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一系列已完工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点实地调查,发现4个方面的问题:①产业空心化;②劳动力老龄化;③人口流失化;④环境污染化。同时随着我国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在当前重要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了又好又快地解决问题,基于凯恩斯理论和乡村振兴理论,提出以政府部门牵头,从规划、标准、基础设施、一二三产业、土地改革等方面入手,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正>日前,中国大唐集团表彰2018年度精品工程和单项精品工程,由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重庆芙蓉江浩口水电站榜上有名,获评2018年度水电精品工程,成为业主此次授予的三个年度精品工程之一,受到表彰。浩口水电站位于贵州省道真县和重庆市武隆县、彭水县两省三县交界的芙蓉江上,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电枢纽工程,电站总库容0.89×108m3,装机容量为135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4.5×108 k W·h,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正>2月14日,由贵阳院勘测设计,水电八局承建的贵州高生水电站下闸蓄水,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半月,为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了业主金源公司总部的高度赞扬。高生水电站坝址位于贵州省务川县境内洪渡河,是乌江水系左岸的一级支流。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其他;电站初拟正常蓄水位420m,相应库容9 190×104m3,水库具有周调节性能;最大坝高107.5m,电站装机106MW,年发电量
<正>2月28日,由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投资开发的四川五一桥水电站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标志着为期十余年的工程建设全面结束,转为电力生产阶段。验收会上,由四川省能源局、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扶贫开发局等相关单位组成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工程竣工总结汇报,认为电站工程各建筑物、机电和金结安装运行情况良好,同意通过五一桥水电站工程竣工验收。五一桥水电站是集团首个"交钥匙"水电投资项目。是
<正>2019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按照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10~4kW左右,新增投产水电6000×10~4k W,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10~8kW,其
<正>目前我国水电发展的困境,除了市场问题之外,还有开发成本上升造成的新建电站电价过高的矛盾。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项目成本急剧上升,也并非没有市场竞争力。一般来说,我国大中型水电站的实际生命周期都不会少于数百年。按照100年、200年计算,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哪一个会没有市场竞争力?遗憾
<正>3月10日,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坤、总工程师和孙文一行到龙岗项目部进行调研指导。洪坤一行来到施工现场,慰问一线的施工人员,详细了解目前的施工进度、工艺、经营情况等。洪坤强调,项目部目前的工作面分散、工期紧、任务重、水治理工艺复杂,但不能阻挡我们坚定的治水决心。和孙文表示,面对污水治理工程,要创优方案、管控安全、监督质量、提效施工,精细化管理。
<正>当前我国出现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某些舆论所宣传的水电(包括风、光)发展得太多了、太快了,也很可能是我们对能源转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过去,我们只认识到,只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在实施能源转型。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例如"苏州共识")告诉我们,能源转型的核心要义,是主体(化石)能源的变更。主体能源怎么样才能变更?当然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
<正>近日,由水电十四局勘察设计中心担负勘察与设计的金场坝水库大坝心墙粘土填筑开始,标志着本工程土石坝填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金场坝水库位于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金场坝中游河道上,水库坝型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为1 731.6m,坝顶长度154m,坝顶宽度5m,最大坝高39.6m。大坝上游边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和现浇块组合进行防护,大坝下游坡采用混
<正>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3.5×108kW (其中抽水蓄能装机约3 000×104k W),发电量124×108k W·h。对照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2019年和2020年我国常规水电还应投产近2 000×104k W,抽水蓄能投产约1 000×104k W。这些目标经过努力基本上都可以实现。然而,目前水电"十三五"规划中,差距较大的是抽水蓄能。据统计,截至"十三五"中期(2018年6月底),
<正>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抽水蓄能开工6000×104kW的规划目标,几乎是无法实现了。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这其实是与我们"十三五"的煤电控制目标稍有突破紧密相连的。我国建设了太多的煤电厂,用大大低于设计标准的利用小时的代价,取代了抽水蓄能的电网调峰作用。这样一来,专门用来给电网调峰的抽水蓄能,还怎么可能发展建设好?实际上,我国规划的抽水蓄能之所以这样多,目的是不仅要给大量的非水可再生能源调峰,而且还要给核电、煤电等适合连续发电的电源
<正>近年来我国的水电开发确实遭遇到一些新问题。首先是由于我国电力产能过剩,造成电力消纳困难加剧。在火电机组利用小时大幅度下降的同时,我国水电弃水、风电弃风、光电弃光的(三弃)现象都十分严重。其中,由于水电的弃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川和云南两个水电大省,所以当地的水电企业损失巨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电企业开发新项目的能力和积极性。例如,电网部门公布的数据,2017年四川调峰弃水电
白鹤滩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错动带力学性质差,边坡开挖后改变临空面条件,错动带可成为潜在底滑面;另出线场平台紧临右岸坝肩,需评价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稳定的影响。建立右岸出线场区域的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自然边坡、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整体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边坡表层岩体受缓倾错动带及随机裂隙的影响,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稳定问题;右岸坝肩边坡开挖对出线场整体稳定的影响较小。
依托松林水库工程,通过设计前期、现场碾压试验以及心墙填筑后第三方检测、钻孔检测等试验成果,论证了天然砾石土作为心墙防渗土料的可行性。通过充分的前期试验研究,现场碾压试验论证并拟定合理的碾压参数后,可采用天然砾石土作为防渗土料。为缺乏粘土料源,或为尽量减小料场开采范围以降低地表扰动等类似中、小型水库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
滇池区域内围湖造田性质的软土基坑,在开挖期间采用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和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等动态跟踪监测手段,得到了在软土地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建筑物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形规律,并进行了各监测项目变化分析。在采用常规明挖方法开挖期间,各重点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均达到设计报警值及控制值,甚至有些部位监测数据值达到了控制值的几倍;基坑开挖期间,围护结构、周边地表、周边管线以及周边建筑物变形情况形成因果关系,导致各项监测数据变化规律性较强;基坑周边不能长时间堆放大量土方或行走重型机械,不然会导致基坑围护结构等发生大的变形。
通过可研阶段进行详细地勘察,楚夺河水库库区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两岸山体宽厚,强~弱风化岩体所含裂隙水运移至相对隔水后即溢出地表向水库区汇集,对库区只起到补给水源的作用,即地下水补给河水。库区虽然存在可溶岩渗漏的水文地质条件,但经地质调查,基础数据论证,坝址汇水面积范围内的可溶岩地下水基本均向楚夺河排泄进入库区,不存在邻谷渗漏及库尾渗漏,库区蓄水条件较好。
德泽水库溢洪道消力池边坡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常规预裂爆破,开挖后存在大规模塌方的安全隐患。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应力锚索组成的防护系统,从整体限制坍塌现象及局部变形和吊块现象。为确保消力池二期开挖支护施工期间的安全,在边坡右侧横梁上设4个观测点,左侧横梁上设5个观测点。随开挖深度加大,边坡产生位移,支护系统发挥明显作用,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
在大华桥水电站坝址上游约20km范围库区内分布着大华、拉古和沧江桥3个较大型滑坡体,对水电站顺利施工及后期蓄水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因此,在库区三大滑坡体布置了深部变形测斜孔,对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跟踪分析滑坡体的变形规律[1-2],为指导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桥街水电站出口消能池受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横断面布置为不对称形。结合消能池结构布置,就底流式消能中下挖式消能池和综合式消能池的消能效果展开对比研究,选取了合理的消能方式。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对所选消能池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对称的扩大断面形式带来的过流能力加大效应明显低于其因不对称带来的对水流的扰动效应,池内自中部开始布设消能墩消能效果显著。无论从结构布置,还是消能效果方面,选用底流综合式消能池明显优于下挖式消能池。
针对燕子山风电工程边坡处遗留的危岩,根据危岩可能存在的破坏机理,经地质调查、抗滑稳定敏感性分析,拟定危岩综合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跟进优化方案,保证了该治理工程的安全经济。
青海湖水库扩建工程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引入景观设计,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前瞻性考虑配套设施,使得水库建成后不仅具备防洪、灌溉功能,还与当地人文景观融合,在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实现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滇中引水工程2号施工支洞采用钻爆法施工。由于隧洞埋深大,施工支洞布置条件较差,布置为斜井支洞。为满足主洞施工时的开挖、施工期排水,提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施工支洞设计,包括支洞口场地、涌水、支洞工期等。
大庄水库是一座高坝大填筑量的心墙风化料坝,其地质情况存在煤矿采空区、库岸滑坡区、软土坝基、绕坝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该坝为坝高76.90m的高坝,填筑量达500×104m3,为云南省同类坝型填筑量第一。设计方案采用振冲置换处理软基,采用经济合理的悬挂式帷幕防渗。
结合黄木水库粘土心墙风化料坝的自然地形地质条件论述了坝体的分区设计,根据坝料特性,从坝体分区、坝料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介绍,粘土心墙风化料坝材料就地取材、因材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而筑坝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大坝安全性能、施工工期和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因素[8-9]。
里底水电站导流明渠叠梁闸下闸设计标准采用11月中旬10年一遇的月平均流量547m3/s,为保证叠梁闸下闸的顺利,采取试探门及潜水作业进行闸门门槽探摸[1],以检查水下的门槽和底槛冲蚀、淤积情况,为确定、完善下闸及水下清淤、堵漏方案提供参考条件,水下探摸考虑采用试探门搭载潜水员进行。
在空间和起重条件受限的拆卸间内,通过顶拱局部扩挖浇筑混凝土直边墙作为受力传力结构,采用门式固定双梁起重吊具和单轨滑动电动葫芦吊梁组作为吊装承载结构,合理优化拆机方案依次单向顺序拆除TBM主机、连接桥及后配套,完成洞内140t最大件吊装,实现大型敞开式TBM安全、高效拆机。
介绍里底水电站泄洪底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模板设计[1]。里底水电站泄洪底孔结构复杂,属高速水流区,对混凝土体型控制要求严格。由于底孔孔身体型复杂,孔口需采用定型模板,且混凝土分层高度较高,顶拱混凝土厚度较大,对承重设施要求高,材料消耗量较大。经过钢模支撑体系使得渐变段混凝土施工在确保质量和安全前提下顺利圆满的完成。
加蓬布巴哈水电站大坝帷幕灌浆采用"小口径、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孔内循环不待凝、高压灌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钻孔的方位角、倾角的偏斜在允许范围内,确保了帷幕灌浆的工程质量要求。通过对灌浆资料、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帷幕灌浆满足质量要求,防渗能力稳定。
由于TBM隧道空间限制、电磁环境复杂等原因,TBM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特别是双护盾TBM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在西藏某公路隧道引入了新型的与TBM一体化的机载ISP系统,尚属在国内首次运用。文中深入分析了ISP系统创新的RSSR原理,就机载ISP系统在双护盾TBM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ISP系统在双护盾TBM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的成功应用,能够切实指导TBM掘进施工,降低TBM卡机风险,为隧道安全顺利贯通保驾护航。
黄金坪水电站尾水隧洞出口闸室、预留岩塞位置岩石位于强风化、强卸荷岩体中,岩石破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介绍出口岩塞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从对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支护措施,已浇筑混凝土的防护、抽排水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着手,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要求,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为工程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工程洞室群规模大、施工程序复杂,施工期通风排烟难度较大。绩溪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等主进风通道长度接近2km,存在通风距离长、风压损失大及不同工作面分岔干扰等问题,需进行合理的施工期通风排烟规划。通过通风参数计算及通风设备选型,保障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操性的同时,还需考虑节约通风能耗,降低工程投入。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布置复杂,施工期通风效果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对地下工程施工期通风效果进行监测,本文主要针对主厂房出渣工况下的洞内通风及环境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并理出有关建议。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风量、风速、洞内温度、湿度和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及成分。
地铁工程盾构施工中,因穿越的地质环境不同,施工风险也会有所不同。复合地层由人工填土、黏土、卵石土,中风化砂岩等多种地质组成,受盾构施工干扰大,易沉降、塌方,是盾构施工风险管控的难点。因此只有及时发现沉降规律,准确预判沉降趋势,才能合理调整盾构施工参数,正确指导施工。本文以成都地铁18号线海福盾构区间为例,阐述了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复合地层时,如何利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盾构施工,达到安全穿越目的。
里底水电站三期溢洪道改建期上游、下游分别采用钢叠梁闸和土石围堰挡水,钢叠梁闸为2孔,位于导流明渠坝上0~13.5m,闸门尺寸14m×16m,叠梁闸单节高2m,重25.4t。设计为动水下闸,下闸最大水头约6m,下闸最大流速达4.01m/s,工程采用架桥机多节叠梁组合下闸的方案,解决了下闸过程闸底、闸顶同时过水的问题,有效减小了动水下闸难度和风险。
提供可行可靠的电气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分析标准程式,以标准程式为指导分析出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然后以操作票操作项目为主体,将危险点对应的预控措施融合到操作票项目中,按顺序执行操作项目即可在客观上自动规避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在实际操作时,对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再次手指口述确认,以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时的危险点把控意识。最终有效避免运行人员误操作的发生。
乌弄龙水电站布置2台30t无塔架平移式缆机,作为混凝土备仓材料吊运及混凝土入仓和金结构件的吊装。根据工程特点,跨度、高度均较大,且使用频繁,受料平台是保证缆机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从运行安全角度考虑,对缆机收料平台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计算,各设计结构均满足抗滑稳定要求,受料平台自浇筑完成后成功安全运用到大坝混凝土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年2月景洪电厂5号水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发生异常波动,进而引起电厂其余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波动,导致全厂有功功率大幅波动。通过对机组调速系统、监控系统功率控制、AGC负荷控制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5号机组有功功率测量源反馈滞后导致机组有功功率异常波动;5号机组退出AGC控制后,AGC负荷分配调节导致其他运行机组有功功率波动。针对分析情况提出了整改思路及措施,对水电厂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MMY一级水电站高压配电装置采用220kVGIS设备,主接线方案为:发电机电压侧采用单元接线,升高电压侧采用双母线接线。本文系统的从电站直击雷保护、主要电气设备过电压研究、主要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电站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避雷器配置、雷电侵入波电压故障率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最后提出关于本工程过电压保护结论及建议。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系统主接线方式基本实现可靠冗余。但电网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孤网运行的风险。对于电厂而言,孤网运行模式下最大的风险在于线路跳闸后,机组进入孤岛运行,机端频率或机组过速对主、辅设备的冲击。本文针对孤网运行方式的特点,在满足并网运行的功率调节和一次调频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孤网线路跳闸引起机端频率迅速上升的风险因素,在调速器程序中设计一套频率控制模式,并采取可靠的模式切换条件和调节参数,达到有效控制机端频率的目标。从效果上看,该方案既不影响机组正常的功率、频率调节,又可在机组进入孤岛运行时确保机端频率可控。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变压器内部及引出线上短路故障的主保护,差动保护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由于厂用大容量电动机起动、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励磁涌流、过激磁、极性错误、二次回路断线、短路、接线错误等造成差动保护误动拒动,由此而引起的停电事故多有发生。因此,电流互感器的正确选型与使用,直接关系到测量的准确性和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通过对一起保护误动事件,采取波形分析、定量计算、回路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动作原因,并给出了相应整改建议。
云南华电镇雄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600MW超临界机组,发电机定冷水均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定冷水小旁路水质调节采用厂家配套5%~10%旁路H-OH小混床。H-OH小混床运行中存在pH值不易控制,经常偏低,电导、铜离子经常超标等问题,公司对定冷水处理装置进行了优化,采用EDI装置微碱化处理后有效将定冷水pH调节成了微碱性,并且电导和铜离子得到了有效控制,系统各水质指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运行效果良好。
轩秀水电站装设3台7MW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水头185m,安装高程827.20m。通过对该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及辅助系统设备设计特点介绍和难点剖析,对电站水力机械设计做了完整评价和总结。
介绍了三支点称重式静平衡技术在乌东德水电站百万千瓦级水轮机转轮静平衡中的应用,详细说明该方法的试验原理以及试验过程,通过计算得到转轮残余不平衡力矩和偏心角度,并对试验精度以及误差进行分析,为该方法应用于巨型水轮机转轮静平衡提供借鉴。文章最后指出该试验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优化该方法提出一点思考。
以电力变压器的异常运行为研究对象,联系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典型异常现象,对运行中的变压器从声音、温度、油位、外观等异常表象,进行初步分析及综合判断。剖析了引起电力变压器异常运行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解决实践中所存在的异常现象,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为解决电力变压器的异常运行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
勘探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重要工程技术手段,其投入成本在工程地质勘察成本中的占比也相对较大。结合精细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思维,从成本预算管理、推进技术革新、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及实施定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对勘探施工成本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及实践应用,并在本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英布鲁水电站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曲折起伏,致使该项目延期发电,对项目成本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亏损。经测算,电站延期发电导致项目部左岸永久营地和厂区供电额增加自发电成本的人工、燃油、设备折旧、线路耗损等费用55×104元/月,累计为330×104元。
英布鲁工程项目自开工到完工验收,历时6年多,从项目本身的结构和规模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这样的常规工程和建设工期,耗时那么长才完成,在国内是不可接受的。作为曾经参与英布鲁工程项目施工的一名建设者,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深思。
澜沧江西藏段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相对较好,随着藏区水电开发政策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加大重点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力度,适度加快开发建设,构建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对促进藏区民生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实现国家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组织实验室间比对,采用稳健统计方法对黄登水电工程工区各检验检测机构的相关检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一方面促进了黄登水电工程工区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另一方面验证、促进有关原材料品质的提升和稳定性保持。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保持和原材料品质的稳定性,对于工程质量管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体制设计是基础,价格改革是核心。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云南省逐步建立了"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电力直接交易"云南模式",理顺了价格形成机制。以电力价格为切入点来回顾和总结云南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论述云南省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及电价现状,分析市场化价格机制建设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电力交易市场化价格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随着水利水电行业的持续发展,可能会遇到必须在强透水地基上修建大坝的情况,含透水层坝基的渗漏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Seep/W计算模块对坝基含强透水层的土石坝进行渗流模拟,对比分析坝基处理前后数值模拟成果,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未经处理前,坝基渗漏量较大,可能出现渗透破坏;坝基范围局部揭露强风化透水层,可起到下游排渗作用,坝基范围外揭露强风化透水层时,可能增大坝基渗透比降,引起渗透破坏;采用截水槽+下游降排水措施能大幅降低渗漏量,有效防止渗透破坏发生。
管理出效益,新的竞争环境下,施工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的同时开源截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本文简要介绍镇康县中山河水库风化料粘土心墙坝及溢洪道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河一策的编制与实施是深化河长制的抓手,报告的编制主要包括综合说明、管理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管理保护目标、管理保护任务、管理保护措施、保障措施等几个部分。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由于编制对象特点不一和各地情况的差异,一些具体的问题难以参照编制指南进行分析解决,故本文根据经验,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介绍了云南省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范畴,河长制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理念,并及提出了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通过对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指导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该管理系统能挖掘和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水利相关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对钢筋、水泥、粉煤灰、油料等进行甲供已成为业界通行做法。甲供材料核销,作为甲供材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对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具有重大意义。对甲供材料核销中超耗、欠耗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业主单位的角度探讨相关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