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14年高考上海卷地理】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
2.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
2.D
【解析】
1.喜马拉雅山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是两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变质岩;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新西兰南北岛,分别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区,但太平洋板块的位置相对低,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所以不会形成高压环境;冰岛火山带属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区。故选A。
2.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山体较小;片岩的沉积层较薄,不会形成陡峭、林立的群峰;板岩为变质岩,该区不具备大面积形成变质岩的高温和高压的环境条件;而石英砂岩硬度较大,在外力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该地貌景观。故选D。
【例2·2015年高考上海卷地理】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3.D
4.D
【分析】
3.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
4.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例3·2016年高考上海卷地理】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5.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6.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5.A
6.A
【分析】考查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岩石类型。
5.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A正确;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BCD错误。故选A。
6.黑色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A正确;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BC错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D错误。故选A。
规律知识总结
地质循环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岩石的形成和转换为考点是主要考查方向。实际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质循环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突破。
1.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其他岩石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2.地质循环过程的判断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创新对点演练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7.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8.“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及解析
【答案】
7.C
8.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学生要熟悉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7.古文中记载的火是从地球内部出来的,最有可能来自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岩浆来自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选择C。
8.“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是岩浆岩,是由岩浆转化成岩浆岩过程,选择C。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10.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9.D
10.B
【解析】
9.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是地形褶皱,沉积治Ⅱ的岩层发生弯曲,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Ⅱ出现缺少。在有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故选D。
10.该地区 “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岩中形成的;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故选B。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和白头山天池浮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长白山地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其周边“浮石”属于(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12.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1.A
12.D
【分析】
11.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其周边“浮石”黑色、多气孔,应该是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因此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知识点睛
浮石指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后形成的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能浮于水面,故称浮石。火山分布区都有浮石矿产分布,以北方地区为多。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14.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3.B
14.D
【解析】
13.根据材料可知,“巨人之路”的石柱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图中A表示侵入型岩浆岩,B表示喷出型岩浆岩,C表示沉积岩,D表示变质岩,故选B。
14.“巨人之路”的石柱岩石为玄武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受板块张裂作用,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之后受海水侵蚀形成图示景观,故选D。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1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5.C
16.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5.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表向上,为山岭,所以甲处为向斜岭。故A、B项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表向下,为谷底,所以乙处为背斜谷。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项。
16.结合题干和图中信息,①~⑤为沉积地貌,而丙处属于背斜顶部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代表是石灰岩和砂岩。花岗岩、流纹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安山岩、玄武岩为属于岩浆岩。故选A项。
知识点睛
岩层中老翼新为背斜,岩层中新翼老为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①—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③—高温熔融
18.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7.A
18.A
【解析】
17.据图可知,从岩浆指出两个箭头,一个上面写着喷出,另一个箭头上的①应是侵入,经过冷却凝固分别形成岩浆岩甲和岩浆岩乙,B错误;岩浆岩甲和岩浆岩乙经过②—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A正确;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③形成沉积岩丁,D错误;沉积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④进入岩浆,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18.据上题分析,甲类岩石为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A正确;乙类岩石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B错误;丙类岩石为变质岩,没有层理构造,C错误;丁类岩石为沉积岩,典型代表是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知识点睛
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19.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
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9.C
20.A
【解析】
19.根据材料可知,翠玉白菜属于变质岩;图中①②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③分布在岩浆岩周围,是岩石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④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③符合题意,故选C。
20.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由于a处受外力侵蚀,背斜形成谷地,b处岩性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向斜形成山地,两地地质作用的差异导致地形差异,A对。L2时明显是在以前岩层之上沉积形成了新的岩层,故以外力沉积作用为主,B不对。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产生了物质沉积,故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下沉运动,C错。图中岩层④⑤⑦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上层岩层年龄新,下层岩层年龄老,所以⑤比④新,④比⑦新;图中沉积岩结构明显被岩浆岩破坏,所以岩浆喷发出现于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岩浆岩②的结构被①破坏,所以①形成于②之后;D错。故选A。
知识点睛
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所示)。“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及解析
【答案】
21.C
22.A
【分析】考查岩石类型及特征,地质作用与地貌。
21.读材料可知,“蘑菇石”底部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应为沉积岩,C正确。故选C。
22.读材料可知,“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构造,应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蘑菇石”底部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说明岩浆喷出应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应为先沉积,后火山喷发,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A正确。故选A。
23.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24.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
A.太湖石→昆石
B.雨花石→砾岩
C.雨花石→昆石
D.砾岩→昆石
答案及解析
【答案】
23.D
24.B
【分析】
23.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因此雨花石、太湖石,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昆石为侵入岩,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故选D。
24.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其它类岩石,而其它类岩石可以重熔为岩浆,却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昆石属于岩浆岩,排除ABC选D。
a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b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上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形成a图所示的岩石类型的地质作用对应于b图中的( )
A.⑥ B.⑦
C.③ D.④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
C.丙类岩石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D.⑦属于内力作用
答案及解析
【答案】
25.A
26.D
【分析】
25. a图所示山体为红色沙砾岩,属于沉积岩。b图中,⑥由沉积物指向丁,丁为沉积岩,⑥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A正确。甲乙由岩浆形成,属于岩浆岩。丁为沉积岩,所以丙为变质岩。⑦表示内力抬升作用,③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故选A。
26.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甲类岩石属于岩浆岩,A错误。乙为岩浆岩,而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的特点,B错。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不能由变质岩直接形成,C错。⑦表示内力挤压抬升作用,将地下的沉积岩、变质岩以及侵入型岩浆岩等抬升至地表,接受外力侵蚀形成沉积物,D正确,故选D。
知识点睛
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7.2018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下图),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3)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简述其理由。
(4)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
(5)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学完该部分内容后,计划进行一次考察活动,调查当地岩石圈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若你是该小组的组长,请拟定活动的主题。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岩石顶端(地表)。
(3)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4)变质岩。
(5)例如,岩石圈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烧制水泥、石灰的石料以及大多数矿产来自岩石圈;岩石圈对生活的影响——建筑、修路等所用的石料也来自岩石圈;岩石圈对旅游业的影响——多姿多彩的岩石圈还形成了多种旅游资源。
【详解】第(1)小题,由图可知,A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推断为沉积岩。第(2)小题,根据所学知识,侵入岩为岩浆在地下冷凝而形成,喷出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第(3)小题,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A为沉积岩,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第(4)小题,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第(5)小题,本题为开放试题,主要结合岩石圈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例如,岩石圈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烧制水泥、石灰的石料以及大多数矿产来自岩石圈;岩石圈对生活的影响——建筑、修路等所用的石料也来自岩石圈;岩石圈对旅游业的影响——多姿多彩的岩石圈还形成了多种旅游资源。
知识点睛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是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不同地质作用的结果,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