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今天,甘宁大地失声痛哭

世界最大地震之一曾降临中国,

甘肃和宁夏的大地曾被撕裂——

12·16海原靖远大地震。

走访幸存者后代,

广泛阅读科研文献,

咨询地震地质专家,

循学者们的研究足迹,

20多次深入断裂带沿线,

用无人机记录那次巨大天灾留下的大地伤疤,

以示对那次大地震遇难亡灵的纪念。

甘肃靖远贺家山北麓一个1公里长的山沟里三四层窑洞坍塌遗迹,1920年大地震中窑内居民全部遇难。

据多种地震目录和文献记载,震中位于现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红山到宁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西安州,一个长6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其中包括,中国地震台网根据1983年顾功叙目录给出的宝积镇红山仪器震中;谢毓寿1986年确定的碑南泉虎狼洞沟震中;刘百篪和周俊喜根据多处山脊和冲沟最大14米水平错位确定的黄家屲(wā)高湾子宏观震中和始破裂点;郭增建根据南湖底抬高四五米确定的甘盐池震中,邓起东根据十点二米水平错位确定的石卡关沟震中等)

据统计,这场大地震中死亡27万多人,当时靖远县和海原县死亡人口达六成,中国盐政实录记载“甘盐池盐民死十之六”,而处于这个地带中间位置的平川区打拉池周边“死十之八九”。

《国家地理》1922年5月刊,刊登海原地震图片及报告。

迟至1921年4月,北洋政府才派翁文灏、谢家荣等勘察灾情。1922年5月,美国人阿普顿·克洛斯(Upton Close)和艾西·麦克密克(Elsie McCormick)以“在山走动的地方——最近摧毁了10万条生命的中国甘肃地震报告”(“Where The Mountains Walked——An account of the recent earthquake in Kansu Province,China, which destroyed 100,000 lives”)为题在《国家地理》第一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次大地震。(实际伤亡数字不止10万)

《国家地理》1922年5月刊,刊登地震报告,图为震后幸存者。

1922年8月,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翁文灏代表中国地质界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批次派学者对1920年甘肃大地震进行了深入考察,取得了中国地震学研究的多项第一。

哈思山摇路

哈思山“摇路”。1920年大地震,哈思山南麓多处山脊和冲沟水平错断7米以上,窝子滩西最大错位达11米,垂直错断最大2.5米。“摇路”由此得名。↓

(请横屏观看下图)

红山峡黄河平行的哈思山摇路、紫红山断裂和化子沟褶皱↓

(请横屏观看下图)

柳沟-尾泉

“柳沟-尾泉”断裂带上的空心楼地震石↓

“柳沟-尾泉”断裂带空心楼大地震遗迹↓

(请横屏观看下图)

“柳沟-尾泉”断裂带鸟瞰图↓

(请横屏观看下图)

“柳沟-尾泉”断裂带上的世外桃源野麻村↓

(请横屏观看下图)

贺家山北麓

贺家山北麓一个1公里长的山沟里三四层窑洞坍塌遗迹。1920年大地震中窑内居民全部遇难↓

贺家山北麓的砂泉子古村落遗址↓

(请横屏观看下图)

李家坝

鸟瞰李家坝大地震震落的山体巨石。↓

黄河紫红山断裂带

黄河紫红山断裂带↓

老龙湾拉分盆地和紫红山断裂↓

(请横屏观看下图)

甲盔山

大地震中,甲盔山下卞家台砂岩大拉牌一半岩体塌陷↓

(请横屏观看下图)

甲盔山南麓山体水系位移图↓

(请横屏观看下图)

大浪山-小黄湾

“大浪山-小黄湾”地质褶皱↓

(请横屏观看下图)

西华山

西华山北麓哨马饮“震柳遗址”。高大的西华山地下水系滋养了低洼处的震柳↓

西华山北麓石卡关沟10.2米水系错位和西边的盐湖↓

(请横屏观看下图)

红山峡

大地震中“ 哈思山-碑南泉-北嶂山-黄家屲”断裂带“死十之八九”,据幸存者口述:由于当时人大多住土窑,大地震又发生在晚上8点,很多家户全家遇难。没有人力埋葬遇难者遗体,幸存者自发用大马车(木轮外裹铁皮的马拉车)装上一车一车的遗体,从红山峡的各沟沟岔岔倒入黄河进行水葬。搬运遇难者遗体体用了好几个月时间。

黄河红山峡入口大、小黄湾村↓

(请横屏观看下图)

化子沟褶皱

化子沟褶皱↓

(请横屏观看下图)

白杨林大地震断裂带

黄河白杨林大地震断裂带上的地质巨变图↓

(请横屏观看下图)

‍米家山断裂带

大地震断裂带沿哈思山南麓和米家山北麓横穿黄河石门峡口↓

(请横屏观看下图)

米家山大地震断裂带↓

(请横屏观看下图)

南华山北麓

南华山北麓菜园破裂遗址↓

(请横屏观看下图)

平川区

(请横屏观看下图)

平川区宝积镇红山里长达两公里的三道平行破裂。中国地震台网依据1983年顾功叙的《中国地震目录》,把红山定为1920年8.5级大地震仪器震中。↓

(请横屏观看下图)

黄家屲(wā)南麓

黄家屲南麓高湾子山梁错断。该山梁西侧有多处山脊和冲沟发生14米水平错断,有的甚至达到17米,是有史以来人类观测到的地球内陆最大同震错位之一↓

(请横屏观看下图)

甘盐池地震湖

甘盐池地震湖。1920年大地震中甘盐池南湖底抬高了4米左右,湖水北迁1公里↓

THE END
0.兰州进银川出(一)甘肃宁夏(2024年8月11日——15日)黄河石林构造上属于祁连褶皱系北祁连褶皱带,是五泉山组砾岩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由雨洪冲蚀,崩塌和风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奇观。 下午乘观光车去游览另一处黄河石林景区——饮马沟。 这条沟比较宽阔,可以行车。但观景要上山。 远处屋顶建筑是观景台。 jvzquC41yy}/onnrkct/ew478hh{oup
1.宁夏卫宁北山地区金场子金矿床成因初探.docx宁夏卫宁北山地区金场子金矿床位于秦祁昆造山系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北接华北陆块地区阿拉善地块,东接华北陆块区鄂尔多斯地块,属于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的叠合部位。本文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流体包裹体、岩石学、矿床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期次和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的研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33771A6363:22<:2296127xjvo
2.中卫中宁县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在距今大约4亿年~3.3亿年的泥盆纪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宁夏运动”,地壳逐渐趋于稳定。中宁地区构造初步形成:西面的祁连山海槽褶皱起,形成山脉;东面的牛首山、烟筒山一带地势低洼,构成了四周环山的盆地,盆地内河流纵横,湖泊连片,出现了鱼类及孢子植物。 19…… 7.双龙山石窟 双龙山石窟位于中宁县余丁乡,开凿于唐代,据史书《陇右jvzq<84ycr4c{}wcxgr/ew4xkg}0vxu321oofn}382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