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下过往,你有没有经历过这些情况?
到了大半夜,你老婆要准备休息,而你在给你的老板加班。你的输入工具,是机械键盘。
你可以和别人说出来一万条使用机械键盘的理由。但是你的亲人、舍友、同事、上级,还是要给你个鄙视的眼神。作为一个机械键盘相关的自媒体博主,我能理解一部分朋友对机械键盘的偏见。但是真的主动去寻找这种偏见的时候,还是让我吓了一大跳。
在百度搜索「机械键盘滚出职场」这个关键字,能搜索出近五十万条内容。我简单的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分类,其中一类就是纯粹的诅咒和谩骂,认为在职场使用机械键盘,是一种没人缘,素质差,等着挨揍的表现。自称在单位使用机械键盘,不到半天不到就被开除了。
如今,购买机械键盘早就不是个小众消费了,从宿舍的床头,到办公室的桌面,再到你老公的游戏房,在浪漫消费主义语言的包装下:人民群众早就把用机械键盘书写美妙人生,当成了一种必要的装备升级。
可以说是站在了机械键盘的对立面上。
一部分嘉宾则相对中立。他们自己不使用机械键盘,但是能允许同事使用机械键盘。使用机械键盘的行为本身并没有对错,错的是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就好像同事间的讨论一样,有礼貌的同事会选择拉上相关人员,去会议室低声讨论。没有礼貌的人,就会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如果机械键盘一定要滚出职场,他愿意支持让青轴机械键盘先滚。
不过,在看到这些讨论的时候,我不禁在思考一个问题。无论是虎嗅网的文章,还是爱范儿的文章,都发布于 2021 年年末。而在这个时间,静音机械轴至少存在了二十年。现如今,静音机械轴已经足以解决很大一部分的问题了。可竟然很多科技媒体,都不知道静音机械轴的存在。让我这个键盘博主,感觉尤其可惜。
在开始讨论静音机械轴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到底机械键盘为什么会吵,到底有多吵。一个机械键盘轴体,主要由轴心、上盖、下盖、弹片、弹簧等部位组成。
当轴体按下的时候,轴心会撞击轴体的下盖,发出声音。当手指从键帽上释放,轴心会被弹簧顶起,撞击轴体的上盖,再次发出声音。而处于舆论漩涡当中的「樱桃青轴」,还特意在轴心上增加了一个发声装置,能发出更大的声响。
各种 buff 叠加之后,键盘按键的声音到底能到多大呢?近距离测试键盘的音量,最大音量可以超过 80 分贝。
而根据《上海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19 年修订版)》的规定,「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dB(A)」,所以在夜间不加以控制的使用机械键盘,不仅有悖于办公礼仪,更有扰民的嫌疑。机械键盘被人讨厌,也理所当然。
在开始讲静音轴之前,我们来从一个基本已经淘汰的键盘配件说起,它叫做静音环。
它就是一个可以套在键帽菊花上的一个硅胶圈。套上静音环之后,按下按键。静音环会最先撞击轴体的上盖,利用硅胶圈的特性,会大幅度的减弱键帽和轴体上盖的撞击所产生的声音。一定要说的话,这是连静音轴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在选购静音环的时候,需要注意各种各样的参数,比如静音环的直径、厚度、高度、材质、硬度、颜色。参数一旦选错,要么按下的手感非常肉,要么按键的键程超乎意料地短,还会影响键盘的灯光效果。所以到了现在几乎没人用这玩意了。与之相类似的,还有消音垫。就不赘述了。
但是静音环的静音逻辑简单好用。有朋友说,既然想要静音效果,直接用薄膜键盘就好了。是的,薄膜键盘就是依靠内部的硅胶垫触发按键的。所以,在薄膜键盘流行的 2005 年,见不到「某某键盘滚出职场」的论断。
外在的静音环不存在了,但其实它跑到了轴体里头。
在樱桃机械轴还不存在的年代,其实就有静音机械轴体了。在那个时候被称之为阻尼轴。根据 1994 年阿尔卑斯电气有限公司(Alps)的产品目录,其中就介绍了一款静音轴体—— Alps 消声奶轴。轴体看上去和现代的轴体差距很大,但是内部的结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轴心的两侧,设计了两个小小的卡扣,每个卡扣都包裹着一块橡胶块。当轴体按下和放开的时候,都会用卡扣上的橡胶块进行缓冲,吸收噪音。这种方案被称之为竖向阻尼器方案。
樱桃自己的静音轴是在 2015 年发布的,其实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在轴心和上下盖接触的位置使用了硅胶垫。轴心小脚的部位也有一个硅胶垫。
竖向阻尼器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触底会有明显的、挤压硅胶的肉感。毕竟塑料和塑料碰撞的清脆感觉无法代替。这种竖向阻尼器的方案,让键盘的打字音有了一种敲击薄膜键盘的感觉。喜欢机械轴手感的人不一定会接受。这也对静音机械轴体的普及带来了困难。
基于竖向阻尼器方案,国内厂商进行了一部分的优化,既然无法完全解决肉感问题,就调整硅胶垫的配方,厚度,尽可能在静音和手感当中做平衡。并且融入现今大家对轴体的要求。
比如凯华 BOX 深海无声静音 Pro 轴,采用透明上盖,透明轴心,导光柱一应俱全;出厂带润滑,不会有难受的内部杂音;拥有线性轴、段落轴两个版本,满足不同的人的需求。还附送了帆布袋,采用礼盒包装。官方宣称,在实验室环境中,打字音分贝值小于等于 35 分贝。即便是在晚上,也能正常使用,不用担心打扰别人了。可以说,只要你能忍受触底时的肉感,采用竖向阻尼器方案的轴体,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短板了。
那有什么办法,既能抛弃硅胶垫,又能达成缓冲效果呢?
我们再把时间往回拉到 2014 年,罗技联合欧姆龙,开发了 Logitech Romer-G 系列轴体。从名字上,你可能不能感受到他是一款静音轴。但是根据欧姆龙在国内所申请的专利文档,他就是一款地道的静音轴。
打开轴体就能发现,它有 2 个分叉小脚。我愿意称之为分叉结构。当轴体按下的时候,会先让分叉小脚产生形变,造成缓冲效果,达成降噪的目的。
到了 2022 年,分叉结构又被拉了出来。我们能在 G Square Studio 设计、海木代工生产的拉姆轴、蕾姆轴当中看到类似的结构。
不过,在这款轴体上,宣称使用了「钻石切割散射面设计的全新专利外观结构导光柱」,怎么看着和 Logitech Romer-G 上的导光柱这么像呢?
拥有这种结构的静音轴体,能追溯到 2013 年的欧姆龙的 B2R 系列轴体。他和缺点和纵向阻尼器结构的缺点相同,触底难免有肉感。但是大多数用户,在敲击轴体的时候,不会那么在意回弹时的手感,因此也成为了解决轴心回弹声音的一种标准方案。一部分轴体厂商会将其配合纵向阻尼器结构,以达成全方位的降噪效果。
其中有代表性的现代轴体是 TTC 的冰静轴。大家可以注意下,拆截图中消音圈,还有消音垫的位置。
拆开轴体,发现轴心上部有静音环。除此之外,就再没发现硅胶材质的东西了。和其他轴体的明显区别就是,HAPE 轴多出了四条腿。四条腿都是硬的,并且有一定的坡度。在轴体的下盖上有两个底座,也是硬的。也没有分叉结构,硬碰硬是怎么做到没有声音的呢?
我拿着 HAPE 轴分析了一整天,(可能)破解了它静音的秘密。
当轴心按下的时候,轴心内部多出来的四个小脚会接触下盖的两个底座。底座也有一定的坡度,会向左右两个方向,横向挤压两个小脚,等于把欧姆龙的分叉结构横向应用。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完美保留分叉结构的优势。又因为把竖向施加在轴心的力量,往左右两边释放了,手指就不会感觉到肉了。因为轴心会出现横向力量的拉扯,会产生横向形变,于是将轴体的左右两侧设计成了弓的形状,提供更大的形变可能性。进一步加强静音效果。我不知道这个精巧的结构是谁发明的,确实是需要给一个大大的赞啊。
这种全新的结构设计,预计还会出现在更多的轴体上。我很有自信,在未来,机械键盘的手感,和静音的需求,可以兼得。同时,我觉得轴体厂商还有更多宣传上的路要走,普罗大众对机械键盘有如此之大的误会,纯粹是因为不够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减少一些屏幕前的你对「机械键盘」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