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两年前已扩散到北冰洋,日本民众三成反对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

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EPCO)官方消息称,首次排放的一批福岛核电站处理水的放射性“远低于排放标准”,而全部排放完至少要30年,影响范围包括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

核污染水如何产生?

核电站是一种以核反应为热力源的热电厂,在监测到地震时,活跃的核反应堆会自动关闭其正常的发电裂变反应。不过,核反应堆的自动关闭并不意味着反应的停止,它仍会持续产生巨大的残余衰变热,所以需要不停降温——也就是需要水泵持续向堆芯和乏燃料池注入冷却水,带走核燃料的热量。

然而,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附近,还同时引发了14米高的巨大海啸。地震发生约50分钟,海啸就袭击了核电站,不管是主要负责消除残余衰变热的水泵,还是负责应急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全都被冲毁。

当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3号机正在运行,由于核反应堆关闭后没有持续注水,其产生的大量残余衰变热造成了燃料组件的包壳熔化、氢气爆炸、安全壳破损、管道蒸汽泄漏、冷却水泄漏、1-3号机堆芯熔毁等一系列重大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也随之泄漏。

这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根据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推算,这一事故共造成了大约90万亿贝克勒(Bq)的铀元素、碘-131、镉-137和钚-134的大规模释放,截至2011年8月,平均每半月泄漏2亿贝克勒的铀元素。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上,这次事件被列为最严重的七级。

运营商曾否认泄漏,被指“失去公众信任”

如上文所说,核反应堆停止后仍有衰变残余热,而事故还产生了大量的熔化燃料和燃料碎片,都需要用水持续冷却。而当水接触到这些具有放射性的设备和残骸时,就会被污染。

加之此前,东京电力公司曾采用自家的测量方法,修改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标准,还曾引起过核事故赔偿纠纷。因此,在事件得到承认之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国内也有媒体指责东京电力公司“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专业机构多次调查,看法不一

2011年10月,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所(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发表报告,称从当年3月21日至7月中期,大约有27贝克勒的铯-137释入大海,这也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大量人造放射性物质释入大海。

报告称,福岛海岸附近涌流着全世界最强劲的海流,传输污水远布太平洋,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量弥散,因此核电站附近的显著的海水污染还将持续,应持续监督在海岛海岸外捕获的海产。

2012年5月,东京电力公司报告称,2011年3月至少900贝克勒的辐射物质释入大气层。当年8月,又有报告称,住在核电站附近的一万居民受到远小于1毫西弗的辐射,认为其“在安全限度内”。

2020年1月,日本核科学家山本一郎担任主席的日本专家小组“ALPS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在一年内将所有水排放到海洋中将对当地人造成0.81微西弗的辐射剂量,因此与日本每年2100微西弗的自然辐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2023年5月,韩国政府派考察团前往福岛,其获取的资料显示,日本净化核污染水的设备,多核素去除仪器(ALPS)自2013年以来已发生过8次故障,亦有样本显示核污染水纵使已经过处理,放射性元素锶的含量仍超过韩国标准两万多倍,因此对于这一装置能否长期安全运作持疑。

日本渔业人士反对,未来影响如何?

至于日本普通民众,他们对核污染水排海的看法不一。

8月19日至20日,日本富士新闻网(FNN)和全日本新闻网(ANN)分别开展民调,两家的民调结果类似,对排海计划持赞成意见的受访者超过半数,反对者占比在30%至40%之间。很多民众还指出,日本政府在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展现出的专业性和信誉度令人质疑。

而福岛县渔业人士则公开表示反对处理水排放, 福岛县渔业的会长野崎哲在8月11日表示:“我们在原则上反对处理水排入海洋”。

对此,日本政府表示已设立总计800亿日元的基金,专门补贴因为处理水排海而声誉受损的渔民,希望渔民能理解政府的举措。

图左为福岛县渔业会长野崎哲

而现在,核污染水已排入海洋,未来影响究竟如何?

清华大学团队在2021年做了“核污染水在太平洋扩散机理”的实验,相关论文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

研究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宏观模拟结果显示,核污染水在排放后约240天就会到达我国台湾东侧海域,之后污染物将迅速覆盖我国的东南沿岸海域,并逐渐向东海和渤海扩散。

而在1200天后,核污染水将抵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透过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而在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常务理事陈志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洋流的流速以及排放量都会对最终的传输时间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核污染水到达我国海域的时间,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也就是说,即使不直接接触海洋,核污染水倾倒在海里造成局部区域放射性水平偏高并在该区域的海生物体内富集,最后还是能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从而使人体受到内照射的影响。”陈志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杨博雯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核事故范文核能公众接受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至今仍未走出低谷。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全球18个国家18000人进行的一项大范围的调查显示,62%的被调查者同意现有核电站继续运行,但59%的人反对建设新的核电站,相对而言,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新建核电站的支持率较高。中国的核电处于初级阶段,能否大力发展最终将取决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64ivvq
1.核电知识徐大堡核电项目百姓关注47问答:核电站使用的是核燃料,核燃料本身是有辐射的,但是这些放射性物质和产生的辐射都包容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一回路内,通过四道安全屏障对辐射进行了屏蔽,即使发生溶堆的极端事故,放射性物质也会完全滞留在反应堆安全壳内,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发射性不是核能独有的,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具有放射性,核电厂的核燃料在jvzquC41rq}ft7np/gt/exr1jvsm1ytygt336::;;44tj}rn
2.核电站事故范文一旦核电站事故发生,不仅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伤害,也会对周遭的土壤、水源及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对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形成巨大威胁。我们发现核电站事故所导致的核辐射污染对于食品安全的破坏集中于对食源的污染,且这一破坏可能会持续作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这对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而言无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444ivvq
3.核能发电的环境影响与对策.pptx3.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核能发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就业、经济发展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核能发电的环境监测1. 放射性物质监测:对核电站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监测,以评估核能发电的环境风险。2. 生态环境监测:对核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以评估核能发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 公众健康监测:jvzquC41yy}/vjtfqey/exr1r/7369<;75910qyon
4.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范文放射性辐射是人类面临的辐射中最严重的辐射,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例如去年的日本地震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一般来说,辐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大小,是由射线的种类和能量决定的。 一般来说,辐射的产生来自以下几个途径:第一,来自不同原子核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各种射线;第二,许多装置会产生辐射,例如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5677/j}rn
5.第14章第64课污染物的跨境转移(课件PPT)中图课下巩固精练卷(六十四)123456789101112高三一轮总复习高效讲义导航页 中图课下巩固精练卷(六十四)123456789101112高三一轮总复习高效讲义导航页 中图课下巩固精练卷(六十四)123456789101112谢 谢观 看一、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1.跨境环境污染:当环境污染超出国界或边境,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环境造成危害时,就成为jvzquC41yy}/|}m0eun1|thv1;5:==;384ivvq
6.内陆核电安全复考公众有三大担忧新浪湖北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曾指出,由于内陆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液未经循环冷却水稀释,因此对其放射性排放浓度的控制比滨海核电站要求更高,同时如果内陆核电站周边的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也会造成局部放射性废气排放效果不良。因此,我国内陆核电的选址须比国外更加慎重,对关乎公众健康、生态安全的问题应开展长期谨慎的研究论证。jvzquC41jd4tkwf0eqs/ew4pgyy0f872373186631fkucrq/kh|nm{ux98=58>5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