形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可分为不同类别,并分析其结构特点与应用场景。这些机器人能够辅助脑卒中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运动能力,同时降低康复医师的工作强度,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脑卒中康复需求与评定标准:通过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归纳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典型控制策略,并总结了脑卒中量级与患者运动能力的评定标准,为康复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提供了依据;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上肢康复机器人在临床中有所应用,但仍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如设备的灵活性、控制精度以及个性化定制需求等。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侧重于提高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便捷性和适应性,为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阅读全文:

04

基于分层贝叶斯推理的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修正及动态响应预测方法

引用格式:张德权, 李星奥, 贾新宇, 叶楠, 韩旭. 基于分层贝叶斯推理的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修正及动态响应预测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35-144.

论文亮点:

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的修正与预测:基于分层贝叶斯推理,研究了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通过动态响应预测修正模型。通过引入多源不确定性,构建RV减速器的分层贝叶斯概率模型,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获取后验分布信息,从而准确修正其动力学模型,确保长期稳定服役能力;

动态响应分析方法:针对RV减速器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如曲柄轴和摆线轮),建立了动力学理论模型,并采用Newmark法求解其动态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对薄弱环节的分析,预测其刚度参数的后验分布信息以及动态位移响应,提升减速器的性能预测精度;

不确定性度量与传递:研究了待修正参数的多层超参数概率分布,结合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通过参数不确定性传递的方法,实现了RV减速器的动态响应预测,为该类高端装备的动力学分析与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阅读全文:

05

轮式多机协同搬运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

引用格式:何华, 刘全, 申屠舒展, 宫昭. 轮式多机协同搬运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45-155.

论文亮点:

渐进稳定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基于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了渐进稳定轨迹跟踪控制器,能够在地面非完整约束和负载刚性约束条件下实现高效控制。该控制器通过沿广义速度空间边界滑动,确保控制信号在不超出广义速度空间的前提下,提高了响应速度,提升了机器人在多机协同搬运中的控制性能;

状态机优化与误差控制:通过分析轨迹跟踪控制器在不同目标轨迹下的跟踪误差规律,提出了以门限角度为分界的状态机控制方法。该方法优化了机器人对目标参数的响应顺序,减少了跟踪过程中的误差,提升了多机协同搬运过程中对目标轨迹的跟踪精度;

动态增益调节与模糊控制:引入模糊控制器,实现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增益系数的动态调节,从而有效降低了对不同目标速度的稳态跟踪误差。通过多机协同搬运负载实验,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负载搬运的精度与效率。

阅读全文:

06

基于磁-固-路双向耦合的电机电磁振动分析方法

引用格式:徐晨期, 祝长生. 基于磁-固-路双向耦合的电机电磁振动分析方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56-168.

论文亮点:

分区运动学拓扑构型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SBM模型的机构分区运动学拓扑构型设计方法,利用刚性块的运动和弹簧刚度的二值化判定,实现复杂路径规划中的机构设计。该方法通过划分刚性块组和分区,解决了传统拓扑优化中的构型不清晰和路径精度低的问题;

邻接矩阵与图论方法:该方法引入邻接矩阵图论进行刚性块组的划分和机构分区,从而优化了大梯度变化的复杂路径规划过程,提升了设计结果的清晰度和路径精度;

提升计算效率与路径适应性: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复杂路径规划中的有效性,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解决了传统SBM模型迭代收敛速度低和复杂路径合成能力不足的问题。

阅读全文:

07

高端装备创新方法知识系统构建与优选推送

引用格式:刘江南, 黄琬清, 杜文轩, 刘小冬, 沈龙江, 朱颖谋. 高端装备创新方法知识系统构建与优选推送[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69-180.

论文亮点:

创新方法知识集成与规范化描述:针对高端装备创新设计中对多种创新方法的需求,提出将创新方法知识进行规范化描述和单元化数据建模。通过构建装备领域的创新方法应用情境空间,借助结构化本体语言实现创新方法知识的获取、存储、处理和调用,为高效实现创新设计提供支持;

多维度集成知识系统与优选决策模型:设计并开发了创新方法多维度集成的知识系统,系统化管理离散的创新方法知识,并引入适用度评价指标和权重,建立优选决策模型。该系统能够通过程序化自动推送多方法序列,突破传统的个人经验法,为创新设计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方案;

创新方法知识优选与推送流程验证: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为例,分析其创新特征和关键因素,提炼出高频普适的创新方法。通过构建创新方法知识优选与推送的实施流程,并在研发设计的应用示例中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流程和知识系统在创新设计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阅读全文:

08

基于Bayesian-LSTM神经网络的热轧轧辊剩余寿命预测及不确定性评估

引用格式:朱挺, 陈兆祥, 周笛, 陈震, 胡兵, 潘尔顺. 基于Bayesian-LSTM神经网络的热轧轧辊剩余寿命预测及不确定性评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81-190.

论文亮点:

轧辊健康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结合轧辊的复杂运行环境和波动工况,提出了基于贝叶斯长短期记忆网络(Bayesian-LSTM)的方法,通过提取健康指标评估轧辊健康状态,并智能预测轧辊的剩余寿命,精确量化其寿命分布特征的不确定性,为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提供支持;

动态不确定性与贝叶斯-LSTM网络结构优化:考虑轧辊服役过程中的动态不确定性,研究了Bayesian-LSTM网络结构参数对寿命区间的动态影响。该方法能够在寿命预测过程中动态调整网络结构,增强模型对轧辊复杂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了更加准确的剩余寿命预测和不确定性评估;

实际应用验证与精度提升:通过某热轧厂的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与传统数据驱动方法相比,预测精度提升至96.90%。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轧辊寿命预测的准确性,还为生产流程的优化与维护决策提供了智能化依据。

阅读全文:

09

基于多域故障传播的中央空调系统可维修性设计评价

引用格式:朱挺, 陈兆祥, 周笛, 陈震, 胡兵, 潘尔顺. 基于Bayesian-LSTM神经网络的热轧轧辊剩余寿命预测及不确定性评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4, 60(11): 181-190.

论文亮点:

故障传播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构建“功能-原理-结构”(FPS)多域矩阵,将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及其原理联系起来,明确各个部分的相互影响关系;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量化多域矩阵中的影响关系,为故障传播提供定量分析基础;

变更传播管理(CPM)算法:采用CPM算法评估故障传播的综合风险,通过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故障传播风险,帮助设计师选择更具可维修性的设计方案。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杜蔚杰

责任校对:张 强

审 核:张 强

JME学院简介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欢迎各位老师扫码添加小助理-暖暖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学院官方群!

寻觅合作伙伴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

联系人:暖暖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薄壁结构杂志社ThinwalledStructures薄壁结构(Thin-walled Structures)是一本由Elsevier Ltd出版的一本工程技术-工程:土木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工程技术-工程:土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本刊已入选来源期刊,属于国际一流期刊。该刊创刊于1983年,出版周期Monthly。2021-2022年最新版WOS分区等级:Q1,2023年发布的影响因子为5.7,CiteScore指数9.6,SJR指数1.527jvzquC41yy}/jjtvqwmbq7hqo1ydk85485>35:3jvor
1.Thinwalledstructures《薄壁结构》SCI/SCIE论文投期刊邮箱: 投稿网址: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twst 期刊网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thin-walled-structures 出版商网址: http://www.elsevier.com Thin-walled structures《薄壁结构》 (官网投稿) 简介 期刊简称THIN WALL STRUCT 参考译名《薄壁结构》 核心类别 高质量科技期刊(T3),jvzquC41yy}/g|mwmct/exr1ueo0ulnfkuvmc‚o0cuvyAsnf?7654=
2.基于位移场的薄壁箱梁结构约束扭转和畸变效应分析为了正确把握异型薄壁箱梁结构的受力行为,提高结构的计算精度,提出基于位移场的假设,将结构断面上的各参数集中到结构轴线上,根据结构力学特征建立广义自由度的位移模型,把三维空间结构简化成一维梁结构,得到一种在普通梁理论基础上考虑约束扭转和畸变效应的一维杆系分析单元。利用该理论结合空间杆系分析法进行参数分析。jvzquC41lq{spjq0ue{/gmz0ep5jpot132?:1B7530nuo
3.【科研动态】土建学院在轻质薄壁结构振动及抑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土建与水利学院科研团队在《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密集报道了其在轻质薄壁结构振动及抑制方面的工作进展。工程力学系孙述鹏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或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工业特种所jvzquC41yy}/vsxn0ujv0niw0et0kwkq1387586598
4.孙博华教授团队:采用平面内弯曲条带编织成的球形和椭球形薄壁结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孙博华教授团队,对采用弯曲条带编织成的椭球形编织结构的轴压屈曲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相关工作于2023年以Buckling of ellipsoid grid-shells made of smooth triaxial weaving with naturally in-plane curved ribbons为题发表在SCI期刊Thin-WajvzquC41koz/zjzcv0kew7hp1ktgq86225549A:0jvs
5.学术成果我校胡松博士在SCI一区期刊《Thin《Thin-Walled Structures》期刊长期关注薄壁结构及薄壁结构固有的基本问题,在中国科学院大、小类学科分区均为1区Top,近五年影响因子为5.9。 (供稿:农规学院编辑:张东方一审:田淼二审:梁光华三审:叶丹) 论文中有限元与试验破坏特征对比图 发表论文截图jvzquC41yy}/iƒyte0kew7hp1ktgq86248546==30jzn
6.建筑结构摘要:采用高强冷弯薄壁型钢檩条是实现光伏支架结构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但壁厚减薄和高强钢材料的脆性特质影响檩条的承载性能及光伏系统的工作性能。为了评估高强钢檩条应用于光伏支架结构的可行性,针对28根S550级C型钢檩条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考察了檩条的失效模式和破坏特征,分析了截面厚度和加载方式对檩条受弯性能的jvzq<84yyy4cwrqfkpmtv{zevwxf0ls1
7.建筑钢结构进展我刊主编李国强教授当选为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建筑钢结构进展》第一届青年编委名单公告 《建筑钢结构进展》被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收录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最新文章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编辑荐读 2025年第27卷第10期 整期封面 整期目录 冷弯薄壁型钢-轻混凝jvzquC41uvkfnywq0vuoisn0gf{/ew4
8.中国力学期刊网1980年代起,研究的对象和成果主要聚焦于薄壁管件的能量吸收机理。除了继续讨论和改进圆管压溃模型外,更多关注方管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给出了与实验观察比较符合的力-位移关系。并组织了一系列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Conferences (1983, 1988, 1993),很多重要研究成果都是在系列会议上首次报告和交流,对于结构耐jvzquC41rwht0lxvco4ptp3ep1oofn}1pg}t1>8:8
9.轻量化薄壁结构点连接技术挑战及研究进展题目:轻量化薄壁结构点连接技术挑战及研究进展 李永兵,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复杂薄板结构数字化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先进焊接与连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jvzquC41f0rjppscp0kew7hp1md1rshq1717;4358>10qyo
10.薄壁结构与刚性壁的碰撞和回弹运动的结构对外物的撞击和回弹是一类典型的碰撞问题。在这类问题中,主要研究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模式、最大碰撞力、碰撞时间、分离后的回弹速度和恢复系数以及能量的转换和吸收。目前碰撞问题中结构的回弹特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关的研究成果。薄壁结构作 机构: 浙江大学; 领域: 力学; 关键词: 薄壁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Fkuyft}fvkqt0C{ykenk0396:44?23?3pj0nuou
11.三元名家论坛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薄壁结构振动与冲击特性研究讲座主题: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薄壁结构振动与冲击特性研究 专家姓名:李晖 工作单位:东北大学 讲座时间:2021年11月28日 19:30-20:3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371 579 098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随着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技术的不断深入,在航空发动机中逐步使用纤维/树脂、纤维/金属、jvzquC41yy}/{}z0gf{/ew4kphu0398713855>3jvo
12.流体力学论文范文导语:在流体力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论文摘要: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该专业技术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和主干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34;377mvon
13.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薄壁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以“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TA15合金薄壁结构高温持久性能研究”为题近期在《中国激光》期刊上在线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王海韬硕士研究生,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航空科学基金的支持与资助。 薄壁试样高温持久性能 高温持久损伤机制示意图jvzq<84yyy4jo{3ecu4dp8~lvf5hrƒmcpieugjr1{lihaƒlr1fhyepd|ir532;:331z32;:3337`:9622:?/j}rn
14.RANM2025第六届非线性力学最新进展国际会议薄壁结构屈曲分析 飞机机翼、火箭燃料舱等薄壁构件在气动载荷下易发生非线性屈曲。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模拟大变形、材料非线性(如塑性变形)及接触非线性(如部件间摩擦),优化结构参数。波音787客机通过非线性屈曲分析,将机翼重量减轻12%,同时满足强度要求。 jvzquC41yy}/j~n{k/7357hqo1gsvrhng1:u7z
15.我校材料工程学院余雁团队在竹子细胞壁分级结构与生物质转化效率近期,材料工程学院余雁教授团队连续在农林科学和生物大分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Biomacromolecules》(2篇,中科院1区,IF=6.978)、《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篇,中科院1区,IF=6.449)、《Cellulose》(3篇,中科院1区,IF= 6.123)和《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1区,IF= 10.72)发表竹子细胞壁分级结构及其对生物jvzquC41yy}/hjkw0gjv0ls1428319>431i25;f958=11yfig0nuo
16.闭口帽型薄壁梁结构碰撞性能的数值模拟对汽车碰撞中对碰撞能量吸收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截面的薄壁梁进行了碰撞性能的有限元仿真,并分析了仿真结果。本文讨论了建模中的单元算法选择、接触- 碰撞算法、点焊的处理和摩擦问题。本文还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到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 碰撞试验;薄壁结构;有限元法 [文献类型]: 期刊 [文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IFLG3;;?169560jznn
17.《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2022年第1期正式上线!本期论文主题涵盖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基于切削成像技术的切屑形成过程动力学研究、航空发动机中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抗高速冲击性能、用于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动力学分析的超快成像技术、基于颤振的风能俘获技术、无人机在移动平台精确着陆的新方法、工程结构动力学设计的多目标离散组合优化方法、面向薄壁结构铣削颤振预测jvzquC41|u4ol~xv0gjv0ls1:55f;8h577>b4B:;355qcpj0jvs
18.土木系教师获著名国际期刊“最高被引作者”奖2025年1月,薄壁结构研究领域著名国际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钢结构研究领域著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分别授予我系教师韩林海等“最高被引作者”(Top Cited Authors)奖。 韩林海、尧国皇和陶忠发表在国际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的论文“Performance of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steel jvzquC41yy}/er{kn0ztkwljwc4ff~3ep1if1rshq1723;4456;/j}r
19.朱乐东现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室主任,桥梁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组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会员,上海公路学会会员。jvzquC41ygth0}tpilo/gmz0ep5jpot132:51:5930nuo
20.仿生树状分形薄壁结构的耐撞性研究期刊摘要:为提高薄壁管结构的耐撞性,受树枝生长规律的启发,设计了两类树状分形的薄壁多胞结构.根据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针对轴向压缩工况,建立仿生薄壁管的平均冲击力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分形结构对薄壁结构耐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仿生薄壁管的平均冲击力,树状分形设计能够促进薄壁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ufmdz‚}d42852;528
21.吴石教授[博导]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专用汽车结构及设计”、“汽车振动分析”;研究生课程:“汽车动力学”与“汽车NVH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等的教学工作。 9.教学项目[近五年] 10.科研项目[近五年] 11.奖项成果[近五年] 12.论文期刊[近五年] jvzquC41lk~jg7mtdwyu0niw0et0496;12<338h426:b598;51vbinr0jvs
22.力学一区TOP期刊《Thin上海大学电磁冶金与高温合金叶片中心的增材制造团队通过悬臂梁薄壁结构的实验设计,研究了L-DED沉积Ti-6Al-4V合金薄壁结构样品中热变形演化与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通过原位监测沉积过程中薄壁结构样品的变形与温度历史,研究了L-DED中的变形模式。并进一步对不同变形模式的薄壁结构样品通过轮廓法(CM)结合X射线衍射法(XRDjvzquC41umrbu|3ujw4ff~3ep1oohx4326906B>:0jzn
23.轴承喜讯!《轴承》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0 欢迎访问《轴承》官网! English Version 论文图片表格资讯其他 高级检索 第十二届中国轴承论坛 “航空航天轴承”专刊征稿通知 最新文章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ISSN:1000-3762 CN:41-1148/TH 主办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jvzq<84yyy4djrscdggskwl0eqs/ew4
24.薄壁钢筋砼结构物的药壶控制爆破爆破2003年01期采用药壶法成功爆破了一钢筋混凝土薄壁地坪 ,探索出了处理类似爆破目标的一种新方法 ,包括扩壶施工工艺、参数确定、起爆网路以及安全防护等 [关键词]: 药壶爆破;拆除爆破;薄壁结构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 《爆破2003年01期》 [格式]:PDF原版; 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文章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CQYT4229139770jznn
25.考虑动力学性能的高速薄壁齿轮多目标优化为提高功率密度,航空齿轮通常采用薄腹板、薄轮缘等薄壁结构,但这会使齿轮高度柔性化,进而导致动力学性能下降。在高速薄壁齿轮设计中,如何平衡轻量化和动力学性能,以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是一大难题。因此,本文首先考虑薄壁齿轮、轴和箱体等构件柔性、齿轮6自由 (共14页) 关键词 机械设计 释 高速薄壁齿轮 释 jvzquC41ocrm0lsmk0tfv8rcic€jpn4ctvodnn4LNI_32;:2:263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