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地球的生存环境不被进一步遭到破坏,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 造林整地的必要性和原因
2 造林整地的具体实施应用
(1)一般土地上通常会有石块、杂草等杂物。整地后,将杂物完全清除干净,土壤疏松,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地面表层气温和低温逐步上升,使春季的土壤提早解冻,这对于种子的萌芽和幼苗的成长十分有利。
(2)通过人工蓄水,增加土地的平均含水量。在整地全面清理耕翻后,土地变得稀疏松散,渗透性强,土地地表的粗糙度增加,加大了积水蓄水能力。
(3)利用局部换土、整地,改变造林地的土壤性质,创造幼苗更适应生长的环境。
(4)通过熟化土地,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以及有机物。造林整地的质量高低会对植树造林起到直接影响。整地质量高,则种子存活率高,因而必须重视到造林整地当中的技术水平和要求。
3 植树造林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明确植树造林的方法,掌握植树造林的技术,才能对整个生态环境起到足够的效果。
(1)直播造林法:用树木的种子播种然后造林的技术,用这种技术造林的好处在于方法容易,也节省了培育幼苗的程序。很适合较大的区域内使用。不过这对土壤的先天环境要求比较高,对幼苗的后天保护也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播种前必须做好整地,提高土壤质量。直播造林的大致方法有:撒播、穴播、块状条播和撒播等等。不过用于直播造林的种子必须要先经过消毒、催芽等工序,这样才可以保证春播的有效性,以达到幼苗快速生长,抗旱能力增强以及减少鸟兽的危害。这种技术也被叫做播种造林法。
(2)植苗造林法:是使用一株根系完整的成苗作为载体进行造林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对土地要求不高,对环境抵御能力强,幼苗的生长茁壮稳定。因而使用这种技术,对于土地本身要求并不严格。但仍然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植苗造林技术时,要注意成苗的根系很可能挤压变形、受损伤或和失水,所以在栽培的过程当中,必须做好做细,对幼苗也要培育。正因为植苗造林对于各项因素都限制较少,因此是现在环境下最常用范围最广的技术。也叫做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了树木的枝、根等器官,以此为载体作为材料进行造林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省去培育幼苗的时间和费用。操作简单、技术容易,幼苗的存活率也很高。幼树在初期生长很快,并且能保持原本优良的遗传性能。但限制在土壤较好的造林地,同时还会受到数木的集中程度和母体数木数量的限制。正因如此,这类技术反而适合哪种需要营养繁殖的数木。例如杨树、柳树、松树、泡桐和竹类等。
(4)分蘖造林:指的是直接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沙棘的根蘖能力十分强,天然根蘖苗多,特别在平茬以后,每一亩地能产生根蘖苗5000~11000 株以上,为分蘖造林产生了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这类方法被许多种植沙棘的地方所采用。具体实践方法是∶在适宜的季节利用沙棘林内连根掘出分蘖苗,然后运输到林场进行造林,栽植时要注意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这样才能保证幼苗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