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通过不同体质判定身体健康青峰科技

为什么有的人吃很多东西也不会发胖,而有的人喝水也长肉?为什么有的人皮肤光滑,而有的人皮肤坑坑洼洼总长痤疮?为什么有的人不怕冷也不怕热,而有的人一到冬天即使穿得很厚还是觉得冷?

实际上这些都是体质现象,体质特征秉承于父母,同时,后天的调养也对体质有很大的影响。体质特征是人一生健康状态的主线,人所表现出来的体态、身体健康状态、饮食口味喜好、易患疾病都和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案也不一样。想要达到好的养生效果,就必须先弄清自己的体质,对症调理。

傲骨女人携手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推出【健康与美 吴用道来】中医养生系列栏目,由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主讲,本期话题聚焦中医预防学之体质诊断。

如何判断体质?

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许多篇章都涉及体质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养生方法。

比如《灵枢·通天》中,根据人体阴阳的多少,提出将人体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的阴阳五态人,明确指出阴阳偏颇是病态的体质,阴阳相对平衡才是正常体质。这种认识直到现在仍未被改变。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又将阴阳五态进一步细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如此产生二十五种人格类型。此篇进一步阐述了体质的概念,以及体质与自然环境、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等因素的关系,揭示出体质就是人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活动倾向。

如今,我们将中医体质分为九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九种体质的特征:

一是气虚体质,经常出虚汗,容易疲乏,呼吸短促容易感冒,毛发不华。

二是阳虚体质,手脚冰凉,体型白胖,精神不振,舌苔色淡,胃膝怕冷。

三是阴虚体质,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面色潮红,大便干燥,易爆易怒。

四是痰湿体质,心宽体胖,多汗且黏,胸闷痰多,舌苔白腻,面部较油。

五是平和体质,精神充沛,睡眠良好,体型匀称,肤色润泽,舌色淡红。

六是血淤体质,经常出现於斑,痛经,皮肤粗糙,面色晦暗,性情急躁,瘦人偏多。

七是湿热体质,易长痘粉刺,口有异味,面部油光,心烦懈怠,眼睛赤红。

八是气郁体质,闷闷不乐,胸肋胀满,抑郁脆弱,心慌失眠,乳房胀痛。

九是过敏体质,易哮喘鼻炎,常打喷嚏,容易瘙痒皮肤敏感,有遗传性。

根据体质合理养生

由此可见,每种体质在我们的身体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看不同体质的具体表现,可以对我们的体质进行自测,从而来指导我们的养生和饮食。

下面,我们以气虚体质作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

气虚体质有什么表现?浑身乏力,爬楼上气不接下气,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想睡觉睡不着。

气虚体质包含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阴阳两虚体质。气虚体质基本都是心气和心血不足,如果不调理的话,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患上心脏病。

那么,气虚体质怎么调理?从中医角度看,除了中医治疗、养生调理方法,比如中医五大技法针、砭、灸、导引、按跷,以及中药药膳调理,自我养生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进行锻炼,通过业余时间,坚持练一些养生功,如站桩、打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都可以练,但是刚开始练的时候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此外慢跑、散步都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来改善气虚体质。

第二,要情绪调养。培养一种爱好,比如琴、棋、书、画、音乐等,让自己的情绪能得到释放,内心能得到按摩和抚慰,逐渐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三,调整睡眠。一定要保持规律的睡眠,中午小睡或闭目养神、打个盹也很有必要,中午是心经当令,小睡有助于养心,也能让身体有机会休息和恢复。

第四,饮食调整。口服大枣、鸡肉等食材,通过反复咀嚼、滋养脾胃,气虚就会得到纠正。

总而言之,养生调理的方法是比较多的,而且九种体质养生各异,要尊重自己的身体情况,这样的养生效果才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人又是非常复杂的生物体,单纯体质远不如复合体质常见,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质特点,这种复合体质同样也需要复合的养生调理方法。

再举一个阳虚体质的例子。打个比喻,阳虚体质,相当于阴霾遮住了体内的“太阳”。

阳虚的人通常会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或冷空调、电扇等),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经常会呈现稀溏状。

遗传、疾病、早产、形寒饮冷和用药不当等原因都会导致阳虚体质的形成。易患关节炎、咳嗽、哮喘、腹泻、痛经等疾病。

当一个人出现上述表现,比如手脚冰凉,怕冷,容易腹泻等情况,基本就可以从体质上判定这人属于阳虚体质。相应的,就知道这个人已经患上,或者将有可能患上哪一种疾病。所以,通过体质的判别也是中医预防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曾经调理过一位女客人,41岁就已经手脚冰凉,吃点东西就拉肚子,怕冷,夏天都不敢穿裙子,她说一穿裙子就容易肚子痛,她是典型的阳虚体质。她是一位互联网工作者,年轻的时候经常熬夜,肝损伤比较严重,饮食也不注意,喜欢吃冷饮。通过解针、刺络调理,一个系统调理后,她告诉我,她的手脚和小肚子已经不凉了,而且,她之前脚干得裂口,现在也有所改善,感觉皮肤不那么干燥了,裂口在愈合。

不同年龄阶段体质特点

人的身体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两个人有一样的身体状况,所以中医调理要因人而异,特别要遵循体质的特点进行调理,才能有效。

此外,人一生不同阶段,养生也有侧重。中医在道家基础上发展起来,道家讲求顺应天道,即自然之道,所以,按照人生不同阶段的身体规律来养生,按照四季变化来养生都是顺时养生,也是遵循天道养生。我有专门的课程《不同人群体质特性及养生需求》,这里不详细展开讲,简单讲两个阶段,大家了解一下。

幼童期(称学龄前期3-7岁)养生重点:

幼童期仍需非常注重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相处,顺时、顺势养育。

幼童期人容易发生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等状况,此时更要注意从调护入手,避免“画蛇添足”式的喂养。

不宜盲目大量用药,否则就会陷入不良循环,体质往往会越来越差。

幼童属纯阳之体,容易有高热惊厥、感冒发烧、咽喉肿痛、肺炎、积滞等疾病。

养生方面要注意:少吃饼干、巧克力、奶油、饮料、火腿肠等精细加工后的高热量、高营养食品;不要总怕孩子吃不饱,满世界追着喂饭;不宜滥用补品;还要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此期儿童自身蕴含着盎然生机,养育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中年人养生重点:

中年人的体质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期,阴阳气血失调,抗病能力下降,身体处于多事之秋。

中年人养生需求应做到量力而行,切勿过劳;饮食有节,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持之以恒;心态平和,处世乐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阶段养生以预防为主。《景岳全书·中兴论》所强调:“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中年人养生重点:

补精(后天之精,全面)、 益气、养肝护目养神、护精(先天之精,爆发力、耐力);

适应变化(自然、内外、平衡防过激);

疏通经络(手法、器具、食物、被动、锻炼);

适当进补(食补为主),重在补脾、补心、补肾;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形与神俱;

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而非病,所以中医重在养生。日常养好身体,就不容易患病,所以中医最大的价值是治未病,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其实有三重价值:

第一,无病重防。

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欲病早治。

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讲:“莫知其情,莫见其形。”,《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第三,已病防变。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等。

治病救人靠医生,健康养生靠自己,为了少走养生弯路,一起继续学习中医知识,打造更加强健的体魄吧!

最近内容

为什么有的人吃很多东西也不会发胖,而有的人喝水也长肉?为什么有的人皮肤光滑,而有的人皮肤坑坑洼洼总长痤疮?为什么有的人不怕冷也不怕热,而有的人一到冬天即使穿得很厚还是觉得冷?

实际上这些都是体质现象,体质特征秉承于父母,同时,后天的调养也对体质有很大的影响。体质特征是人一生健康状态的主线,人所表现出来的体态、身体健康状态、饮食口味喜好、易患疾病都和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案也不一样。想要达到好的养生效果,就必须先弄清自己的体质,对症调理。

傲骨女人携手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推出【健康与美 吴用道来】中医养生系列栏目,由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主讲,本期话题聚焦中医预防学之体质诊断。

如何判断体质?

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许多篇章都涉及体质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养生方法。

比如《灵枢·通天》中,根据人体阴阳的多少,提出将人体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的阴阳五态人,明确指出阴阳偏颇是病态的体质,阴阳相对平衡才是正常体质。这种认识直到现在仍未被改变。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又将阴阳五态进一步细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如此产生二十五种人格类型。此篇进一步阐述了体质的概念,以及体质与自然环境、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等因素的关系,揭示出体质就是人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活动倾向。

如今,我们将中医体质分为九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九种体质的特征:

一是气虚体质,经常出虚汗,容易疲乏,呼吸短促容易感冒,毛发不华。

二是阳虚体质,手脚冰凉,体型白胖,精神不振,舌苔色淡,胃膝怕冷。

三是阴虚体质,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面色潮红,大便干燥,易爆易怒。

四是痰湿体质,心宽体胖,多汗且黏,胸闷痰多,舌苔白腻,面部较油。

五是平和体质,精神充沛,睡眠良好,体型匀称,肤色润泽,舌色淡红。

六是血淤体质,经常出现於斑,痛经,皮肤粗糙,面色晦暗,性情急躁,瘦人偏多。

七是湿热体质,易长痘粉刺,口有异味,面部油光,心烦懈怠,眼睛赤红。

八是气郁体质,闷闷不乐,胸肋胀满,抑郁脆弱,心慌失眠,乳房胀痛。

九是过敏体质,易哮喘鼻炎,常打喷嚏,容易瘙痒皮肤敏感,有遗传性。

根据体质合理养生

由此可见,每种体质在我们的身体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看不同体质的具体表现,可以对我们的体质进行自测,从而来指导我们的养生和饮食。

下面,我们以气虚体质作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

气虚体质有什么表现?浑身乏力,爬楼上气不接下气,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想睡觉睡不着。

气虚体质包含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阴阳两虚体质。气虚体质基本都是心气和心血不足,如果不调理的话,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患上心脏病。

那么,气虚体质怎么调理?从中医角度看,除了中医治疗、养生调理方法,比如中医五大技法针、砭、灸、导引、按跷,以及中药药膳调理,自我养生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进行锻炼,通过业余时间,坚持练一些养生功,如站桩、打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都可以练,但是刚开始练的时候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此外慢跑、散步都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来改善气虚体质。

第二,要情绪调养。培养一种爱好,比如琴、棋、书、画、音乐等,让自己的情绪能得到释放,内心能得到按摩和抚慰,逐渐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三,调整睡眠。一定要保持规律的睡眠,中午小睡或闭目养神、打个盹也很有必要,中午是心经当令,小睡有助于养心,也能让身体有机会休息和恢复。

第四,饮食调整。口服大枣、鸡肉等食材,通过反复咀嚼、滋养脾胃,气虚就会得到纠正。

总而言之,养生调理的方法是比较多的,而且九种体质养生各异,要尊重自己的身体情况,这样的养生效果才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人又是非常复杂的生物体,单纯体质远不如复合体质常见,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质特点,这种复合体质同样也需要复合的养生调理方法。

再举一个阳虚体质的例子。打个比喻,阳虚体质,相当于阴霾遮住了体内的“太阳”。

阳虚的人通常会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或冷空调、电扇等),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经常会呈现稀溏状。

遗传、疾病、早产、形寒饮冷和用药不当等原因都会导致阳虚体质的形成。易患关节炎、咳嗽、哮喘、腹泻、痛经等疾病。

当一个人出现上述表现,比如手脚冰凉,怕冷,容易腹泻等情况,基本就可以从体质上判定这人属于阳虚体质。相应的,就知道这个人已经患上,或者将有可能患上哪一种疾病。所以,通过体质的判别也是中医预防学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曾经调理过一位女客人,41岁就已经手脚冰凉,吃点东西就拉肚子,怕冷,夏天都不敢穿裙子,她说一穿裙子就容易肚子痛,她是典型的阳虚体质。她是一位互联网工作者,年轻的时候经常熬夜,肝损伤比较严重,饮食也不注意,喜欢吃冷饮。通过解针、刺络调理,一个系统调理后,她告诉我,她的手脚和小肚子已经不凉了,而且,她之前脚干得裂口,现在也有所改善,感觉皮肤不那么干燥了,裂口在愈合。

不同年龄阶段体质特点

人的身体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两个人有一样的身体状况,所以中医调理要因人而异,特别要遵循体质的特点进行调理,才能有效。

此外,人一生不同阶段,养生也有侧重。中医在道家基础上发展起来,道家讲求顺应天道,即自然之道,所以,按照人生不同阶段的身体规律来养生,按照四季变化来养生都是顺时养生,也是遵循天道养生。我有专门的课程《不同人群体质特性及养生需求》,这里不详细展开讲,简单讲两个阶段,大家了解一下。

幼童期(称学龄前期3-7岁)养生重点:

幼童期仍需非常注重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相处,顺时、顺势养育。

幼童期人容易发生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等状况,此时更要注意从调护入手,避免“画蛇添足”式的喂养。

不宜盲目大量用药,否则就会陷入不良循环,体质往往会越来越差。

幼童属纯阳之体,容易有高热惊厥、感冒发烧、咽喉肿痛、肺炎、积滞等疾病。

养生方面要注意:少吃饼干、巧克力、奶油、饮料、火腿肠等精细加工后的高热量、高营养食品;不要总怕孩子吃不饱,满世界追着喂饭;不宜滥用补品;还要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此期儿童自身蕴含着盎然生机,养育顺其自然,简单就好。

中年人养生重点:

中年人的体质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期,阴阳气血失调,抗病能力下降,身体处于多事之秋。

中年人养生需求应做到量力而行,切勿过劳;饮食有节,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持之以恒;心态平和,处世乐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阶段养生以预防为主。《景岳全书·中兴论》所强调:“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中年人养生重点:

补精(后天之精,全面)、 益气、养肝护目养神、护精(先天之精,爆发力、耐力);

适应变化(自然、内外、平衡防过激);

疏通经络(手法、器具、食物、被动、锻炼);

适当进补(食补为主),重在补脾、补心、补肾;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形与神俱;

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而非病,所以中医重在养生。日常养好身体,就不容易患病,所以中医最大的价值是治未病,真正意义上的治未病其实有三重价值:

第一,无病重防。

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欲病早治。

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讲:“莫知其情,莫见其形。”,《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第三,已病防变。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等。

治病救人靠医生,健康养生靠自己,为了少走养生弯路,一起继续学习中医知识,打造更加强健的体魄吧!

THE END
0.头晕(全本)病症有些人体质阴阳不平,常常熬夜,然而,午夜12点正是人们应该进入正常休息与睡眠的时候,也是“润肝”的最佳时间,可是都市人生活忙碌,很多人此时却十分兴奋,错过了“润肝”的机会,致使阴虚肝风旺。另外,在肝水处于“阴水不足”的情况下,白天也常出现晕眩。因此,充足的睡眠也是治疗头晕的良方。(史生铭)jvzquC41yy}/|‚xl0eun0ls1dkth|qjpi1zpw‚zp3390s~fpdgt/j}rn
1.血淤体质应该如何调养全科考虑是属于神经衰弱导致的,神经衰弱的特征是易兴奋,易激惹,易衰竭,常有失眠、头痛、抑郁、注意力jvzquC41kcyl0om430ipo7hp1s{fu}nqp1:18=<480nuou
2.中医泻血排淤疗法作用很多人在看中医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血淤体质。但是很多的朋友其实并不知道血淤体质到底有什么特点。其实血淤体质是中医的一种说法。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血淤体质的主要表现,大家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表现,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血淤体质。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血淤体质吧。 jvzq<84yyy4zu?820eun1‚45;2>96@3jvor
3.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范文老年人基于本身的病理、生理及原发的多种慢性疾病等方面的因素,合并CAP后可有以下特点:①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本资料所示,62%体温正常,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前驱的表现有的仅为乏力,呼吸和脉搏增快,常不被引起重视,易误诊或漏诊,使病情加重;②病情发展迅速:由于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及反复使用抗生素史,导致机体耐药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54?/j}rn
4.血瘀体质有哪些表现病情分析:血瘀体质是一种中医理论中的体质类型,其主要特点是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多种身体症状。以下是血瘀体质的一些常见表现: 1.肤色变化:面色晦暗或发紫,经常有皮下淤血的现象,例如容易出现瘀斑或淤点。 2.疼痛症状:常感到疼痛固定不移,如头痛、胸痛、关节痛等,疼痛部位通常较为固定且伴有刺痛感。 jvzquC41okv/rrsiiwumx7hqo1gtm8o{iRX2OYlRlN4ivvq
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滞血瘀证专家在线问诊血瘀体质会导致心脑血管病、冠心病、中风、肿瘤等许多疾病的产生,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对血瘀体质引起足够的重视。 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甚至痰淤相杂为患。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最好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jvzquC41yy}/lmm0eqs0jxxrkvgm1mnugcyf1::232683@68a4>8:;
6.九种体质养生中医揭秘不同体质的调养方传统中医体质特点: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患病少。 对策:平和体质的人是最好的,他们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但是平时还是要注意养生保健。 jvzquC41yy}/xxilm0ipo8hv|{529984:1722A9980yivvq
7.血淤体质对身体能造成什么危害血淤体质对身体能造成什么危害 重庆市中医院 血淤通常指的是血液淤积,而血瘀体质则是指血液流动缓慢或不顺畅,甚至出现瘀滞不畅的状况,这种状况会在经脉和脏腑内造成阻滞,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血瘀是指血液循环受阻、不顺畅或在经络或脏腑中积聚,导致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受阻或瘀滞。因此,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会出现皮疹jvzquC41yy}/z‚|{0eun1jwe16653>50jvsm
8.专题肾虚血淤是什么引起的?肾虚血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种症状一般好发于女性群体,患者在患病之后一般会出现全身乏力以及周身不适的症状表现,为什么女人会出现肾虚血淤的情况呢?下面来给大家介绍导致女人肾虚血淤的3个因素,各位女士不妨来了解一下肾虚血淤是什么引起的。【查看全文】jvzquC41ycv/|r~kocrm0lto1uu03>54453:;8
9.道家养生修炼四法——胖瘦皆在气血间太白童子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 庄子的“吹响呼吸,吐故纳新”即指此法。其最高境界为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学会胎息,则道成矣胎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修练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之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ch>6ho:h2363|;s:0jznn
10.活血化瘀的方法中医妙方效果佳传统中医⑤血淤体质做什么运动好些 答:身为血淤体质的人,起居勿安逸。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要多从事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可打太极拳、太极剑、健美操、舞蹈、散步、慢跑、爬山等。年轻人的活动量可适当加大,如跑步、登山、游泳、球类等。jvzquC41o0|pfsp0eqs0oru1d1724>>940yivvq
11.血淤体质有什么症状?问答频道血淤体质有什么症状? 患者:男,33岁 病情描述: 我口唇的颜色偏暗,皮肤干燥,这是血瘀体质的症状吗? 共1个回答 谢琪 主任医师 去挂号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营养科 血淤体质:这种人主要征候是血行迟缓不畅,身体较瘦。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淤体质之人。jvzquC41o0hpjn3ep1gtm8{kgy522<:;;8=20qyon
12.血淤体质的人如何调理血淤体质的人如何调理 语音内容: 血瘀体质的人可以经常吃一些黑豆、油菜、茄子、木瓜、洋葱、香菇等,还可以在中医师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来,服用中成药或者中药汤剂进行调理。 血瘀体质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肤色晦暗有瘀斑,情绪抑郁,意烦躁健忘,舌头呈青紫色,脉涩,女性容易痛经,闭经以及月经有血块。平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jvzquC41o0iiww~w{kyigwl0eqs0oru1cwjjq87:92?8:8
13.血瘀体质有什么特征血瘀体质有什么特征 血瘀体质特征主要有皮肤问题、容易长斑、容易脱发、身体疼痛以及其他症状等。 1、皮肤问题:皮肤缺乏血液的营养和滋润,容易出现面色晦暗,无光泽、较粗糙、呈褐色等,皮肤缺水、脱皮、长纹等。眼睛周围发黑、发青,容易出现黑眼圈,人看起来比较憔悴。jvzquC41o0nbqƒfk346/exr1ctzjeuj13:694?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