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湿岛年产径流亿立方米,西北的希望之山冰川气候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水系的分布特点主要呈现出辐射-格状分布。其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附近的“五河之源”,即托来河(北大河)和布哈河的源头。从这一中心出发,水系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复杂而广泛的水网。

具体来说,祁连山脉的水系可以分为内外流域。沿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

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如庄浪河、大通河等,属于外流水系,最终汇入黄河;而西北侧的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等,则属于河西走廊内陆水系;此外,还有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等属于柴达木的内陆水系;哈拉湖则是独立的内陆水系。

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广布,这些冰川在夏季融化,提供稳定的水源,形成多条河流。祁连山拥有2683条冰川,总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138.05亿立方米。

地理位置

狭义的祁连山,特指其北端最为挺拔的一支山岭,而广义范畴下的祁连山脉,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由一系列自西北向东南蜿蜒伸展的平行山脉与宽广的山谷交织而成,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山脉体系。

此山脉体系南界紧依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北邻甘肃的河西走廊,东接黄河谷地的辽阔地带,西端则傲然屹立于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遥相呼应,连绵不绝。祁连山脉东西跨度辽阔,绵延约800公里之遥,南北宽度亦相当可观,介于200至400公里之间,其广袤的地域覆盖了青海省与甘肃省的众多区域,展现出非凡的自然地理风貌。

祁连山属于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由于高海拔的影响,祁连山的春季和夏季特征并不像低海拔地区那样明显,有“春不像春,夏不像夏”的说法。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的5月至9月期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而降水量则逐渐增加。祁连山的山体中上部年均降水量为400-500毫米。

祁连山区降水较多

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山地东部气候相对湿润,而西部则较为干燥。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从高山冻原到森林、灌丛、草原、荒漠,各具特色。

山前低山区域属于荒漠气候,这一带位于较低海拔区域,主要分布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年平均温度约为6°C,年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主要植被是荒漠草原。

由山前往上爬,祁连山的较低海拔区域属于半干旱草原,年平均温度在2°C到5°C之间,年降水量增加到250到300毫米。

继续往上,祁连山的中海拔地区转为半湿润森林草原,在这一带,可以看到森林与草原相互交织的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镶嵌式分布格局。年平均温度下降到0°C到1°C,年降水量进一步增加至400到500毫米。

祁连山的亚高山和高山区域属于寒冷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约为**-5°C,年降水量可以达到800毫米**左右。

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湿岛”

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湿岛”。祁连山矗立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仅1℃,使其成为干旱半干旱区中的“湿岛”。高耸山脉拦截水汽,孕育冰雪,构建生态屏障。此屏障虽阻挡季风深入西部,却在山区催生丰沛降水,局部堪比东部沿海。

祁连山东侧受季风惠泽,年降水量显著高于西侧,门源可达519毫米,向西递减至肃北约150毫米。冰雪积累成冰川,被誉为“天然固体水库”。地形雨效应显著,降水随海拔先增后减,呈“S”型分布,峰值集中于1800~2800米间。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西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蕴藏着**河西走廊80%**的水资源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气候大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甘肃降水天数创近31年来最多,祁连增雪每日甘肃网兰州7月23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记者今天从兰州区域气候中心获悉,据该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7月甘肃省出现了明显降水和多地气温偏低的气候历程,全省降水日数创1988年以来最多年,景泰、乌鞘岭、玉门、敦煌、肃北达到日极端降水事件标准,至今未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此背景下,祁连山各段积雪jvzq<84yyy4rkwl{cpmxcwl0eqs/ew4eqpzfp}4423?.2@4471ipp}jpva7859660jzn
1.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期刊[4]蒋强.祁连山降水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2022. [5]张磊.祁连山地区降水垂直分异特性及其影响因素[D].2022. [6]王昆.近40年祁连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特征[D].2023. [7]靳生理.近50年河西地区降水均匀度和强度变化研究[D].2013. [8]王笑蕾.GNSS水汽时间序列周期性分析及气象文件自生成研究[D]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deju496223619
2.祁连山夏季西南气流背景下地形云形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摘要】: 利用2007年祁连山地形云的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夏季西南气流背景下地形云的演化过程,得到了祁连山地形云发展和演变的概念模型。(1)祁连山地形云的水汽主要分布在3500~6500m的范围内,对流层中层的西南气流将水汽由南向北输送到祁连山区。(2)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ZSa7232622:>0jvs
3.西秦岭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西秦岭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西秦岭,氢氧稳定同位素,氘盈余,极端降水,水汽来源,为了明确西秦岭地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于2020年1~12月在甘肃陇南收集了109个降水样品,对其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年内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F\FW32;8242630qyon
4.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变化特征[28] 马晓虹, 罗生洲, 王红莉. 环青海湖地区5-9月降水与云层关系的分析研究. 青海气象, 2006(4):15-17. [29] 吴鹤轩. 青藏高原的低云.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5. [30] 张强, 张杰, 孙国武,等. 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 气象学报, 2007, 65(4): 633-643. jvzquC41yy}/r{titgytkwlgqixbrq~0eqs0EW4cduzscly1cdyutjhv3493: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