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竟成抗癌新药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毒性是砒霜、氰化钾、三聚氰胺的数倍,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畸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免疫毒性、急性毒性。它是一种全球公认的强致癌物,却有很多人天天都在吃!有报道指出:人类摄入该毒素后,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 24 周;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 AFB1 后,引发肝癌的概率是一般人的 60 倍。2005 年,肯尼亚发生过一次非常大规模的毒玉米中毒事件,数千人食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产品引发了急性中毒,共造成 125 人死亡,300 多人肝衰竭。

但是近日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的研究却颠覆了大家的认知:同一个菌株里,竟然藏着抗癌的 「七环弹头」!研究团队从黄曲霉中分离出了全新的七环肽类化合物,经过脂链改造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力达到了纳摩尔级,毒性分子成功逆袭为抗癌新星!

2025 年 6 月 23 日,美国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团队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类具有七环结构的真菌肽,经过脂链修饰后的衍生物,抗癌活性能和临床药物媲美!研究中,团队通过质谱分子网络和基因编辑技术,从黄曲霉里找到了这种有七环结构的真菌肽「黄曲霉素」。有意思的是,给它的 N 端加上 C11 脂链修饰后,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一下子提升了超 100 倍;而且,他们还用全基因组 CRISPR 筛选,发现溶酶体转运蛋白 SLC46A3 是药物进入细胞必须通过的通道,这为开发基于真菌环肽的白血病靶向疗法,提供了新的候选分子和递送机制。

真菌七环肽的发现与结构解析

真菌里能不能挖掘出结构独特的抗癌分子?研究团队通过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 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分析了 12 种曲霉菌代谢物(图 2),锁定了黄曲霉中一个特殊的代谢簇;经过基因敲除,证实它来自前体肽 ApgA。他们分离纯化出了四个全新的肽类化合物 —— 黄曲霉素 A-D(asperigimycins),用核磁共振解析后发现,它们有着苯并呋喃吲哚啉核心加上三个大环组成的七环骨架。

图 2 曲霉霉素的发现(图源:[1])

脂链修饰实现活性百倍跃升

如何改造无活性分子实现高效抗癌?活性测试发现:含有 N 端吡咯谷氨酸(pGlu, pyroglutamate)的化合物 3/4,对白血病细胞(Jurkat, Mino)的半抑制浓度(IC₅₀,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在 0.34-2.3 μM 之间(图 3),而没有 pGlu 的化合物 2 就没什么活性。受这个发现的启发,团队给化合物 2 的 N 端接上了 C11 直链脂肪酸,得到了衍生物 2-L₆。细胞实验显示,它的活性提升了超 100 倍,对白血病细胞的 IC₅₀ 达到了 40-99 nM,和临床药物阿糖胞苷的活性差不多!

图 3 曲霉霉素的 N 末端修饰可增强其抗癌效力(图源:[1])

药物递送机制与抗癌通路解密

高活性分子如何突破细胞屏障?其抗癌机制是什么?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 CRISPR 筛选(TKOv3 文库)(图 4),研究人员发现,在 2-L₆ 处理组中,溶酶体转运蛋白 SLC46A3 的 sgRNA 大量富集。敲除这个基因后,2-L₆ 的 IC₅₀ 升高了 30 倍(2440 nM),细胞摄取量下降了 8 倍;内吞抑制剂实验也证实,药物是通过内吞作用 → 溶酶体 →SLC46A3 转运到细胞质的。机制研究表明,2-L₆ 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下调泛素连接酶 CCNF 的底物 RRM2/E2F1 蛋白,起到双重抗癌的作用。

图 4 CRISPR 筛选发现 SLC46A3 是曲霉霉素衍生物的转运蛋白(图源:[1])

这项研究整合了质谱网络和 CRISPR 筛选技术,第一次从黄曲霉中发现了有七环结构的真菌肽,给它的 N 端加上 C11 脂链修饰后得到的衍生物 2-L₆,对白血病细胞的活性达到了纳摩尔级;同时还揭示了溶酶体转运蛋白 SLC46A3 是帮助药物进入细胞的关键通道。这一发现不仅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高活性候选药物,更开辟了「真菌环肽挖掘-脂链工程-转运靶标设计」的创新药物开发范式。未来需进一步解析 DUF3328 氧化酶的原子级催化机制,评估体内药效,并拓展 SLC46A3 在其他环肽递送中的普适性。

另外,2022 年 Kersten 与 Weng 团队在 J. Am. Chem. Soc. 上报道过 [2]:他们通过对 793 种植物转录组的挖掘,证实抗癌双环八肽 moroidin 属于 RiPPs 家族。还发现 Japanese kerria 中的 BURP 结构域环化酶 KjaBURP,能在铜的介导下催化色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交联,形成双环核心。基于这个发现建立的烟草平台合成出了微管抑制剂 celogenin C,对肺腺癌 H143 细胞的 IC₅₀= 7μM。对比植物双环肽,今天分享的具有七环结构的真菌肽通过 N 端脂化将抗癌活性提升百倍至纳摩尔级,并首次揭示 SLC46A3 介导的溶酶体逃逸机制,破解多环 RiPPs 递送难题。

2019 年,Cappello 团队在 Cells 杂志上有个有意思的发现 [3]:放线菌产生的硫酰胺肽 thioalbamide,对付乳腺癌的多个亚型(包括棘手的三阴性)效果显著,细胞毒性达到 54-75nM 的水平。它的作用方式很特别,能同时抑制线粒体呼吸(让 OCR 下降 85%)和糖酵解(使 ECAR 降低 75%),这样一来,细胞里的 ROS 会累积到原来的 4 倍,线粒体也会启动凋亡程序。而我们这篇文章里分享的真菌肽衍生物,靠着 SLC46A3 转运体就能高效进入细胞,它在纳摩尔级别就能抑制微管,这和 thioalbamide 的代谢重编程作用机制刚好能互补,一起为 RiPPs 靶向肿瘤细胞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其实更早之前,2019 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 Peter Proksch 团队就在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上发表过相关研究 [4]。他们用 OSMAC 策略激活了海绵共生真菌 Penicillium canescens 里的沉默基因簇,第一次得到了带有「苯环-亚甲基-吡喃醌」骨架的溴代氮杂菲酮 bromophilone B。这种化合物能激活 p38 MAPK 通路,展现出纳摩尔级的细胞毒性。其卤素修饰策略与今天分享的真菌肽脂链工程形成互补,共同拓展复杂环肽的活性优化路径!

说到生物利用度这个难题,2021 年 5 月日本旭川医科大学的团队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给出了一些启示 [5]。他们发现益生菌米曲霉分泌的七尾霉素(heptelidic acid),能高效穿过肠屏障,精准瞄准胰腺癌细胞,通过抑制 GAPDH 糖酵解酶和激活 p38 信号来诱导凋亡。它的跨膜递送效率媲美 5-FU,为本文解读的 SLC46A3 溶酶体转运机制提供了多尺度递送范式的关键支撑!

结语本研究发现致癌性黄曲霉中潜藏的抗癌七环肽,通过 N 端 C11 脂链修饰实现活性百倍跃升,并首次揭示 SLC46A3 转运体介导的溶酶体逃逸机制,破解多环肽递送难题。这一突破串联起环肽药物开发的三大核心维度 —— 结构(对比 Kersten 2022 植物双环肽)、活性(互补 Proksch 2019 卤素修饰与 Cappello 2019 代谢重编程)及递送(衔接 Konishi 2021 跨膜穿透),开创了「真菌挖掘-脂链工程-转运靶标」三位一体的开发范式。未来需解析 DUF3328 氧化酶催化机制、验证动物模型药效,并将 SLC46A3 转运机制拓展至其他 RiPPs,推动天然毒素向抗癌密钥的转化革命。

参考资料:

Nie, Qiuyue et al.「A class of benzofuranoindoline-bearing heptacyclic fungal RiPPs with anticancer activitie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0.1038/s41589-025-01946-9. 23 Jun. 2025.

Kersten, Roland D et al.「Gene-Guided Discovery and Ribosomal Biosynthesis of Moroidin Peptid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vol. 144,17 (2022): 7686-7692.

Frattaruolo, Luca et al. 「Thioalbamide, A Thioamidated Peptide from Amycolatopsis alba, Affects Tumor Growth and Stemness by Inducing Metabolic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Cells vol. 8,11 1408. 8 Nov. 2019.

Frank, Marian et al. 「Brominated Azaphilones from the Sponge-Associated Fungus Penicillium canescens Strain 4.14.6a.」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vol. 82,8 (2019): 2159-2166.

Konishi, Hiroaki et al. 「Probiotic Aspergillus oryzae produces anti-tumor mediator and exerts anti-tumor effects in pancreatic cancer through the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 Scientific reports vol. 11,1 11070. 26 May. 2021.

编辑:Mary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