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景目标和根本追求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设想的重要目标。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因此,在未来社会,生产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生产的发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未来人们得以获得充分的自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持续进行探索的重要主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土地政策上。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都蕴含着缓解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现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农民脱贫和城乡共同富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了共同富裕的地位。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就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小康”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在中国实现小康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不仅强调发展水平,更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人口、区域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举措要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5986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3834元,农村居民17131元;城镇化率超过6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2%;到2021年3月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4亿人,覆盖95.4%人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向世界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卓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是新阶段走向共同富裕的起点。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也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性目标,而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将贯穿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始终,也将贯穿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的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走向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矛盾

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但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并不平坦。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新征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不会少,有时甚至是更多和更为复杂的。从国际来看,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浪潮加剧了国际格局的不稳定性;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矛盾不断出现,而且更加复杂。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要有效解决它们,必须准确判断当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指的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存在短板。二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带来空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三是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东部生产总值是东北的10.28倍。

发展不充分指的是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从经济建设来看,当前市场竞争仍不够充分、动能转换仍然不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从政治建设来看,法制有待完备、法治理念有待提高;从文化建设来看,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社会建设来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还需要更多努力;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有待提升。

新发展阶段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在新发展阶段,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促进社会公平。要抓住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走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做大“蛋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确保人民当家做主落到实处,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分配好“蛋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既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生产发展,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要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具体有: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公平;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实现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等。要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具体有:完善税收制度,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脱贫地区的转移支付等。要积极发展第三次分配,鼓励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要建立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THE END
0.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理论首先,从发展理念的演进逻辑上看,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势在必行。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目标牵引,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目标要求更加契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因而,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协调、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成为落实新发展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IK4p31814:42;3=0e=5753344;7;82=/j}rn
1.“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伟大飞跃的成功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这样,我国就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 jvzquC41yy}80ƒw0gjv0ls1||{t|‚}|z1oohx4324903>970jzn
2.学习第11季19期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讲的是发展的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十九期课后习题作业第1题答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讲的是发展的___。(多选) A.平衡性 B.协调性 C.经济性 D.可持续性 答案:ABD(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以上就是青年大学习第11季第19期课后习题作业第1道习题答案分享。jvzq<84o0otx0ls1pg}t1lmkpc536A6;334ivvq
3.李旭红:可持续性发展视角下税收政策如何变化天竺语税可持续性发展税收政策的渐进性与协调性 可持续性发展税收政策起源于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但是必须考虑到其与财政持续性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相适应。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考虑到渐进式优化的路径,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违背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自然规律。具体而言,环境污染涉及两个层面:一类是区域性污染 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32@7946<45B>9:54ivvq
4.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外资的同时,也要重视增加进口和对外投资合作;在巩固发达国家传统市场的同时,也要重视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加工贸易附加值;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参与全球化分工合作;在提升沿海开放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快内陆和沿边开放,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jvzquC41yy}/3;8930io1;5341731991CTZJ3<:678=649:655?70|mvon
5.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着新时代我们必须自觉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整体性协调性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jvzquC41yy}/s|yjgqxz0ls1|j{bpzz1dmpy1;53;/731:<1ea724>8775930qyo
6.中国的全面小康:历史脉络与现实成就观点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发展的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自中央提出“小康”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9—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7%左右的水平;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6142821:5271i2298/54857A>;0jznn
7.财税研究所许多经济学家从工业化进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一体化、区域平衡、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等各种角度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本文仅从 “双倍增计划”角度做简要分析。党的 “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jvzq<84krhz/t~h0gf{/ew4{lem0umun1;:23Bh984?28=ic:c6gg;f8ddi66og930nuo
8.中国理论网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jvzquC41yy}/elurj0ipo7hp1d}ze87245671}7245672>d58:8::7mvon
9.以现代化建设多维视域定位“新苏北”但以现代化建设多维视域观察江苏高质量发展,还是有值得补齐的“短板”,其中明显的现实就是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不平衡,在苏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同时,苏北一些发展指标却长期落后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成为影响江苏整体实力持续增强的制约因素。 视域一:江苏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 jvzquC41yy}/eww0ep5tjjsijco0szqd14634:6431z32;73347`7;;28;79;7xjvor
10.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简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因此,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硬科技”领域的发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进一步支持新能源等技术行业加快发展,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政策要进一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uzpetov1814:22:/871mte/kqrer~|o5<17@67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