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敦煌前,自己对于敦煌的认知很少。脑海里的印象还停留在儿时电视上看过的舞剧《丝路花雨》和日本人拍摄的电影《敦煌》,前不久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唐朝诡事录》的电视剧,有一集里面提到了沙洲。古代的沙洲就是敦煌,这剧中也提到了洞窟中的家族窟,和供养人。通过网络及各大媒体的报道传播,敦煌热度持续上升。曾几何时,京城街头的公交站广告牌上也有敦煌学大师常书鸿,常莎娜父女坚守敦煌,研究敦煌,保护敦煌的事迹。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让两代人为之着迷,为之付出,把青春和心血撒在这河西走廊的一座小县城里呢?要得到答案,是要花费一番精力的。对于一个普通游客而言,虽不想解开谜团,但对这个千里之外的小城产生了好奇,决定实地看看,一探究竟。坐上去敦煌的列车,开始丝路之旅。
去之前只知道路途遥远,启程后方知比想象还要远,感叹国家领土的幅员辽阔。列车途经河北、山西、宁夏、青海、进入甘肃。全程高铁二十多个小时,一天一夜。整个河西走廊就是甘肃省内一条一千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接祁连山,北面是蒙古高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所在。列车途经祁连山时,海拔开始提升,耳鸣了好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遥望祁连山上的落雪,想起了王昌龄从军行里的诗句。
到敦煌已是夜晚,酒店派车来接,入驻休息,吃晚餐。
手把肉和沙葱鸡蛋是特色,当地大多数餐馆的菜单上必备的菜。饥肠辘辘下,有点二师兄吃人参果的感觉,没觉得有多么美味。吃饱喝足,休息🛌。准备明天参观历史文化瑰宝——莫高窟。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想避开参观高峰。参观莫高窟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旺季要提前一个月,门票238,可以观看两部纪录片,参观八个窟,带讲解。订了一早的场,在自动售票机上兑换约好的纸质票。如果已经预约好了,就无需去人工窗口排队。观看两部纪录片,第一步是敦煌,第二部莫高窟。之后在观影出口有景区大巴车送游客去莫高窟参观。在莫高窟入口,工作人员会安排讲解人员,一个讲解员带二十人左右,会发给每个人一个耳机,需手机扫码开通,讲解很重要,一定认真听。石窟里是禁止拍照的,石窟外景观可以拍照。这里多说一句,在纪录片观影过程中和石窟内参观中,尽管工作人员反复提示不能拍照录像,依然有人拍照,果然规矩都是给守规矩人订的。
第17号窟建于晚唐,出名的原因是道士王圆菉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外国的探险家就是从他手中以极低的价格买走了中国好几大车文物,现在存放在国外的大学或博物馆里,实在令人惋惜。当时偶然机会发现的这个洞,上万件文物就藏在一进门北侧的一个小洞窟里,里面有洪辩法师的纪念窟,也叫影窟。仔细看面对大师塑像左侧树枝上悬挂了一个包,其款式和现在的包包无异。
328号洞窟里面的一尊跪姿菩萨,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现存于哈佛美术馆里。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第61窟,开凿于五代时期,属于覆斗形殿堂窟,是五代时期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开凿的功德窟,窟内东壁绘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和于阗公主画像,窟内西壁绘《五台山全图》,梁思成就是在此壁画中发现了五台山佛光寺。此窟还有一个值得一看的就是在进出口甬道两侧的墙壁上各绘制了一副《炽盛光佛图》
C位的炽盛光佛周身放射火焰,应该就是西方的太阳神,他身边围绕着手拿笏板的星官是二十八星宿,《西游记》里收服蜈蚣精的昴日星君,就是其中一个。在壁画里呈现出了我们熟悉的十二星座图案,这些星座是舶来品,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最早出现在隋朝的《天方等日藏经》里。仔细看,双子座形象并不是古希腊版的双胞胎造型,而是一男一女穿着打扮是当时中原人的服饰。这是因为外来的文化刚刚进入新地域,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力,会“水土不服”,就会做出改变,适应当地的文化,是异域风格到中国风格的过渡。随着西方科学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传播面扩大,到了晚清,新学盛行,康有为在《诸天讲》中,对十二星座进行了重新命名,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保存有塑像或壁画,洞窟形制并不是窟主人或者开窟工匠随意为之,而是根据洞窟的用途、以及参考当下历史时期流行的形制来建造,比如:北朝流行中心塔柱窟;唐朝流行覆斗顶窟和殿堂窟;禅窟出现在敦煌早期,还有僧房窟、大佛窟、涅槃窟、影窟等等。
莫高窟地区地质以砾岩为主,颗粒较大,易碎,不利于雕刻,所以洞窟内以壁画为主,彩塑多为木胎泥塑,仅有大佛是石胎泥塑。
莫高窟如果只看普通票的内容,半天时间即可,如果是敦煌发烧友,再看特窟内容,或者跟着其他讲解员蹭几个窟,一天时间也可。结束了参观,回望莫高窟,心生感慨,人一生定要来一次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国家花大力气保护修缮,王道士的事不会再发生了,记录他的,只有孤零零的道士塔。
回市区,品敦煌书局的咖啡☕,说实话性价比一般。敦煌书局在党河边上,二层楼,进门需要换上鞋套。喜欢盖章的朋友,可以在一层盖章。
夜晚,华灯初上,逛逛敦煌夜市,虽已进入淡季,这里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当地纪念品商店,特色餐饮,品尝了胡杨焖饼,量太大了。把口的卫生间是网红打卡的地方,里面配有智能化设施,感受一下吧。
第三天,游览鸣沙山月牙泉,赏沙山隐泉的奇特景观。
早起,乘坐公交3路,到终点站鸣沙山月牙泉下车,网上购票,刷身份证进入景区。赶上了日出🌄。
登顶俯瞰,一轮明月宁静安逸的躺在漫漫黄沙的怀抱中。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四周充满了干燥与寂寞,泉水清澈,站在山顶看泉,它便睁开新月形的眼睛回望你,心中不由得震颤了。“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余秋雨。上山最近的就是入口走中门,沿着阶梯上行,爬行过程是艰难的,沙子非常松软,每走一步都比平时费力不少。不到高处不能一览她的芳容。
太阳升起来,在沙丘上形成了明暗交界线。沙子细的像流水一样。
泉水长年不被黄沙掩盖的原因和这里的地形有关,这里夜晚风很大,月牙泉处在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是缺口,风恰恰从这个缺口吹进去,通过风的力量,会把从山顶滑下的沙粒吹回到山顶上,保护了泉水不被沙子填埋。每一个细小的沙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互相摩擦,整个沙丘就会发出声响,鸣沙山由此得名。
沙泉共一处,塞外风光奇。丝路驼铃响,清泉映鸣沙。
离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回市区的路上,可以去雷音寺和敦煌博物馆看看。
敦煌博物馆里的壁画砖,出土于一座墓室的墙壁上,每块砖石上都绘制了精美图案。
这里有莫高窟45号窟的复制窟,原作诞生于盛唐时期,里面有被称为最美彩塑的塑像,是敦煌彩塑的巅峰之作。塑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构成完整的说法场景。现在鸣沙山月牙泉晚上已经没有万人大合唱的活动了,如果想晚上去看夜景,最晚要下午六点前到。连续两天吃的都是当地的特色,羊肉为主,加上当地气候干燥,容易上火🔥,每天一定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第四天,在当地报了一个敦煌西线一日游,包括丝路遗产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和雅丹魔鬼城。
第一站,敦煌丝路遗产城,一个人造景点,里面有国内外有名的标志性建筑,每个建筑之间距离不远,可以步行,不建议做景区的代步车,感觉雅典帕特农神庙,最出片,喜欢拍照的可以来。
第二站,西千佛洞,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专家推测,西千佛洞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现存的22个洞窟中,最早的是北魏时期的洞窟。据说古代僧人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在里面禅修,所以一开始这些洞窟狭小简陋,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居住条件。后来人们仿照寺庙建筑修造佛窟,请来能工巧匠用木骨泥胎塑造佛像,描绘出多姿多彩的佛教故事、漫天飞舞的飞天,禅修的洞窟就化身为了悬崖上的佛殿。这里的洞窟不比莫高窟,保护的不够完善,有的洞窟以前曾经有人在里面生活。和莫高窟一样,讲解员带一组人入内参观,不得拍照,门票含四个洞窟。
第三站,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历史上曾为通往西域的门户,亦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阳关遗址中分布有汉代烽燧、汉——唐墓葬、耕地、窑址、房屋、丝路古道等历史遗迹,对研究汉唐军事防御体系、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保障体系、屯田戍边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景区里面的王维塑像,乘坐景区的游览车,按照指定线路游览。
站在阳关古址的沙丘上,眺望远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一点生命迹象都没有。那条横在画面中一道线,景区里面叫阳关大道,宽阔是一定的,但一点也没有生机和希望的感觉。汉武帝时期,这里是帝国的边界,从此往西,就是更远的西域,张骞二次西行,出了阳关将不再受大汉帝国的庇佑。丝绸之路上的关隘,戍边将士在这里保护着从西方来的商队,他们的脸被风沙打磨的粗糙不比,但是眼睛里却满是坚毅和骄傲。
仅存的一座汉代烽燧,瞭望敌情,传递信息。游览完阳关,已是中午,敦煌西线游览需要一天时间,沿途都是戈壁滩,找了一个休息站,随便吃点,因为要等雅丹的落日,回市区要晚上十点左右,自己最好带一些食品,水,补充一下。
第四站,玉门关,现在的玉门关景区由汉长城遗址、小方盘城、大方盘城三个景点组成,小方盘城经过考古学家对汉简的考证,就是汉代的玉门关,而大方盘城又称河仓城,曾出土过古代粮食遗存,应该是一座汉代军需仓库。三个景点之间相隔较远,有景区摆渡大巴接送游客参观。戈壁里也有一些耐旱性植被,这个是骆驼草,枝条上布满了尖刺,骆驼🐪的嘴足够粗糙,不怕刺伤。
小方盘城内部
大方盘城,也叫河仓城,是一个大型粮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主要是供给戍边的军队。这里距离小方盘城不远,有驻军看守,防止被劫粮。
汉长城遗迹,这一段长城遗迹三米高,材料就地取材,除了黄土里充满了植物的茎,枝条,多层累积压实。汉武帝时期,就是靠这种黄土建的墙防御匈奴。
一望无尽的戈壁,也许以前这里车轮滚滚,人喊马嘶,刀矛相碰,但是现在仅剩下残垣断壁,枯木矗立,构架为一个寂静之地。
第五站,雅丹魔鬼城。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玉门关西北,甘肃、新疆两省交界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傍晚时分抵达景区,乘坐专门的大巴车游览全线。“孔雀玉立”景观,据导游介绍这是雅丹地貌发育壮年期的产物,由于风吹、雨淋,大型雅丹体被侵蚀,形成上小下大的景观。这只孔雀仿佛回头,用嘴梳理它的羽毛,惟妙惟肖。一个个奇特雅丹雕塑的背后,都有无数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与传说。
西海舰队
雅丹的落日最后一站,在回城的路上,夜观星空。有专门的老师给大家讲解天上星星,教给大家如何拍摄星空。由于资质愚笨,始终不得其法,随即使用拿来主义,借用同行人的星空照。
回到酒店已经接近午夜。洗漱完毕,睡觉,准备回程。
敦煌市中心的标志物——反弹琵琶。此次行程四天,领略了敦煌小城的概貌,一个只有二十万人的西部小城,从汉武帝设四郡时的边陲要塞,到后来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和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一站,现在的敦煌依然以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自然地理风光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成为了一个旅游热门城市。敦煌文旅升级了市区内的公交车站。具备热饮水,WiFi,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外观有敦煌特色的图案,标志,夜晚华灯初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敦煌文旅升级了市区内的公交车站。具备热饮水,WiFi,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外观有敦煌特色的图案,标志,夜晚华灯初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