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科举考试(作者:沙秀元)

科举始于隋朝,历于唐宋元明清,前后一千三百年,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

(一)、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阶段考试:

1、童生:凡应考生员,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秀才。

2、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的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3、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由礼部举行,举人参加,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统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而第一名者称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同进士出身。

(二)、三元及连中三元者:以上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有科举制度以来(605年),状元创始于唐朝(622年), 至其消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科)近1300年连中三元者仅有十七人(包括3名武状元):唐朝的崔元翰、张又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寘、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棨、陈继昌。历史上也出过3位连中武科三元的“武状元”第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南京人尹凤,第二位明朝万历年间, 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第三位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

1、我国状元有多少?

据史籍记载,中国科举时代的状元(不包括武状元和女状元),唐朝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共有状元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31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时止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辽金两代,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为18人,金为15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以上合计,中国历史上共有状元552人。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由于男尊女卑,妇女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产生女状元。直到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

2、我国第一位状元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至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经历一千三百年。状元创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延续至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孙伏伽,孙伏伽是贝州武城(河北清河)人。

唐高宗李渊武德年间(622年),壬午科状元,为唐代第一位状元,也是我国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在隋朝时考取进士,后来跟随李渊在晋阳易职起兵反隋,后建立唐朝。唐开科取仕时,孙伏伽经李渊批准,又参加考试被主考官申士宁判为第一名状元。

3、徐州地区状元李蟠,自科举制度以来,徐州地区只考取一名文状元;李蟠(1655—1728),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为举人,父亲为拔贡。李蟠三十六岁中举,43岁(康熙三十六年)中进士。殿试时康熙提问治国三策:靖边、吏治、河防如何做法?李蟠有条有理、口若悬河、文对精彩。被康熙亲点状元。

4、中国历史上科考皆夺魁的奇才状元(六个第一)明朝的黄观,清朝的钱棨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乡试第一名为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的第一名则通称为案首。

科举考试是万人争过独木桥,考取状元实属不易,连中三元者尤为难得。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能取得六个第一者难度更大。黄观是明代的奇才,被称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州人(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其父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入赘贵州上清溪许家。黄观出生后随母姓,名叫许观。直道官做礼部右侍郎后,获恩准恢复原姓改为黄观。

黄观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xu)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乡试获第一名中解元。次年会试又第一名为会元,同年由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又中状元。是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而黄观在入太学前的县试、府试、院试均取第一名。黄观在中状元后任翰林院编修,並讲学于东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副部级),1398年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黄观、方孝孺、黄子澄等,是建文帝的股肱(gong)。 燕王朱棣拥兵自重、入朝不拜。黄观密奏建文帝扣留燕王。建文帝优柔寡断,不听,放虎归山,燕王回去发起“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夺侄皇位,大杀建文旧臣。一份五十人的奸臣中,其中,方孝孺、黄子澄。而黄子澄名列第六。黄观妻翁氏和两个女儿逮捕,发配给训象的为妻。翁氏早有准备,将钗钏首饰发给家奴;带两女及十多名家人投河自尽。朱棣将黄氏家族男丁杀光,黄观之弟黄觏(gou)儿子逃过此劫。

5、“六元”状元 钱棨1734年—1799年

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六个第一的三元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二个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考秀才夺得的“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第一个夺得六个第一的是明朝的黄观。苏州的”三元坊”就是因他而来。

钱棨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钱中谐,顺治丁酉(1657)举人,戊戌(1658)进士。康熙已未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甲第14名,授官翰林院编修。当时,江苏巡抚汤斌曾亲笔题写“奎壁凝辉”匾额,高悬钱家府第大门之上。钱中谐曾参加纂修《明史》,另著有《中吴文献》六十册,《三吴水利》三卷,崇祀乡贤祠。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

接下来的殿试,乾隆非常欣赏他的文卷,在他的试卷上写了“第一甲第一名”六个鲜艳的朱色大字。这样他就成了连中三元的状元。乾隆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庆贺钱三元的出现。其诗云:

乾隆不仅赞赏他的殿试对策好,文章虽只“近千言”,而内容切实,表述完整,书法亦端正,清秀有力。在京的士大夫们及四方诗人纷纷赋诗祝贺,“和者数百家”。曾是钱棨乡试座主的翁方纲,又以伯乐自任,发起三元喜宴,一人曾作有《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诗等四首。翁方纲还特地将这些祝贺诗收集起米,汇编成《三元诗集》,并付梓传世(《清稗类钞》第二册)。

钱棨能诗善文,可惜诗文大多散佚。又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学“二王”,书体韵美流畅,严谨中见变化,匀称中见跌宕,毫无馆阁之气。《江苏诗征》录其七律二首,风格沉着雄迈。

钱棨墓葬吴县胥口香山嘴九典港口,状元石韫玉曾为他撰写墓志铭。

(三) 科举考试

1、邳州明清功名人数

明朝:文进士五人、武进士一人

文举人二十一人、武举人四人

贡生二百三十三人

清朝:文进士七人(其中包括宿羊山陈桃园的陈作新、陈略父子)武进士八人

文举人十七人、武举人六十四人

拔贡二十八人(其中窦洪渐、窦洪年)

贡生二百三十二人(其中陈畴、沙振彩)

2、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甲辰科取士之年,时逢慈禧七十寿辰,改甲辰正科为甲辰恩科。经过礼部会试后,谭延闿等273名贡士于这年七月四日参加殿试,殿试录取的前三名是: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沈钧儒先生,也是在这次殿试中获进士二甲名次。第二年,慈禧太后推行新政,下了立停科举的诏书。甲辰恩科殿试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3、喝墨水的来历

中国历史上的北齐(550—577)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时规定:士人应试者,凡书迹滥劣者要罚饮墨水一升。《隋书仪礼志》里也规定:士人应试者,凡书迹滥劣者要罚饮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时,也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

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实行了,但是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

4、白发考生有多少

宋朝梁颢82岁中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1699年清康熙,广东考生黄章在京城凌晨进场时,由曾孙提灯引路,灯上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

1736乾隆年间会试,参加考试的人中80岁以上3人,70岁以上者40人。

1761年会试   80岁以上者7人、70岁以上19人

1770年乡试张次叔94岁江西李炜99岁

1771年会试    江西李炜100岁

1789年乡试    80岁以上者94人

1790年会试    90岁以上者4人、80岁以上73人

清嘉庆:1801年乡试 80岁以上251人

1802年会试 70—90岁以上者180人、95岁以上6人

清道光:1826年  广东举人陆云从104岁未中,道光帝赐国子监司业。

1840年  长沙监生于会来104岁未中,道光帝赐举人。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是统治者选拔、培养、任用各级官吏的主要途径。

5、关于科举的名词解释

①童生:未考中秀才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也叫儒生。

②秀才: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秀才也叫生员,一般称相公

③廪膳生员:简称廪生,秀才根据考试的名次等,分为廪生、曾生、附生。府学、县学都有廪生,名额有限定。秀才挨次補廪后可以按月向官府领取膳米。

④贡生:从秀才中选拔到国子监肄业的人,实际上不一定入学。清代有多种途径可取得贡生的资格,和举人进士一样可竖旗杆。

⑤岁贡:每年按资格换次推出的叫岁贡,也叫挨贡。

⑥优贡:每三年由学政选送“学行兼优”的並经考试而取得的叫优贡。

6、出贡竖旗杆:秀才取得贡生资格后,就可以和举人、进士一样在宗祠或家门前竖旗杆,表示“荣祖耀宗、改换门庭”。

7、国子监:是明、清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博士又叫五经博士,向学生讲授五经的教官,是从八品官阶。国子祭酒:校长、祭酒司业:副校长、监承:训导长、主薄:教务长,还有教授、直讲等教职人员。

8、入了翰林进士被选送进翰林院。殿试一甲的进士按例受职翰林院修撰或编修。以下名次也根据情况,有授职翰林院检讨或庶吉士的。翰林院在明清时,虽无实际职权,但担任翰林院的职务,仍是文官升迁的重要阶梯。

9、庶吉士:中进士后还可以参加朝考,考取者为翰林院庶吉士。朝试的第一名者为朝元,难度比“三元及第”更高。

在清代的制度,凡进士考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的,在庶常馆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考试及格者可分配职务。

10、保结:以廪生的资格为应试童生担保,没有冒籍、匿丧和身家清白等,又称“廪保”。

11、会试、殿试:在科举考试中,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会集全国举人的会试,由中央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贡士经殿试合格者统称进士。

12、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翰林院

唐朝:设翰林院,设有翰林待诏,翰林供奉又称翰林学士,掌管书写皇帝的命令,但不是考试取得的,不是正规的朝官。在宫廷内的学士院住宿,兼有顾问、幕宾、清客的身份,不离皇帝的左右但可以进言参政並直升宰相。

宋代:翰林院掌政事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同等地位。代皇帝撰文告。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为皇帝进讲书史为职,倍加恩宠。凡执政大臣多授于某某殿大学士的荣誉,以示尊崇。

明代:翰林是从进士中选拔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变成正规的朝官。明仿唐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大内:内阁、天子宫殿)。常侍皇帝殿阁之下。内阁,即非官属,即非官名,简任文臣入阁。参于机务,不能直接指挥行政可得宠升官。大学士本身品秩虽只五品,升官职可至尚书侍郎。内阁地位提高到六部以上,可称阁老。

清代:雍正设军机处,内阁不在干预朝政。军机处为最高行政机构,习惯上也称内阁,是首脑部门的代称。凡进士经朝考取中庶吉士的均称翰林。

13、太学生:古代的学生,西周有太学生。西汉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名。顺帝时大发展,太学生达三万人。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4、朝考:清代进士经过殿试,取得出身(资格)以后,仍须再应一次朝廷的考试,由皇帝特派大臣阅卷,称为“朝考”。按朝考的成绩结合殿试及复试的名次,由皇帝分别决定应试何种官职。最优者任翰林院官,其次者分部以京官任用,又次者分省以知县任用,再次者以教官(各府、州、县学之官)任用。朝考选为庶吉士者称翰林。

参考书目:《名家讲坛》 《纪晓岚传》《旧闻新知》 《邳州志》《中国文化知识精华》《隋炀帝》《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儒林外史》《陕西日报》 《报刊纵览》

旗杆底座功名台贡生四座斗不戴举人六座一斗戴进士八座两斗戴状元八座三斗戴一品大元四斗盖举人进士无础石贡生圆础磐石盖文官旗杆毛笔尖武官旗杆兽头站文旗杆上写官名武旗杆上姓图案

隋唐至今几经年,沙老大作概括全,读者闻之心中喜,全赖老师好大作!耄耋之人不言老,笔耕不辍昰楷模!

5月28日,市委书记王伟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重大产业项目是推进产业发展的根本支撑,要锚定“争当县域发展‘领头雁’、工业经济‘排头兵’”目标定位,聚焦项目招引再发力,优化服务出实招,高质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大后劲。

省工信厅发布,第二批江苏省省级工业遗产拟公布名单,我市碾庄铁木业社上榜,为徐州首家。

2月14日,市委书记王伟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安全生产法(节选)》。市委副书记、市长夏友峰出席。

6月12日,市委书记曹智率队赴陕西省扶风县开展苏陕对口协作工作,交流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商双方进一步合作举措,考察当地有关项目。扶风县委书记王丽等参加活动。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周8-9日我市有分散性雷阵雨天气,其余时段以多云天气为主。另外,7-9日我市风力较大,最大阵风6~7级。本周最高气温36℃左右,最低气温18℃左右。

4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伟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高新区、经开区,实地调研部分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他强调,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以大项目挺起发展“硬脊梁”。

传统旅游目的地“繁花似锦”,新晋“网红”打卡地“热辣滚烫”。乡村郊野阡陌交通,叫人心旷神怡,市区宛若一座大型公园,家门口便有诗情画意。记者从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获悉,清明假期,我市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旅游市场呈现“春暖花开”模式。

4月2日,市政协十六届十次常委会议召开,围绕“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在前做示范”主题开展协商议政。

乐享大美春光,悦动精彩生活,4月4日,2024中国·邳州银杏湖千亩花海首届踏青风筝节正式开幕。

THE END
0.江南贡院考试号舍中的人生百态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先介绍一下“连中三元”四个字的意思,展示了哪三元:解元、会元和状元。状元,大家都明白。而解元和会元,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家看一个关系jvzquC41yy}/onnrkct/ew45h4zr4Bf
1.二甲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殿试有三甲一甲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那么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明清两朝都有数人是连中三元。 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jvzq<84o0fozkjur0eun1mte1t{bpsncp1>8;@9:0jznn
2.细说清代科举考试会试出线者称贡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2.会试后,贡士们进入科举总决赛,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没有淘汰者,走进宫殿就是进士,但原贡士排名不带入进士,由殿试重新排定名次,第一名进士称“状元”。 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位居第一,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就叫“连中三元”,但极其少见,清朝开科jvzquC41yy}/onnrkct/ew4688~nj:=
3.多彩贵州网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4人三元及第,: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陈继昌。jvzq<84o0e{mv~wg0iuh0ls1u{yugv4423<03:4461627;8:7:
4.有哪些诗人是连中三元导语:古代科举制度实施以来,隋唐至明末有13人连中三元,这其中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人,他们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哪些诗人是连中三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元指的是什么 三元指的是:状元、解元、会元,在我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三元,在科举考试中排名第一的人为称为元,但是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就被为“连中三元” jvzquC41o0vynsok0ipo8xjkeo0uqntgp577<6340nuou
5.长兴的解元会魁状元长兴风起飘萍清季废科举,之前称同省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全国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合称“三元”,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最高成就。文海浩繁,“三元”的光辉中,找寻长兴的星辰。 乡试第一,解元杨复 关于乡试,在各省举行,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主考官由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84gd69=e2363z>mf0jznn
6.历史中的科举: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监生和状元都是什么级别|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共有17人三元及第。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63:;35@;a39lg8mif:26229>ldo4ivvq
7.状元解读“状元、会元、解元,虽三年内必有一人。然其名甚美,妇人女子皆所健羡。一隔数年,便茫然不复能记其名矣。须其人有功业文章脍炙人口者,方能流传”。《中国状元大典》记载自唐代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起到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共726名状元,如此众多的状元其政绩、品行是各不相同,有的彪炳史册,有的史载甚寥。忠君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oohx4jvor049599560KUF\ESG[VK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