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ppt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5文币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2、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Spin coal,NSW,Australia第一章绪论一、矿井地质工作概念和意义矿井地质: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u直接服务煤矿生产建设u贯穿于煤矿整个生产过程u远景设计、矿井设计、建设、生产阶段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差异第一章绪论u必要性:地质条件复杂性,由大面积小面积。u重要性:采煤技术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u迫切性:采掘机械按一定地质条件设计,适应地质条件能力差。u实践性:直接 获取地下资料,有效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u先进性:地质资料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u准确性:依据揭露的地质资料能准确反映地质现象。u预见性:合理开

3、拓布置源于对地质条件的正确判断。u及时性和连续性:生产场所移动,地质工作要连续。矿井地质工作意义矿井地质工作成果表现:产量和进尺第一章绪论二、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煤层厚度(普遍);岩浆岩侵入、陷落柱,围岩膨胀等(个别)。2、提供地质数据:正确,可靠,简明扼要,针对性强,便于利用。3、指导采掘生产:深入掘进头和工作面调查,协助生产。4、组织矿井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延长矿井寿命。5、进行储量管理:定期计算储量,掌握动态储量。6、调查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多种经营,提高效益。第一章绪论二、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矿井地质三条腿:”第一章绪论三、矿井地质与地质勘查的关系1、

5、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22时09分12秒22时12分26秒瓦斯浓度从0.12%升到40%以上.22时31分31秒22时35分15秒,瓦斯浓度从0.17%升到4.0%.21轨道下山岩石掘进工作面,突出煤岩量约1894t,瓦斯量25万m322时32分16秒22时39分45秒,瓦斯浓度从0.5%升到6.3%.第一章绪论l 位于向斜构造的轴部l 位于落差约10m的逆断层处第一章绪论五、矿井地质工作的阶段和内容建井地质与生产地质阶段:(一)建井地质井筒、井底车场、硐室、主要运输大巷、总回风巷等,矿井设计产量三分之一的首采区。1、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2、进行井巷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3、查明和处理施工中出

6、现的地质、水文和工程地质问题;4、编制建井地质报告和移交生产的地质资料,为投产后的生产地质工作奠定基础。内容:第一章绪论(二)生产地质水平开拓、采区掘进、采面掘进和采面回采1、及时进行井巷、采面和钻孔的地质观测编录;2、随时补充和修改各种综合性地质图件;3、定期计算储量,掌握储量变动,进行储量管理;4、合理布置各种形式的矿井地质勘探;5、适时编制和提供各种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和开展地质预报;6、配合采掘区队正确处理来掘过程中出现的地质变化。内容:第一章绪论六、矿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原则(1)强实践性:生产提出地质问题,地质进行探查判断,生产 接受地质指导,地质受到生产检验。(2)高度准确性:能准

7、确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面貌;生产建设对地质判断和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要求较高。(3)科学预见性:合理的开拓部署和采掘设计来源于正确的地质判断。(4)及时性和连续性:动态生产,在空间上,从浅部到深部,从中心到两翼,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1、特点:第一章绪论六、矿井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原则(1)矿井地质与区域地质相结合(2)井下地质与地面地质相结合(3)矿井地质与采掘生产相结合(4)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2、原则:第一章绪论七、矿井地质学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矿矿井地质从1954年建立门门机构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技术上已有长足的发展。回顾我国矿井地质技术,概括地讲,经历了4个阶段。(1)50年代的起步

8、阶段(2)专题研究、技术革新阶段(3)技术发展阶段(4)技术突破阶段 发展历程第一章绪论研究现状1.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 2.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应用 3.井下探测技术的研究应用4.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5.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 6.煤矿陷落柱研究 7.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1.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煤矿地质安全保障系统其内涵为:采取以地质构造量化预测评价为先导,井下物探、钻探相配套的工作面超前综合探测的技术途径。地质安全保障系统包括两大主题,即第一章绪论1.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系统的研究新形势下地质保障系统新的内容:根据高产高效矿井机械化、集中化程度高的

9、特点,以为先导,以物探、钻探等综合技术为手段,依托先进的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综采工作面的开采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第一章绪论2.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1991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主管煤矿的部门提出在大型煤矿矿井设计前,需补做地震勘探的决定,真正把煤田地震勘探由资源勘探扩展应用到煤矿矿井的补充勘探和采区的采前探测上。淮南煤矿是最早把用于采区勘探的,成果96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章绪论淮南谢桥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案例l 三维地震面积:20.49km2(98年底),掘出10多个综采综放工作面,1.6km2范围得到验证。l 查明落差5m以上的断层,基本控制落差3-5m的断

10、层。l 检测到井下煤、岩巷。l 连续形象地反映出煤层形态的起伏,小褶曲构造形态。l 满足采区巷道、采面布置和采煤方法选择的要求。第一章绪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l 地质条件的l 地震信息内部存在的l 矿井地质和物探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不断实践、总结,在对客观地质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勘探结果的解释第一章绪论2.井下探测技术我国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井下探测技术也位世界前列。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矿井采区探测新技术新方法专题研讨与交流。第一章绪论当前主要探测技术l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l 瑞利波探测技术l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l 井下直流电法探测技术l 槽波地震探测技术l CT探测技术等

11、等第一章绪论西四 CT 探 测 解 释 图第一章绪论西二 CT 探 测 解 释 图第一章绪论 孔 集 矿西 二 CT 探 测 解 释 图第一章绪论 孔 集 矿西 四 CT 探 测 解 释 图第一章绪论3.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1)计算机的应用得到普及安徽煤田地质局勘察院开发的软件系统矿井地测信息系统自动地进行提取资料生成地测常用的基础图件。l 平面图(地质地形图、水平切面图、储量计算图)l 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剖面图、任意切剖面图)l 煤岩层对比图,单孔柱状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图等第一章绪论3.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第一章绪论3.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 西安科技学院开发“,利用计算机对地质、测

15、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据2000年的调查,我国北方CP纪煤系地层中预测总储量在以上,全国21个省区208个矿区探明保有储量为14.3亿吨。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2.矿井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第一章绪论3.煤中微量元素研究 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加、澳、前苏联以及欧洲产美国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煤中有害元素上,对火力发电厂燃煤后,煤中有害元素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近几年内,我国也开始调查研究煤(包括煤矸石)中有害元素以及在洗选、燃烧等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富集、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一章绪论未来展望1.基础地质的研究将得到重视和加强矿井地质基础地质的研究包括:区域地质背景、井田内煤系地层的发育特点、断裂及褶曲构造的特征、煤层的厚度及变化、矿井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等。2.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仪器将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将向自动化方面迈进。第一章绪论3.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洁净煤技术是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4.数字矿山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第一章绪论l 技术的进步l 地质基础知识扎实l 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l 掌握物探专业知识l 复合型人才未来展望才能适应矿井地质技术发展的要求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THE END
0.高瓦斯煤矿(精选十篇)在高瓦斯矿井中, 长距离的工作层面容易巷道变成瓦斯外泄的又一个主要通道。采用B型通风技术可以适当的降低巷道瓦斯涌出量, 最主要是其能抑制阻塞巷道中涌出瓦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要在回风巷旁边增加设置阻风门装置, 因为各点的风流压必定小于增阻的静压, 导致煤矿瓦斯的涌出强度越来越大。因而, 我们有必要增加阻jvzquC41yy}/5?5ygpsj0lto1h5dptj{j:8u3:>0jvsm
1.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简短(精选11篇)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jvzq<84yyy4ckjt{wm{/ew4hy1Qpr9L250nuou
2.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6•10”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在矿井11#煤1105运输顺槽综掘工作面(图1平面示意图)。 (一)1105运输顺槽综掘工作面地质概况 1105采煤工作面位于皮带下山东北侧,煤层底板标高275-315m,地面标高579-766m,煤层埋藏深度304-415m,地面无重要建筑物,11#煤层太原组中下部属于厚煤层,煤层厚度2.4-9.14m,平均4.6m,煤层平面分布互不连续,时薄时厚jvzquC41yy}/ujkgjqu/exr1Ecyf1Lfug1Sjpn44247168:85891;7xjvor
3.煤层变形范文7篇(全文)这种方法是在生产中预先制造一个变形,使得这个变形量与焊后发生的变形方向相反而变形量基本相等。钢件焊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反变形工艺措施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焊件的变形[8,9]。给予顶板纵向5~7 mm的上翘量,同时对主筋板也增大相应尺寸,抵减顶梁前端纵向焊接变形量。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cr{izhq6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