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绪论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第二章苗木培育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苗木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培育技术。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2、森林培育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2.、森林培育的对象3、森林的三大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人工林和天然林3、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造林工技师培训教材第四章林木生长发育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1、森林是由各种各样的植物所组成。

(P78)2、森林是由动植物组成的生物群体。

3、林木个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可逆的体积变化,称为生长。

(P79)二、选择题1、森林包括(A、B、C、D)。

A、乔木B、灌木C、幼苗幼树D、藤本植物2、林木生长产生周期性的原因主要是(A、B、C、D)因素分配差异所致。

P80LL5A、温度B、光照C、水分D、养分3、根据林木结实规律,将林木生长发育划分为(A、B、C、D)阶段。

P80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老年期三、简答题1、森林植物由哪些成分组成?答:P782、树种高生长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P80LL33、简述林木个体生长各阶段的特点。

P81-82答:林木个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统一体,各器官的生长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地上部分的相关性林木地上部分所需的水分、矿物质、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是由根部供给的,而根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激素等是由地上部分的叶子制造的,表现出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当主茎受伤或停止生长时,侧枝会代替主茎迅速生长。

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4、极性和再生极性是指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枝段、根段)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如植物个体的顶芽,向上生长叶和茎,根尖不断发生侧根和根毛。

1。

名词解释0 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

2、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

3、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原则。

4、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以单位公顷若干株表示。

5、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导致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法。

7、森林培育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8、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的采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是采伐迹地的已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和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9、矮林以无性更新方式形成的轮伐期较短的用材木。

10、混交比例指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11、立地类型生态学上相近的丘地进行组合成的单位.12、树种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14、乔林用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

15、林缘效应在两个森林群落的交叉地带,在交错区内,林木的数目及其密度有增大的趋势的现象。

16、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17、中林在一块林地上,即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式薪炭树,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的经营方式。

18、平茬指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在移植2—3年后,从根颈出全部裁剪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来。

19、森林更新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20、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

21、人工林指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形成的森林,林冠下人工更新造林形成的森林以及低价值次生林人工改造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绪论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复习思考题:1.说明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使我国的人工林面积达到世界第一;森林面积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7位。

但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是我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极低,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hm2,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hm2的21.3%;人均森林蓄积9.048m3,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72m3的1/8。

其次是森林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等5省(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41.2%和52.4%,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的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的西部的森林资源稀少,有的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

第三是森林资源质量差,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蓄积量很低。

全国林分平均蓄积量仅78.06m3/hm2,人工林质量更差,为35m3/hm2,仅为天然林91m3/hm2的1/3强。

第一章种子生产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花芽分化: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林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时不分叶芽和花芽,到了一定时期,它的芽要分化成芽芽和花芽,这个分化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2.大年和小年:开始结实的树木,每年结实量不一样,有的年份结实多,称为大年(种子年或丰年),有的年份结实少,称为小年(歉年),结实量中等的年份称为平年。

3.林木结实周期性:林木结实丰年和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林木结实周期性。

4.间隔期:林木结实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绪论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思考题1、新世纪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基本任务。

2、分析我国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3、如何学好森林培育学。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一、名词解释1、林木种子2、种源3、种源试验4、种子区5、种子亚区6、良种7、良种基地8、母树林9、种子园10、引种11、乡土树种12、外来树种13、杂交育种14、遗传测定15、林木结实间隔期16、种子安全含水量17、种子休眠18、湿藏法19、种批20、抽样21、千粒重22、采穗圃23、初次样品24、净度25、发芽率26、发芽势27、生活力28、含水量29、种实调制30、生理休眠31、绝对发芽率32、平均发芽时间33、种子生活率34、种子优良度35、种子休眠36、强迫休眠37、杂交育种38、花期调整39、种实40、种子年41、送检样品42、种子品质43、场圃发芽率44、种子鉴定45、种子调运区46、种子年47、结实周期性二、填空题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2、乡土树种:就是在当地有自然分布或经过长期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且生长良好、经济价值较高,无严重病虫害的树种。

5、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

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特用林 。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

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6、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制) 两种形式。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立地条件确定 、 据经营条件确定 、 据经济条件确定 。

10、水平结构主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置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等级性 。

林业经济学各章复习思考题1、林业的概念是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从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生产部门。

2、为什么说林也是有多重产业属性(1)生物性的物质生产(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3)工业性的物质生产(4)间接性的物质生产(5)非物质性的生产(6)为教育科研服务3、林业的根本问题、特点林业的根本问题就是科学地、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关系林业的特点:(1)周期性、自然性、再生性(2)风险性(3)效用多样性(4)社会性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2)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3)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4)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5、什么是林业碳汇?林业碳汇:一般指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主要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

6、胡锦涛在09年9月对林业下的任务“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7、我国森林覆盖率建国前、现在8.6% 20.36%1、1961年国家颁布《关于研究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若干政策的规定》谁造谁有的政策2、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3、1981年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机制3、简述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5)要严格保护生态多样性(6)要大力保障木材供应(7)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8)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5、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6、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五个参数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7、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3.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4.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12.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3.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

14.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5.森林潜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形成气候生产力的约束条件是自然森林植被与此气候条件相适的,而且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处于最佳状态),考虑立地:气候一立地生产力。

17.林木生长量:是指一定间隔期内林木各种调查因子(如树高、直径和形数等)所发生变化的量。

18.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polarity)。

林木各种器官的极性强弱不同。

一般来说,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19.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20.定量间伐方法: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称之为定量间伐量。

21.定性间伐方法: 根据林木分级情况,按利用观点预先确定间伐方法和采伐对象进行的间伐。

22.森林收获作业法:简称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23.森林更新: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24.上层疏伐:即上层抚育,主要砍伐那些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

25.乔林:以种子或植苗的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为乔林26.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为矮林27.立地级:立地级(Site Class)是一定年龄的林分按其平均高的数值划分的等级28.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主要控制途径有:⑴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顺应自然、科学培育,天然林经营和人工造林各有其适用的条件。

⑵遗传改良要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其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以便于在培育中推广应用。

⑶林分结构调整⑷立地的选择和调控2. 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⑴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特点:稳定、简单⑵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⑶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3. 幼林抚育管理的年限⑴按林分生长量确定⑵按林木分化程度确定⑶按林分外貌特征确定(生产当中常用)⑷按标准表和密度管理图确定4. 林分的生长阶段幼苗阶段幼树阶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过熟林阶段5.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1)经验的方法根据以前的造林经验,分析确定造林密度。

(3)调查的方法调查现有的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确定造林密度。

(4)查阅图表的方法(根据密度管理图)一些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编制了密度管理图或表,可根据密度图或表查的造林密度。

6. 苗木的种类播种苗营养繁殖苗两者的移植苗容器苗7. 造林方法造林方法按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有种子、苗木或部分营养器官)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8. 林地管理⑴松土除草⑵灌溉与排水⑶养分综合管理与施肥⑷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9. 人工林的结构: (1)树种组成(纯林与混交林),当今世界人工林经营趋势——定向培育(短周期原料林),所以一般经营纯林(泡桐除外)。

(2)林分密度(密度控制过程)(3)配置方式(决定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4)林层结构(单层林、复层林):复层异龄林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佳模式,21世纪世界森林培育的发展方向。

(5)年龄结构(同、异龄林)10. 衡量造林质量的指标一种方法是对人工林进行调查和观察,判断其在该立地条件下的适宜性。

具体条件有四点:①顺利成活。

②生长正常。

③稳定性强。

④不早衰。

另一种方法是用人工林的树高或年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

11.树种的组成:(纯林与混交林)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通常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而把由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森林树种组成一般以每一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占全林总胸高断面积的成数表示,也可以每一乔木树种的蓄积占全林总蓄积的成数表示。

而在营造人工林时的树种组成以各树种占全林总株数的百分比表示,包括所有的乔灌木树种。

(仅供参考,在ppt 04第三章造林密度与混交林)12.种植点的配置方式: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一、行状配置(一)正方形配置株行距相等的配置方式。

多用于用材林、经济林,植株营养面积均匀,利于机械作业。

(二)长方形配置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

多用与用材林,植株营养面积不均匀,利于机械作业。

(三)三角形配置(品字形配置)相邻行种植点错开,形成三角形的配置。

多用于防护林的配置,防护效果好。

正三角形是常用的配置方法。

13.防护林作用: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14.混交的方法:①星状混交②株间混交③行间混交④带状混交⑤块状混交⑥不规则混交⑦植生组混交15. 直播造林中人工播种的方法:撒播:撒播是把种子均匀地撤布于造林地上的方法。

条播: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照按一定行距进行条带状播种的方法。

穴播:在经过局部整地的造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穴距挖穴播种的方法。

块播:块播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在块状地上(面积一般在1m0以上)相对密集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16.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物种组成结构:乔、灌、草、菌、药、家畜、鱼类及其它a.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平原多层结构(水陆交互系统、庭院经营)、丘陵和山地多层次结构(2)水平结构:带状间作、团状混交、均匀混交、水陆交互式、景观布局式、等高带混交式、镶嵌斑块混交等。

17.采伐的方式:(1)择伐: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

(2)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

(3)渐伐:在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期,如10-20年)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

18.林木分级:林木分级克拉夫特林木生长分级法,在同龄纯林中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v I级:优势木,树高和直径最大,树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上;v Ⅱ级:亚优势木,树高略次于I级,冠向四周发育,大小上次于I级木;v Ⅲ级:中等木,生长尚好,但树高和直径较前两级林木为差;树冠较窄,位于林冠的中层,树干的圆满度较I、Ⅱ级木为大;v Ⅳ级:被压木,树高和直径生长都非常落后,树冠受挤压,通常都是小径木,其中又可分为a、b两个亚级:v Ⅳa级木:冠狭窄,侧方被压,但枝条在主干上分布均匀,树冠能伸入林冠层中;v Ⅳb级木:树冠偏生,只有树冠的顶部才伸入林冠层,侧方和上方均受压制;v Ⅴ级:濒死木,完全位于林冠下层,生长极落后,树冠稀疏而不规则,v 又可分为两个亚级:v Ⅴa级:生长极落后的濒死木;v Ⅴb级:枯死木。

19. 混交林作用方式机械作用方式:碰撞、缠绕、绞杀等生物作用方式:授粉、根系连生等生物物理作用:辐射场、热场等生理化学作用:化感作用Allelopathy生理生态作用:改变林地的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20.“最终产量一定法则”。

(仅供参考)林分密度越大,干材产量越大。

幼林阶段,林木个体差异小,单位面积立木材积随密度的加大而增加。

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株数的增加和单株材积的下降抵消达到平衡,林分的干材产量不受密度影响。

称最终产量恒定法则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可能是对于部分树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适用。

有人认为对于林分可能存在一个合理密度,在这样的密度下林分产量最高,个体处于较好的生长环境。

THE END
0.学者访谈|森林恢复方式: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权衡——访生态研究进一步的搜索发现,就算对作为森林恢复主要诉求的上述碳、土、水、木材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而言,“人工林与天然林同等有效”的假定也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科学检验。“这个假定成立与否,不仅关系到森林恢复能给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多少机会,更决定了森林恢复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华方圆的想法清晰起来,jvzquC41pg}t0ypw0gjv0ls1zy€i1m8cee839j85d6k3:A>4g;j8;lk48ck687mvo
1.干旱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干旱脆弱性方面的对比干旱适应能力与脆弱性评估:黄土高原自然林与人工林对比研究。通过2001-2020年GPP数据分析,发现自然林与人工林干旱敏感性相近,但自然林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更快响应与更高恢复率),导致整体干旱脆弱性更低。驱动因素包括气候干旱度(降水、AI指数)、土壤含水量和氮肥力,以及林分结构差异。研究揭示人工林在水土保持和长期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5:2:;22>:;40nuo
2.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效果分析5吕俊玲;浅探人工林“天然林化”经营理念[J];江西农业;2016年01期 6徐大平;什么是人工林和天然林[J];今日科苑;2012年22期 7董广平日本的天然林管理和天然林更新[J];世界林业研究;2001年04期 8李飞,李玉长,韩进轩,王美芳红壤丘陵区天然林与人工林幼龄期生态效应的研究[J];自然资源;1991年03期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CNb6;87612970jvs
3.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森林恢复方式: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权衡 华方圆带领保护生态学课题组,牵头7个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汇集、分析了来自全球53个国家地区、264个野外研究近2.6万条数据,回答了何种森林恢复方式能最优地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和生产功能。 长久以来,全球森林恢复多以人工林为主导恢复方式,对天然林恢复的重视不足,两类森jvzq<84yyy4sg|jcten/rtz0gf{/ew4dfmk|86579>:;7mvo
4.​天然林是什么意思,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区别及特点​天然林是什么意思,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区别及特点 我国“十三五”以来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双增长,天然林资源质量逐步提升,生态功能显著增强。那么天然林是什么意思,与人工林有哪些区别?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区别及特点。jvzquC41dcoew6rkr0~jcwokejooc7hqo1tfy|4fgvgjn|d4656177mvon
5.绿色木材识别指南[图文版][林地]: 天然林和人工林 [用途]: 地板/胶合板; 家具 [提示]: 有FSC认证产品 [介绍]: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杉木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脑”,能抗虫耐腐。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595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