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室师生一行十三人此次的岩彩溯源之旅,行程14600余公里,历时四十六天。不论时间还是距离,都是学生读研期间最长的课程实践和考察。特别是在岩彩绘画的源点--龟兹石窟,实地教学临摹壁画,更是同学们人生中及其难得的一次朝圣体验。
喀什、吐鲁番地区之行充分领略了祖国辽阔瑰丽的地域风貌、博大的历史积淀,感受丰富的民族人文风情和多种文化的交织融合。
开阔眼界、拓展胸襟、敬畏传统,2021年暑期我们行万里路收获满满。
02
上海——库车
6月16日16点17分从上海火车站出发,乘坐列车Z40和T9516,横跨4600公里,历时近50小时到达库车。从东到西,从小桥流水到大漠孤烟,两天的列车旅程让我们充分的体验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火车路线图
03
龟兹考察 本土采集
龟兹地质考察
6月19日-21日,开启了为期三天的龟兹地质考察。天山神秘大峡谷、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魔鬼城,苍凉雄伟的山体和孤高的东、西大寺遗址横亘在广漠的戈壁之上,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和时光岁月镌刻的痕迹。
地质考察路线图
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神秘大峡谷
苏巴什佛寺遗址(滑动可看)
克孜尔魔鬼城(滑动可看)
龟兹人文考察
6月20日和22日两日前往当地老城区——库车大寺、库车王府以及周边街坊,体验独具特色的本土人文风情。
人文考察路线图
库车大寺(滑动可看)
库车王府
库车老城(滑动可看)
龟兹石窟考察
6月23日-26日,分别对克孜尔石窟谷西区、克孜尔石窟谷东区、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赛姆石窟进行考察。
佛教产生于印度,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印度的大型佛教石窟多开凿于玄武岩山体,玄武岩质地坚硬细密,适于雕刻,因此印度石窟里的佛陀形象和故事内容常以圆雕和浮雕形式出现。
龟兹古国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曾寺院林立、造佛兴盛。但地质特征以松散的砂岩为主,无法凿造雕像。从坚硬的岩石到松散的砂岩山体的转变,导致了龟兹石窟里的佛陀的形象和故事也由“立体雕塑”变为“平面绘画”。龟兹壁画是在砂岩层上施以泥草层、矿物色绘画层,用立体叠加的方式,以平面图形构筑了互为结构的绘画语言方式。
龟兹之所以产生龟兹石窟壁画,正是源于地域文化、地质特征才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样貌。
石窟考察路线图
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徐永明所长、工作人员与龟兹摹写团队
克孜尔石窟第47窟外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克孜尔石窟第8窟
克孜尔石窟第8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滑动可看)
库木吐喇石窟
库木吐喇五连洞
库木吐喇石窟(滑动可看)
森木塞姆石窟
森木塞姆石窟(滑动可看)
大地采集
古代龟兹壁画地仗层中使用的泥土、麦秸杆及部分矿物色等材料,经分析以就地取材为主。我们与当年工匠画师“同行”,在地质考察中进行实地采集砂土,经过筛洗、晾晒、研磨,尽最大可能保持同壁画材质的一致性。
大地采集(滑动可看)
现场采集(滑动可看)
04
克孜尔尕哈壁画临摹
龟兹石窟佛教壁画产生早,规模宏大,是形式完整的东方绘画。
中国岩彩绘画是古代龟兹壁画的当代新生和延展。将观察、思考的目光扩展到宏大的本土地质特征,摹写和解析“砂岩山体与壁画语言的结构关系”。学生在“质性觉悟”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岩彩材质的独特魅力,解析龟兹壁画的视觉张力来源,厘清龟兹壁画独特的呈象方式。
处理有色砂岩有色土
处理有色砂岩有色土(滑动可看)
课堂场景
徐静老师现场教学指导
徐洋老师现场教学指导
徐静老师与徐洋老师现场教学指导
交流讨论
工作照(滑动可看)
结课点评
7月7日、7月11日分别进行了初次点评和中期讲评,
7月16日上午,20多天的壁画临摹结束。大家将作品集中摆放,同学们分享了20多天来的心得体会,任课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创作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下午大家带着临摹作品来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在自己临摹壁画的石窟前合影留念。
初次点评(滑动可看)
中期点评
结课点评
带着临摹作品与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合影留念(滑动可看)
17日上午,我们带着临摹作品再一次来到克孜尔石窟研究所,领受收藏证书。
领受收藏证书
讲座
6月22日 徐洋老师讲座——《丝绸之路上的龟兹石窟》
龟兹石窟壁画的历史变迁
6月26日 胡明哲教授讲座——《东方岩彩 龟兹面壁》
龟兹石窟壁画对岩彩绘画的影响
6月28日 徐静老师讲座——《龟兹面壁 壁画摹写课程》
壁画临摹技法
作品展示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1窟 胡明哲
克孜尔尕哈14窟右甬道外壁里侧八王争舍利局部 陈秀
克孜尔尕哈14窟左甬道外壁里侧八王争舍利局部 苗彤
克孜尔尕哈第38窟右甬道左侧壁 徐静
克孜尔尕哈第11窟 徐洋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1窟券顶壁画局部 王志强
克孜尔尕哈石窟11窟主室券顶左侧壁菱格因缘故事 梅金洪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权莉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郭晨玲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王佳乐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陈曈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陶理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后室顶部飞天局部 吴菲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左甬道供养人局部 金璐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左甬道供养人局部 王文迪
克孜尔尕哈石窟第30窟左甬道说法图局部 涂雅茜
未完待续……
撰稿
苗彤 郭晨玲 王文迪
摄影
陈曈 郭晨玲 金璐 梅金洪 权莉 陶理 涂雅茜 吴菲 王佳乐 王文迪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