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逻辑是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无限式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提升。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深化的重要步骤。如何实现这一步骤?《实践论》里是这么讲的

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今天我们用7500字来具体谈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常见辩证思维方法,以供有需要的读者阅读

全文内容主要包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概念的介绍

归纳与演绎(一般与个别)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历史与逻辑

上述四种思维彼此间的关联

和以往的文章一样,我致力于尽可能通俗而又不失深度地进行详解,文章的论述将结合毛选、社会时事、个人成长相关的案例,以发散思维,增强可读性,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和利用这一观点提升思维层次

正文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实践论》里是概括的很好的了。

何谓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往往是可以通过感官进行感知的。

这个人是高的、胖的、美的,这是直接能够感受到的。

何谓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往往是不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需要“想一想”。

这个人又白又胖,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大概生活环境是比较舒适的。

以上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对立的方面。那么他们同一的方面呢?首先,很简单的一点,理性认识是依赖于感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父亲,理性认识是子代,感性认识也必须发展为理性认识,否则就绝种了,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其次,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都有三观,三观就是一副藏在潜意识中的有色眼镜,包括既往沉淀下来的知识以及看待事物的逻辑框架等,这幅有色眼镜是既往理性认识的固化与体现,在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时候,会参与其中,所以对同一件事,不同人常会有不同的第一想法。

接着,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的经验在起作用,这个就是说,人生经历的不同,对用一个道理的感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世代对节约粮食的理解,和革命年代的人,对节约粮食的理解,通常是不一样的。

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交织与渗透,实际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时是没有严格区分的,是递进的关系。如果关于一件事的认识分为五个等级,第二层级的认识相对于第一层级的认识是理性认识,但是它相对于第三层级的认识,也可以看做是感性认识,所以说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越是复杂的事物,它所包含的认识层级可能就越多。

就比如《论持久战》里的分析的几种认识,最表面的人看到当时打了几场胜战,就得出了“速胜论”,这就是基于最表面的感性认识;

有的人虽然看到了当下的胜战,但也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因此内心持的还是悲观态度,这相比于前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再更进一步,看到了当前的胜战,也看到了日本的强大,但也看到了日本正在向着劣势转变,但是对如何加速这种转变,促成这种转变,仍旧是迷糊的;

而教员就是把这种转变如何发生也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括,给出了整体战略,这就是最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再比如我在这篇文章里举的例子,如何看待浙江延长产假?最表面的认识,这是提高了女性福利,但我认为进一步的本质,实际是增加了用工成本,更进一步来说,浙江这么干也许是为了产业转移,为本土产业升级争取空间。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讲归纳与演绎(一般与个别)、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四个范畴。

首先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演绎是从一般性结论到个别性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归纳与演绎和一般与个别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逻辑,先归纳,再演绎,再归纳,再演绎…正如《矛盾论》里提到: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这一认识秩序和过程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精髓,是指引人们认识真理并获得实践成功的正确途径。

THE END
0.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这是一个关于材料 感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答案是什么,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A.占有十分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对感性材料进行了科学的抽象和逻辑加工C.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D.注重书本知识学jvzquC41yy}/lqv:0et0fjfp146348531:6869>0jvsm
1.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实践、认识和价值关系;认识的本质和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及其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 jvzquC41omy{{~0yjin0niw0et0kwkq136168697:4ivv
2.2021考研政治知识点:认识的两次飞跃原理唯理论(教条主义):强调理性认识而否认感性认识,或夸大理性认识。 第5,方法论意义:如何实现第一次飞跃?(即条件)(重要)(2007第34题考点) 感性材料须丰富、全面、正确。 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领导所说:“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 jvzq<84if0qbq‚fp58;/ew4ifmcm8lfm{€{1<:48:4ivvq
3.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2.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844:48:f48e;d8=h5c:jc8
4.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必要性 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2)条件 jvzq<84ue0qbq‚fp58;/ew4uemcm8xem{€{1<88;24ivvq
5.2024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二是jvzquC41mcuzcw3zfh4dp87245661:83:7=157mvon
6.2024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考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二是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534731:;98::20qyon
7.2022上海事业单位常识:认识论上海事业单位考试网华图教育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1)在实践中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 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的;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 (2)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逻辑的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分类、比较、统计等。 非逻辑的方法:想象、直觉、灵感等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jvzquC41uj4iwjyw0eun1;5441673B4345657<3jvor
8.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jvzquC41yy}/i€~qq0ipo8ftvkimg8l|ecrjcx4zzer0495928599A<90jznn
9.2025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考研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628661:<475?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