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 32%[1]。近年来,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死亡层出不穷。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耳朵上有道折痕,心脏就危险了”,不少人对此坚信不疑,认为看耳朵就可以了解自己是否真的罹患心脏病。甚至有人还找出了因心梗去世的明星耳垂照片和有心脏病史的明星耳垂照片,力证这个说法的可靠性。
耳垂上有折痕,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特征,真的能帮我们判断心脏病风险吗?
耳垂皱褶就是心脏病报警信号?
这一说法的缘起,是 1973 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Frank 医生报道,在有耳垂皱褶的 20 名受试者中,19 人存在一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正因为这篇文章,耳垂皱褶亦被称为 Frank 征。
随后,还有一些研究重现了 Frank 的结果,认为耳垂皱褶出现可能与冠心病有关系。
那么,单独依靠耳垂褶皱,就可以识别心脏病了吗?
并不是这样的,2014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虽然肯定了耳垂皱褶是冠心病的皮肤标志,但是数据也证实,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2%、67%,可以换个方式理解为,将耳垂皱褶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指标,漏诊率为 38%(1-敏感度),误诊率为 33%(1-特异度)[3]。
也就是说,虽然耳垂褶皱是冠心病的皮肤标志,但是其误诊率较高,用耳垂皱褶识别心脏病,会“冤枉好人、错过坏人”。毕竟有时候,长时间压着耳朵睡都能压出皱褶来……
这些因素,才是心脏在报警
只看耳垂折痕不太靠谱,不过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原理,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了。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除了年龄(男性 ≥ 45 岁,女性 ≥ 55 岁)、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制因素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有:
● 糖尿病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慢性肾脏病
● 肥胖(BMI ≥ 28 kg/m²)
● 吸烟
相比耳垂上有折痕,以上这几项是已经明确的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并且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发展为冠心病,如果具备以上多个因素,就更危险了。
通过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或冠状动脉 CTA(通过 CT 成像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有心血管病。
总而言之:
如果发现自己有耳垂折痕,同时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如果并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或症状,不需要过于担忧,也不必特意去医院检查,定期体检即可。
参考文献:
[1]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 2020,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8):1-73.
[2] Frank ST. Aural sig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1973, 289 (6):327-328.
[3] Ersilia L, Marco R, Giovanni Z, et al. Ear lobe crease as a marke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4, 175(1):171–175.
[4]郭宇超. 耳垂皱褶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003):295-297.
[5]冯静, 邹爱春, 潘黎明,等. 不同临床评分结合耳褶征对于预测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06:67-7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