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疆游记(十六)
(八)轮台小景
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入库尔勒市轮台县境内,虽然时间已是晚上八点,但天还亮着。进城时路过一个文化广场,就在我们入驻的酒店旁边,于是办理完入住手续,我们就赶紧出来,一边在文化广场散步,一边看看有水果可以买点。
步入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矗立于广场中央的倒立着的金钥匙,钥匙握柄处的造型是一个六边形,边缘处镶着红宝石,中间一块凸起的白色是中国地图的形状。金钥匙两边正对的应该是市委或政府办公大楼,楼顶上一律是竖起的大字标牌,内容多是宣传民族团结的标语口号,使人感觉到这里浓浓的zz氛围。时近傍晚,市民们陆续出来到广场散步游玩,广场前的马路边上停着一辆防暴警车,边上站有持枪警察,许是“七·一”将临,庆祝活动增加,政府加强巡逻确保安全。
我们边走边看,穿过广场中间的甬道,循声到了另一块场地,只见有多个跳舞的队列,各自和着自己的音乐节拍在跳,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多少有些嘈杂。我们又沿小湖转去了另一端,这里人不多,有几对舞伴在跳交谊舞,受其感染,我们也加入其中。难得我们在匆忙旅游的间歇,在新疆轮台的文化广场,和当地市民一起,跳起了悠闲的交谊舞蹈。一曲过后,美珍分别和华华、艳玲又各跳了一曲,我抓紧给她们各自拍了一段小视频。三曲过罢,我们该去买水果了,在返回酒店的楼下,有一个小摊,应该是刚摆出来的,水果特别新鲜,价格也便宜,我们就顺便买了桃子、哈蜜瓜、小番茄等。
虽然我们出来溜达过了,水果也买了,但导游讲的真正水果巷还没逛呢,于是我们派代表先把买的水果送回房间,然后立即下楼一起去夜市。这一去不要紧,我们又一次被那里的羊肉串吸引到走不动路。安全起见,华特意询问市场巡逻的警察:“我们可不可以在这里吃?”警察回复:“没事大胆吃。”于是我们又“豪华”地吃喝了一通,这是此次新疆行中第三次羊肉串和啤酒的“盛宴”,“盛宴”结束回酒店又到了午夜时分。
(九)罗布人村寨和博斯腾湖
1.罗布人村寨
行程第十一天,我们一早从库尔勒市轮台县出发,在中午一点多到达巴音郭勒盟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罗布人村寨景区,经过了检查验票,区间车将我们送至景区阿不旦广场边上餐厅用午餐。
午餐里有一道当地特色小菜——烤鱼,曾听说过“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的生活习俗,所以我们对这道烤鱼给予了较高关注,大家急切想品尝以体验罗布人的饮食。由于烤鱼为一整条,桌面不能转动,为了照顾大家都能吃到,华提议将烤鱼去刺鱼肉切小块,分放在桌子两端。这时只见同行一位旅伴着急抢过烤鱼盘子先行碎起来,动作急了点,盘子被碰得叮咣作响,当时大家都没有在意。后来艳玲提及,说这位“老哥”是怕他老伴吃不上——当时他老伴解手还未落座,所以才先行抢过来盘子进行切分。这时华恍然大悟:“我说嘛,分鱼就分鱼,何至于这么大动静。”呵呵,念及人家夫妻情深,我们几个在团里又是最小,就让着这位“老哥”吧。
用完午餐,我们再次坐车前往“神女湖”。第二次坐上观光车,我们才发现车子依然在起伏不断的沙丘之上前行。不同于昨日里看到的沙漠,这里看到的是沙丘,边上会出现一洼一洼的海子,就像草原上一汪一汪的沼泽一般。海子周边的沙土里,有不少露尖或长高的芦苇,间或能看到一两株的红柳树,和一棵棵生长茂盛的胡杨树。
这可是一种很奇特的景象,若不是亲眼所见,断然想不到在一片沙漠的翰海里,有水、草、树木与之相伴。如此说来,古老的罗布族人能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繁衍生息,应当归因于大自然的恩赐。难怪在景区内竖立着一个门形标志,上部形状像一团展开的扇面,顶上又像清朝官帽上的顶戴,两边的门柱造型酷似摇船的桨板,门楣中央书写三个大字“阿不旦”,边上还有类似火焰升腾的木条样装饰。
至此,我对这个标志门有了解读:罗布人用火焰、船浆代表生存之本火与水,有了水,有了船,他们便可以在水里捕鱼,然后将鱼放在火上烤熟便成了赖以裹腹的食物。他们用这种非常原始又实用的生活方式,繁衍了他们种族的一代又一代人。
车里的音乐很欢快也很昂扬,竟让我们一时陶醉其中,立刻联想到新疆姑娘小伙的舞蹈。置身在这一处神奇的村寨景区,我们也和这里景色一道,变成了“阿不旦”——网查,“阿不旦”是维吾尔语,意思是“亚克西”,汉语讲就是“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