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看!冰崩,全球变暖新晋考法

冰崩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以下问题,什么是冰崩?它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危害?冰崩扇又是啥?

冰,即冰川或含岩冰体;崩,即发生了崩塌。冰崩:简单来说,就是冰川结构不稳定,导致部分冰体发生了掉落。

它属于哪一种自然灾害呢?这得根据材料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同的原因,冰崩有可能属于不同的灾害类型。● 如果在地震影响或是重力作用下,冰体从冰架的陡峻处或边缘处崩落,则属于地质灾害;● 如果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引起冰川融化、裂开、破碎,继而发生崩落,则属于气象灾害。【冰架】: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那部分,崩解后的冰架成为冰山。【冰山】: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现代冰川分布的区域,主要是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野外的勘测工作难度很大,所以和冰崩有关的研究,需要依靠地理信息技术展开。比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冰川活动、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估冰崩发生的风险概率。

全球冰川分布示意图(白色区域)

造成冰川结构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某个地区发生冰崩,可能是内因、外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导致的结果。

(1)内部因素

如果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或是流域内有其他水源补给,冰川面积会不断扩大,为冰崩灾害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如果冰川内部发育了大量裂隙,整体的形态较破碎,冰川结构的不稳定性会增强。

(2)外部因素● 气候➢ 气温:属于长时间尺度的影响因素。全球变暖导致大部分冰川加速消融,使冰川内部的裂隙加大,冰川稳定性变差;➢ 降水:属于短时间范围内的影响因素。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一是可能会让冰川本身的重力增加,驱动力变大;二是降水沿冰岩体裂隙下渗,对基底起到润滑作用,冰川与基岩的冻结程度降低,摩擦力减小,最终致使冰川发生崩塌。

【静摩擦力】: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 地形

冰川沟谷处落差大,坡度陡峭,为冰崩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驱动力。●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使得冰岩体松动,冰川内部本来存在的裂隙会继续加大,冰川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冰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 3 个区间段:形成区(滑动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 形成区(滑动区):一般在高原内部地形较为陡峭且冰川数量众多的地方;● 流通区:一般与形成区相距较近,形成的碎屑物沿着山谷运动,对山谷地貌形态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堆积区: 一般位于流通区的下方,区域内陆形较为平缓,使得冰崩碎屑物因动力衰减而发生堆积,形成较为明显的堆积扇地貌,叫做冰崩扇。

左:冰崩体流通区 | 右:冰崩扇模型示意

冰崩扇其实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冲积扇、洪积扇,都属于沉积类地貌,所以它们的形成过程,都可以从物质基础、动力条件、沉积条件三个方面作答。● 物质基础

冰川在崩塌,在重力作用下,会沿山坡向下运动;冰川侵蚀而成的沟谷中,地表会形成大量的碎屑物(残积物)。● 动力条件

坡度较陡的地方,一旦发生冰崩,断裂的冰川会获得极大的初始运动速度。破碎的冰川块体挟裹着大量山谷内的碎屑物快速向前推进。而且崩落的冰体沿斜坡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一部分冰会融化为水,浸润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也有可能造成堆积物向下滚落。● 沉积条件

遇到平坦开阔地形时,运动速度降低,各种碎屑物质两侧,向下游扩散,堆积形成扇状地貌。

冰崩灾害不仅给区域环境造成直接破坏,还会对冰川湖、河道产生影响,引发次生灾害。● 冰崩直接灾害

青藏高原冰崩直接灾害分布位置图

● 冰崩次生灾害发生冰崩发生,其实就是冰、水裹着碎屑物从山上冲下来,这个画面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呢?一、有可能引发谷地中的泥石流;

贡巴同沙错(湖泊名)流域冰崩前后影像对比

二、如果冲到河道里,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体一旦被冲垮,对于下游地区来说,就有可能出现洪水威胁;

【堰塞湖】:冰川碎屑物堵塞形成的湖泊;【堰塞体】:冰川碎屑物堆积形成,起到拦截湖水作用

点击视频,了解堰塞湖的形成👇

三、如果冲到冰川湖中,冰体融化会造成冰川湖水位升高,大量碎屑物涌入冰川湖会造成湖泊水浪翻涌,对湖岸造成破坏,可能引发洪水;

青藏高原冰川湖主要分布区

2016年7月,西藏阿里地区发生了史上罕见“冰崩”。这次冰崩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冰川上冰体崩落。它属于:

A. 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答案】B【解析】阿里发生冰川“冰崩”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大块破碎、崩落,是天气原因导致的,属于气象灾害,B正确。ACD均与之无关。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早在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Ⅴ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形成“冰崩扇”。下面上图示意青藏地区简况及“冰崩扇”遥感图,下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5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5分)

(1)前期阿里地区气温长期偏高,冰川裂隙发育;大量融水渗入冰川底部,冰川与基岩的冻结程度降低(冰川基底的摩擦力降低);2014年降水(雪)突然增多,冰川负重突增;冰川前沿的山谷狭窄,限制了冰川负重的释放,蓄积了大量势能;冰川前沿谷口处落差大,容易崩落。

(2)冰川上部冰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基岩,通过强烈刨蚀、侧蚀,侵蚀冰川下游的冰碛物,以及沿沟堆积的残积物;冰体挟带碎屑物快速向前推进,遇到平坦开阔地形时,向下游、两侧扩散,速度降低,堆积形成“冰崩扇”。

THE END
0.冰川冻土杂志社冰川冻土杂志数据统计注:由于版面限制,此处仅列出部分数据信息,了解详情请联系客服 了解详情 >>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 (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jvzquC41yy}/jjtvqwmbq7hqo1hdf}4
1.贡嘎山四姑娘山变“矮”央迈勇和光雾山长“高”名词解释 高程是一个测绘术语,也就是通常说的海拔。高程基准就是高程的零起算点,有了统一的基准,不同地方的山峰,才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量身高”。 高程测量主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水准测量、卫星遥感等技术,通过像片控制点测量、山峰高程值测量和数据验收评估等环节,精确测定山峰的高程。 jvzq<84ue0vfqyqg0eun0ls1p4532;8133631l8673<8/=58479427mvon
2.你了解冰川的分类吗?山地冰川:山地冰川只占据着山顶和山坡的一部分及低洼地。山地冰川根据形态又划分为: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或冰帽、再生冰川和山麓冰川等。我国的冰川全部是山地冰川。 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划分为极地冰川、亚极地冰川和温冰川3大类: 极地冰川:凡整个冰层全年温度均低于熔点的称为极地冰川; jvzq<84yyy4ji|stt0gd0ls1edqy1tu{f1€zdt4u|{532;52;1z32;52;36`7?>4:66/j}rn
3.冰川物质平衡分析洞察研究.docx该【冰川物质平衡分析-洞察研究 】是由【Jane8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冰川物质平衡分析-洞察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jvzquC41yy}/vjtfqey/exr1r/735B;572=90qyon
4.冰湖的界定与分类体系——面向冰湖编目和冰湖灾害研究[45][易朝路, 崔之久. 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冰川湖泊的分类与沉积类型. 海洋与湖沼, 1994, 25(5): 477-485.] [46]Wang Xin, Liu Shiyin, Ding Yongjian.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 in Chinese Himalayan Reg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6: 1-4. 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