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丨桩基设计十个基础要点

01、关于大直径桩(d≥800mm)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尺寸效应

2、大直径桩侧阻尺寸效应系数,桩成孔后产生应力释放,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侧阻力随桩径增呈双曲线型减小 。

02、岩溶地区的桩基设计原则——不宜采用管桩的原因

1、管桩一旦穿过风化岩层覆盖就立即接触岩层,管桩很容易就破坏,破坏率达30%~50%。

2、桩尖接触岩面后,很容易沿倾斜的岩面滑移,造成桩身倾斜,导致桩身断裂或倾斜率过大。

3、桩长难以把握,配桩困难。

4、桩尖落在基岩上,周围土体嵌固力小,桩身稳定性差。

03、灌注桩后注浆

1、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承载力一般可提高40%~100%(但湖北省标DB42/242-2003规定不宜超过同类非压浆桩的1.3倍),沉降可减少20%~30%,可使用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种钻、挖、冲孔桩。

2、增强机理:后注浆对桩侧及桩端土的加固作用,表现为:固化效应 -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浆液渗入而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充填胶结效应-对桩底沉渣及桩侧泥皮因渗入注浆而显示的充填胶结,加筋效应-因劈裂注浆现成网状结石。

3、增强特点:端阻的增幅高于侧阻,粗粒土的增幅高于细粒土。桩端、桩侧复式注浆高于桩端、桩侧单一注浆。这是由于端阻受沉渣影响敏感,经后注浆后沉渣得到加固且桩端有扩底效应,桩端沉渣和土的加固效应强于桩侧泥皮的加固效应;粗粒土是渗透注浆,细粒土是劈裂注浆,前者的加固效应强于后者。

4、注浆后变形特点:非注浆的Q-s曲线为陡降型,而后注浆为缓变型,使得在相同安全系数下桩的可靠度提高,沉降减少。沉降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固化了桩底沉渣及虚土,同时桩端有扩底效应

(2)由于注浆压力较大(一般均大于1MPa),对桩端土进行了预压。

5、设计注意的事项:

(1)注浆管的连接应采用套管连接;

(2)当注浆管代替钢筋时,*好在桩顶处预埋附加钢筋,避免由于施工保护不当导致注浆管在桩顶处折断 ;

(3)注浆管的固定应采用绑扎固定。

04

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原因分析如下:

桩打入时,土不易被立即挤实(特别是软土中),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使贴近桩身的土体中产生了很大的空隙水压力,土的结构也造成了破坏,抗剪强度降低(触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逐渐固结密实,同时土的结构强度也逐渐恢复,抗剪强度逐渐提高。因而摩擦力及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

强度提高*快发生在1~3个月时。某种程度上可由高孔隙水压和排挤开的体积的影响,使紧靠桩的土产生迅速的排水固结来解释。实际上紧靠桩的土(大约50~200mm的范围内)往往固结的很厉害,以至使桩的有效直径增加。

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的现象在软土中比较明显。但在硬塑土中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是所有的桩的承载力都随时间增加,一些桩的承载力随时间降低。

05

桩筏基础反力呈马鞍型分布的解释

根据传统的荷载分布原则,荷载的分布是根据刚度进行分配 ,基础中间部位桩的承载力低说明土对桩的支撑刚度降低,也就是桩侧桩端土的刚度降低。

原因是中间部位的桩间土要承受四周桩传来的荷载。换一种解释方法是,中间有限的桩间土不能同时给周围的桩提供所要求的承载力,而靠近外侧的桩除依靠基础内侧的土提供承载力外,还能利用靠近基础外侧的土提供承载力,而靠近基础外侧的土受内部桩的影响小,能比内部的土提供更多的承载力,因此外侧的桩能承受较内部桩更多的荷载,也就是桩反力呈马鞍型分布的原因。

另基坑开挖对桩间土的卸载造成桩间土的回弹,导致靠近基坑边缘处桩刚度大,中部桩刚度小,更加加剧了基础反力呈马鞍型分布。

06

变刚调平设计原则总体思路

根据上部结构布局、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增沉结合,整体平整,实现差异沉降*小化,基础内力*小化和资源消耗*小化。

1、根据建筑物体型、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基、复合桩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合理布局,调整桩土支承刚度,使之与荷载相匹配。

2、为减小各区位应力场的相互重叠堆核心区有效刚度的削弱,桩土支承体布局宜做到竖向错位或水平向拉开距离。

3、考虑桩土的相互作用效应,支承刚度的调整宜采用强化指数进行控制。核心区强化指数宜为1.05~1.30,外框区弱化指数宜为0.95~0.85。

4、对于主裙连体建筑,应按增强主体,弱化裙房的原则进行设计。

5、桩基的桩选型和桩端持力层的确定,应有利于应用后注浆技术,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基桩宜集中布置于柱墙下,以降低承台内力,*大限度发挥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减小柱下桩基与核心筒桩基的相互作用。

6、宜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的共同作用分析,优化细部设计,差异沉降宜严于规范值,以提高耐久性可靠度。

07

桩基变刚度设计原则

框筒结构

核心筒和外框柱的基桩宜按集团式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以减小承台内力和减小各部分相邻影响。

以桩筏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平衡为前提,强化核心区,弱化外框区。核心区强化指数,对于核心区与外框区桩端平面竖向错位或外框区柱下桩数不超过5根时,宜取1.05~1.15,外框为一排柱时取低值,二排柱时取高值;对于桩端平面处在同一标高且柱下桩数超过5根时,核心区强化指数宜取1.2~1.3,一排柱时取低值,二排柱时取高值。

外框区弱化指数根据核心区强化指数越高,外框区弱化指数越低的关系确定;或按总承载力特征值与总荷载标准值平衡,单独控制核心区强化指数,使外框区弱化指数相应降低。

框剪,框支剪力墙,筒中筒结构形式,参框筒结构确定。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墙下荷载分布较均匀,对于电梯井和楼梯间等荷载集度高处宜强化布桩。基桩宜布置于墙下,对于墙体交叉、转角处应予以布桩,当单桩承载力较小,按满堂布桩时,应强化内部,弱化外围。

桩基承台设计

对变刚调皮设计的承台,应按计算结果确定截面和配筋,其*小板厚和梁高,对于柱下梁板式承台,梁的高跨比和平板式承台板的厚跨比,宜取1/8;梁板式筏式承台的板厚和*大双向板区格短边净跨之比不宜小于1/16,且厚度不小于400mm;对于墙下平板式承台厚跨比不宜小于1/20,且厚度不小于400mm;筏板*小配筋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筏式承台的选型,对于框筒结构,核心筒和柱下集团式布桩时,核心筒宜采用平板,外框区宜采用梁板式,对于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平板。承台配筋可按局部弯矩计算确定。

共同作用分析与沉降计算

对于框筒结构宜进行共同作用计算分析,据此确定沉降分布、桩土反力分布和承台内力。当不进行共同作用分析时,应按规范计算沉降,据此检验差异沉降等指标。

08

桩基础受力的基本规律

09

桩基沉降的特征

1、时间性。土体中桩基础的沉降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南方部分地区,一般竣工后5~7年的沉降速度才会降到每年4mm以下。软土中桩基础沉降的主要部分是与时间因数有关的,按目前土力学的认识,沉降主要部分有固结变形和土体的流变组成。

2、刺入变形。产生刺入变形的解释如下:在群桩桩顶逐渐加载过程时,单桩顶荷载较小时,首先使桩的上部桩身产生压缩,桩的上部质点向下位移于土体之间产生了相对位移,土体要阻止桩的上部的位移就产生了摩阻力。桩顶荷载通过摩阻力逐渐扩散到土体中去。不仅扩散到桩与桩之间的土体中,也扩散到桩尖以下的土体中。在这一阶段,桩侧阻力的分布可能是桩的上端大,下端小,逐步向下发展。

土体中的应力主要由于桩上部的摩阻力传给上部的土体,因此桩间土体的应力也大于桩尖以下土体的应力。再继续加载,桩侧上部滑移区域不断向下扩大。桩尖承载力开始发挥作用,桩尖以下土体中的应力增加的幅度会大于桩间土体中的应力的增加。(一般认为当相对位移达到2~5mm时,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桩土之间将产生相对滑移) 加载完成以后,桩间土及桩尖土在应力场的作用下由于固结和流变会继续变形。其中桩间土体的固结压缩和流变更为重要,由于桩身的变形基本上是材料的弹性压缩,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桩间土体质点向下的位移要大于同一截面深度处桩质点的位移,即在桩的上部,桩身质点向下位移与相邻土质点之间的位移差会减小,甚至会改变方向。由于位移差产生的摩阻力也将随之减小,甚至产生负摩阻力。

为了使减少了的桩周土体反力与桩顶荷载平衡,必须产生一个新的沉降增量,增加桩土相对位移来增加土反力。在这一工程中就会发生新的滑移(刺入变形)。总的趋势是使桩上部的摩阻力逐渐减少,桩下部的摩阻力和桩端支撑力逐渐增加。当桩的数量较多,桩的布置比较密集,桩间土体中应力较大时,桩上部可能出现负摩阻力,承台下的土体会与承台底面脱开。

3、土体中摩擦桩基础的沉降实际上由桩身压缩、桩尖的刺入变形及桩尖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固结和流变)。

10

桩土共同工作

桩土共同工作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桩土共同工作的实验表明:

1、桩土共同作用的加载过程中,桩土是先后发挥作用的,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桩总是先起支撑作用,桩的承载力达到100%以后,既达到极限以后土体才能起支承作用。桩土分担比是随加载过程而变化,没有固定的分担比。

2、桩顶荷载小于单桩极限荷载时,每级增加的荷载主要由桩承受,桩承担90~95%左右。

3、桩上荷载达到单桩屈服荷载后,承台底的地基土承受的荷载才明显的增加,桩的分担比显著减小,沉降速度也有所增加。

4、桩土共同作用的极限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

THE END
0.什么叫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相似问题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桥梁上部结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 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 作业帮协议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c7;78l>48f>8f3h3ke8;7:0jznn
1.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作为建筑物最重要部分之一的基础,要保证建筑物安全、满足使用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对于刚步入设计师行列的毕业生们,不重视基础设计,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对于各种地址情况、施工条件、周围环境不区别对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笔者结合自己在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使年轻的设计师jvzq<84yyy4vpsx0eqs0|~nzkp~jcx}k1|omkjt142782A5822612Ad363>34<3jvor
2.地基与基础工程(精选5篇)特别对新建的工程建筑物,其建筑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工程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为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可行性论证不足,对整体基础的研究不够,特别是与周围建筑地基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导致工程勘察没有意义,甚至出现灾难性后果。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665960qyon
3.基于现场实测的密肋复合墙结构筏板基础反力及变形研究【摘要】:密肋复合墙结构是一种充分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替代粘土砖的住宅结构新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效果佳、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在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时,其基底反力的实测与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密肋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929.3967;;;74B3jvo
4.JCCAD功能介绍JCCAD2D设计JCCAD软件能够较好的实现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JCCAD程序对地基梁、筏板、桩筏等整体基础,可采用上部结构刚度凝聚法,上部结构刚度无穷大的倒楼盖法,上部结构等代刚度法等多种方法考虑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影响,其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整体性基础的非倾斜性沉降差,即控制基础的整体弯曲。jvzquC41yy}/t~fphwpjc7hqo1722B=7;65
5.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恒载与总荷载的关系:承重结构的恒载约占总荷载的50%~70%。 可变荷载的类型:1使用荷载2车辆荷载3风载4血载。 基础: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地基是受结构传来荷载影响的土层或岩层 永久载荷:指在使用期间永久在结构上,其值不随时间变化的载荷(恒载) 可变载荷:指在使用期间施加在结构上的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48995478
6.郭玉荣的个人主页●土木工程结构抗灾与健康综合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2005-2007 ●现代结构拟动力地震模拟协同试验方法与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4-2007 ●钢筋混凝土柱考虑地震及使用损伤的性能设计和加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装jvzquC41it€z0qsw0gjv0ls1oqhjnn4oakteg4iwqvtxsi
7.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原理地基计算模型在“倒楼盖法”计算模型中,假定筏板不变形,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求出基底反力(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并以基底反力作为外荷载,以上部柱墙为支座进行有限元计算,从而可求得筏基内力。本法计算时不考虑地基的作用。计算后只能得到筏板的内力。疑问:在JCCAD中,在选择“倒楼盖法”计算模型时,基础的沉降是根据什么方法及程序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39:128ftvkimg8igvcomu86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