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身临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乘沙漠之舟-骆驼登山,听丝路驼铃悠悠,探究沙泉共生奥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一个人一辈子应该来一次敦煌”,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不来敦煌亲身体验,你就无法印证你梦中的敦煌究竟是什么模样......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能够满足多种研学团队需求。
景区依托敦煌文化与沙漠资源,精心打造了“月泉书院”研学基地,探寻丝绸古道千年辉煌、千年沉寂的秘密,领略丝绸文化的神秘灿烂,了解景区悠久的人文历史,感受大漠风情;分享知识,收获智慧,在体验中领悟,在实践中成长。
主题一:驼铃声声·沙漠之舟(小学版)
1、简介:课程主要以骆驼为主线,通过目标导向,探究骆驼“外形—习性—用途—文化”的课程逻辑,秉承“体验式教育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根基,整合运用 PBL、多元场景课程等创新性教育教学方法。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通过对骆驼的生存习性、生长特征以及用途探究,分析沙漠环境对沙漠生物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主题二:循“生”而去·沙漠探秘(初中版)
1、简介:课程主要以丝路文明为主线,通过目标导向,探究“历史—社会—地质—生存”的课程逻辑,秉承“体验式教育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根基。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通过对古今文明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
4、适宜人数:80人以内;
主题三:创想鸣沙·科唤月泉()高中版
1、简介:课程主要以科技为主线,通过目标导向,探究鸣沙山月牙泉的“历史—人文—科技—社会”的课程逻辑,秉承“体验式教育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根基,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并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
4、适宜人数:80人以内;
四、画沙·流沙轻描手中画
1、简介:沙尘暴、流沙、植被稀少等沙漠导致了很多问题,但沙子一定是个“坏家伙吗?探究沙漠带来的利与弊,了解五色沙的构 成及效用。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从正面分析沙漠带来的资源优势,从负面探究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正确认识沙漠,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4、适宜人数:10人以上;
五、思源·铁背鱼游思水源
1、简介:带着震惊和疑惑,探究月牙泉的形成原因,了解月牙泉的生态环境,揭秘铁背鱼的生存之谜,树立水资源保护的行保护月牙泉行动。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通过课程让孩子了解鸣沙山月牙泉独特的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保护月牙泉行动。
4、适宜人数:4人以上;
六、印染·七星草染印光印
1、简介:如果说每一株植物都带有独特的印记,那我们怎样用时光留住印记?追溯七星草的传说,探索旱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特征。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分析自然环境对于物的影响,发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适宜人数:4人以上;
七、小小治沙人--防沙治沙研学活动
1、简介:草方格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无生命的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学习荒漠地区最环保、最生态的治沙体系。
2、体验时长:
约90分钟,根据研学导师安排可调整时长;
3、体验内容:
防沙治沙课程以探究鸣沙山沙响之谜、五色沙的构成及功效,学习一种 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学习荒漠地区最环保、最生态的治沙体系, 制作草方格沙障,让孩子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 保护生态循环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