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百科」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一个含有多种含义的概念。一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指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如我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三是指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如有些法学著作以《劳动法》作为其书名。

1. 劳动法的定义:

劳动法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即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3.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公法于私法的兼容、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

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指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征:全面的涵盖性、高度的权威性、极强的稳定性。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在劳动法体系中的凝聚和统帅功能;在劳动立法中的依据和准则功能;在劳动执法中的指导和弥补功能。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THE END
0.立法语言的用处与用法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完善立法技术规范的关键是讲好法言法语,实现立法语言规范化。法律文本应减少使用政策性语言,表述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时,须转化为法律语言。有的法律条文中存在习惯说法、专业表述,要进行解释说明。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立法文本,增设名词解释条款的数量,对一些比较晦涩的术语,作通俗化解释。 jvzq<84g0o€zhƒ3qti4dp8ucrgx03A;81rgqg{d6;;76a:565;4ivvq
1.2010年考研法律基础名词解释汇总1.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2.国际法: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3.国内法:一国(或地区)制定并在该国(或地区)实施的法律。 jvzquC41{|4dj|n0eqs/ew4m{|~0|‚p1426:2;4422?14:5139863=9;0jznn
2.法理学名词解释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jvzquC41nc}/wrw0ep5jpot132;61:;920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