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1.设计依据:1.1 《66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1.2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871.3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1.4《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1.5 本线路所经过地区的气象条件1.6 10kV线路设计委托书2.设计范围及规模:2.1 范围:本线路自纳雍张维35kV变电所出线,至整合矿井四季春煤矿10kV变电站止。
线路按单回路进行设计。
张维35kV变电所至四季春10KV线路出线分别由10KV一段母线5号间隔出线。
采用架空出线至终端杆,一回10KV线路全长9.25千米;第二回10KV线路本次设计主要对10kV线路本体工程进行设计。
2.2 设计规模本工程设计规模如下:线路名称:张维35kV变电所~四季春煤矿10kV输电线路工程线路长度:9.25k m输送电压:10kV导线型号:LGJ-240/30杆塔型式:φ190混凝土杆基础型式:预制砼底拉盘及现浇砼基础3.两端变电所进出线3.1本工程出线占用张维35kV变的10kV母线第五号间隔。
出线由母线第五号间隔架空出线后,经由架空线至线路终端杆,电缆采用架空吊挂。
3.2四季春煤矿10kV变电所,10kV线路由西进线。
由于该变电所未建成,进入矿井的终端杆要根据建设方意见调整。
4.线路路径走向线路自张维35kV变电所出线向东,第一回10KV线路沿110线路右侧走线,在10KV线路与110KV线路间留出了一回110KV线路走廊的位置。
第二回10KV线路在110KV变电所附近穿越两回110KV线路后沿110KV线路的左侧走线。
第1回10KV线路在14#-15#,第2回10KV线路在2#-3#,10#-11#穿110KV线路。
线路在家克处跨越水盘公路后沿玉舍后山水沟梁子至下寨,然后沿平川走线。
至支都煤矿10KV线路分别在一回路的45#杆、二回路的41#杆分歧引出。
10kv架空线路设计规范篇一: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XX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XX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XX]70号)的安排,对原水利电力部1987年1月颁发的SDJ206--19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规程有以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1)本标准将范围明确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以满足城市和农村供电的要求。
(2)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1990年以后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线路建设中逐步采用架空绝缘导线。
故本次修订增加了10kV及以下绝缘导线设计的有关内容。
(3)对交叉跨越提出了补充,补充了典型气象区。
(4)原规程中某些不适合当前生产要求的章节条款,已予删除或修改。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J206--1987。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供电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森、程景春、许宝颐、刘寅初、刘纲、王学仑。
1 范围1.0.1 本标准规定了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l2527 额定电压l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l4049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GB/T16434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 50060 3一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765.1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DL/T5092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130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JTJ0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和符号3.1 术语3.1.1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tension导线在年平均气温计算情况下的弧垂最低点张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97条文说明主编单位: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1 总则1.0.2 原规范的适用范围为35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的增大,原规范的适用范围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规范确定为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 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包括线路安装设计和线路杆塔结构设计两大部分。
线路安装设计包括路径设计、杆塔定位设计、架线设计、防雷设计和附属设施设计。
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包括杆塔及其基础的设计。
条文中的共性要求,即针对上述设计内容制定。
对新技术应持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这是根据电力线路不同于其他建筑设施的特点而制定的。
1.0.4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当前国际上结构设计较先进的方法。
这种方法以结构的失效概率来定义结构的可靠度,并以与其对应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可靠度的实质,使概念更科学和明确。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标准》(GBJ68—84)的要求,本规范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架空电力线路架线设计是以导线或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和平均运行张力同时作为控制条件进行计算的;而连接导线或地线的绝缘子和金具是以安全系数设计法进行选型计算的。
这些均属于定值设计法。
2 路径2. 0. 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架空电力线路的造价和安全性、适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设施、市政设施的不断发展,线路路径的选择越来越困难。
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认真进行调查。
对各种影响因素,如地理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运行和施工条件等,应进行综合比较。
对影响路径选择的重要环节,应在选线时即进行比较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2.0.2 市区线路路径的选择具有与一般地区完全不同的椿点,其中最首要的依据就是规划。
城市的总体规划均包括电力线路走廊及各种管线位置的安排,旧市区改造和电力负荷增长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同步规划,因此,作为电力设计部门,应及时报出电力建设的近期和远景规划,积极与规划部门配合,避免反复改建临时性线路,尽量争取做到统一规划。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66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工程概述本工程是一项66千伏(kV)输变电工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建设新的输变电站- 安装变压器和开关设备- 建设输电线路- 进行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工作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结构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协调和管理,本工程采用以下施工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协调和管理- 施工队伍:包括土建施工队和电气安装队,负责具体施工工作- 安全监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施工流程本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土建施工:包括基础建设和建筑物搭建2. 变压器和开关设备安装:安装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3. 输电线路建设:进行输电线路的铺设和安装4. 电气安装:进行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5. 安全验收: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和验收安全措施为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本工程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装备- 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排专门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巡检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结论本文档提供了66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根据这些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结构、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将被严格执行,以实现工程的顺利完成。
66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针对66kV变电站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详细说明工程的组织结构、施工流程、资源安排和管理措施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组织结构为了有效管理和协调工程施工,我们建议以下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 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审核。
- 施工队长:领导施工队伍,负责现场管理和施工质量监督。
- 安全专家:负责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 供应商协调员:负责与供应商的协调和物资管理。
- 质量检查员: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3. 施工流程本方案建议采用以下施工流程:- 确认施工任务和进度计划。
- 开展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准备等。
- 进行土建施工,包括基坑的挖掘、地基处理和建筑物的搭建。
- 进行电气安装,包括线缆敷设、设备安装和接线等。
- 进行系统调试和运行试验。
- 完成工程竣工和验收。
4. 资源安排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建议合理安排以下资源:- 人力资源:根据施工任务和进度计划,安排足够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
- 物资资源:及时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并合理管理物资库存。
- 设备资源:确保拥有必要的施工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 财务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施工所需的经费到位。
5. 管理措施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培训、安全巡查和事故报告等。
-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查、质量记录和质量评估等。
- 定期组织施工进度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以上是66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工程施工过程有所指导和帮助。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6.0.9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9的规定。
表6.0.9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6.0.10海拔高度为1000m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lOOm,内部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最小间隙应按本规范表6.0.9所列数值增加1%。
6.0.13带电作业杆塔的最小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13的规定:表6.0.13 带电作业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m)2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应增加0.3m~0.5m。
7.0.766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35KV与10KV 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8.1.3各类杆塔均应按以下三种风向计算塔身、横担、导线和地线的风荷载:1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转角塔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2 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成60°或45°;3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同。
8.1.9各类杆塔的运行工况应计算下列工况的荷载:1 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2 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3 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
9.0.1杆塔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承载力、强度、稳定计算和基础强度计算,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变形、抗裂、裂缝、地基和基础稳定计算,均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11.0.2基础应根据杆位或塔位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
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1.0.12基础上拔稳定计算的土重上拔稳定系数γR1、基础自重上拔稳定系数γR2和倾覆计算的倾覆稳定系数γS,应按表11.0.12采用。
表11.0.12 上拔稳定系数和倾覆稳定系数12.0.6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间的距离,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 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2 计算上述距离应计入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但不应计入由于电流、太阳辐射、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3 当架空电力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交叉,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超过200m 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计算。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过程层解决方案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智能化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及初设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66kv;智能变电站;初设1前言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66kv智能变电站初设的特殊性不言而喻。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66kv智能变电站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河东智能变电站工程概况2.1工程规模拟建的河东66kv变电站位于辽阳市河东开发区内,拟T接在迎东甲乙线上。
根据地区现状,拟建的河东66kv变电站为户内无人值班变电站,变电站规模2回66kv电缆进线,2台40MVA有载调压主变压器,24回10kv配出线。
66kv采用GIS组合电器,10kv采用开关柜设备。
2.2智能设计方案概述2.2.1一次系统方案(1)主变配置方案河东66kv智能变电站主变压器本体智能组件具备测控、监测、计量、保护等功能。
变压器的智能组件可以完成以下功能:变压器本体信息的采集;有载分接开关控制;变压器本体非电量保护:变压器各侧运行信息采集;变压器状态监测信息的采集;状态诊断功能;数据建模和通信符合61850;信息交互功能等。
主变压器的选择,应根据变电站所带负荷情况和电网结构来选择主变容量,应当在一台主变停运时,其它变压器容量在计算过负荷能力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用户的用电负荷,通常情况下,当变压器停运时,其它变电器容量应能保证全部负荷的70%-80%。
经过辽阳供电公司估测,辽阳河东新城地区还需保证55MVA用户的用电负荷。
(2)66kv设备配置方案智能断路器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重合闸的智能操作,既能够根据监测系统的信息判断故障是永久性的还是瞬时性的,进而确定断路器是否重合,以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减少对断路器的短路合闸冲击以及对电网的冲击。
第10章 66kV变压器10.1 概述本章描述的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2011年版)》中使用的66kV变压器的安装要求,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66kV及以下变配电站典型规范)(2008年版)》中的电气一次接口和土建接口为基础进行编制。
10.2 索引表66kV变压器关键参数索引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1年版)》编制,具体见表10-1。
表10-1 66kV变压器索引表序号设备编号容量高/低(MVA)电压比(kV)联结组标号图号1 CTA-31.5 31.5/31.566±8×1.25%/10.5 YNd11Yd11图10-12 CTA-40 40/403 CTA-50 50/5010.3 安装方式10.3.1套管布置双绕组变压器高压中性点套管应放在高压侧。
10.3.2引接线形式变压器每个套管应有一个可变化方向的平板式接线端子,以便于接线安装。
套管端子板应能承受引线张力和重力引起的力矩而不发生变形。
变压器高压侧引线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以防止过高应力的产生;也可直接与GIS SF6母管或电缆连接。
低压侧一般采用硬母线连接,与主变压器连接时应有伸缩金具。
主变压器10kV侧为方便引出主变压器本体应带出线支撑架。
10.3.3固定方式变压器器身槽钢与基础预埋钢板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
10.4 接线端子板端子板结构为平板式,材质为紫铜,表面镀银且平滑无划痕。
详见下图:高压侧端子低压侧端子10.5 接地变压器铁心、夹件的接地引下线应与油箱绝缘,从装在油箱上的套管引出后一并在油箱下部与油箱连接接地,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或“接地”字样。
接地引线与主变接地端子采用螺栓搭接。
接地引线地面以上部分采用黄绿接地漆标识,接地漆的间隔宽度、顺序一致。
10.6 电缆设施及安装在变压器器身上敷设的所有电缆布线,均应通过电缆保护管或槽盒(不锈钢材料)引接到本体端子箱。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6.0.9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9的规定。
表6.0.9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6.0.10海拔高度为1000m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lOOm,内部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最小间隙应按本规范表6.0.9所列数值增加1%。
6.0.13带电作业杆塔的最小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13的规定:表6.0.13 带电作业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m)2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应增加0.3m~0.5m。
7.0.766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35KV与10KV 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8.1.3各类杆塔均应按以下三种风向计算塔身、横担、导线和地线的风荷载:1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转角塔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2 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成60°或45°;3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同。
8.1.9各类杆塔的运行工况应计算下列工况的荷载:1 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2 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3 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
9.0.1杆塔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承载力、强度、稳定计算和基础强度计算,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变形、抗裂、裂缝、地基和基础稳定计算,均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11.0.2基础应根据杆位或塔位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
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1.0.12基础上拔稳定计算的土重上拔稳定系数γR1、基础自重上拔稳定系数γR2和倾覆计算的倾覆稳定系数γS,应按表11.0.12采用。
表11.0.12 上拔稳定系数和倾覆稳定系数12.0.6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间的距离,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 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2 计算上述距离应计入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但不应计入由于电流、太阳辐射、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3 当架空电力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交叉,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档距超过200m 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计算。
10kV箱式变电站技术设计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结构及其他要求 (2)3 标准技术参数 (4)4 使用环境条件表 (7)5 试验 (8)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GB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GB1094.4电力变压器第4部分: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GB1094.5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T 1094.7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T1094.10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GB1208电流互感器GB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GB1985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2536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GB2900.15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GB 38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T4109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585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GB5273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T 645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725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7354局部放电测量GB/T7595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GB10230.1分接开关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0230.2分接开关第2部分:应用导则GB13499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T 13729远动终端设备GB/T 14048.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 1404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GB 16926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16847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GB16927.1高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GB16927.2高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GB/T 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17467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GB/T1746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25438 三相油浸式立体卷铁心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26218.2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T537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93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84412kV少维护户外配电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DL 911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频率响应分析法DL 1093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DL 1094电力变压器用绝缘油选用指南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电力设备(交流部分)监造大纲电网设备及材料质量管控重点措施所有螺栓、双头螺栓、螺纹、管螺纹、螺栓夹及螺母均应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单位制(SI)的标准。
摘要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变电所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设计是对于德州66kV/10kV变电所的设计。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变电所进行具体的设计。
首先根据任务书的已知数据对所给的负荷进行分析,之后确定负荷计算方案并进行负荷计算。
为了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达到要求,需要设计无功补偿方案,并对变压器进行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气主接线方式,并选择短路点进行短路计算。
通过短路计算得出的短路电流的有效值与峰值,进行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在将这些工作系统设计完之后,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根据之前求出的短路电流跟长时工作电流对变压器保护、补偿电容器保护进行设计,最后再对变电所的防雷与接地系统进行设计。
在对变电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变电所供电的可靠性,需要保证变电所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不至于造成重大的损失。
并且要注意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还要保证经济性,要考虑建设变电所所需投资的费用,使投资尽可能少。
变电所就是指改变电压的场所与地方,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
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所中还需进行电压调整、电流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
变电所的正常工作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三个:(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
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这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的数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电压的正负5%,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正负0.2—0.5%HZ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所有这些质量指标,都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予以保证。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 ,而且在电能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
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损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变电所也有很多种类:(1)按照作用分类有:升压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或者枢纽变电所、终端变电所;(2)按管理形式分类有:有人值班的变电所、无人值班的变电所;(3)按照结构形式室内外分,有:户外变电所、户内变电所;(4)按照地理条件分,有:地上变电所、地下变电所。
1.2德州变电所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德州,亦即德州市,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
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
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
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
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光照资源丰富。
日照时数长,光照强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德州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592小时,日照率为60%,太阳总辐射量为124.8千卡/平方厘米。
德州市年平均气温12.9℃。
极端最高气温43.4℃,极端最低气温-27℃。
德州市平均无霜期长达208天,一般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县之间相差较大,武城县最长为225天,东西相差近月余。
德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5毫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按季节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达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
第2章负荷计算2.1负荷的意义在电力系统中负荷的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整个系统内的设备所要消耗的功率的总和。
因为在电力系统中会存在备用设备,即所以的用电设备并不会同时运行,一定会有一部分负荷由于是备用设备而处于闲置状态,而且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所以任何时间总会有一部分设备处于故障停用或者检修阶段,而每个时间段根据检修停用的设备数量不同,电力系统内负荷的总量也在时刻变化。
即使所有设备可以同时运行,也并不是都能同时达到额定容量。
也就是说由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额定值不同,在同一个电压等级下不可能同时达到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