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籍院士朱日祥带你认识地球

原标题:山西籍院士朱日祥带你认识地球

朱日祥院士是我省大同人,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曾获首届法国科学院“法中奖”、第三世界科学院首届地球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是首届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首届“百人计划”入选者。朱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国家实施了《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重大装备研制专项,开拓了“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勘探突破”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推动“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成立与发展。活动现场,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彭东晓,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地质调查院院长李保福,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副巡视员李新海,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史建儒等到场听讲,省地质博物馆、省地勘局机关、省第一水文队、省第三水文队、省地质调查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热爱地球科学的部分社会公众也来聆听讲座,300余个座位座无虚席。

来自省城的地质爱好者马先生边听讲座边做笔记,还不时用手机拍下讲座的一些重要内容,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样的讲座太难得了!我一直久仰朱教授的大名和专业成就,今天在家门口能亲耳听到他的讲座,看到他对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非常高兴!”讲座现场,朱教授在台上认真讲解,听众们在台下细细领会,山西晚报一直播平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观看者达52万余人次。

新知·观点

1、世界最早的地震记录出自中国

地球科学发展史分为初始萌芽时期和形成发展时期。先秦时期的《竹书纪年》记载了3800多年前的地震,是现在知道的世界最早的地震记录。秦汉以来,人们开始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盐。在《汉书》提到上郡高奴县“有洧水,可鍂”。鍂,即燃字。这是中国最早关于石油的记载。在西河郡鸿门县记“有天封火井祠,火从地出也”,是中国最早关于天然气的记载。

2、鲁迅先生出过地质类专业文献

1853年—1854年,墨海书馆印制慕维廉编译的第一部中文版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地理全志》,书中首次使用中文“地质”一词。在中国近代地球科学启蒙中,我国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出过地质类专业文献呢。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学者编写的地质文献有虞和钦的《中国地质之构造》(1903),还有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1903)、顾琅和鲁迅合著的《中国矿产志》(1906)等,对中国地质研究做出了贡献。

THE END
0.走进山西地质博物馆触摸地球脉动感受生命变迁上方似玉璧横空,下方如巨石砌成的百宝盒,外披网格状“珠帘”——太原市汾河西畔这座别具匠心的建筑,便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天圆地方,包含了亿万年山西的时空变迁。 山西地质博物馆2017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共有藏品5.1万余件,包括山西特色岩石、矿产、古生物化石及世界各地矿物珍品。博物馆以“表里山河”为展陈jvzquC41yy}/onnrkct/ew475ezm8q}
1.地大故事系列珍贵的火山弹标本与大美至纯的地质先生火山北京地质学院成立后,这块火山弹曾经摆放在博物馆门口。1975年学校南迁武汉后,这块火山弹跟随师生一同南下,至今已历经近50载风雨。 记者看到,这块火山弹标本遍体为深棕色,呈纺锤形,表面光滑,没有突起和裂纹,气孔构造发育完全。据了解,这块火山弹成分为基性熔岩,可以直接反映岩浆的成分和物质来源,是有科学价值的珍稀标本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7/253278iqe/one€nrkj>75==680yivvq
2.涞水野三坡地质博物馆游玩攻略野三坡地质博物馆位于百里峡景区售票处附近,馆内以多种形式展示了整个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与现在,包括30亿年前的历史、中间经历的地壳发展史、现今多种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实物、丰富的矿藏、涞水智人的化石模型等。同时,还有放映厅播出视频、抢答器来模拟知识问答。 jvzquC41o0iutru0eqs0j}rn71pw8xkijz0djtfkpm2499:51782==:40nuou
3.宁夏地质博物馆举办“远古印象”—古哺乳动物化石主题科普展  9月26日,从宁夏地质博物馆获悉,预计持续5个月左右的“远古印象”—古哺乳动物化石主题科普展览,将于9月28日在宁夏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以化石标本、图片、展板、动物模型等丰富的形式,展示晚新生代时期甘肃、宁夏及周边地区一些典型的古哺乳动物化石,说明与其相关的四大古哺乳动物群落的构成jvzq<84yyy4oz7}kpj{bpny0eqs049752;871:f4:;lbgj5466l9;Ahe;f?4g:7ef8>:58h0jvsm
4.地学院2021级本科新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本站讯】为培养本科新生的地学兴趣、提高学习热情,9月9日,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2021级本科新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活动,此次活动由地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组织,2021级辅导员任金恒、内派教师郭福超、兼职辅导员张艺馨及2021级本科新生参加。 活动伊始,2021级地质学博士研究生王俊然和2018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jvzquC41pg}t0~ue0gjv0ls1kplp1:9581717B=60jzn
5.一起走进地球科学研学之旅社团活动在山东省地质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专业的地质模型配合老师们的精彩讲解,共同组成大型的“地质课堂”,让学子们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变,深切体会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楼的展厅,一只巨大的恐龙骨架摆放在展厅的正中央——长约15米的鸭嘴龙化石让在场学子无一不大呼“震撼”。 jvzquC41yy}/nlj|0et0pn|u14636662/;549@:0jvsm
6.(878)山西游(63)太原(19)山西地质博物馆(4)深冷珊瑚、热液与冷泉海水能够通过洋中脊(地球板块移动形成的构造带)的裂缝向下渗透至地幔深处,被岩浆加热后向上流动,与洋底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高温热液流体。 热液在海底喷出后,与冰冷的海水混合,所富含的矿物元素结晶析出,使得热液如同黑烟一般,同时这些化学物质在喷口处沉淀下来,形成热液喷口黑烟囱。 jvzquC41yy}/onnrkct/ew475htg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