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稳和屈曲概念辨析|咕咕职业资源网

失稳和屈曲这两兄弟,经常混迹于钢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的朋友圈。

今天来聊聊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和区别。

结构在外界微小干扰下其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称为结构的失稳或者屈曲。严格来说失稳和屈曲不是一样的。

如果把压杆的失稳归为轴向缩短—屈曲点—后屈曲这一过程,屈曲就只是这整条曲线上的一个点而已,是轴向缩短曲线和后屈曲路径曲线的分界点。

1.1  失稳的定义

所谓失稳(instability),就是失去稳定平衡状态。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的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广泛被接受的观点是:失稳是结构由稳定平衡向不稳定平衡转移。

稳定问题要求找出外部作用与内部抵抗力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因此是一个变形问题。从结构受力上分析,稳定问题是结构从一个平衡状态出发,在不断增加的外部荷载下的变形,而结构刚度也随之不断变化,当外部荷载产生的应力使结构刚度矩阵趋于奇异时,结构承载能力就达到了极限,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

Lyapunov对稳定的平衡理解可以归纳为:如果在运动中,给系统施加一个以初始位移和速度表示的平衡干扰,该干扰应该满足足够小这一条件,如果系统的局部位移和速度的微小变化保持不变,即为稳定平衡。

钱若军把失稳定义成一种转移:把结构失稳前后定义成两种状态,结构失稳前为第一种状态(基本平衡状态或者前屈曲状态),结构在失稳后成为第二种状态(后屈曲状态),从理论上讲,一旦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无论是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其应力、应变以及变位关系就是一一对应的,区别在于第一种状态是基于初始的几何、材料以及荷载条件,而第二种状态由于经过失稳的状态转移,它应该基于临界点处的几何、材料以及荷载条件。总之:目前非线性稳定理论的基础就是平衡状态在任意微小的扰动下向临近的平衡状态转移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如下图,刚性圆球受到干扰力后,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干扰力撤销后:

稳定平衡:凹面上,刚球回到原来位置;

随遇平衡:平面上,刚球在新的位置稳定;

不稳定平衡:凸面上,刚球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偏离远去;

1.2  失稳的分类静力结构失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稳定(又称为欧拉稳定,特征值稳定,分支点失稳),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第一类稳定,分支点失稳问题(bifurcation instability),即达到临界荷载时,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外,理论上仍然可能出现第二个平衡状态,例如轴心受压的直杆。数学上说,微分方程在特征值附近,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欧拉失稳是一种数学上的失稳,它不考虑受力过程中材料特性的变化。从力学上说,结构的刚度由两部分构成,我们把这两个刚度矩阵称为材料的刚度矩阵和几何刚度矩阵。材料刚度矩阵体现结构的材料特性,是结构本身的特征,当不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时,材料刚度矩阵在受力过程中是个常量。而几何刚度特性是与结构受力有关的一个量,同时也反映结构的几何特征。在结构分析中,计入几何刚度矩阵,就是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几何刚度矩阵会抵消材料刚度矩阵,当压力足够大时,两者相加组成的刚度矩阵就出现了奇异现象,此时结构就是出现了特征值失稳。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问题(extreme point instability),即结构保持一个平衡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应力比较大的区域出现塑性变形,当荷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即使不再增加,甚至有时减少荷载,结构变形也自行迅速的增大而导致使结构破坏,所以第二类稳定问题被称为丧失承载能力的失稳。从力学分析角度看,分析结构第二类稳定问题,就是通过不断求解计入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结构平衡方程,寻求结构极限荷载的过程。由于考虑了两种非线性效应,因此材料刚度矩阵和几何矩阵都在变化,当两者相加组成的刚度矩阵出现了奇异现象,这时候结构就发生了极值点失稳。材料力学课本中介绍的是第一类稳定,即欧拉稳定。而实际结构中,通常第二类稳定的临界荷载会小于欧拉稳定的临界荷载,故实际结构中是第二类稳定起控制作用。

1.2  失稳的分类

静力结构失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稳定(又称为欧拉稳定,特征值稳定,分支点失稳),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

第一类稳定,分支点失稳问题(bifurcation instability),即达到临界荷载时,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外,理论上仍然可能出现第二个平衡状态,例如轴心受压的直杆。

数学上说,微分方程在特征值附近,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欧拉失稳是一种数学上的失稳,它不考虑受力过程中材料特性的变化。

从力学上说,结构的刚度由两部分构成,我们把这两个刚度矩阵称为材料的刚度矩阵和几何刚度矩阵。材料刚度矩阵体现结构的材料特性,是结构本身的特征,当不考虑材料非线性影响时,材料刚度矩阵在受力过程中是个常量。而几何刚度特性是与结构受力有关的一个量,同时也反映结构的几何特征。在结构分析中,计入几何刚度矩阵,就是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几何刚度矩阵会抵消材料刚度矩阵,当压力足够大时,两者相加组成的刚度矩阵就出现了奇异现象,此时结构就是出现了特征值失稳。

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问题(extreme point instability),即结构保持一个平衡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应力比较大的区域出现塑性变形,当荷载达到一定数值时,即使不再增加,甚至有时减少荷载,结构变形也自行迅速的增大而导致使结构破坏,所以第二类稳定问题被称为丧失承载能力的失稳。

从力学分析角度看,分析结构第二类稳定问题,就是通过不断求解计入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结构平衡方程,寻求结构极限荷载的过程。由于考虑了两种非线性效应,因此材料刚度矩阵和几何矩阵都在变化,当两者相加组成的刚度矩阵出现了奇异现象,这时候结构就发生了极值点失稳。

材料力学课本中介绍的是第一类稳定,即欧拉稳定。而实际结构中,通常第二类稳定的临界荷载会小于欧拉稳定的临界荷载,故实际结构中是第二类稳定起控制作用。

失稳的分类

分支点失稳力和位移的关系

1.3  屈曲的定义

所谓屈曲(buckling),是指在微小的干扰下杆件发生的变形。从能量角度讲,结构的屈曲就是指伴随着能量的释放,结构由高位能平衡状态向稳定的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极值屈曲             不稳定的分枝屈曲       稳定的分枝屈曲

几个常见的概念:

线性屈曲:是以小位移小应变的线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分析中不考虑结构在受载变形过程中结构构形的变化,也就是在外力施加的各个阶段,总是在结构初始构形上建立平衡方程。当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结构构形将突然跳到另一个随遇的平衡状态,称之为屈曲。临界点之前称为前屈曲,临界点之后称为后屈曲。

侧扭屈曲:梁的截面一般都作成窄而高的形式,对截面两主轴惯性矩相差很大。如梁跨度中部无侧向支承或侧向支承距离较大,在最大刚度主平面内承受横向荷载或弯矩作用时,荷载达一定数值,梁截面可能产生侧向位移和扭转,导致丧失承载能力,这种现象叫做梁的侧向弯扭屈曲,简称侧扭屈曲。

1.4  特征值屈曲

特征值的数学涵义:一个向量(或函数)被矩阵相乘,表示对这个向量做了一个线性变换。如果变换后还是这个向量本身乘以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特征值。设 A 是n阶方阵,如果存在数m和非零n维列向量 x,使得Ax=mx 成立,则称 m 是A的一个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或本征值(eigenvalue)。特征值屈曲分析不仅仅可以提供屈曲模态供引入初始缺陷,其得到的临界屈曲载荷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带有初始缺陷的临界屈曲载荷值实际上比这个值要低。

结构的静力平衡方程如下:

[K]:结构的弹性刚度矩阵

[KG]: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

{U}:结构的位移

{P}: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将几何刚度矩阵用临界荷载系数与使用初始荷载计算的几何刚度矩阵的乘积表示,则有:

令等效刚度

平衡方程失稳的条件就是上式存在奇异解,即等效刚度矩阵的行列式的值为零。特征值屈曲分析,也叫线性屈曲分析,就是解下式的特征值,屈曲分析中的特征值就是临界荷载系数:

式中,λ为特征值(临界荷载系数)。

临界荷载 = 初始荷载x 临界荷载系数。

小结:

1、屈曲是失稳的重要原因。

2、屈曲是结构受力过程中的某一个特殊时刻,失稳则是整个受力过程。

学以致用之结构日记作者

个人持有和运营

IP属地: 广东

主要分享一点设计心得以及成长经验与大家交流探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客服:电话 132 4387 2306(工作时间 10:00-20:00) 微信 zy99net

THE END
0.中级软件设计师知识总结软件设计师中级是最底层的模式,关注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现时通过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构件与构建之间的关系。每种编程语言都有它自己特定的模式,即语言的惯用法。例如c++语言的惯用法就是:引用–计数 设计模式的分类 设计模式可以被分成三种: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22;7568ftvkimg8igvcomu8652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