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王凤霞名师工作室

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系统且实用的指导。书中打破了教师对教育研究的畏惧感,强调教师的研究应立足教学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这份读书笔记将从教师做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选题、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让教育研究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这本书汇总了学校教育科研常见的误区与问题,并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系统且实用的指导。书中提到,学校教育科研常陷入一些误区。部分教师过于求新求异,选定研究课题后,一旦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原课题,重新选择所谓更新的课题。他们过度参考历年课题名录,却不深入探究已有成果能否解决自身困惑。这导致课题研究中虽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看似新颖,实则对教育实践缺乏新的解释与有效指导。实际上,由于学校情境、传统及办学思想的差异,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未必能解决本校问题,因此对相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有时是十分必要的。还有些教师贪大求全,选择的课题宽泛,涉及众多因素,常聚焦于学校整体性或综合变革,既无明确目标指向,也缺乏鲜明的问题意识。此类课题即便开展研究,也往往对各方面问题浅尝辄止,难以深入。真正有效的研究多为 “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更多源于对局部关键问题脚踏实地的钻研,这种研究产生的辐射、互动与连带作用,有时远超浮于表面、面面俱到的研究 。

在研究的指向性上,中小学教育科研具有明确的方向。首先是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学校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存在诸多具体问题,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动力、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科研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方法,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探索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如情境写作、读写结合等,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 。再者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科研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助力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

对于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书中指出教师从事研究存在四种取向。一是技术取向,侧重于将教育研究视为改进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关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如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是实践取向,强调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改进教学实践,像行动研究就体现了这种取向 。三是解放取向,旨在通过研究打破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的束缚,追求教育的公平、民主与自由,关注教育中的权力关系、社会公正等问题 。四是个人取向,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自我实现,通过研究满足教师个人对知识的追求、对教学的热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幸福感 。教师从事研究具有独特的基本特征,它具有情境性,研究问题往往源于教师所处的特定教学情境;具有行动性,研究与教学行动紧密相连,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改进行动;具有反思性,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研究方向与方法 。

研究问题的确定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复杂文本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便可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研究问题 。也可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就可成为研究方向 。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也是常见途径,教师阅读教育类书籍、期刊或与同行交流时,可能会受到启发,从而确定研究问题,比如了解到项目式学习在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后,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本校教学 。此外,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教师可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

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计划阶段,教师要明确研究问题、设定研究目标、规划研究步骤、选择研究方法,如计划开展 “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的研究,就要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干预、预期达到怎样的口语提升效果等 。行动环节,教师按照计划实施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选定的教学方法,如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引入角色扮演、英语歌曲学唱等活动 。观察阶段,教师要密切关注研究对象在行动过程中的表现,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例如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口语表达流畅度、词汇运用准确性等,并做好记录 。反思阶段,教师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如分析学生口语提升效果未达预期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实施过程存在偏差等,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

研究方案的制定需要在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完善。转换,即将宽泛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如将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转换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五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 。细化,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如何分组、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怎样实施小组合作等 。分化,将研究内容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子问题,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如上述课题可分化为小组合作对学生解题思路拓展的影响、小组合作中不同角色对解题能力的作用等子问题 。调整,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合作积极性不高,可适时调整分组方式或奖励机制 。后发,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或灵感,及时将其纳入研究范畴,如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学生在合作中的沟通技巧对解题有重要影响,可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 。

在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方面,书中介绍了多种方式。教育日志,包括备忘录,教师简要记录教学中的重要事件、问题或灵感;描述性记录,详细描述教学场景、学生表现等;解释性记录,对记录的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如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个知识点的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教育叙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经历,展现研究过程与成果,如讲述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其语文素养的故事 。教育案例,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案例背景、问题解决过程、反思与启示等,像分析一个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教学案例 。教育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如反思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与不足之处 。教学课例,呈现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通过课例展示研究成果,如展示一节运用新教学方法的语文课例 。

《教师如何做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教育研究指导,从研究的意义、定位、问题确定、程序方法到成果表达,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各个关键环节,助力教师克服对研究的畏难情绪,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将研究切实融入教学实践,以研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自身的专业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具体性和情境性,仅靠理论学习难以有效应对。而教师开展研究,能够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存在困难,如 “己”“已”“巳”,经常出现混淆。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分析学生混淆的原因:可能是字形相似导致视觉辨别困难,也可能是对字义理解不深使得记忆不牢固。然后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如通过编口诀 “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 帮助学生区分字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如 “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巳时的巳”。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学生的错误率,切实解决教学难题。

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教学现象、总结教学经验,这一过程能显著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 的研究时,为了找到有效的方法,阅读了大量关于习作教学的理论书籍和案例,学习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她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如创设 “校园寻宝” 情境让学生写记叙文,开展 “故事接龙” 游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和调整,她不仅找到了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教师的研究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其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是许多教师面临的挑战。一位教师通过研究发现,采用 “问题链” 教学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她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设计问题链:“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大年夜卖火柴?”“她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幻想说明了什么?”“你对小女孩的遭遇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了解故事内容到理解人物情感,再到体会文章主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1.实践性原则:选题应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避免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空洞抽象的理论问题。例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就比 “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 更具实践意义。

2.可行性原则:选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和时间精力等因素。选择的研究问题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则难以驾驭,过小则研究价值不大。比如,“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这个选题过大,而 “提高三年级学生描写人物外貌能力的研究” 则更具可行性。

3.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可以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率的研究”,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入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识字与写字教学:如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化方法的应用研究”“提高小学生写字规范性的策略研究” 等。

2.阅读教学:如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研究”“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等。

3.习作教学:如 “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与习作水平相关性研究”“利用生活素材提高小学生习作真实性的研究” 等。

4.口语交际教学:如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研究”“提高小学生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 等。

5.综合性学习: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科融合的研究”“基于地方文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 等。

1.确定研究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和界定,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习作中存在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进而将研究问题确定为 “提高三年级学生语句通顺度的策略研究”。

2.查阅文献:围绕研究问题,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期刊论文、教学案例等,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要注意筛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制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查阅的结果,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预期成果等。研究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4.实施研究方案: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收集数据和资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

5.分析数据和资料: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得出研究结论。分析过程要客观、严谨,避免主观臆断。

6.总结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结论和创新点。同时,要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经验教训。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强调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 “计划 — 实施 — 观察 — 反思” 的循环过程,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度” 的行动研究时,首先制定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照计划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课后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思: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根据反思结果调整计划,进入下一个循环。通过多次循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研究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 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对他们的提问内容、提问方式、提问时机等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优秀课堂提问的特点和规律,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

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和需求。

为了了解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了解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情况。同时,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依据。

4.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在控制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观察其变化,以探究因果关系。

在研究 “不同识字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影响” 时,教师可以选取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的识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识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教学条件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不同识字方法的优劣。

研究成果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教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通过研究发现,在阅读教学中采用 “批注式阅读”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于是,她在自己的课堂中推广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圈点批注,记录自己的疑问、感受和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教师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和推广,让其他教师借鉴和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

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研究的背景、方法、结论和实践效果。其他教师可以就研究成果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还能够激发教研组内的研究氛围,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成果还可以转化为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位教师在研究 “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并设计了一系列基于民间故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这些资源可以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供其他教师下载和使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1.研究选题不当:部分教师在选题时存在盲目性,要么选题过大,难以深入研究;要么选题过小,缺乏研究价值;要么选题脱离教学实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方法不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研究方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采用的研究方法不恰当,如在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时却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

3.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客观:数据收集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有些教师在收集数据时不够全面、客观,存在遗漏重要信息或主观臆断的情况,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4.研究成果难以转化: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性,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无法真正发挥研究的作用。

1.科学选题:在选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那些具体、明确、具有研究价值且切实可行的问题。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要加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或研讨会,提高自己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

3.全面、客观地收集数据:在收集数据时,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式,如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相互印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同时,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整理,剔除无效数据。

4.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确保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操作性。研究结束后,要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完善,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教学。

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开展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克服对研究的畏惧心理,将研究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在研究过程中,要立足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要注意避免研究中的常见问题,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让教育研究成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THE END
0.2022年7月2日┃课题手册┃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快速入门手册:02选题我们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尚未解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叫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幼—小—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等等。就教育领域研究的课题而言,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课题分类,从部门管理的级别角度来分,有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等课题;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1586516888=53;a715A9553=:0|mvon
1.语文教学课堂研究12篇(全文)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课本就是每节课的主要传授标本, 对课本的理解体现了老师的文化素养, 这些需要老师和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感情去充分地理解文章, 老师能精准地讲出课堂的精髓, 就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很多教师并没能很好地理解文本, 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全文照搬, 不能很好的揣摩读者的内心世界, 不能很好地把 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wtt{:p@60jvsm
2.小学语文教学小策略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战场,老师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每天埋头批改作业到深夜,却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还是一箩筐;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总有几个孩子像局外人一样游离;费尽口舌讲解的写作技巧,学生的作文依旧干巴巴没灵魂。其实,教学效果的提升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小策略研究方法"。本文将结合12年一线教学经验jvzquC41yy}/srszwg9777hqo1lbppkc169:8950jvsm
3.辅导网4.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对你有何启发? 形考任务5(第九~十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为什么要开展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2.举例说明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 3.对于语文教学研究来说,我们都可以研究哪些内容? 4.如何开展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步骤有哪些? 分享到: QQjvzq<84yyy4zq~}wg361h7hqo1wjvj44249.39253/747;:0jvsm
4.探究活动的特点大全11篇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自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制作简易杠杆,参观印刷厂、观察缝纫机、手推车,观察哪些部分有杠杆组成,试着找支点、动力、阻力。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制作、查找资料、得出结论并获得亲临感受,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掌握了收集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75;A3jvor
5.课例研究通用12篇4.2 课例研究需要教师团结合作,通过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等环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与成果。听课教师要有课堂观察的技巧、收集数据的方法、分析课的策略、课堂记录的方法以及最后研究成果编写的能力等,观察课堂活动需要观察技术的支持,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挑战。 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227980qyon
6.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8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jvzquC41yy}/kofdkcu/exr1jcuxgw4655670qyon
7.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诊断 幻灯片2 现象: 研究者 学生 教师 幻灯片3 话题一:实施依据的明晰 问题展现: 语文课程标准的宽泛化 幻灯片4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jvzq<84{yl/j‚sw0et0kwkq13615862844ivv
8.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总结范文(通用19篇)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pjcx}wgiuoiƒzq|qthlrj135;29=570jznn
9.课堂教学观察8篇面对复杂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通过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建立合作体,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在合作中,抱着、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行为的合作研究。jvzquC41yy}/kofdkcu/exr1jcuxgw45:;920qyon
10.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范文(汇总5篇)4.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变化。如:身体的协调*、面部表情和兴趣爱好等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6——20xx年6月15日) (1)深入了解男女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知识,jvzquC41yy}/zofpygt/ew4ctv56hji;8g:3g9880jznn
11.亲子教育论文范文在年秋学期,-学生比较吵,前面连换了两个班主任,我接任-班的班主任后,立即投入了对学生的观察和关心中,该班有一个叫的学生,常在班里课堂上吵闹,我常亲自与耐心交谈并到他家进行多次家访,同学最终被我成功转化,我以自己的爱转化了许多2班像同学那样的捣蛋学生,使班班风急剧扭转。班级量化在年到年的四个学期中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54<8;7mvon
12.课堂教学观察汇总十篇课堂观察发展至今,已逐步得到中内外教育界的认可,促进了学校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课堂观察研究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活动,而大班授课和硬件设施的落后对课堂观察的客观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很好地保障课堂观察的效果,先进的评价理念机制是软件设备,而小班授课教学,使得教师jvzquC41yy}/z~jujw4dqv3ep1nbq€jp16:57@3jvor
13.考察探究活动报告通用12篇另一个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到野外去观察、去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通过对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大气、水体、地表形态及人文地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将课堂理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jvzquC41ltj{0zguj{/exr1jcuxgw4934?90qyon
14.课题研究教学总结(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jvzquC41yy}/;:880eun1sncq{{gcw|gp1pjcx}wg|uoisng14677B=0jvsm
15.高中语文课例范例6篇这一条对应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问题,这是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说,感受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423923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