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逻辑是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无限式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提升。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深化的重要步骤。如何实现这一步骤?《实践论》里是这么讲的
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今天我们用7500字来具体谈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常见辩证思维方法,以供有需要的读者阅读
全文内容主要包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概念的介绍
归纳与演绎(一般与个别)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历史与逻辑
上述四种思维彼此间的关联
和以往的文章一样,我致力于尽可能通俗而又不失深度地进行详解,文章的论述将结合毛选、社会时事、个人成长相关的案例,以发散思维,增强可读性,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和利用这一观点提升思维层次
正文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实践论》里是概括的很好的了。
何谓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往往是可以通过感官进行感知的。
这个人是高的、胖的、美的,这是直接能够感受到的。
何谓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往往是不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需要“想一想”。
这个人又白又胖,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大概生活环境是比较舒适的。
以上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对立的方面。那么他们同一的方面呢?首先,很简单的一点,理性认识是依赖于感性认识的,感性认识是父亲,理性认识是子代,感性认识也必须发展为理性认识,否则就绝种了,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其次,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都有三观,三观就是一副藏在潜意识中的有色眼镜,包括既往沉淀下来的知识以及看待事物的逻辑框架等,这幅有色眼镜是既往理性认识的固化与体现,在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时候,会参与其中,所以对同一件事,不同人常会有不同的第一想法。
接着,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的经验在起作用,这个就是说,人生经历的不同,对用一个道理的感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世代对节约粮食的理解,和革命年代的人,对节约粮食的理解,通常是不一样的。
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交织与渗透,实际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时是没有严格区分的,是递进的关系。如果关于一件事的认识分为五个等级,第二层级的认识相对于第一层级的认识是理性认识,但是它相对于第三层级的认识,也可以看做是感性认识,所以说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越是复杂的事物,它所包含的认识层级可能就越多。
就比如《论持久战》里的分析的几种认识,最表面的人看到当时打了几场胜战,就得出了“速胜论”,这就是基于最表面的感性认识;
有的人虽然看到了当下的胜战,但也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因此内心持的还是悲观态度,这相比于前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再更进一步,看到了当前的胜战,也看到了日本的强大,但也看到了日本正在向着劣势转变,但是对如何加速这种转变,促成这种转变,仍旧是迷糊的;
而教员就是把这种转变如何发生也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括,给出了整体战略,这就是最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再比如我在这篇文章里举的例子,如何看待浙江延长产假?最表面的认识,这是提高了女性福利,但我认为进一步的本质,实际是增加了用工成本,更进一步来说,浙江这么干也许是为了产业转移,为本土产业升级争取空间。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讲归纳与演绎(一般与个别)、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四个范畴。
首先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演绎是从一般性结论到个别性结论。从中可以看出,归纳与演绎和一般与个别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逻辑,先归纳,再演绎,再归纳,再演绎…正如《矛盾论》里提到: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这一认识秩序和过程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精髓,是指引人们认识真理并获得实践成功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