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表承载力与变形抗震验算

本文对结构抗震验算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包括地震作用、重力荷载代表值、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四部分内容。

1、地震作用

《抗规》5.1.1条对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做出了规定,具体见条文及条文说明。其中第4款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2、重力荷载代表值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取重力荷载代表值,即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具体规定及组合值系数见《抗规》5.1.3条。其中,雪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对一般民用建筑系数取0.5。

3、截面抗震验算

1)组合公式

《抗规》5.4.1条给出了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公式:

S=γGSGE+γEhSEhk+γEvSEvk+ψwγwSwk

各符号含义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详见规范条文。其中,S为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γG为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γEh、γvh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在仅计算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时取1.3;ψw为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建筑应采用0.2,条文说明指出“所谓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指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剪力和倾覆力矩相当的情况”。

2)截面抗震验算公式

《抗规》5.4.2条给出了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公式:

S≤R/γRE

各符号含义详见规范条文。其中,γRE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抗规》5.4.3条规定,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

4、抗震变形验算

1)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

《抗规》5.1.7、5.5.1条规定了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的结构范围,验算公式以及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需要注意的是:(1)弹性变形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刚度,一般可取弹性刚度;当计算的变形较大时,宜适当考虑构件开裂时的刚度退化,如取0.85ECI0。(3)计算时,一般不扣除由于结构重力P-Δ效应所产生的水平相对位移;高度超过150m或H/B>6的高层建筑,可以扣除结构整体弯曲所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具体见《抗规》5.5.1条及条文说明。

THE END
0.PKPMSTS参数设置有些结构,需要较多振型才能准确计算地震作用,这时尤其要注意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超过了0.9。比如平面复杂,楼面的刚度不是无穷大,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的结构,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很多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六、 地震周期折减系数、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和阻尼比如何确定? jvzquC41yy}/hjsrwuugv7hqo1vsqsjev1p{1=<475;/j}rn
1.5.6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5.6.5 非抗震设计时,应按本规程第 5.6.1 条的规定进行荷载组合的效应计算。抗震设计时,应同时按本规程第 5.6.1 条和 5.6.3 条的规定进行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效应计算;按本规程第 5.6.3 条计算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尚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jvzq<84yyy4nq{lckp4dqv4Jgnv0LPO5/462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