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厦门实践”系列报道(二):创建中华白海豚保护体系,书写厦门海洋生态名片

乘船游览厦门湾,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在海中畅游、嬉戏、追逐的中华白海豚,不时跃出水面,给海域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厦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主城区就能经常见到中华白海豚身影的城市。但中华白海豚的“安居史”中也曾有过一段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海洋开发活动增多带来的种群及其栖息地面临威胁的插曲;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关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及全体市民共同努力,让这个海中精灵再度在厦门湾尽情逐浪。

这张亮眼的厦门“生态名片”背后,离不开海洋三所科研人员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所黄宗国带领团队推动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编著的《厦门湾物种多样性》记录厦门湾海洋物种达 5713 种,其中中华白海豚、文昌鱼、黄嘴白鹭等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海洋三所与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长期在厦门湾开展中华白海豚跟踪调查,掌握种群个体档案、种群数量、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社群结构、年龄结构、行为、繁殖特征等,建立种群个体识别数据库;识别种群面临的威胁,如渔具/渔网、围填海、清淤、桥梁、航运、海漂垃圾/微塑料、水下噪声/爆破等,并综合评估其影响,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如优化饵料增殖放流、声学驱赶、栖息地生态功能区划、生态补偿、编制搁浅救护手册等;利用三所鲸豚馆及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珍稀动物意识,其中鲸豚馆年接待人数逾6000人。

研究团队总结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及保护实践经验,系统创建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保护的STEPS架构,形成从种群生物学研究(S)、威胁因子识别(T)、影响评估(E)、栖息地保护规划(P)及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S)的保护体系。该体系为科学保护、救护白海豚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支撑,也为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建议。相关成果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THE END
0.厦门湾中华白海豚: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期刊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近岸及河口水域.厦门湾是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进行了高强度的海洋开发活动,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vyny497323628
1.中华白海豚现身福建厦门海域,总台记者现场见证!丨央视新闻近日,福建厦门市民频频在海沧湾等海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现身的画面。总台中国之声记者1月24日乘船前往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采访时,就现场见证了这一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海洋精灵成群在海面上出现的情景。随行专家表示,在城市中心位置能够看到中华白海豚,说明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jvzquC41yy}/rnhopt4dp8sgyu4ivvqAckj>7;>99::
2.厦门湾中华白海豚: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近岸及河口水域。厦门湾是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之一,同时jvzquC41yy}/|qfpisobqtj{cp4dqv4cecjforh/lq{spjq/epekq~wpcn3bryqkgf3penfpqixbrq~avjktk|424273:B5439760qyon
3.在厦门湾,我们开启了一场救助白海豚的研学行动厦门市新浪财经2023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六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为了更大范围地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当中,《原来是这样》节目组在厦门椰风寨海滩上开启了一场以中华白海豚为主角的“沙滩救护研学之旅”。 近年来,由于海水潮汐变化,或是追捕猎食等自然原因,导致了中华白海豚搁浅受伤、甚至死亡的事故层出不穷。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176781fud/rr{xeqzcA7346830|mvon
4.海洋季风|在厦门湾,开启一场救助白海豚的研学行动但由于城市发展、渔业捕捞、海面航运及意外搁浅等因素,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华白海豚全球总数不超过16000头,我国海域内甚至不足6000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易危物种”。 为了减缓人类给中华白海豚带来的生存环境威胁,厦门市建立起了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除了救护基地外,为了更好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8:;=37B896865;A655
5.人海和谐共生共荣——城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厦门实践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在厦门湾见到中华白海豚并不是“偶遇”,而是鹭岛儿女久久为功,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濒危海洋物种的“必然结果”。 由于对栖息地环境要求严苛,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况成为衡量地方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过去,无序的人类活动给脆弱的中华白海豚造成严重威胁。jvzquC41yy}/zvyx0et0zvyx14636654/4?0e9983ej34
6.海洋季风|在厦门湾,开启一场救助白海豚的研学行动但由于城市发展、渔业捕捞、海面航运及意外搁浅等因素,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中华白海豚全球总数不超过16000头,我国海域内甚至不足6000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易危物种”。 为了减缓人类给中华白海豚带来的生存环境威胁,厦门市建立起了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除了救护基地外,为了更好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9;@77;5=5899;:394
7.“海上大熊猫”背后的倾力守护“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头名叫‘大白’的中华白海豚。我们出海经常能看到它,记录到它带着四个孩子出来‘遛弯’,可以说有丰富的带娃经验。”王先艳笑着说。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作为指标性物种,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情况反映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它们在厦门湾的碧波中度过jvzq<84yyy4ykwmwcpku0lto1vkdj87246624A464973coff94k54:i:4g>7g;j58d?54=;1e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