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
一、模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其操作程序为: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
获取各种因素的指标参数;
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
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价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检查性评定;
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
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
改进训练工作,是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二、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一)程序训练法的应用:
1、程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
程序训练方法的应用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的过程。
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分解训练法:
(一)分解训练法解释:
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者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二)分解训练的类型
1、单纯分解训练法
2、递进分解训练法
3、顺进分解训练法
4、逆进分解训练法
(三)分解训练方法的应用
①单纯分解训练法
应用单纯分解训练法,需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的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在技术和战术的学习与训练中被广泛采用。该方法对练习的顺序并不刻意要求。例如,采用此法进行标枪技术的训练,可将整个标枪技术过程分解成三个部分或环节,即持枪加速跑、最后交叉跑、挥臂投掷三部分。训练进程是:可先训练“持枪加速跑”,掌握后再训练“交叉跑”,掌握后再训练“原地挥臂投掷”,最后把三部分合成起来进行完整训练。再例如,采用此法进行排球快球掩护下的平拉开战术的训练,可将整个战术分解成四部分,即接发球、快球掩护、传平拉开球、扣球四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训练进程,应先使运动员分别掌握这四部分的技术,再完整地进行快球掩护下的平拉开战术的训练。
单纯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分解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相对复杂;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练习的顺序不必特别要求,便于教练员安排训练。
②递进分解训练法
应用递进分解训练法,需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将一、二两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成起来训练;如此递进式地训练,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或战术。该方法虽然对练习内容各个环节的练习顺序并不刻意要求,但对相邻环节的衔接部分则有专门的要求。例如,采用此法进行标枪训练时,其训练进程是:可先训练“持枪加速跑”环节;掌握后再进行“交叉跑”的训练;而后,将“持枪加速跑”与“交叉跑”两环节进行合成训练;掌握后再训练“原地挥臂投掷”;掌握后再把三部分合成起来进行完整训练。
③顺进分解训练法
应用顺进分解训练法,需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包括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掌握后,再训练包括前两部分的第三部分;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或战术。例如,采用此法进行标枪训练的训练进程是:先训练“持枪加速跑”;掌握后再训练包括“持枪加速跑”环节在内的“交叉跑”环节,使其衔接为一体;掌握后再训练包括“持枪加速跑”和“交叉跑”环节在内的“挥臂投掷”动作,直至掌握完整的标枪技术。
顺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大体一致;后一步骤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部分的内容。应用该方法便于建立技术动作过程和战术配合过程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和战术意识。
④逆进分解训练法
二、完整训练法:
(一)完整训练法解释
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二)完整训练法的应用
完整训练法可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时,要注意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注意逐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提高完整练习的质量。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时,在完成好各单个动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多个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时,可根据练习的不同目的而有不同的要求。
在着重提高动作质量时,可在成套动作中途要求运动员停止练习,指出问题,加深印象,重练改进;在着重发展完成全套动作的参赛能力时,则不拘泥于个别动作细节完成质量的情况,而强调流畅地连续演示全套动作。用于集体配合战术的训练时,应以一次配合最终的战术效果为训练质量的评价标准,更密切地结合实践要求,灵活地组织完整的战术训练。
①单一动作的应用
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时,要注意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注意逐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提高完整练习的质量。
②多元动作的应用
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时,在完成好各单个动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多个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③个人成套动作的应用
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时,可根据练习的不同目的而有不同的要求。在着重提高动作质量时,可中途要求运动员停止练习,指出问题,加深印象,重练改进;在着重发展完成全套动作的参赛能力时,则不拘泥于个别动作细节完成质量的情况,而强调流畅地连续演示全套动作。
④集体配合战术的应用
用于集体配合战术的训练时,应以一次配合最终的战术效果为训练质量的评价标准,更密切地结合实践要求,灵活地组织完整的战术训练。
三、重复训练法:
(一)重复训练法解释
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
(二)重复训练法的类型
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
1、短时间重复训练法
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表1-1重复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四、间歇训练法
(一)间歇训练法解释:
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
2、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运动项目相匹配的是影响变化;
3、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4、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
5、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二)间歇训练法分类及其特点
表1-2间歇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五、持续训练法:
(一)持续训练法解释
是指符合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持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练习时,平均负荷心率指标应该在每分钟130-170次之间。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
1、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
2、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符合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变化;
3、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
4、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以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持续训练法分类及其特点
表1-3持续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六、变化训练法:
(二)变换训练法解释:
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个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之具有能够迅速进入比赛状态的应变能力,以及具有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刺激的能力。
2、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所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
(二)变换训练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表1-4变换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七、循环训练法:
(一)循环训练法解释:
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可以有效地激发运动员训练情绪、累积负荷“痕迹”、交替刺激不同部位。
2、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
3、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
4、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
5、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缓解疲劳的产生,并且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
(二)循环训练法基本分类及其特点
表1-5循环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二、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因此正确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