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丹霞在哪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是吉祥、是喜庆

是烈火、是热血

是激情、是胜利

我们用红色

装点宫殿、修饰庙宇

增靓容颜、庆祝佳节

甚至中国的群山巨石也被红色浸染

广东丹霞山

如此

(广东丹霞山;摄影师@刘世辉)

如此

(福建武夷山玉女峰;摄影师@曾建军)

如此

(河北承德双塔丹霞石柱;摄影师@徐树春)

福建大金湖、冠豸(zhài)山

浙江江郎山、湖南崀(làng)山

四川青城山、乐山大佛

甘肃崆峒山、麦积山

皆是如此

这种以红色陡崖为主要特征的山地

被称为“丹霞地貌”

其在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

广泛分布

多达1000余处

可谓万山红遍

(中国主要丹霞景观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有如此多的丹霞地貌?

中国最壮美的丹霞又在哪里呢?

01

缘起

距今2.5亿年以来

中国大部分地区逐渐沧海成陆

之后地壳运动又陆续在大地上

造就了星罗棋布的构造盆地

盆地四周的砂石泥土

被河流裹挟而下在低处堆积

形成粒度大小不一的碎屑沉积岩

如砾岩、砂岩、泥岩等

同时

中国陆地的很多地方

都处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岩石中的铁元素

很容易被氧化成红色的三价铁

沉积岩层也被染成一片赤色

红层就此形成

(氧化铁[Fe2O3]即为红色,也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亦有研究显示红层并非完全由干旱气候导致;陆相红层沉积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厚厚的红层

遍布中国无数盆地

(中国红层分布示意图;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许多红层盆地逐步抬升

岩层产生节理

进入侵蚀状态

那些

坚硬-半坚硬红层

便在流水、重力、风化等外力作用下

发育成各种以陡崖为特征的

丹霞地貌

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

(目前关于丹霞地貌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依据黄进、彭华等学者的观点,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丹霞地貌陡崖坡度一般大于60°;中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三大聚集区各展风姿

02

东南丹霞

秦岭以南

巫山-雪峰山以东的

东南地区

丹霞景观最为发育

数量占到全国的40%

(中国丹霞东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们以相对较缓的速度抬升

可以全面接受流水、重力、风化等

外力的精雕细刻

形成三类经典的丹霞景观

中国东南地区降水充沛

流水沿红层垂直节理

不断下切侵蚀

第一类景观

“丹霞谷”诞生了

沟谷根据宽度从小到大

依次为线谷、巷谷、峡谷、宽谷

所有沟谷中

以线谷及巷谷发育初期的

"一线天"最为称奇

浙江江郎山小弄峡

长308米,高298米

以突出的长度和高度被誉为

“天下第一巷谷”

(线谷及巷谷发育初期,崖高谷窄仅容一线天光透入,故而得名一线天;图为江郎山小弄峡;图片源自@VCG)

还有湖南崀山牛鼻寨一线天

它长238米,高约百米

最宽处0.8米,窄处不过一尺

在狭窄程度上更胜一筹

(由于标准不一,且国人偏爱“第一”名号,多处皆为“天下第一”的情况并不罕见;湖南崀山牛鼻寨一线天;摄影师@朱立)

蜿蜒河曲强烈下切

则形成奇秀兼具的

深切曲流

武夷山九曲溪即为典型

河流在4.1千米的直线距离内蜿蜒九曲

河流长度增加1倍

沿岸风光一派迤逦

(请横屏观看,武夷山九曲溪;图片源自@VCG)

将红层分割成无数大小不一的块体

它们再经受重力崩塌、风化剥蚀后

会形成第二类景观

“丹霞峰”

谷地两侧的红层基部

常因差异侵蚀或风化凹进

使上部岩层失稳

沿节理发生重力崩塌

形成丹霞地貌最为经典的

丹崖赤壁

(重力崩塌形成陡崖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崖高数十米至数百米

迎面望去

蔚为壮观

(龙虎山白塔河;摄影师@李华刚)

且顶部平缓时则形成

丹霞岩堡

也称丹霞方山

(丹霞山岩堡;图片源自@VCG)

则会形成

石墙

(丹霞山细美寨,即阳元山,就是一处石墙;摄影师@施维天)

等多种单体景观

(丹霞山东南天柱石;摄影师@杨建)

往往棱角分明

后期经历风化作用

则日趋圆润

丹霞山阳元石

便因风化剥落浑圆化后

状如勃起的男性生殖器

而成为一处奇景

(阳元石;摄影师@蒋作泳)

山、峰、石、柱

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丹霞峰丛、峰林

它们是

峰与峰基座相连的

湖南郴州水上丹霞峰丛

(高椅岭水上丹霞;摄影师@歪杰)

(请横屏观看,崀山峰丛;图片源自@VCG)

广东丹霞山丹霞峰丛-峰林

(请横屏观看,丹霞山群峰,摄影师@刘世辉)

(请横屏观看,龙虎山峰林;图片源自@VCG)

浙江江郎山

(江郎山三爿[pán]石;摄影师@肖斌)

演绎了丹霞地貌

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的

完整演化阶段

(中国东南丹霞地貌演化阶段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是垂直方向上的“你进我退”

接下来

流水、风化、重力等外力

将在水平方向上

创造第三类景观

这便是“丹霞洞”

出露的岩层

夹杂岩性较软的沉积岩时

更容易遭受流水、风化的进攻

形成岩槽

(齐云山丹霞岩槽;摄影师@崔华明)

后退变深

上层砾岩往往因过度悬空

而发生崩塌

岩槽扩大形成洞穴

多向上方突出

状如额头

而被称为额状洞

(有号称“南方悬空寺”之称的福建泰宁甘露寺就修建于额状洞中;摄影师@刘艳晖)

整个洞身受软岩层控制呈扁平状时

即为扁平洞

如果山体或岩墙两侧

皆有额状洞或扁平洞发育

当两者接触时便洞穿岩体

形成穿洞

(丹霞山细美寨西坡山脊的风车岩穿洞;摄影师@谢禹涵)

穿洞的高度大于穿洞顶上岩层厚度时

更为壮观的

天生桥就诞生了

(浙江烂柯山天生桥;图片源自@汇图网)

以流水为主的外力已经在

中国东南地区创造了

“谷”“峰”“洞”

三类经典丹霞景观

再加上本区

溪流众多、植被繁盛

更是幻化出无数

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

人间仙境

让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

(浙江仙都;摄影师@赵高翔)

西南地区的丹霞

又将展现出怎样的风采?

03

西南丹霞

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在内的

西南地区

气候温暖、降水充足

塑造地表的外力与东南地区十分相似

是中国丹霞地貌第二大聚集区

数量约占24%

(中国丹霞西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因为地壳抬升速度快

区域内的丹霞地貌整体处于青-壮年阶段

少有峰林、孤峰等景观发育

但是

西南地区的丹霞并不缺乏魅力

它们将在3个方向上极力突破

并创造奇迹

首先

伴随着强烈的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

深切峡谷广泛发育

峡谷两侧山体重力崩塌频繁

大量规模宏大的丹崖赤壁

应运而生

(云南老君山,摄影师@铁丐)

当属四川屏山的大红岩

12个高达400米的环状大岩壁

在5千米范围内一字排开

无比宏伟壮观

(请横屏观看,大红岩位于四川屏山县与马边县交界处的人头山山脊,崖壁面向屏山县一侧,是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国家公园的主体景观;摄影师@李忠东)

被命名为“环崖丹霞”

由深切曲流差异风化形成

(深切曲流差异风化形成环崖丹霞示意;环崖丹霞也被称为“红圈子”;这种地貌在东南地区也有发育,但不如西南地区典型;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山地高差大、降水多

赤壁常常与溪水组合

形成大量丹崖瀑布

贵州赤水

成百上千条瀑布从丹崖上跌落

堪称“丹霞瀑布王国”

赤水大瀑布

高76.2米,宽80米

可与黄果树瀑布相媲美

被誉为“中国丹霞第一瀑”

(赤水大瀑布也名十丈洞瀑布;摄影师@张自荣)

中洞瀑布

高18米,宽75米

远观恰如银帘悬挂

是中国帘状瀑布典型代表

(中洞瀑布,又叫美人梳;摄影师@张自荣)

佛光岩瀑布

以高度冠绝赤水地区

飞流的瀑布宛如银蛇穿洞

(佛光岩瀑布;摄影师@李珩)

重庆四面山

100多条丹崖瀑布

沿着40多条溪流次第跌落

其中

望乡台瀑布

高151.76米,宽40余米

是四面山区落差最大的瀑布

(望乡台瀑布;摄影师@王进)

水口寺瀑布

从环形崖壁上跌落

“口若悬河”

(水口寺瀑布;摄影师@李琼)

四面山和赤水等地

有不少瀑布后壁皆为环状

它们正是由线状瀑布

不均匀侵蚀

形成的另外一种“环崖丹霞”

(线状瀑布侵蚀形成环崖丹霞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彼此成就、彼此映衬

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其次

西南地区的丹霞红层

因为夹杂大量碳酸盐

而发育特殊的丹霞喀斯特地貌

龙门山山前红层碳酸盐含量高达80%

丹霞喀斯特化十分突出

剑门关-雅安一线丹霞峰丛密布

“剑门72峰”

“罗浮山12峰”

“青城山36峰”等等

都层峦叠嶂、峰峰峥嵘

(青城山丹霞峰从;丹霞喀斯特化并非西南地区独有,只是西南地区相对突出;摄影师@陈和勇)

丹霞地貌地表水流丰富

植被茂盛

碧水-绿树-丹霞交相呼应

清幽无比

(天台山瀑布;摄影师@枫叶梧桐)

更为重要的是

丹霞地貌色泽庄重神圣

岩石质地适宜雕刻又不失坚硬

备受宗教摩崖石刻的青睐

西南地区突出的高大丹崖

尤其适宜大佛造像

唐宋以来,大量巨佛

在四川盆地的丹崖赤壁上广泛开凿

四川乐山

通高71米的凌云大佛

临江危坐

气势恢宏无比

(乐山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摄影师@何世海)

通高36.67米的释迦牟尼佛

下身为殿宇遮掩

仅一头出露

却也不失雄奇

(荣县大佛,雕刻于准丹霞地貌上,所谓准丹霞,即岩层并非红层,而是后期氧化所致;摄影师@蒋涛)

大型石窟造像几乎遍布全县

卧佛院释迦牟尼卧佛

长23米,肩宽3.1米

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

(安岳卧佛;摄影师@杨虎)

中国13座高度超过15米的丹霞大佛

有9座位于四川盆地

堪称“巨佛之乡”

(中国丹霞巨佛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西南地区的丹霞

要么在某一方面极力突出

要么借力重塑外表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那么

西北地区的丹霞

又将如何突出重围呢?

04

西北丹霞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区域内的红层

缺乏大量降水直接侵蚀

在形成丹霞地貌过程中

不得不独辟蹊径

其中

位置偏东南的陇东、陇南山地

尚可截留东亚季风带来的水汽

提高降水量

让丹霞峰丛、孤峰、洞穴等

典型丹霞地貌占得席位

(麦积山;摄影师@王警)

也增加了植被覆盖度

绿树、丹山相映

风光奇秀不输南国

(崆峒山;图片源自@VCG)

降水越发稀少

幸有一条大河

给等候发育的丹霞地貌

提供了开山劈石的力量

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西部的

众多红层盆地都被黄河一一贯穿

形成曲折深切的峡谷

峡谷两侧岩体持续崩塌风化

龙羊峡丹霞、阿什贡丹霞

坎布拉丹霞、谢家滩丹霞

(坎布拉丹霞;摄影师@李春)

老龙湾丹霞、红山峡丹霞等

一系列临河丹霞

次第生成

(请横屏观看,老龙湾夕照;摄影师@王生晖)

就此诞生

(黄河上游主要丹霞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一区域的丹霞

少了些丹山披翠、碧水柔情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缺乏植被覆盖的赤壁丹山粗犷裸露

格外豪迈雄浑

(请横屏观看,龙羊峡;摄影师@孙建鑫)

西北地区的红层时常上覆黄土

往往形成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状的

宫殿式丹霞

(兰州天斧沙宫丹霞;摄影师@李志强)

气候愈发干旱

年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同样被黄土覆盖的红层

在祁连山冰雪融水的助力下

经过强度胜于东南地区崩塌、风化后

也开启了丹霞地貌从青年到老年

不断演化的一生

其形态变化万千

或如雪域城堡

(冰沟丹霞;摄影师@曾建军)

(冰沟丹霞;摄影师@陆春雨)

(冰沟火炬;摄影师@李春)

以兰州为中心

包括陇南山地、青藏高原东北部

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

西北地区

成为了中国丹霞地貌第三大聚集区

数量占比约为18%

(中国丹霞西北集中分布区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西北地区还广布着另外一种红层地貌

红层丘陵

其地势起伏和缓,无陡崖绝壁

色泽明艳,较之丹霞更为多彩

亦称为“彩色丘陵”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

就是典型案例

遗憾的是

它常常被误认为丹霞

但其外形、岩性组成、形成原因

皆区别于丹霞地貌

不可混为一谈

(红层丘陵一般由岩性软弱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的岩层,经坡面流水侵蚀而成,少有崩塌产生的丹崖赤壁,如果岩层夹杂低价铁离子及其他杂质,则发育为彩色丘陵;图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摄影师@歪杰)

本区亦为北传佛教东传途径地

这些奇险深邃、高耸难攀

色泽庄重又适宜雕刻的丹霞

甫一开始便与佛教全面结合

大量佛教石窟

在丝绸之路沿线广泛开凿

甘肃首屈一指

且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丹霞地貌区

(甘肃主要石窟分布示意,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肃境内共有石窟寺154处,其中有较高价值的近50处;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

金塔寺石窟、天梯山石窟

(马蹄寺石窟;摄影师@石耀臣)

炳灵寺石窟、寺儿湾石窟、接引寺石窟

保金寺石窟、莲花寺石窟、张家沟门窟

万山寺石窟、石拱寺石窟、陈家洞石窟

葛家洞石窟、红崖寺石窟、石空寺石窟

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

(炳灵寺石窟;摄影师@李文博)

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

禅殿寺石窟、大象山石窟、法镜寺石窟

华盖寺石窟、近金莲洞、八风崖石窟

(麦积山石窟;摄影师@胡澍)

一条由丹霞塑造的石窟走廊

便在西北大地上

熠熠生辉

05

中国丹霞

至此

东南丹霞、西南丹霞、西北丹霞

已然聚集了中国丹霞地貌的82%

余下的18%

则散布在华北、东北、新疆

以及青藏高原腹地

譬如河北承德丹霞

(承德罄锤峰;摄影师@徐树春)

(陕西雨叉峡谷;摄影师@包卡利亚)

(请横屏观看,库车大峡谷;摄影师@李珩)

都不失精彩

(请横屏观看,新龙丹霞,为高寒型丹霞;摄影师@姜曦)

因其灿烂的红色

以及特殊的形态

丹霞洞穴可以为古人提供居所

丹霞堡寨、峡谷常常因为难以攀援

而成为居民逃避匪患或战争的山寨

甚至成为军事防御关口

(剑门关,摄影师@姜曦)

则是与佛教、道教等融合

成为宗教名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武当山,除武当山外皆为丹霞地貌,图为齐云山;摄影师@崔华明)

拥有科学的认知

1928年

地质矿产学家冯景兰

在广东北部进行地质考察时

发现这种特殊的红色岩石

居然在现代地理学著作中毫无提及

便为其赋予了

一个极具中国气质的名字

“丹霞层”

取自古诗

(曹丕《芙蓉池作诗》)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1939年

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则首次用

“丹霞地形”

这一地貌学名词

来命名这种特殊的红石地貌

这亦是中国科学家独立发现、命名

展开深入研究并推向国际的地貌类型

(1954年前,在中国,称地貌学为地形学,故当时的“丹霞地形”即为“丹霞地貌”,后经曾昭璇等确定修改为“丹霞地貌”;图为丹霞山,为丹霞地貌得名处;摄影师@刘世辉)

因为一部电影的热映

被误认为丹霞的“张掖七彩丹霞”

名声大噪

一方面

“丹霞”一词误打误撞

变得广为人知

另一方面

对丹霞的错误认知

直到今天仍在广泛传播

2010年8月

6处丹霞地貌风景区构成的

“中国丹霞”系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我们仍需要回到起点

向大众阐明

什么是真正的丹霞?

希望看过本文的你

能够更多了解丹霞、认知丹霞

因为

丹霞红,是中国红

因为

丹霞,中国最美!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风子

图片:谢禹涵

地图:陈景逸

设计:郑伯容

审校:andare、王昆、王朝阳、云舞空城

【参考文献】

[1]黄进等.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上)[J]. 山地学报,2015,33(04):385-396.

[2]黄进等.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下)[J]. 山地学报,2015,33(06):649-673.

[3]齐德利. 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4]彭华等. 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J]. 地理学报,2013,68(09):1170-1181.

[5]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2000(03):203-211.

[6]刘江龙.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

[7]黄进著. 丹霞山地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1.

[8]黄进著. 武夷山丹霞地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

[9]黄进著. 赤水丹霞地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7.

[10]朱诚著.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9.

[11]保广普等. 青海丹霞地貌的分布、特征及演化[J]. 西北地质,2019,52(03):199-208.

[12]丁宏伟,王世宇,尹政,姚兴荣,冯建宏,张旭儒. 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质成因及与南方丹霞地貌之对比[J]. 干旱区地理,2014,37(03):419-428.

[13]罗成德,王付军. 丹霞地貌与宗教文化关系初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2):82-85.

[14]罗成德,王付军. 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差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9):67-71+102.

[15]李忠东. 中国丹霞的另类 寻找环崖丹霞(下)[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05):22-27.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工程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视频编辑、图片编辑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THE END
0.中国7大丹霞地貌除了以上七个丹霞地貌,我国还有不少美丽的丹霞自然景观。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它需要经过地壳运动、水流侵蚀、风化作用等多重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这些岩石经过亿万年的侵蚀、切割、剥离,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貌形态。而在这过程中,岩石的颜色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变红,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丹霞地貌。 jvzquC41yy}/onnrkct/ew472dgth>n
1.甘肃河西地区雅丹及丹霞地貌形成的气候原因浅析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 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 西南向东 北倾 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 530 公 里。其中,河西地区作为甘肃省地貌最多,气候最为 多变的地区,形成了雅丹地貌及丹霞地貌等令人叹为 观止的自然奇观。笔者通过对河西地区民勤、武威、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733<4431<:7B8976e22?5379<497xjvor
2.张掖~七彩丹霞张掖七彩丹霞的形成原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地质过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沉积作用:距今约1亿多年前,七彩丹霞所在地区曾是广阔的湖泊环境。湖相沉积作用形成了厚度大于5千米的水平层状碎屑岩红色岩层,这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 2.地壳运动: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导致部分jvzquC41yy}/onnrkct/ew478lrnwuw
3.科学网—谁是“丹霞地貌”的第一贡献人?老红岩与上部的新红层(丹霞层)之间有明显的界线。新红层向东南方向倾斜,倾角只有10-15度。新红层内没有流纹岩夹层,但是有流纹岩以及下部老红岩破碎后演变而来的砾石块。由此认定陈国达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越来越多的成果都支持陈国达的观点。正确认识丹霞层与南雄层的时空关系,对于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至关重要。jvzquC41dnuh0|hkgpifpny0ep5cnxl/5;929665967387mvon
4.一篇文章读懂:丹霞、雅丹、彩丘、风城,高考地理地质地貌过程我们最常看到的误解是:彩色丘陵被当成丹霞地貌;丹霞地貌、风蚀城堡又常被认为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风蚀城堡有时又被说成是丹霞地貌……此外,构成这几种地貌的物质,不论是岩石还是尚未变成岩石的河湖沉积泥沙,其实都是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里形成的,但是人们在面对这些地貌时,往往把它们的沉积层误认为是“很久以前这里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4KQE4:G273
5.地理211地质地貌水文实习圆满结束最后是风化作用。壶穴中往往有藻类、草本、灌木以及小树生长。它们在生过程中分泌的有机物质,进一步对壶穴内部地进行生物风化,促进了壶穴向深、向宽的方向发展。 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丹霞地貌中的“红层”,称为红色砂砾岩,具有交错层理。第三纪jvzquC41igu/iƒmw0gjv0ls1kplp1:5;31:85@3jvo
6.敦煌环线旅游片(三)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七彩仙缘台,构造运动使山体表现的单斜山和单斜群峰,由于该地层极易风化,形成了圆浑丘陵状的地貌景观。该观景台主要有睡美人,夕晖归帆等景点。 。 2号景观台是拍攝丹霞地貌全景的最佳角度,整个山脉如诗如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形成的山峰和奇岩怪石,彩色丘陵色彩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色彩岩石。 第4号jvzquC41yy}/onnrkct/ew443muxd=k
7.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境内,是一片以红色为主色调、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它以其壮观的地貌、丰富的色彩和奇特的形状而闻名于世,是中国自然奇观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总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由数百座独立的山峰和丘陵组成,高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这些山峰和丘陵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红色砂岩jvzquC41yy}/onnrkct/ew477opuu€i
8.太行红岩胜丹霞—兼论丹霞地貌与嶂石岩地貌之差异太行红岩胜丹霞 — 兼论丹霞地貌与嶂石岩地貌之差异 地球表面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多种,如黄土地貌、岱崮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砂岩地貌等,其中砂岩地貌是指在不同理化性状的沉积砂岩中形成的地貌类型,中国的砂岩地貌又分为丹霞地貌、嶂石岩地貌和张家界地貌三大类,其中前二者外观都呈红色,一般人可能较难区别。丹霞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6322611=5972730qyon
9.五彩缤纷的甘肃丹霞文学职工天地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200万年前,面积约51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目前有四个丹霞景区——七彩丹霞风景区、平山湖大jvzquC41yy}/i|iml0tfv8ivf5xz8hqpvkovh=89;7
10.兰州市红古区红层景观及形成演化分析本文将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表明研究区红层地貌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构造、景观分布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局部地貌景观进行科学的定义。探究其形成演化的动力机制。本文以兰州市红古区内的红层为研究对象,按照主导动力成因,开展地貌测量和分析工作。对发育的红层景观和丹霞地貌的类型、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进行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9294<
11.网曝游客在七彩丹霞景区挖取土壤?景区回应:被及时制止据了解,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时期,表面由细砂岩和泥质岩构成,极易被风化侵蚀。经专家研究考证,彩色丘陵地层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彩色丘陵区域地质是结构砂岩和粉砂岩,在遭受人为破坏后会加速风化和流水侵蚀,且自然恢复周期长、修复难度大。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228581CXUKVmkon^GXvHMUTmSln86i49229;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