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妇产科
宫颈表面出现褶皱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主要与宫颈组织的正常结构变化及激素水平波动相关。宫颈作为子宫下端的组织,其黏膜层存在天然皱襞,这种形态有助于宫颈在生理周期中适应功能需求。多数情况下宫颈褶皱属于正常表现,无需特殊干预,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改变。
宫颈褶皱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阶段,雌激素升高会促使宫颈黏膜增生,皱襞更为明显。此外,宫颈腺体分泌物增多时,褶皱结构可增强黏液滞留功能,这属于生理性适应机制。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组织萎缩,褶皱可能逐渐平滑。
部分病理情况需引起重视。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可能导致组织增生性褶皱,常伴随分泌物异常或接触性出血。宫颈纳氏囊肿形成时,腺管阻塞会使褶皱区域出现囊性突起。宫颈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改变表面形态。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或下腹坠痛等症状。
诊断需结合妇科检查与辅助手段。医生通过窥器检查可直接观察宫颈形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排除上皮内病变,阴道镜检查则可放大评估褶皱区域的血管形态与边界特征。对于合并可疑症状者,需进行病原体检测以鉴别是否存在特异性感染。
治疗取决于病因确认。生理性褶皱无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病理性褶皱若由炎症引起,可采用局部抗感染治疗或物理疗法。囊肿或息肉可通过门诊手术切除,术后需禁盆浴并避免重体力劳动。所有治疗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预防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出现异常出血、排液或疼痛时应及时就诊,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褶皱性质,既不可过度焦虑,也不应忽视潜在病变信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