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冰穹探界:国际冰川保护年暨唐古拉山科学考察启幕在即

在全球冰川加速消融的紧迫背景下,2025“国际冰川保护年”迎来一项重要科考行动。8月5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 冰穹探界——国际冰川保护年暨2025唐古拉山科学考察”将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布曲区域展开。

唐古拉山作为长江、澜沧江等亚洲重要河流的源头,其冰川变化直接影响20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此次“冰穹探界”科考行动,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将汇聚冰冻圈科学、生态学、医学及智能科技领域专家,考察区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包括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的综合观测站–唐古拉山站,以创新技术探测冰川边界、评估极端环境人体适应能力,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生态保护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科考队出征冰川,考察“亚洲水塔”生态变化

本次科考行动,得到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其中,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作为本次科考行动的战略合作伙伴;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测瑞格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华益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探享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承办;广东电小二科技有限公司、阿里欧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为此次科考行动提供部分装备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考行动在装备的使用上,实现多个“首次”。科考队将使用华为终端智能穿戴设备,助力科考人员在极端环境下完成数据采集与健康监测。在科考车辆方面,将首次使用国产新能源越野车猛士M817作为极端环境下的物资运输、人员保障、地形探测完成科考工作。同时,科考队也将首次大规模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探地雷达等装备,对冰川冰下地形、冰面形变及流域地貌进行毫米级三维建模,精准捕捉冰冻圈边界动态。

双重任务:冰川探测与生命极限挑战

本次科考行动,将聚焦“冰川边界动态变化”与“人体极端环境适应”两大核心议题。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69%的淡水储存于冰川中,其消融将引发短期洪水与长期水资源危机。对于冰川的探测,科考队将通过无人机航测与地面监测结合,通过高分辨率影像与点云数据,精准获取冰下地形的冰岩边界、冰面地形的冰川形变,以及流域地形的流域植被盖度、地貌分布参数,构建高精度三维空间模型,清晰呈现冰冻圈边界动态变化,掘种质资源信息,为生态系统评估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人体极端环境适应研究,科考队将运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科考人员的血氧、血压、心率等指标,建立高海拔极端环境健康数据原始库,为后续科考制定健康安全指南,支撑后勤保障。不仅如此,此次科考行动还将现场测试验证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智能手表和低氧环境两项标准,填补高海拔地区实测验证的空白。

冰川保护: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行动

“冰川是地球的“固态水库”“气候记录仪”和“生态调节器。”保护冰川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首席科学家何晓波研究员强调,“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广袤冰川,其生态状况远超肉眼所见。保护冰川不仅关乎自然环境,更涉及人类生存与发展。

此次“冰穹探界”科考行动,将前沿科技与科学探索紧密结合,不仅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冰冻圈的奥秘,更着眼于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人类适应极端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实际行动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守护中华水塔,助力全球生态保护事业。

THE END
0.图园梦的自驾游——首进新疆,转道G219,三进西藏海景论坛南迦巴瓦峰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会处(南迦巴瓦峰以东的岗日嘎布山脉属于jvzquC41en{c0jzvqjung7hqo0io1kgu1vnsgjiqypks1;;e;d8f2Bf4e:=f78=89;9:992:0jznn
1.万水千山人间惊鸿,绮丽壮阔—西藏(三)位于西藏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的来古冰川与然乌湖紧临,是帕隆藏布的源头。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6606米岗日嘎布山脉。‌‌地处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冷空气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冰川发育得非常好,属于海洋性冰川 ,为世界三大海洋性冰川之一。具有典型的冰川地貌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 从观景平台往山下走七八公里的路jvzquC41yy}/onnrkct/ew478u=9fAx
2.考点归纳冰川地貌的最全知识点!西藏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 地表经受过冰川强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8h932o8223?12{9:m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