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重点例析之十: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矿物是由元素集合而成的。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

矿物是地壳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构成。

③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b)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等。

沉积岩是地表的岩石受到风化、搬运、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等。

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成)、板岩(页岩变质而成)、片麻岩(花岗岩变质而成)等。

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c)

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推动这种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所产生的热能。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来自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形成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经熔融作用,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三、练习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第2题,图示意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只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回答3、4题。

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4.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所以本题选C项。

第4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所以本题选C。

5.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知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下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2中岩石类型属于图3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7.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④一⑦一③     B.②—③—④    C.⑥一①一③    D.③—④—⑤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第7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钻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A国被称为“钻石之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钻石的出口为该国带来了财富,而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1)每年5~10月为A国的雨季,降水丰富,说明此时降水形成的条件。

(2)写出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国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

(3)当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进行钻石的采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 (1)5—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充足;地势西低东高,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岩浆冷却、凝固)。位于河流上游含有钻石的岩石,被风化(侵蚀)破碎;钻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沉积下来,被埋在沙砾中。

(3)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积物;水位下降,河滩出露;有河水便于筛洗。

【解析】第(1)题,注意该国位置为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再借鉴南亚西南季风知识,可得出答案。第(2)题,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高温、高压应该是指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形成的钻石应该在山体中,现在分布在河流下游,必然经历了出露地表、河水搬运、沉积的过程。第(3)题,汛期之后,可以带来大量山体上的沉积物,同时河水水位下降利于发现钻石。

THE END
0.2020届高三地理岩石圈物质循环试题及答案(图片版)由于 新冠肺炎疫情 高考延期举行,高考网陆续的整理了一些全国各省市线上试卷供广大考生参考。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 高考网 微信公jvzq<84yyy4hcxpcq0ipo8j142812=6917k:;l6263i97j3ujvsm
1.附中青岛学校20232023/12/13|223次组卷|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题篮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变质作用B.②——冷却凝固C.③——外力作用D.④——重熔再生 jvzquC41|wpvcw3zmy4dqv43:r7:4?:980nuou
2.2021地理高考难题讲解微专题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地貌形成加载中 00:00/00:00 2021地理高考难题讲解微专题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地貌形成 摄影与航拍 +订阅 2021.02.04 11:40 2021地理高考难题讲解微专题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地貌jvzquC41yy}/uxmw0eun1j466:<59?<:a3815?=756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情检测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岩石水里沉积形成的岩石地下高温高压形成的岩石人造石头 4. 下列哪种石头属于变质岩 花岗岩砂岩片麻岩玄武岩 5. 内蒙古某地区发现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 1.这个地层的岩石最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喷发冷却泥沙在水底慢慢堆积地下高温高压改变人类加工制造 jvzquC41yy}/ys}0ep5y|88558=95;70cuvy
4.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项训练岩石圈物质循环专项训练 1、 单选题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 板岩、砂岩 B. 石灰岩、页岩 C. 玄武岩、石英岩 D. 花岗岩、砾岩 2、推断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 A. 沉积作用 水平挤压 外力侵蚀jvzquC41yy}/|}m0eun1|thv17389;::44ivvq
5.5第23课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PPT课件)正禾一本通一轮总复习 多媒体课件英语(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多媒体课件地理(鲁教版)第五单元 岩石圈与地形变化本章知识建构第23课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基础案1在梳理归纳教材中夯实基础知识研学案2在挖掘真题情境中提升关键能力巩固案3在实践模拟演练中培优综合素养[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jvzquC41o0€yzt3eqo5tqoy16962;B=70jznn
6.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为您整理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获取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上海新东方优能中学。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jvzq<84uj0~eh7hp1|nppp}wg1813@5;1:976:990jznn
7.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PAGE 2 高考地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 1.(2019海南单科,15,3分)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下图为某区域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53A492782795642653: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