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考研题范围《构造地质学》(通用篇)

长安大学考研题范围《构造地质学》(通用2篇)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剪切带内面理(s)、糜棱岩面理(c),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褶皱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断弯褶皱作用:fault-bend folding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这种褶皱作用与断坡密切相关,褶皱发生在断坡形成之后。●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拉分盆地(pull-apart asin):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形似菱形,曾称为菱形断陷,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

●构造层次:因向地下深处温压升高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导致变形变化造成的地壳-岩石圈的分层。

●花状构造(棕榈树构造):是走滑断层系中一种特征性的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故称为花状构造。根据花状构造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可以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共轴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或产状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群节理,则构成节理系。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逆冲叠瓦扇:如果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逆冲断层,这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可称为逆冲叠瓦扇。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劈理的域构造: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

《构造地质学》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

●侏罗山式褶皱:又称过渡型褶皱,代表性构造是隔档式与隔槽式褶皱。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中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连续变形:若果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应变状态是逐渐改变的,则称为连续变形。

●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分布均匀,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至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流面:是由片状,板状矿物以及扁平状火山碎屑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大致与火山熔岩流底面平行。

●流线:由针状、柱状矿物及长条状火山碎屑定向排列形成。它可以指示熔岩流的相对流动方向。

●韧性剪切带:一些断层不见断层面,但可见明显位移,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它们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压溶作用:发生在垂直最大压缩方向的颗粒的边界上,溶解出的物质由化学势能控制下向低应力区迁移和堆积。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以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为直角坐标系的圆。●褶皱赤平投影π图解:圆柱状褶皱在赤平投影上表现为同一褶皱面不同部位法线投影(极点)大致沿着一平面大圆(π圆)分布的图解,π图的极点叫做π轴。

●应变硬化:在中、低温条件下,多数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一个小的正斜率,这说明如果想继续进行塑性变形,必须使应力增加到大于初始的屈服应力,这个过程称为应变硬化。●盆岭构造:指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列的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单元。是在区域性伸展作用下形成的地堑、地垒、掀斜式阶梯断层控制下形成发育的,是伸展区具有典型性的构造-地貌形式。

●褶皱赤平投影β图解:圆柱状褶皱在赤平投影上表现为同一褶皱面不同部位产状投影的平面大圆交汇成一点或密集在很小范围内的图解。

●变质核杂岩: 由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隆状产出或拱形强烈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基底和盖层之间是低角度正断层,一般呈铲状,称拆离断层。其浅处是脆性断层,到深处转变位韧性剪切带。

二、简答论述

●简述在浅变质变形沉积岩区确定地层层序的沉积与构造变形标志。12 ●简述在浅变质变形沉积岩地区确定地层层序(或地层面向)的基本方法。

答: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确定岩层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有:

1.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由纹层互相斜交组成,常呈弧形,有多种类型。根据前积纹层的形态及被层系面截切的关系可以判定岩层的顶、底面。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

《构造地质学》

2.递变层理: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3.波痕: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振荡式波痕成对称的尖脊圆谷状,尖脊指向顶面,圆弧指向底面。

4.层面暴露标志:常见的暴露标志有泥裂和雨痕。

泥裂也称干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经暴晒干固时收缩形成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在剖面成V型,尖端指向岩层底面。

雨痕是雨点落在湿润又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面时,冲打出的圆形凹坑及其突起的边缘,雨痕被上覆沉积物覆盖填充并掩埋成岩后,岩层面上留下凹坑,在上覆岩层底面会有突起印模。

5.生物标志:如化石、叠层石、植物的根系在岩层中的保存状态也可以判定顶底面。6.底面印模:当水流或涡流在松软的沉积物上流动,会在沉积物表面留下各种形态凹坑和沟槽,这些痕迹常被砂质充填,成岩后,他们多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保留下来,称作底面印模或铸型。底面印模常以原始凹槽相反的形态反映出来。

另外,根据沉积层系内的冲刷面和上覆岩层的碎屑也可以判别岩层的相对层序。●论述不整合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18 答: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期间有反应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平行不整合的出现,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2.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不整合接触关系式研究地质发展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确定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不整合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依据之一,不整合线式地质填图的重要的地质界线。对不整合在空间的展布及其类型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状况及其变化。不整合面上的岩层中常可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产。不整合面利于岩浆和含矿溶液活动,常常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不整合面也是石油、天然气储聚的有利场所。

●简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43 1,各向异性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各向异性使层状岩石受压可形成褶皱)2,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增大了岩石的极限强度;增大了岩石的韧性)

3,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常使材料的韧性增大,屈服极限降低)4,孔隙流体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使岩石强度降低;促进矿物在力作用下的溶解迁移和重结晶,从而促进了岩石的塑性变形;产生空隙流体压力的效应)

应变速率的影响:岩石在缓慢的应变速率下,表现出韧性的特点。

蠕变能在低于岩石弹性极限的情况下使岩石产生永久变形;松弛:能使部分弹性变形转化为永久变形。其共同的效果都相当于降低了岩石的弹性极限。

●简述劈理结构分类的依据及劈理结构分类的主要类型。63 答: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及其特征能识别的尺度,把劈理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

1.连续劈理:凡是岩石中矿物分布均匀,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至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连续劈理又

《构造地质学》

细分为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

2.不连续劈理:劈理域中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不连续劈理又可分为褶劈理和间隔劈理。

●简述在野外区分面理和层理的工作方法。69 答:在强烈变形变质岩石中,面理的发育常常把层理掩蔽起来。

1.区分层理和劈理,一方面要观察所观测到的平行面状构造是否存在原声沉积标志,如粒级层、交错层、波痕等,特别要努力寻找和追索具有特殊岩性或结构、构造的标志层。

2.通过较大范围的追索和填图,把层理和面理区分开来,查明两者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空间展布规律。必须指出的是,当运用二者之间几何关系,即通常采用二者之间夹角关系来判断沉积岩层层序是正常还是倒转的关系时,要十分慎重。应与其他原生沉积构造标志的判断相结合。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结论。

●简述线理的基本类型并评价其对构造运动学分析的意义。78 答:根据线理成因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根据观察尺度可分为小型线理(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和大型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压力影构造)。

线理是构造运动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们即能指示构造变形中岩石物质的运动方向,又能用于分析构造变形场内岩石的有限应变状态。

1.一般地,在挤压、拉伸和压扁等情况下,构造变形中运动学坐标系a、b、c轴的方位与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X、Y、Z轴(或A、B、C轴)的方位一一对应,互为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等的方位既能代表岩石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又能代表岩石有限应变椭球体的最大主应变轴X轴的方位,而石香肠、窗棂构造和皱纹线理等的方位则代表了岩石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方位。

2.在简单剪切变形中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只有中间主应变轴Y轴不变,并与b轴的方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矿物生长线理和拉伸线理的方位只能代表岩石有限应变椭球体的最大主应变轴X轴的方位,而不能代表岩石变形过程中物质运动的方位。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等的方位仍能代表岩石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中间主应变轴Y轴的方位。

●简述褶皱位态(空间方位)分类依据以及褶皱位态分类的基本类型。88 答:褶皱在空间的位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的产状。以横坐标表示轴面的倾角,纵坐标表示枢纽倾伏角,可将褶皱分成七种类型:

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于水平,倾伏角为0°-10°;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倾竖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70°-90°;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为0°-10°; 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倾伏角为10°-70°; 6.平卧褶皱: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20°;

7.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为20°-80°,枢纽在抽面上的倾伏角为20°-70°。

●论述褶皱横截面形态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91 答:兰姆赛根据褶皱层的等斜线形式和厚度变化参数所反映的相邻褶皱曲率关系,将褶皱分为三类五型:

I类:这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曲率越大等斜线越密)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型:

I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为典

《构造地质学》

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I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形式。

II类:等斜线相互平行且等长。褶皱曾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纵弯褶皱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与伴生构造基本特征。110 ●论述纵弯褶皱作用伴生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简述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及其伴生构造组合类型与分布状况。110 答:纵弯褶皱是指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力学上称为屈曲。一般假定岩层在褶皱前处于原始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是地壳水平挤压的结果。纵弯褶皱内各部分的应变特征取决于岩层的弯曲方式及变形过程中压扁作用的影响。纵弯褶皱内部的应变分布形式有两种:

1.中和面褶皱作用

由于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成的单层弯曲,类似于向平板梁末端加压形成的弯曲。由于层的中部有一个无应变面,所以也称为中和面褶皱作用。其应变特征为:

a.因为变形作用仅仅是环绕褶皱轴的弯曲作用,所以在理想的情况下,平行于褶皱轴的方向没有拉伸作用,褶皱是一种平面应变,褶皱轴平行于区域的中间应变轴。

b.褶皱层各处垂直层面的厚度不变,典型的褶皱形态是IB型平行褶皱。

c.虽然总体厚度不变,但其内部各个部分顺层发生了长度的变化以调节层的弯曲,称其为切向长度应变。

d.褶皱作用前褶皱面上原来与褶皱轴成Θ角的直线线理,在褶皱过程中弯曲。由于岩石变形时的韧性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小构造:

a.在岩石呈韧性变形的条件下,褶皱的外侧受侧向拉伸而垂直层理变薄,可形成平行层理的小劈理;内凹部分垂直层理受压扁而加厚,可形成扇形劈理,也可以在内侧层面形成小褶皱。随着变形的继续,因外侧变薄内侧加厚而可使中和面向外侧迁移。

b.在岩石韧性很小的条件下,外侧受拉伸可形成垂直层理的张裂,通常为同构造分泌的结晶物质所充填而形成正扇形排列的张裂脉。由于最外侧应变最强,所以张裂由外侧向内发展,形成尖端向内的楔形脉。内侧的顺层挤压而形成顺层的充填脉。在岩层弯曲过程中,随着外侧张裂脉的向内发展,中和面逐渐向内移动,最后甚至可行成切穿整个层的扇形张裂脉。

c.当岩石的韧性稍大而形成剪裂时,则弯曲的外侧形成正断层式的共轭剪裂,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背斜顶部的地堑;内侧则形成逆断层式的共轭剪裂。

2.顺层剪切作用(弯滑褶皱租用和弯流褶皱租用)

由平行层面的剪切而调节了层的弯曲,如果剪切应变集中于层面之间,则称为弯滑褶皱作用。如果剪切应变透入性的散布于整个层中,剪切作用发生在晶粒或晶格尺度上,宏观上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则称为弯流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具有许多伴生小构造,这些小构造可以作为其判别标志。

1.擦痕和阶步:如为背斜,上层相对于下层向转折端运动,会出现擦痕和阶步。

2.层间劈理:在岩石呈韧性条件下,褶皱的外侧受侧向拉伸而垂直层理变薄,形成平行层理的劈理;内凹部分垂直层理受压扁加厚,会形成正扇形的劈理。

《构造地质学》

3.小褶皱:如果层间夹有少量软弱层,由于层间移动可在其中形成层间不对称褶皱,如Z、S型褶皱。这种小褶皱与层理斜交,与层理的锐夹角指向外侧岩层的滑动方向。也会在纵弯褶皱转折端处发育M型对称褶皱。

4.节理和小断层:在岩性韧性很小条件下,外侧受拉伸形成垂直层理的张裂,据其应力状态,可以判断外层运动方向;当韧性稍大时可以形成剪裂,则弯曲的外侧形成争端曾是共轭剪裂,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背斜顶部的地堑,内侧则含形成逆断层式的共轭剪节理。

5.弯曲岩层线理:褶皱作用前褶皱面上原来与褶皱轴成θ角的直线线理,在褶皱过程中弯曲了。在中和面上因为没有应变,所以线理的产装虽然发生改变,但是其与褶皱轴的夹角仍保持不变。

6.虚脱现象:在比较脆性条件下,纵弯褶皱可以形成层间破碎带,由于强硬层的弯曲可以在褶皱转折端形成鞍状虚脱空间。

●论述剪节理和张节理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意义。128 答: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特征: 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又是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沙粒而过,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4.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充填。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放射性或同心圆状。

研究意义: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节理可以为矿液上升、渗透、沉淀提供构造条件。节理也是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聚场所。大量发育的节理常为水库和大坝等工程带来隐患。节理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规律与褶皱、断层和区域构造有着成因联系。所以,节理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助于分析地质构造。

●简述节理分期与配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132 答:节理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按先后顺序组合成一定系列,以便从时间、空间和形成力学上研究一个地区节理的发育史和分布产出规律。节理的分期主要依据两个方面:根据节理组的交切关系和各期节理的配套关系。节理组的交切关系表现为节理组的错开、限制、互切和追踪。

1.在节理组的错开上,后期的节理常常切断前期的节理。

2.如果一组节理延伸到另一组节理前突然中止,这种现象叫做限制,被限制节理组形成较晚。

3.如果两组节理互切,表明两组节理是同时形成的,有时成共轭关系。

4.节理追踪是后期节理的踪迹发育,并常常加以改造。因此,一些晚期节理比早期节理更明显、更完整。

节理的配套是指在统一的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的组合关系。节理配套是划分节理期次的良好依据。节理的配套主要依据共轭节理的组合关系,并辅以节理发育的总体特征

《构造地质学》

及其与有关构造的关系进行配套。这里的构造关系有:利用节理的擦痕、羽裂和派生张裂确定共轭关系,利用节理尾端变化,如折尾、菱形结环进行配套;两组节理互错,利用追踪节理的锯齿状张节理,两组雁裂也可以进行节理的配套。

●简述如何区分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是断层接触还是角度不整合接触。154 答: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即形成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断层的识别标志有:

一、地貌标志

1.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等。

2.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构造透镜体;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的揉褶带;断层岩的发育。

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岩体、矿化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放射状或环状岩墙;

5.岩相和厚度标志: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

二、构造标志

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在连续,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有:构造透镜体、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三、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四、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五、岩相和厚度标志

确定不整合的依据是不整合的各种标志,即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沉积侵蚀方面的标志、构造方面的标志、岩浆活动方面的标志、变质程度方面的标志。确定和分析不整合时,要尽量收集各种标志并相互补充验证;要尽力排除易于不整合混淆的断层等构造现象;还要考虑常常发生的断层叠加于不整合的情况。

根据上述标志可以准确分辨断层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论述伸展构造的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164 ●简述裂谷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165 答1.地堑和地垒:地堑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同倾向的正断层构成;地垒与地堑恰好相反,由两组走向平行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通常情况下,地堑和地垒相伴发育。

2.断陷盆地:在伸展背景条件下受基底及盆缘正断层控制发育的沉积盆地。规模大小不一。一般来说,断陷盆地规模越大,盆缘及盆内构造越复杂,控制其发育的因素也越多,往往是多次构造反转甚至与大型走滑作用联合形成的复合盆地。

3.裂谷:裂谷是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窄长断陷,切割深,发育演化期长,常具有地堑形式。裂谷可以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陆裂谷)主要特征是:

a.裂谷是由一系列以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过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b.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沉积; c.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

d.大陆裂谷的岩浆岩有两类共生组合: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

《构造地质学》

岩-响岩或粗面岩套;

e.深部结构上,裂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玄武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垫。

形成机制:大洋裂谷、陆间裂谷和大陆裂谷共同构成全球的裂谷系。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是一演化系列,就是大陆开裂、漂移、海底扩张的过程。

4.变质核杂岩:(特征参考下题)

5.岩墙群:岩墙是横切围岩构造的板状侵入体,常成群出现,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是一种伸展构造的重要样式。

6.区域性岩浆活动,尤其是大规模的玄武岩流溢活动。●论述变质核杂岩构造的组成要素及其形成过程。166 答:变质核杂岩是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变质核杂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变质核杂岩由深层抽拉抬升的变质基底和变形较轻的盖层组成,外形近圆形,直径一般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呈分散孤立的穹窿状产出。

2.基底与盖层以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正断拆离断层分隔;基底岩石属塑性变形域,内部有岩体侵入,变形强烈;顶部总是发育一条厚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糜棱岩带,糜棱岩化随着与拆离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向深部过渡为正常片麻岩。

3.拆离断层原始产状近水平,在伸展拆离中变成犁式,其上盘以发育多米诺式断层为特征,亦有次级顺层断层并使地层拆离减薄和缺失,使得地层柱中的上部地层直接覆于基底变质杂岩之上,变形属脆性域。盖层也可因侵入作用而变质。原始拆离断层可因穹隆作用而呈穹状。在长期发展中可形成不止一条拆离断层所组成的拆离断层带。

4.拆离断层(带)是一条岩石强烈破碎带,与其接触的糜棱岩带的顶部可卷入碎裂岩化而形成绿泥石微角砾岩;随着顺拆离断层倾斜向下趋近塑性域,碎裂带逐渐转变为狭窄的网状韧性剪切带,进而汇入糜棱岩构成的韧性剪切带。

●简要介绍并评述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机制。173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184 ●论述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构造组合形式。173 答: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型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

广泛研究确证,逆冲推覆构造不仅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在高活动性的原稳定地块(如地台)等构造单元中,亦有大量发育。以高活动性著称的我国某些地台单元中,逆冲推覆构造亦常成为重要的具有特色的一类构造。

在造山带内部的逆冲推覆构造,变形极其强烈复杂。前陆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变形虽也很强烈,但相比下往往保存了更完整的固有特点;尤其是这里的逆冲推覆构造常与油气赋存密切相关,因而称为70年代以来研究这类构造的理想场所,并总结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贾米森根据逆冲推覆带中褶皱与断层的相互关系,将褶皱作用分为三类,即断弯褶皱作用,断展褶皱作用和断滑褶皱作用。

2.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这种作用意味着逆冲断层沿着断坡的位移逐渐消失以至停止,褶皱实际上是塑性应变的地质表现。

3.断滑褶皱作用:其中发育的褶皱与断层褶皱作用中相似,也产出于断层终端。所不同

《构造地质学》 的是与下伏逆冲断层的断坡无关,而是顺层滑脱的结果。在褶皱之下顺层滑脱的位移也逐渐消减以至停止。

主要构造组合形式:

1.叠瓦式:产状相近的若干条逆冲断层成束产出,一条条产状相近并向同一方向逆冲的断层。

2.背冲式: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两侧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3.对冲式: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对着一个中心相对逆冲。

4.楔冲式:产状相近的一套逆冲断层和一套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下窄的楔状冲断体。●试述判断一低角度断层是逆冲推覆构造还是伸展剥离断层的主要标志。188 答:低角度断层是指一般倾角小于30度的断层。它主要分为剥离断层和逆冲推覆构造。剥离断层是指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逆冲推覆构造是指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低角度大型构造。二者区别如下:

1.断层组合:剥离断层为正断层,地堑、地垒和盆岭等;逆冲推覆构造为逆断层和叠瓦双冲构造。

2.位移方向:剥离断层为上盘下滑,水平伸展构造;而逆冲推覆构造为上盘上升,水平收缩构造。

4.变质相带:剥离断层变化迅速,具突变性;而逆冲推覆构造具有重叠和倒置。5.与地层的关系:剥离断层地层缺失和减薄;逆冲推覆构造地层重复和增厚。6.应力场:剥离断层为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为挤压环境。

7.构造背景:逆冲推覆构造不仅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在高活动性的原稳定地块(如地台)等构造单元中,亦有大量发育。

1.剪切断裂带的应力状态:在剪切作用下于断裂中可形成两组里德尔剪裂及张裂,继之可形成压剪性断裂。里德尔剪裂与主走滑断层约成15°相交,两者滑向一致。压剪性断裂与主走滑断层的交角小于17°,与里德尔剪裂倾向相反,但滑向一致。由于压剪性断裂与两组里德尔断裂的连接和贯通,常常将断裂带切割成一些列菱形或近菱形块体;断层的弯曲也易切割成菱形块体。因此,往往构成发辫式构造或隆、坳断块间列交织的海豚式构造。

2.走滑断裂带的弯曲部和端部的应力状态:在平直剪切带的终端,主断裂往往分叉为一套马尾丝状次级断裂,在一般滑动指向的终端,形成压性断裂扇;在滑动指向的另一端形成张性断裂扇。从而使整个剪切带分为四个应力状态象限。走滑断层在走向上并非总是平直延伸的,往往发生弯曲。这种弯曲主要是在各初始平直段雁列式断裂控制下形成的,弯曲部分的应力状态也受走滑的左右行与平直段的左右阶的组合关系所控制。因此可形成四种弯曲和相应的应力应变场:左行剪切带的左向弯曲部和右行剪切带的右向弯曲部,引起拉伸和断陷;右行剪切带的左向弯曲部和左行剪切带的右向弯曲部,引起挤压和断隆。在右行走滑和直线段的右阶状态下,弯曲部位处于拉伸状态;在右行走滑断层和直线段的左阶状态下,弯曲部位处于挤压状态。

3.两条交切走滑断层引起的应力状态:如果两条走滑断层以小角度交切且滑向相反,当两条走滑断层一致滑向楔尖而引起挤压隆升,当两条走滑断层一致背向楔尖滑动,则引起拉伸断陷。

如果两条交切走滑断层滑向相同,聚敛引起挤压,离散引起拉伸。

《构造地质学》

4.离散性走向滑动和聚敛性走向滑动:受剪切作用控制下的走滑断层,往往叠加有辣张作用和挤压作用,其产出应力场则具有双重力学性质。甚至同一走滑断层带的不同部位在以剪切为主中,又具有拉张或挤压,表现为张剪性和压剪性,即剪切拉张和剪切挤压。张剪性走滑为离散性走滑断层,压剪性走滑为收敛性走滑断层。相应形成张剪性和压剪性两类构造。

●论述走滑断裂系统伴生构造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形式。195 答:1.拉分盆地:形似菱形,曾称为菱形断陷。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

2.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故称为花状构造,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是聚敛型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压扭性应力状态中形成的构造。一条陡立的走滑断层向上分叉撒开,以逆断层组成的背冲构造。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被切断的地层多成背形,但不具弯滑褶皱性质。正花状构造像一个细管的倒立锥体。

负花状构造是离散型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一套凹面向上的正断层构成了似地堑式构造。

3.雁列式褶皱和牵引式弯曲:雁列式褶皱是走滑断层派生的特征性构造。褶皱以背斜为主,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滑动方向。

4.双重构造:两条走滑断层围限的断块中产出的一套与主断层斜交的次级雁列式走滑断层。

●简述韧性剪切带剪切运动方向判别的主要依据。215 答:1.错开的岩脉或标志层:穿过剪切带的标志层呈S形弯曲,造成标志层在剪切带两盘明显位移,根据互相错开的方向可以确定剪切方向。

2.不对称褶皱:当岩层受到近平行层面方向的剪切作用时,由于层面的原始不平整或剪切速率变化,导致岩石弯曲旋转,随着剪应变的递进发展,褶皱幅度被动增大,形成具有缓倾倒的长翼和倒转的短翼的不对称褶皱,由长翼到短翼的方向为剪切方向。

3.鞘褶皱:枢纽方向或垂直Y轴剖面上褶皱倒向指示剪切方向。

4.S-C面理: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的两种面理,S型和C型面理所交的锐角指示剪切方向。

5.“云母鱼”构造:云母鱼细碎屑的尾部代表强剪切应变的微剪切带,它组成了C面理,与S-C面理一样,其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

6.旋转碎斑系:碎斑系的拖尾尖端延伸方向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7.不对称的压力影:韧性剪切带内压力影构造呈不对称状,坚硬单体两侧纤维状结晶尾呈单斜对称,据此确定剪切方向。

8.“多米诺骨牌”构造:糜棱岩中较强硬的碎斑,在递进剪切作用下,产生破裂并旋转,使每个碎片向剪切方向倾斜,其裂面与剪切带的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

9.曲颈状构造:曲颈弯曲方向表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构造地质学》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闭合度: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闭合面积:是指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泊松效应:在单向拉伸或压缩条件下,物体既有平行于作用力方向的变形,又有垂直于作用力方向的变形,岩石的这种性质称为泊松效应。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即先、后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

●擦痕: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侧伏向: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差异应力:σ

1、σ3的差值。

●底辟构造:指地下较深处的密度相对较小的高塑性岩层或岩体在差异重力作用下向上拱起或刺穿上覆岩层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地层断距:同一岩层断开后,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即地层缺失或重复的真正厚度。●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

●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

●地质构造: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所留下的痕迹。

●地质图:就是用规定的图例、符号、颜色,将一定地区出露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投影到平面上的一种图件。

●迭加褶皱: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而形成的褶皱。●断层: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生长指数:指下降盘地层厚度与同一层位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断距:岩层高度的垂直变化。●飞来峰: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造叫非透入性构造。●非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共轭剪节理:同一,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产生的两组相交且彼此切割的剪节理。●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构造地质学》

●共轭剪切破裂角:岩石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61象限的两个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共轴迭加褶皱:由早期等斜到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在两期褶皱轴或枢纽近于平行叠加情况下形成的褶皱。

●构造层:指在一定地区内经历了同一构造运动阶段、具有相同的构造发育历史和构造特征的地层总和。

●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构造窗:由上盘岩块环绕、四周以断层线为界限的下盘局部露头。0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构造纲要图:以地质图为基础编制的,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一种平面图件。

●构造阶地:在倾斜岩层地区,有一段岩层的产状平缓或近水平而表现出的阶状弯曲称为构造阶地。

●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构造图(构造等高线图、构造等值线图):他是根据地形图的绘制原理,用等高线来反映地下某一特定岩层层面起伏形态的平面图形。●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指由于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固体地球内部发生变形、变位、物质的改变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或者说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一切变化。

●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逆倾斜、翻转构造):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用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状弯曲现象。

●横跨褶皱:是岩层经受两次以上的褶皱作用,后期褶皱重迭于先存褶皱之上的总体形象。当两期褶皱的轴向垂直或以较大的角度交切时,称为横跨褶皱。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错动后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剪应力互等定律: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剪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之和不变,等于主应力值,与截面方向无关。●交面线理 : 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节理(裂缝、裂隙):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节理的配套: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挠曲:在平缓的岩层中,一段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褶皱面的膝状弯曲。●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披覆构造:指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通常是顶薄的穹窿构造。

●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构造地质学》

●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

●牵引构造:断层一盘或两盘紧邻断层面的岩层,常发生明显的弧状弯曲,这种弯曲叫做牵引褶皱。

●潜山: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潜山和披覆构造:是由股剥蚀面以下的基岩突起和剥蚀面以上新地层的披盖构造有机组合而成。●强度极限:(破裂极限):指在常温常压下使固体物质开始破坏的应力值。●鞘褶皱:形态与剑鞘相似的褶皱,常见于韧性剪切带中。

●倾伏向: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 ●全量应变(有限应变、总应变):指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从开始变形至任一瞬时为止所有增量应变的总和,是把该瞬时的形态与初始的形态比较而得的应变。●软沉积变形: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生长背斜(沉积背斜、同生背斜):指在盆地普遍沉陷、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所形成的沉积岩层的背斜构造。

●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水平岩层:是未经变动的仍保持成岩后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碎裂岩:碎裂岩: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称为碎裂岩。

●透入性构造 :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构造。●推覆构造(推覆体、辗掩构造):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倾角极其平缓的巨大逆掩断层。●推覆体: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弯流作用:指由于岩层内部物质流动而形成的褶皱作用。●微劈石 :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虚脱现象:用于弯滑作用,在转折端往往形成空隙或断裂破碎的现象。

●旋转变形: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岩石中作为相对刚性的物体有黄铁矿、磁铁矿,还有化石、砾石、岩屑和变斑晶等。变形一般不强,只出现微破裂、波状消光、变形纹等。核心物质两侧的结晶纤维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绿泥石等矿物组成。●岩层接触关系:

●岩层面向: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岩石库仑剪切破裂准则: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不仅与作用在截面上的剪应力有关,还与作用在该界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雁行状褶皱:指那些由一系列背斜、向斜之轴线错开成斜列展布的褶皱构造,过去称之为边幕式构造。

●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应力场:物体内部某一瞬时应力的分布状态。●应力轨迹: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应力集中:当物体内有孔洞、缺口或微裂隙存在时,就会在该处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

《构造地质学》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增量变形(无限小应变、瞬时应变):指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任一瞬时发生的应变是把该瞬时的形态与前一瞬时的形态作比较而得的应变。●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褶皱: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正应力(直应力):与作用面垂直的应力。

●轴迹: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轴迹:轴面与包括地面在内的任何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皱纹线理: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

●追综张节理:承袭和利用共扼剪裂面而形成的,表征张性特点的节理。●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最大张应力破裂准则:张裂的产生取决于岩石所受的张应力的大小,其破裂的条件是最大单向张应力大于岩石的抗张极限。●A型俯冲:-发生于大陆克拉通边缘,表现为褶造山带向前陆逆冲,大陆板块于此消减.表现为大陆基底滑脱和褶皱逆冲构造。

●B型俯冲:-发生于大洋板块前缘,表现为大洋板块向岛弧下俯冲面消减,即顺着贝尼奥夫带俯冲消减。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较新。

●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上弯曲的叫背形。

●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表生构造:指并非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各种构造,其发育仅局限于地壳的表层。

●薄皮构造:是指前陆沉积熏层在主滑脱面上滑脱变形,形成一套褶皱逆冲构造,而基底没有被卷入变形,盖层变形与基底变形呈显著的不协调关系。●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等倾斜线: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叠瓦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而成。●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

●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垂直的节理。

●横张节理:发生于岩层弯曲前的横张节理,常追踪早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岩层弯

《构造地质学》

曲变形后形成的横线节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育在向斜核部,往往是追踪晚期平面x节理呈锯齿状延伸;另一种是发育在褶皱有明显倾伏的部位,其方位垂直于枢纽方向,节理与所在岩层面垂直,与枢纽的倾伏向相反,其倾角与枢纽倾伏角互为余角。●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折劈理(褶劈理),是一组切过早期形成的劈理(流劈理)的破裂面,并沿破裂面发生滑动,使早期片理产生微型褶皱。

●滑坡:斜坡上的基岩由于断裂和软弱夹层的发育而降低了岩体的内部结合力,当坡脚被外力侵蚀(如河流的侵蚀)或人工挖掘而破坏时,岩块会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岩体内部一个或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滑坡。

●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造。

●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理面而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在这种褶皱作用中层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只是反映滑动结果的标志,故又称被动褶皱作用。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裂谷:指在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一定特征。

●流劈理: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破劈理:指岩石中密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与剪节理相同。

●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

●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的夹角。

●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节理。●穹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具断层状位移,但无明显的破裂面。

●柔流褶作用:指高韧性岩石(岩盐、石膏和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蠕变: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蠕动构造:是常见的表生构造之一.在山坡上,由于残积物和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地向下蠕动.使基岩发生蠕变,从而使产状发生膝状变曲甚至形成平卧式弯曲。

●上薄褶皱:又称压实褶皱,它不同于顶薄褶皱,是由于松软沉积物之下有埋藏的残丘、潜山、暗碓礁或较难压实的砂岩透镜体,在成岩压实过程中,由于残丘等之上的松软沉积物厚度小,而在盆地里的松散积物厚度较大,因而表现出差压实现象。

●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至

《构造地质学》

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枢纽断层:指以断层面上某点法线为旋转轴,两盘绕轴作旋转运动。●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层面产状大致相同的节理。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褴皱。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膝折作用:是一种兼具弯滑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两种特征的特殊褶皱作用。●线理:线理是一种描述性术语,泛指岩石内部或表面上的各种平行线状构造。●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较老。

●向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下弯曲的叫向形。

●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斜交的节理。

●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斜交的节理。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来表示。

●应变椭球体: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

●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鱼尾状构造:是两种岩石过渡带上交互穷穿插的构造,常见于煤系地层中。●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

●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

●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

●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柱状节理面总是垂直于熔岩的流动层面,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

●撞击玻璃:是指当陨石爆炸而被喷射出的熔融物质在空气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球粒状、纺

《构造地质学》

缍状、哑铃状等各种形状的撞玻璃。

●撞击构造:是由外来的陨石对地壳撞击而形成的一种圆形或卵形构造凹地,也称其陨石坑(陨击坑)构造或星疤构造。

●撞击角砾岩:是指由撞击玻璃、气泡以及撞击产生的岩石碎块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撞击熔岩:撞击熔岩是由于陨石撞击产生的高压高温使被撞击岩石熔化而成的熔融岩石。●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平行的节理。

●纵张节理:主要发育于背斜转折端上,在褶横截面上呈扇状排列,单个节理为尖向下的楔形。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水文学 历年考研试题

一九九一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均质土层饱水带与包气带中的渗透系数K值有何区别?其原因是什么?(15分)

二、试分析我国上海、天津、常州等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并说明防治这类地面沉降的主要途径。(20分)

三、什么是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说明两者在供水中有何作用。(15分)

四、国外某一松散沉积物供水水源地,含水层中有石膏(CaSO4),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结果,硬度大幅度上升,PH值明显下降。试述产生此现象的水文地球化学依据。(20分)

六、试述测定松散沉积物孔隙度(n)的方法。已知沉积物的容重(ρb)和密度(ρ),能否求出n,并列出公式?(15分)

一九九二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有效孔隙度;补给资源;毛细上升高度;负硬度。

二、为了解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布置了勘探孔,并测定水位,数据如下:孔位孔号距河中心孔(m)水位(m)

河中心A050.0

河东岸13048.0

河东岸26047.0

河东岸310046.5

河西岸42048.5

河西岸54547.5

河西岸68547.0

河水----58.0

(1)绘出示意剖面图,并标出侵润曲线。

(2)河水对潜水有否补给?如有,是饱水补给还是非饱水补给?(20分)

三、某地有一潜水含水层,含水层为含少量硫化物的砂砾石层。由于过量开采,七年后,水位下降10m,水质也明显恶化:SO42-从20mg/L升至780mg/L,硬度(CaCO3)从113mg/L升至780mg/L,PH值降至3,但 CL-变化不大。地表无明显污染源。试述水质变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解释。(20分)

四、何谓“三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试举例说明。(20分)

五、过量开采地下水为什么会引起地面变形(如地面沉降、塌陷等)?试分析其产生条件及原因。(20分)

一九九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共20分):

地下径流模数;上层滞水;持水度;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矿水。

二、试论述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5分)

三、如图为典型的洪积扇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请论述图中钻孔A、B、C、D处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并用地下水动态过程线表示。(20分)

四、某一供水水源地开采潜水,由于过量开采,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原来的一部分含水层变为包气带,这一部分包气带中含有黄铁矿。结果潜水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变化:PH值从7.5降到5.0,SO42-从20mg/L升至85mg/L,总铁也从0.1mg/L升至2mg/L。请阐述这种变化的原因。(20分)

五、试述3—4种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的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举例说明。(25分)

一九九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如何分类?(10分)

二、试述结合水和重力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0分)

三、何谓水文地质条件?(24分)

四、在一干旱地区山间盆地,从盆地边缘的洪积扇顶部到盆地中心有三个取样点,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式如下:

盆地边缘取样点

盆地中间取样点

盆地中心取样点

请:(1)给出各水样的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5分)

(2)给出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并对该过程作出合理的水文地球化学解释。(15分)

五、(1)某潜水含水层水源井深100米,设计动水位埋深30-60米,后来因开采其水位埋深超过60米而于1983年10月被迫停泵,1985年2月重新抽水。停泵前和复抽后水质变化情况见下表:

1983年10月停泵前6.32.1162.9131231985年2月复抽后2.5365.018019.013302160

1985年3月5.716.0499.1135302(除PH值外,其它成分单位均为mg/L)

试分析产生上述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原因。(10分)

(2)试用碳酸平衡原理解释泉华的形成。(10分)

六、试述当前我国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想法?(16分)

一九九六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判断岩层的富水性可以依据哪些资料?(10分)

二、在一山区河谷中打有一眼钻孔,孔中地下水位能高出地表,试解释其原因。(15分)

三、在一灰岩含水层中,地下水与灰岩中的方解石达到饱和状态;当地下水在向前流动时,遇到含石膏地层,水与石膏达到饱和状态;再向前流动又遇到含蒙脱石的页岩层,并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假定地下含水系统为开系统,请问:地下水在整个流程中,其主要化学成分(HCO3、SO4、Na、Ca)在浓度上有什么变化?其水化学类型有什么变化?(15分)

四、试通过分析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说明岩溶作用的形成机理,并据此简要讨论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15分)

五、在如图中绘出了四张地下水动态曲线图,试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可能的形成条件。(20分)

六、如图为一单斜断块含水层剖面,已知A泉、B泉均为常年性泉。(1)、在该剖面图上绘制地下水水头线。(2)、简述其水文地质条件。(3)、若以A泉、B泉作为供水水源,试评述其特点。(25分)

一九九七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

一、选择题----在括号内的三项选择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30分)

例题:岩石的给水度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它的空隙度。

例题最佳答案:c。

1、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a.小于、b.大于、c.等于)由粗颗粒和细颗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的乘积。

2、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主要表现为(a.测压水位升高、b.含水层厚度加大、c.向相邻含水层越流)。

3、地下水按(a.埋藏条件、b.含水介质类型、c.化学成分的形成)分类,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4、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地下水的渗透流速。

5、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a.升高、b.不变、c.降低)。

6、包气带岩层的渗透系数随包气带含水量的降低而(a.增大、b.减小、c.不变)。

8、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称为(a.侵蚀性二氧化碳、b.平衡二氧化碳、c.游离二氧化碳)。

9、用同位素(a.氚和14C、b.氘和18O、c.34S和36Cl)可以研究地下水的起源。

10、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的增加而(a.增强、b.不变、c.减弱)。

11、当潜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时,用直线分割法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得的地下水泄流量将(a.偏小、b.偏大、c.不偏小也不偏大)。

12、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以认为泉流量(a.小于、b.大于、c.等于)地下水的补给量。

13、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a.大于、b.小于、c.等于)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14、灰岩地区的峰林平原,是岩溶作用(a.早期、b.中期、c.晚期)的产物。

15、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量)的多寡。

16、用一个泉作为供水水源时,供水能力取决于泉的(a.最大流量、b.最小流量、c.平均流量)。

17、矿亢充水水源以地下水的(a.补给量、b.储存量、c.允许开采量)为主时,则矿亢涌

水量充沛、不易疏干。

18、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之一是可以防止(a.地下水污染、b.大泉干固、c.海水 入侵)。

19、在松散岩层中打供水井,常在井内滤水管外围回填砾石,要求回填砾石的渗透性(a.小于、b.大于、c.等于)岩层的渗透性。

20、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常把(a.碳酸盐硬度、b.非碳酸盐硬度、c.负硬度)称为暂时硬度。

二、试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1、大多数泉水常给人以“冬暖夏凉”的感觉。(5分)

2、灰岩地区溶洞中常分布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10分)

3、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地方的等水位线较密,而另一些地方的等水位线较疏。(13分)

三、城市地下水受污染的途径有哪些?如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12分)

THE END
0.[名词解释]相似褶皱[名词解释] 相似褶皱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k5d8634<=:87:6h?=:f2k95k6heg<3g:3jvor
1.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超全)考试必备被动褶皱:如果岩石间的韧性差趋于均以,则层理在褶皱变形中不再具有力学上的不均一性,只是被动地作为变形的标志,这种褶皱称为被动褶皱。 平行褶皱:褶皱面做平行弯曲的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的各部分一致,所以也叫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个曲率中心,所以也叫同心褶皱。 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jvzquC41yy}/5?5fqey/pny1fqi08ljf56h22m747;622;5429:1dn6g876f7
2.构造地质名词解释+简答[共16页].doc15. 平行褶皱: 几何特点: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又称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又称同心褶皱。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曲率变小,岩层越平缓;向着核部方向,曲率逐渐增大。16. 相似褶皱: 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保持一致,而垂直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在在褶皱jvzquC41o0zbqmteu0ipo8u/766:3>8880nuou
3.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jvzq<84o0ogzk€jpmw4dqv4r/:=6:9570jznn
4.地质结构名词解释.doc24 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25 顶薄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远比外弧大。 26 底辟构造:高韧性岩体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由于密度差异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27 共轭剪节理: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埸的作用下形成的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391693A434:<65A=70unuo
5.什么是隔档式褶皱,名词解释定义是?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相似褶皱 答案: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似弯曲的褶皱。各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所以,褶皱的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同一褶 jvzquC41yy}/rypcq0ipo8ykmw5tjryk13693A720jznn
6.什么是协调褶皱与不协调褶皱,名词解释定义是?答案: 协调褶皱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渐变过渡关系,如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 不协调褶皱褶皱的各层弯曲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羽列与雁列 答案: 羽列是指剪切破裂带内的次级破裂面与剪切带总体方向以较小的交角互相错列。相邻的次级破裂的首尾端jvzquC41yy}/rypcq0ipo8ykmw5tjryk13813>>90jznn
7.褶皱名词解释更多“褶皱 名词解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褶皱构造 名词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题): 褶皱构造(名词解释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RAMSAY的褶皱分类中,Ⅱ类褶皱是典型的()。 A.平行褶皱 B.相似褶皱 C.平卧褶皱 D.斜歪褶皱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jvzquC41yy}/z~juck4dp8xqwvo0RYIMWRYB0qyon
8.什么是牵引褶皱与反牵引褶皱,名词解释定义是?答案: 断层两盘紧邻断层的岩层,常常发生明显的弧形弯曲,即褶皱。当褶皱的弧形弯曲的突出方向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就称为牵引褶皱。当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协调褶皱与不协调褶皱 答案: 协调褶皱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渐变过渡关系,如平行褶皱和jvzquC41yy}/rypcq0ipo8ykmw5tjryk13813?520jznn
9.《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盐丘、底劈构造、飞来峰、构造窗、窗棂构造、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rodding structure)是由石英等单矿物组成的比较细小的棒杆,常产于小褶皱的转折端,其长度为几公分—几十公分。 破劈理、流劈理、滑劈理、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递进变形、柱状节理、枕状构造、绳状构造jvzquC41yy}/5?5fqey/pny1fqi08o6:86;1:<3jvor
10.名词解释苗笛【名词解释】苗笛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 下载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苗笛,拼音是miáo dí,横吹单簧气鸣乐器。苗语称果林斗、“丢目”。流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桂北苗族聚居地区,主要包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 、从江、雷山、丹寨,广西壮族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65g7jc6Aie45:d8>=4c;h16lkf57l92l3jvor
11.名词解释电话纸(造纸)电话纸名词解释:供包裹多股电话线用的一种绝 缘纸。纸质坚韧紧密,有较大的裂断 长和耐折度,良好的伸长率,纸的pH 接近中性,灰分含量极低,以保证其 具有电绝缘性。用于制造通讯电缆 和其他电器方面。电话纸为卷筒纸, 卷筒宽度是名词解释:350、400、500、620mm 等。通常这种纸染有红、蓝、绿等几 种颜色,以资jvzquC41yy}/uqzcuj{bvr3eqo5uk89e3cl62o5256:b6Afg3;;fcB728ck1e?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