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城市、建筑与工程类旅游资源篇
城市旅游资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又是泱泱大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开始有城池建设。
从夏商以来直至现代,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变化,既给我们留下大量的故城遗址,又有历代遗留的历史名城,还有大批的现代化都市。因此,我国城市旅游资源数量众多,蕴涵丰富
城市旅游资源
一、我国城市与旅游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又是泱泱大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开始有城池建设。
从夏商以来直至现代,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变化,既给我们留下大量的故城遗址,又有历代遗留的历史名城,还有大批的现代化都市。因此,我国城市旅游资源数量众多,蕴涵丰富。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的国家。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上,最早记载了王都规划的模式。
(一)、城市模式
在世界城市建设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欧洲模式,一种是中国模式。
欧洲模式的城市特点主要有:1、圆形的城市。城市有一个明显中心,包括广场、教堂、市场、政府机构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城市便由此中心逐渐向外发展,形成一个大体呈圆形的城市。2、放射状的道路。道路从圆形的城市中心广场出发,呈放射状向各方向延伸,相隔一段距离修建一条环形道路,所以鸟瞰城市,好像一个个巨大的同心圆。3、一般没有城墙。4、主要建筑材料多为石材。5、同心圆似的平面布局。
中国模式的城市特点主要有:1、方形的城市。城池平面呈方形,周长多少、城门多少要根据城市的等级而定。2、纵横交织的道路。城市道路为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经纬交织把城市分成方形网格。3、一般有城墙和护城河。中国古代城市十分重视城防建筑。城市又称城郭,在旧时其实指的就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一重称为“城”,外面的一重称为“郭”。4、主要建筑材料多为木材。5、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俯瞰城市好像一个巨大的棋盘,这种结构最便于将城市分片管理。
(二)、城市旅游优势
首先,一座城市的兴建,必然要尽可能选择自然环境较理想的地点。
其次,城市各种人文资源众多。
第三,很多城市具有自身的特色。
第四,城市各项旅游条件设施完备。
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某一方面具有独特地位,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或兼有风景名胜的城市。这些城市因为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或在某些方面独特的风格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某些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一直是旅游热点城市。
我国从1982年至1993年,分三批先后确定和公布了99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中,作为旅游资源,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类。
(一)、六大古都
洛阳、西安、开封、北京、南京、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如果加上殷墟安阳,便成为七大古都。)
洛阳
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
东周、东汉、北魏、隋、唐、等九个朝代,为九朝古都。
白马寺、龙门石窟、牡丹之乡。
西安
陕西省关中平原,渭河南岸。
西汉、隋、唐等十余个朝代,前后历时千余年。
大、小雁塔、碑林、钟鼓楼。
开封
河南省豫东平原,黄河南岸。
魏国、北宋、金。
相国寺、铁塔、龙亭、禹王台。
北京
我国首都,华北平原西北边缘。
元、明、清。
故宫、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香山、卢沟桥。
南京
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六朝、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为十朝都会。
玄武湖、秦淮河、明孝陵、中山陵。
杭州
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
吴越、南宋
西湖、六合塔、灵隐寺、岳坟岳庙。
(二)、文化名城
指人杰地灵、环境优雅、具有特色文化景观的历史名城。如以“三孔”著称的山东曲阜,以鲁迅故居著称的浙江绍兴等;有文化景观和山水景观相得益彰的苏州、杭州、济南、桂林、岳阳、昆明等;有以古城风貌或特色民居著称的如山西平遥、祁县、云南丽江等。
(三)、革命纪念地
包括自鸦片战争以来具有突出革命历史意义的历史名城。如贵州遵义、陕西延安、以及上海、武汉、南昌、广州等。
(四)、少数民族文化名城
历史上或现代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以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著称,如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日喀则、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大理等。
建筑类旅游资源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旅游者。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以其独特的结构
建筑类旅游资源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旅游者。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以其独特的结构、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及典雅的内外陈设闻名于世。
一、宫廷建筑
(一)、北京故宫
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它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殿宇9000余间,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1925年设故宫博物院,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的建筑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中轴对称
故宫内有一条严格的建筑中轴线,所有重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其他次要建筑则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之两侧。这条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皇城的中轴线。
2、前朝后寝
故宫以乾清门为界,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举行各种大典,行使朝政权力的地方。
中轴线上有三大建筑:太和殿,是故宫最宏伟的大殿,俗称“金銮殿”。高达35米,开间为11间,进深5间,正中安放皇帝宝座,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为一座四方形四角攒尖式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之前休息、接受大臣和执事人员跪拜之处;保和殿,是前朝最后一个大殿,开间9间,进深5间。清代每年除夕和元宵节,皇帝在此宴会王公阁僚,乾隆以后作为殿试场所。在前朝三大殿东西,还有文华殿和武英殿等建筑为两翼。
后寝也叫内廷,是皇帝家族日常生活之处。主体建筑是后三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交泰殿,是册封皇后及举行皇后诞辰等仪式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和皇帝新婚的洞房。这三大宫殿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其两侧便是东西六宫。
3、左祖右社
左祖就是在宫殿的左前方设祖庙,即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右社就是在宫殿的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就是帝王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地方。太庙和社稷坛今已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
4、等级森严
故宫的建筑,充分表现出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建筑物的规模、彩画装饰、脊兽数量、台基等级、以及内部陈设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二)、沈阳故宫
位于辽宁沈阳,是清初前两代帝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所营建、使用的宫殿。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以后乾隆、嘉庆时又有增建,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满汉两族的建筑风格。
沈阳故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全部建筑300余间,组成十多个院落。四周有高大的围墙,正门为大清门,中路有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主要宫殿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路以大政殿为中心,两翼辅以十王亭,为八旗大臣议事之所。西路以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为中心,配以戏台、斋堂等。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
二、礼制建筑
礼制建筑指的是体现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宗法礼制的坛庙、祠堂等建筑。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礼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与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成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无论从规模、等级和技术各方面,都是高标准的。其中以坛、庙最具有代表性。
(一)、我国主要庙、坛类型
在皇家庙坛中,祭天在天坛,祭地有地坛,祭日有日坛,祭月有月坛,祭五谷有社稷坛,祭祖先有太庙,祭先农有先农坛。
在我国各地,分布有历代名人的纪念祠庙,如山东曲阜的孔庙、浙江杭州的岳庙、全国最大的关帝庙----解州关帝庙,以及山西的晋祠,湖南汨罗的屈子祠,陕西韩成的司马迁祠,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广西柳州的柳侯祠,河南开封的包公祠,四川眉山的三苏祠等等。
在我国民间,也有各种祭祀建筑,但规模和建筑艺术远不如皇家庙坛。主要有城隍庙、关帝庙、妈祖庙等,大的家族往往有祭祀先祖的家庙。
(二)、北京天坛
在我国现存的各类坛庙中,北京天坛是最大的皇家庙坛。
天坛位于北京崇文区正阳门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天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之所。天坛有两重围墙,都呈北圆南方的形状,用以表示“天圆地方”。
天坛内有三大主建筑: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它们都分布在天坛主轴线----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上。
圜丘坛在中轴线的最南端,围以两道?墙,外方内圆,四面设门,中央为圜丘坛,也称祭台或祭天台。祭天仪式在此举行,所以圜丘应是天坛中最重要的建筑。
皇穹宇在圜丘坛之北,是一组圆形建筑,其正殿是“昊天上帝”神位供奉之处。皇穹宇圆形围墙磨砖对缝,平整光洁,是世界上著名的回音建筑----回音壁。
祈年殿位于丹陛桥最北端,是祈雨祈丰收之所。祈年殿是一座圆形三重檐大殿,高38米,直径为30米,三重檐皆覆以蓝色琉璃瓦,象征天是蓝色之意。大殿有三圈支柱,中间的四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分四季;中圈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金柱与檐柱合计有二十四根,表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祈年殿处处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天文知识与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代伟大工程
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工程,也是世界上极其伟大的古代工程。长城修建历史悠久,前后历经十余个朝代,延续了2700多年,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超过50000余千米。其修筑历史之长,工程量之大,建筑之宏伟
古代伟大工程
一、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工程,也是世界上极其伟大的古代工程。长城修建历史悠久,前后历经十余个朝代,延续了2700多年,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超过50000余千米。其修筑历史之长,工程量之大,建筑之宏伟,影响之深远,举世罕见。
(一)、长城修建的历史与规模
一般认为,我国长城的修建始于西周,先后有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直到明朝,前后有14个朝代有过筑城之举,其中秦、汉、明是历史上三个筑城的高峰。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连接加固原有的秦、赵、燕等国长城,使长城“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一万余里”(《世纪。蒙恬列传》)。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筑城高峰,我国从此有万里长城之说。如此巨大的工程,劳民伤财,非当时国力所能承受,因此在中国流传很久的“孟姜女”的传说,以及历代文人的诗文中,对秦始皇修长城一直是谴责痛恨的。
汉代时北方匈奴族入侵一直是朝廷之大患,故一方面与匈奴征战,另一方面大力修筑长城,成为历史上修城的第二个高峰。汉代长城西起罗布泊,东到鸭绿江,成为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的保护屏障,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它总长度超过10000余千米,是我国历代长城中最长的一条。
明代建国后,采取“高筑城”的基本国策,成为我国第三个筑城高峰。从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派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长城起,历经200余载,明朝对长城的修建从未中断。我们今天作为旅游资源观光游览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后向东延至鸭绿江边),西到甘肃嘉峪关,全长12700余华里,这就是我们今天号称的“万里长城”。
(二)、长城的旅游价值
1985年,我国举办十大风景评选,万里长城以最多数票当选,并成为十大风景之冠。
长城的旅游价值首先体现为美感价值。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中国大地上。它蜿蜒起伏,气势磅礴,或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或蜿蜒于大漠荒丘之上,“上临星斗三千丈,下看燕云十六州”。长城就像一幅壮丽的长卷,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长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从秦始皇修长城至今,2000余年过去了,长城仍雄峙于我国北方大地上,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它阅尽人间春色,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人和博物馆。它见证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也见证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听过燕赵悲歌,也见过抗日烽火。
长城还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长城的选址、走向的设计、建材的使用、烽燧制度、防御结构等各方面,充分放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许多方面至今仍具有重大研究意义与价值。
长城的文化价值也极高,是人文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产物。从古至今,描写长城的诗文不胜枚举,关于长城的传说代代流传,长城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
长城有许多著名游览点。如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河北山海关老龙头及“天下第一关”关城,河北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山西雁门关长城,甘肃嘉峪关长城等。其中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接待游人最多的景点。
二、水利工程
我国四大水利工程
三、道路与桥梁
(一)、著名故道
我国历史上曾修建过多种道路,按类型大致可分为驰道、驿道、栈道三类。其规模和工程的难度不仅在当时堪称壮举,即使在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驰道是天子专用之道路。史载秦始皇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秦之驰道不仅平坦宽阔,而且通达全国各地。现在陕北榆林地区发现的120余千米秦驰道遗址,宽达百米,可并行六、七辆卡车。道两侧还分布有兵城、烽火台、馆驿、行宫等遗址,极适于开展访古旅游。
驿道是供邮传和民间之用的道路。其规格较低,但长度远在驰道之上。我国汉代时驿道已通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总长度在几十万千米,沿途设有邮亭。现存古驿道以四川境内最著名,为秦汉时所凿蜀道之遗存,在四川北部从剑阁至阆中,绵延150余千米。绝危岩,度崇岭,形如鸟道。行道两旁,广植松柏,夏日不知炎暑,故名“翠云廊”。壮观秀丽,是古时沟通秦蜀之咽喉。蜀道自古有名,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有《蜀道难》一诗,惊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以剑门关为中心的蜀道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有“剑门天下险”之说。
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形成的窄道。在我国古代《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汉代大将军韩信所创,是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至今在我国一些陡峭的山崖上,还保存有古老的栈道,其特点不在长,而在险。如长江三峡栈道,在三峡南岸,栈道临空,与高峡江流蜿蜒并行,景象奇绝;陕西华山的长空栈道,高悬千仞,令人望而生畏;四川峨眉山的黑龙江栈道,则陡壁夹峙,下临清溪,幽曲可爱。
(二)、著名古桥
1、赵州桥
位于河北赵州?河之上,又名安济桥,当地俗称大石桥。此桥为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至今已有1300余年,在我国古代桥梁中最为驰名。赵州桥是一座单曲敞肩石拱桥,长为50.82米,跨度37米,在桥梁两端石拱上,各开有两个小孔券,成为“敞肩拱”。欧洲同类桥梁早700余年。
2、洛阳桥
位于福建泉州东北的洛阳江入海处,又称万安桥。这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建于北宋。全长1200余米,宽约5米。当年造桥工匠首创“筏型基础”式桥墩,并采取“养蛎固基”法保护桥基。桥南有“蔡忠惠工祠”,以纪念主修桥人北宋官员蔡襄。
3、安平桥
位于福建泉州晋江,俗称五里桥。建于南宋,全长2200余米,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说,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长桥,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此桥结构严谨,工程浩大,雄伟壮观,驰名中外。
4、卢沟桥
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上,永定河原称卢沟河,故名卢沟桥。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卢沟桥为一大型联拱石桥,长266米,宽7.5米,桥身共有11孔,由建筑、雕刻、绘画、文学相结合构成艺术美。桥两边桥拦望柱上,雕刻有各种姿态的石狮子,达485个之多。
5、程阳风雨桥
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村林溪河上。为具有浓郁侗族建筑风格的桥梁,建于1916年。长约76米,有五孔四墩,桥上建有避风遮雨的长廊,故名“风雨桥”。五个桥墩上各建有楼亭一座,塔式飞檐,层层翘起,活波轻盈,风格独特。程阳风雨桥不仅有交通之用,而且遮风避雨,也是当地群众贸易集会的场所。
此外,我国四川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苏州的宝带桥、杭州的西湖断桥、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北京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青岛海滨的栈桥等,也都是我国有名的古代桥梁。
动植物旅游资源
在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质地形、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环境,就称为
动植物旅游资源
在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质地形、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环境,就称为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又存在着地域差异。其各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地球表面丰富多样的自然带景观。
动植物,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动植物,可以说是气候环境的镜子,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最重要标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再加上第四纪冰川期期间,我国东南部许多地区未受冰川覆盖,为大陆上的物种和生物群落提供了冰期避难所,所以我国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有许多珍稀的古老孑遗物种。
一、动植物与旅游
其旅游功能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构景功能。
二是康乐功能。
三是求知功能。
二、我国动物旅游资源
我国动物种类繁多,约占世界总数的10%左右。还有许多特有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褐马鸡、扬子鳄、白唇鹿、朱?等,均为我国所独有。“国宝”大熊猫堪称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其形象已经成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标志,还成为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
为保护我国珍贵的动物资源,国家将一些特有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列为保护动物,通过立法等形式加以重点保护,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白唇鹿、丹顶鹤、绿孔雀、朱?、褐马鸡、牛羚、野骆驼、亚洲象、扬子鳄、白鳍豚、大鲵等,都已被列为一类或二类保护动物。
我国有很多以动物著名的旅游区,其中以鸟类著名的有:鄱阳湖鸟类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大连老铁山“鸟站”,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新疆南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以猴类著名的有:峨眉山的猴群,湖北神农架与贵州梵净山的金丝猴,海南南湾的猴岛等;
以蛇类著名的有:大连的“蛇岛”,福建武夷山的蛇园,浙江千岛湖的蛇岛等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物还被赋予了鲜明的人文含义,如:虎----百兽之王,狮----勇猛无畏,象----憨厚善良,马----龙马精神,鸽----和平象征,雁----爱情专一,鸳鸯----夫妻恩爱,喜鹊----吉祥之兆,龟、鹤----延年益寿,鹰----鹏程万里,狐----阴险狡诈,蛇蝎----狠毒至极,豺狼----恶毒凶残,乌鸦----不祥之兆等等。
三、我国植物旅游资源
我国是世界植物宝库,计有高等植物20000余种,其中很多种属为我国所特有,银杏、水杉、银杉、金钱松、台湾松、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尤其是水杉、银杏、鹅掌楸,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植物”
以植物著名的旅游地
北京香山的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洛阳与菏泽的牡丹,昆明的山茶,漳州的水仙,杭州、无锡、南京等地的梅花,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四川的“蜀南竹海”,广东小揽的菊花,都中外驰名。
黄山的奇松、泰山的五大夫松、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前的轩辕柏、山西晋祠的周柏、河南嵩山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与二将军柏、台湾阿里山的“神木”等名木古树,享誉海内外。全国各地举办的“牡丹节”、“菊花会”、“荔枝节”、“槐花节”等节日盛会此起彼伏,盛况空前。牡丹和菊花,还被选为我国的国花,备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植物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如:松柏----长寿、坚贞不屈,梅----独傲霜雪,竹----虚心有节,菊----谦谦君子,荷----洁身自好,桂----才华冠群,兰----隐逸君子,牡丹----富贵荣华,水仙----凌波仙子,柳----柔弱轻浮,菟丝----趋炎附势,昙花----好景不长。
一些文化内涵相近的花木,还形成固定的组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园中三杰”----玫瑰、蔷薇、月季等等。
从草原旅游资源来说,我国草原面积广阔,有内蒙古草原、新疆高山草地、青藏高寒草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草地。类型多样,适宜开展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东南林区和西南林区。其中东北林区面积最大,冬季有林海雪原景观,还开发了许多滑雪场、狩猎场等,旅游价值从目前来看,是最高的,也是开发最好的。东北林区还出产“东北三宝”,颇受游客们的青睐。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各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危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特殊区域,并对其进行保护与管理,不允许任意破坏。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自此以后,世界各国陆续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目前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经占到其国土面积的10% 左右。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1956年,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肇庆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2000年,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千余个,总面积达八十余万平方千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0多个。
我国自然保护区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保护区
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二)、以保护珍贵动物为主的保护区
如扎龙自然保护区和盐城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水禽为主。四川的卧龙以保护大熊猫为主。
(三)、以保护珍稀孑遗植被为主的保护区
如广西花坪和重庆金佛山,以保护银杉等珍贵树种为主。
(四)、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保护区
如四川九寨沟、重庆缙云山、江西庐山等。
(五)、以保护地质剖面和特殊地貌为主的保护区
如四川黄龙寺、黑龙江五大连池、云南腾冲等。
(六)、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的保护区
如以保护红树林为目的的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等。
我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部分自然保护区
园林旅游资源篇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特点和成就
一、发展简史
(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从商周到秦代,“囿” 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特点和成就
一、发展简史
(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
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
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
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
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
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
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二)、追求三境
造园三境是指生境、画境与意境。所谓生境,是要求园林体现自然之美,符合自然之趣,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所谓画境,是要求园林要有诗情画意,要像绘画一样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使游人感到身在园中,宛在画中;所谓意境,是指情景交融,园林的客观形象(境)要能表达出人的主观情感(意)。
(三)、构景手法多样
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法很多,在宏观与微观上,在各个环节上,都采用各种巧妙的手段表现自然,极力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主要构景手法有抑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等。
所谓抑景就是要把好的景色藏在后面,不要让人一览无遗,而是要欲扬先抑,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
对景是要求园林各景点的对面要有景可看,能够从甲点观赏已,从已点观赏甲。
框景是用门窗或花木等合成景框,将远处景物包含其中,使景物看起来就像画框里的画面,极大地加强景物的美感。
漏景一般是采用漏窗,透过窗隙,看窗外之景。这种仅见斑驳迷离之部分,不能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可以加强景物的神秘感与吸引力。
借景在我国园林构景手法中极为重要,它指的是把园外景物巧妙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空间,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整体。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之借。
三、中国园林的成就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极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就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成就斐然,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数量多,分布广
(二)、集各种艺术之大成
(三)、是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之一
(四)、是中国“文化四绝”之一
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写意自然山水型,“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追求造园三境,以山水为中心,在选址、布局、以及建筑细部处理上,都能够和周围环境相和谐,都能获得如身处大自然的艺术效果,同时又能体现出造园者的思想情趣。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形象地称为是“诗人的园林”。
西方园林则不然,它并不以追求自然为最高宗旨,也不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具有个人创造性。而是追求理念,追求严整对称。园林大多呈现几何图形,在壮丽的主体建筑前方,有突出的轴线,轴线上设很大的水池,水池往往也呈几何图形,并多有大理石雕像和喷泉。轴线两侧会配置大面积的花圃草坪,都呈几何图形,甚至将树木、绿篱都修剪成几何图形,称为绿篱雕刻。正由于西方园林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故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园林”。
中东园林又称为西亚园林,(实际上还是称为中东园林更合理,因为埃及的园林也在其中,而埃及并不属于西亚只属于中东。)因为这些地方干旱少雨,因此园林特别注重水的利用,即用水造景。园林大多采取封闭空间形式,四周围以建筑物,其内种植花木,布局呈规则形状,并常以五色石铺地,构成抽象规则图案,这显然与中东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有关。
中国“文化四绝”
山水画、烹饪、京剧、园林
中国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如果按园林性质即所有者的身份,可将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如果按园林艺术风格特点,可将园林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少数民族园林
中国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如果按园林性质即所有者的身份,可将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如果按园林艺术风格特点,可将园林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少数民族园林。
一、按性质分类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游憩享乐的园林。
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园中多真山真水;建筑恢宏,豪华富贵;主体建筑升高,显示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主体风格大多昂扬向上。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又称为府宅园林。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淡雅素净;善于利用有限空间,组成园林千变万化的景色,以特色取胜;情感志趣上,大多趋向于归隐等消极色彩。
二、按风格分类
(一)、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总体上的特点是粗犷豪放。首先因为北方地域宽广,所以北方园林一般范围较大;其次因自然条件所限,因北方不像南方那样温暖湿润,北方园林中河溪、湖泊、园石、树木较少,尤其缺乏热带亚热带的常绿花木;风格粗犷,多野趣,秀媚不足;人工建筑厚重有余而婉约不足。
(二)、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多属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地域范围较小,建筑也多小巧淡雅;又因南方温暖湿润,所以园林中多奇山秀水、奇花异木;精心设计,故能小中见大,景色多变;富田园情趣,舒适恬淡,但意境多趋于消沉。
(三)、岭南园林
地处我国南岭以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
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因而风格在二者之间;近代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岭南园林又受外国园林构景手法的影响,有中西合璧的特色;由于地处南亚热带与热带,终年常绿,园中多榕树、木棉、藤本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因环境湿热,建筑物一般较高而且宽敞,洗练简洁。
(四)、少数民族园林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园林多具其民族风格特色,尤以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为此类园林之杰作。罗布林卡意为“珍珠花园”,建于清代,为历代达赖喇嘛避暑的行宫。园内有宫殿、亭台、池榭,建筑精美别致,花木繁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氛围,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藏式园林。
我国现存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
我国现存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
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建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代表了不同时期苏州的园林建筑特色
岭南四大园林
珠江三角洲地区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十二石斋(已不存),是岭南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它们都建于清代,被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例:颐和园
行政区:
仁寿殿
生活区:
德和园、乐寿堂、玉兰堂、宜芸馆
游览区:
长廊、昆明湖、万寿山、苏州街、石舫、十七孔桥、廓如亭、知春亭、谐趣园
地貌旅游资源篇
我国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貌旅游资源。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只有29%的面积是陆地。因此地球表面的地貌分为海洋地貌和陆地地貌两大类。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貌旅游资源基本上是陆地地貌
我国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貌旅游资源。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只有29%的面积是陆地。因此地球表面的地貌分为海洋地貌和陆地地貌两大类。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貌旅游资源基本上是陆地地貌。
1、根据形态结构,地貌划分五大地貌类型:
(1)、平原 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内部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下的地形区。平原给人以平阔畅达的美感,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又往往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主要栖息地,不仅其自然风光美丽,而且人文景观荟萃,城乡繁荣发展,因此多具较好的旅游价值。
(2)、高原 通常把海拔超过500米(在我国通常超过1000米),面积较大、地面起伏平坦的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以其高亢、 辽远 的空间美感,以及特殊的高原气候、 自然环境和民俗特征,给人带来特殊的体验和神秘感,由此具有观光、休养、 考察、 探险等多种旅游价值。
(3)、山地 通常把海拔超过500米,坡度较陡的地形称为山地。山地是五大基本地貌中最富有多样性造型的自然景观资源,雄、奇、险、秀、幽及其组合变化,是山地景观地貌的主要审美特征。
(4)、丘陵 通常把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缓的地形称为丘陵。丘陵起伏比山地和缓,但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因此丘陵部分地具有山地的旅游价值,同时有可能具有更丰富的人文景观。丘陵也容易被开发成果园和茶园,发展观光农业条件最好。
(5)、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相对高差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貌类型。盆地往往是众水汇集之地,多具有与冲积平原相类似的旅游价值。四川盆地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按照地貌的不同成因,又可把地貌分成岩溶地貌、熔岩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流纹岩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等等。不同成因的地貌具有各自不同的美感,都可以被开发成旅游资源。
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我国地貌特点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绝对面积都很大。地貌类型的多种多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非常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二)、山区面积广大
在我国,人们通常把高原、 山脉和丘陵合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区面积广大,虽然给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山区的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相对良好,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条件。
(三)、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变化的总特点。我国地势大致是西部高东部低,呈现出三级阶梯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形区,成为“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以东以北,到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一线以西,是地势的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主要是一些高原和盆地。此线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为地势的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地形为主,并有低山丘陵地形分布。 我国东西这种巨大的高差,造成我国东西不同区域之间的巨大自然环境差异,也必然造成巨大的人文环境差异。另外,巨大的高差、尤其是相邻地区之间高差的悬殊性,使我国多奇景和险景。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
(一)、主要山脉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也被称为风景的骨骼,往往成为地形区的界线。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我国山脉以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居多。
1、东西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五条: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和秦岭;南列是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三列七条:西列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中列是长白山和武夷山;东列是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主要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脉 主要也有两条:贺兰山和横断山。
5、弧形山系 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弧形山脉,绵延于我国西南边境,并和横断山脉等相连接,构成巨大的弧形山系。
(二)、四大高原
我国高原面积分布很广,著名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1、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和西藏的全部,故名青藏高原。高原还延伸到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主要特点是:地势高,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山冰川广泛分布;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拉萨是全国有名的日光城;地热资源丰富,有许多温泉和沸泉;高原上还有许多湖泊,较大的有青海湖和纳木错;高原的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比如长江、黄河 、雅鲁藏布江 、南亚的印度河等。
这些独特的条件,蕴含着大量特殊的旅游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发现,藏族地区独特的宗教与民情,都更使青藏高原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向往之地。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青藏高原的旅游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2、黄土高原
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一部分。这里是全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
主要特点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尽管从自然生态的角度,黄土高原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但是那粗犷的高原面,古朴的窑洞民居,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热情豪放的民风,使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寻根问祖、追求民族古老文化、体验中原古朴民风的旅游胜地。
3、内蒙古高原
位于我国的北部,它是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东起大兴安岭,西南到祁连山。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甘、宁、冀三省区的一部分。
主要特征是:辽阔坦荡;东部为温带草原,西部荒漠、沙漠、戈壁广布。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风情,成为其主要的旅游吸引因素。
4、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东部和贵州省的大部分。主要特征是:地面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多深切峡谷如云南虎跳峡等;石灰岩广泛分布,多典型的岩溶地貌。这些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加之高原上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使云贵高原具有很多的旅游胜地。
(三)、四大盆地
我国有四大盆地,由于所处海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内部沙漠广布,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0多万平方千米;周边山前地区多绿洲,是重要的农耕区。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曾经被称为是死亡之海,不可逾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征服它,这种向大自然挑战、带有探险性质的旅游活动,越来越频繁。大漠风光和绿洲田园,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返璞归真的一种向往。
2、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 “魔鬼城”。
3、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 石油、 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4、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这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国最富饶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长江干流穿过,支流众多,水热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盆地。
(四)、三大平原
我国有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由于面积广大,开发历史悠久,城乡经济繁荣,是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东北平原
在我国东北,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主要特征是: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处温带地区,冬季有积雪覆盖的北国风光;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春小麦、高粱、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区。
2、华北平原
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北邻燕山,南到淮河,西侧是太行山,东邻黄、渤二海。包括冀、鲁、豫三省大部和京津平原地区,苏、皖两省一小部分。主要特征是:是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海河和淮河冲积而成;是我国最重要的棉麦产区。
3、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巫山以东,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两岸地区。包括鄂、湘、赣、皖、苏、浙的一部分和上海市的全部。
主要特征是: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山水秀丽;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水稻和淡水鱼类,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东部阶梯上,还分布着我国的三大丘陵。它们是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三大丘陵中海拔较高、植被覆盖良好、人文景观丰富的一些山地,往往成为名山。
三大丘陵是我国名山最集中的地方。像东南丘陵中的黄山、 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武夷山、衡山、张家界等等;山东丘陵中的泰山、崂山等;辽东丘陵中的千山等。
三、开发现状和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二)、四大高原
我国高原面积分布很广,著名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1、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和西藏的全部,故名青藏高原。高原还延伸到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主要特点是:地势高,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山冰川广泛分布;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拉萨是全国有名的日光城;地热资源丰富,有许多温泉和沸泉;高原上还有许多湖泊,较大的有青海湖和纳木错;高原的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比如长江、黄河 、雅鲁藏布江 、南亚的印度河等。
这些独特的条件,蕴含着大量特殊的旅游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发现,藏族地区独特的宗教与民情,都更使青藏高原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向往之地。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青藏高原的旅游业一定会越来越兴旺。
2、黄土高原
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一部分。这里是全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
主要特点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尽管从自然生态的角度,黄土高原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但是那粗犷的高原面,古朴的窑洞民居,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热情豪放的民风,使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寻根问祖、追求民族古老文化、体验中原古朴民风的旅游胜地。
3、内蒙古高原
位于我国的北部,它是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东起大兴安岭,西南到祁连山。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甘、宁、冀三省区的一部分。
主要特征是:辽阔坦荡;东部为温带草原,西部荒漠、沙漠、戈壁广布。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风情,成为其主要的旅游吸引因素。
4、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东部和贵州省的大部分。主要特征是:地面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多深切峡谷如云南虎跳峡等;石灰岩广泛分布,多典型的岩溶地貌。这些形态各异的岩溶地貌,加之高原上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使云贵高原具有很多的旅游胜地。
(三)、四大盆地
我国有四大盆地,由于所处海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内部沙漠广布,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0多万平方千米;周边山前地区多绿洲,是重要的农耕区。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曾经被称为是死亡之海,不可逾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征服它,这种向大自然挑战、带有探险性质的旅游活动,越来越频繁。大漠风光和绿洲田园,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返璞归真的一种向往。
2、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这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盆地。主要特征是: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 “魔鬼城”。
3、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 石油、 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4、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这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国最富饶的盆地。主要特征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长江干流穿过,支流众多,水热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盆地。
(四)、三大平原
我国有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由于面积广大,开发历史悠久,城乡经济繁荣,是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东北平原
在我国东北,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主要特征是: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处温带地区,冬季有积雪覆盖的北国风光;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春小麦、高粱、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区。
2、华北平原
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北邻燕山,南到淮河,西侧是太行山,东邻黄、渤二海。包括冀、鲁、豫三省大部和京津平原地区,苏、皖两省一小部分。主要特征是:是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海河和淮河冲积而成;是我国最重要的棉麦产区。
3、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巫山以东,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两岸地区。包括鄂、湘、赣、皖、苏、浙的一部分和上海市的全部。
主要特征是: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山水秀丽;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水稻和淡水鱼类,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在我国东部阶梯上,还分布着我国的三大丘陵。它们是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三大丘陵中海拔较高、植被覆盖良好、人文景观丰富的一些山地,往往成为名山。
三大丘陵是我国名山最集中的地方。像东南丘陵中的黄山、 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武夷山、衡山、张家界等等;山东丘陵中的泰山、崂山等;辽东丘陵中的千山等。
三、开发现状和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按照地貌形成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我们可以把地貌旅游资源分成不同的景观类型。每一种景观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地貌不同,适宜开展的旅游项目也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地貌景观特点及分布规律,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实践中,既做到突出特色,又做到因地制宜。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我国众多的名山景观中,由花岗岩所构成的景观为数最多。泰山、黄山、 华山 、衡山 、九华山、崂山 、千山、天台山等 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名山。
(二)、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是:
1、主峰突出 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过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使主峰十分明显。
2、象形石峰 花岗岩因为十分坚硬,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表面多呈“球状风化”,形成浑圆的“石蛋”,或其他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峰。像黄山的怪石就是黄山“四绝”之一。
3、危崖峭壁 花岗岩山地岩体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侵蚀或风化崩塌作用,常出现大面积的危崖峭壁,峰林深壑。
4、雄伟险峻 主峰高大挺拔,周围群峰簇拥,各种奇妙的石蛋和象形石峰,共同构成花岗岩地貌的最直观印象,就是它们的雄伟险峻。像我国自古就有“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二、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我国流纹岩山地以浙江省为最多,著名的有雁荡山、天台山 、会稽山 以及西湖附近的宝石山等。
(二)、流纹岩地貌的特点
1、流纹状构造
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2、变幻造型
流纹岩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 的微地貌。像奇峰 、异洞、 幽谷、 峭壁、 石柱和石礅等。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 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三、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与在我国的分布
岩溶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岩溶地貌研究始于前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高原而得名。
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国家,面积约为10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一半以上省区都有岩溶地貌分布,而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最为广泛和典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
(二)、岩溶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1、石峰 、石林和石芽
石峰有峰丛、 峰林及孤峰,石林和石芽也会有多种造型。上述景观地貌在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林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皆源于那里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山青、水秀、石美、 洞奇。漓江水清如镜,两岸诸峰叠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把这里称作“碧莲玉笋世界”。
云南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族自治县,是另一处典型的岩溶峰林景区。数十米高的石峰,组成壮观的石的森林,不受寸土,峭拔挺立,似刀峰剑丛,直指青天。怪石嶙峋,多惟妙惟肖造型,如“阿诗玛”,“万年灵芝”,“凤凰梳翅”等。造型生动,步移景换,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
2、岩溶洞穴
我国著名的岩溶洞穴有:广西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南宁的伊岭岩,贵州安顺的织金洞、龙宫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广东肇庆七星岩等。有些溶洞内还有大量的石笋、石钟乳 、石花、 石幔等岩溶凝聚物,令人目不暇接。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更使人流连忘返。
3、石灰华
四川黄龙是我国最大的石灰华岩溶景观分布区,密布着3000多个石灰华五彩水池,乳黄色的石灰华堆积成的“岩溶边坝”,犹如梯田,景色异常迷人。
四、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所形成的地貌。在地球岩石圈之下,存在着一个岩石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来源于此。因地壳断裂、新构造运动或板块运动,地下岩浆涌出地表而形成熔岩流,同时还伴有大量气体和其他火山物质喷发。
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
1、火山锥
在岩浆涌出地面的通道(火山口)附近,在岩浆活动停止后,由于各种火山喷出物冷却凝固和堆积,形成圆锥状山丘,这就是火山锥。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锥状火山。
2、熔岩台地
岩浆涌出地表后,因为温度下降,岩浆就要冷却凝固 ,覆盖在所流淌的地表上,就是熔岩台地。
3、火口湖
火山喷发过后,火山口积水而成的湖泊。吉林省的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口湖。
4、堰塞湖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熔岩或其他火山喷出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就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二)、我国熔岩地貌典型分布
全世界约有2000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以及东非的火山带。由于我国位于前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因此火山活动也较为频繁,各种类型的火山熔岩景观,已经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我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
1、东北地区火山地貌
主要遗存有:
(1)、黑龙江五大连池 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北部五大连池市,小兴安岭西南侧。1719—1721年,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齐全,有14座火山锥,五个串珠状的熔岩堰塞湖,60多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以及大量的药泉。它不仅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区,也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同时还是一处温泉疗养地,有“火山博物馆”之称,已开辟为我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
(2)、黑龙江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的长白山中,是个狭长的大湖,长约45千米。它曾是牡丹江上游的古河道,大约1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汹涌的玄武岩流堵塞了牡丹江河床,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湖的北侧还有我国著名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
(3)、吉林省白头山天池 白头山天池是一处火口湖,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湖。海拔2200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最深处达300多米,又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2、云南腾冲火山群
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这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处火山群。在1000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有90余座火山锥,50个火山口。火山地貌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还有大量的温泉和沸泉,已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台湾大屯火山群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北面16千米处,大屯火山群有16个圆锥形山体,有些山顶巨大的火山口还经常吐出浓烟,景色壮观。山中林木苍翠,景色秀美,“大屯春色”成为台湾著名八景之一。
此外在我国长白山中,还有“地下森林”和熔岩隧道等其他熔岩地貌景观。
五、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丹霞地貌是红色沙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 、奇峰、赤壁、溶洞等特殊地貌。此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名。
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碧水丹山,精巧玲珑;方山峭壁,峰奇洞幽。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代表性的名山有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等。
1、丹霞山
位于广东省北部仁化县,被认为是丹霞地貌的典型。
2、武夷山
位于福建省崇安县,这里有九曲溪和丹霞诸峰,人们概括为“碧水丹山”、“三三六六”,所谓“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秀水”指的是弯弯曲曲的九曲溪,“六六奇峰”指的是起伏错落的36峰。在武夷山,乘坐竹排,沿九曲溪顺流而下,山回水转,移步换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广东坪石的金鸡岭,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和僧帽山,安徽的齐云山,以及湖南武陵源的大部分景区也属于此种地貌。
六、海岸地貌
(一)、成因与分类
海岸地貌是海岸在地质构造运动、海浪潮汐的冲刷堆积、以及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根据构成海岸的地表形态和组成物质的差异,可以把海岸地貌分成最基本的三大类:
1、山地海岸
又称为岩岸。是山地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因为山地海岸受海洋强烈的侵蚀作用,往往会形成海蚀洞、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 蘑菇等造型奇特、富有观赏价值的岩礁。
2、平原海岸
又称为沙岸。是平原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平原海岸根据上面堆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其中砂砾质海岸最适合于开辟海滨浴场,如果沙质纯净,沙粒粗细相宜,沙滩坡度合适,一般都会成为良好的浴场。
3、生物海岸
是由生物构成的海岸,基本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两种。
红树林海岸主要特征是,红树林生长在背风浪小的潮间浅滩,形成天然防波堤。红树的繁殖方式很特殊,人们往往称其为“胎生”,红树较易成林,高约10米,构成海岸带上壮观的绿色“万里长城”。不仅有防汛护堤作用,因其抗盐性强,能改良滩地土壤,还可美化海岸环境。珊瑚海岸也称为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是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其遗体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 、贝壳胶结形成的多孔隙的钙质岩体。珊瑚在我国自古被视为宝玩,富有观赏价值。珊瑚礁区域往往是热带鱼类理想的生活环境,因而珊瑚海岸会成为潜水旅游胜地。
(二)、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域辽阔,分为五大邻海,即渤海 、黄海、 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
大陆海岸线从辽宁丹东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口开始,直到广西中越边界上的北仑河口为止,长达1万8 千多千米。加上沿海5000多个岛屿的边缘线,全部海岸线总长3.2万千米。
杭州湾以南多岩岸。其中以广东汕头 、福建厦门 、广西北海 、海南、 台湾基隆等地海滨最为著名。这些地方的海岸陡崖及各种海蚀景观令人称绝。
杭州湾以北多沙岸。以河北北戴河、 南戴河、辽宁大连、 山东青岛、烟台等地海滨最为著名。这些地方多开辟了良好的海滨浴场。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鼎以南的大陆海岸,其中福建 、广东 、海南、 台湾 等省较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海岸已被我国定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此地的红树林海岸景观和它的生态环境系统;
珊瑚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沿岸、以及南海诸岛。
七、其他地貌
(一)、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风积地貌,其二是风蚀地貌。
1、风积地貌
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形成一系列大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0余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沙漠,面积也非常辽阔。在内蒙古,由西到东,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
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大好经济形势,西部的旅游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些大沙漠也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大漠驼铃景观、旱海探险活动、响沙奇趣、滑沙运动、沙雕、沙疗等,加之西部浓郁的民族风情,古代丝路的人文积淀,昔日的大漠,正在成为旅游资源的瑰宝。
2、风蚀地貌
在我国西北地区,常可见到一些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景观,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雅丹地貌”。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思是“有陡壁的小丘”。这种地貌出现于大风干旱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由于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常呈现出风蚀岭脊、风蚀沟槽、土墩和洼地等形态。
我国新疆的罗布泊和乌尔禾是这种地貌的典型代表。每当大风狂吼时,卷起满天沙尘,遮天蔽日,不辨方向。风声有如神哭鬼嚎,完全是一个恐怖世界。大风过后,留下的风蚀岭脊、土墩、沟槽、 洼地,犹如城堡街巷。当另一场狂风过后,一切又都变了模样。所以乌尔禾的雅丹地貌地区被称为“魔鬼城”。
(二)、冰川地貌
主要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巨厚的冰川在缓慢流动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刨蚀作用,从而在山体雪线以上形成角峰、 冰斗、 刃脊以及宽广的U形冰川谷、峡湾和冰蚀湖盆等冰蚀地貌;同时在雪线以下地区,由冰川消融形成各种冰碛物堆积地貌。
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
冰川地貌主要是科学考察的对象,目前也开发出一些旅游区,如四川的贡嘎 山、甘肃的祁连山、新疆的阿尔泰山和天山等。尤其是四川的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景观非常奇特,其大冰瀑布落差达1000余米,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地。
(三)、黄土地貌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层深厚,各种地貌类型典型。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使黄土高原具有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坪等地貌。还有独特的窑洞民居形式,因此黄土地貌也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名山概览
我国名山各有特色,从全国来看,有所谓西高东低,北雄南秀的特点。
从成因来看,中国的名山主要有两大类:以历史文化为主构成的名山和以自然因素为主构成的名山。这些名山主要有五岳、四大佛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和极高山等几大类型
我国名山概览
我国名山各有特色,从全国来看,有所谓西高东低,北雄南秀的特点。
从成因来看,中国的名山主要有两大类:以历史文化为主构成的名山和以自然因素为主构成的名山。这些名山主要有五岳、四大佛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和极高山等几大类型。
一、五岳名山
五岳是以中原为中心,由于历代帝王根据封禅需要,按地理方位加封的五座山。五岳之制始于汉代,较早的记载见《尔雅.释山》:“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衡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后隋炀帝改南岳为衡山,沿袭至今。
在中国,五岳占有显著地位,因为它们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在其名山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大量的诗文名篇、碑碣石刻、历史传说和历代建筑等文化遗产。
(一)泰山
位于山东泰安。泰山又叫岱山、岱宗,为五岳之东岳。是古老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因其位于山东丘陵与华北平原之间,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故显得巍峨挺拔,以雄著称。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又有“五岳独尊”之美称。《论语》上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风景名胜很多,有岱庙、红门宫、经石峪、中天门、五大夫松、南天门、岱顶的唐摩崖、碧霞祠等。
在岱顶还可以欣赏泰山四大自然奇景: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历史上由于历代君主登泰山封禅,泰山庙宇众多,碑刻林立,人文景观异常丰富,被称为“中国历史的立体画卷”。泰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紧密融和,是我国名山之精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历代文人歌咏泰山的诗文很多,而以杜甫的《望岳》一诗写得最出神入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华山(五岳最高)
位于陕西华阴。为五岳之西岳。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又分别名为朝阳峰、莲花峰、落雁峰、云台峰和玉女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有“远而望之若华状”之记载,这可能就是华山之名的来源。华山五峰环峙,最高峰南峰海拔2200米,为五岳中最高者。
华山是花岗岩断块山体,山体由平地拔起,四面陡立如削,自古以险闻名。有西岳庙、玉泉院、毛女洞、玉女祠等道教景观,更有百尺峡、长空栈道、老君犁沟、苍龙岭、擦耳崖等险景。
(三)衡山
位于湖南衡山县,为 五岳之南岳,是五岳中惟一一座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山体。72峰挺拔秀丽,古木参天,终年苍翠。有“五岳独秀”之称。
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合称“衡山四绝”。山上还有著名的南岳大庙、南岳书院等古迹。
(四)恒山
位于山西浑源县,为五岳之北岳。主峰海拔2017米,高居五岳第二。分东西两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两峰对峙,浑水中流,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岳其景色在五岳中以幽著称。恒山之翠屏峰上有北魏所建的悬空寺,附近还有应县木塔等著名古迹。
(五)嵩山
位于河南登封县,为五岳之中岳。山体东西绵亘,嵩顶峻极峰海拔1440余米,以峻著称。
嵩山古迹众多,主要有汉代三阙、北魏嵩岳寺塔、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元代观星台等。尤其是少林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名,嵩山的旅游热多因少林寺而兴起。
二、四大佛山
在中国,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宗教尤其是佛教,在我国名山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远离尘世、风景优美、 环境清幽的山林之所,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就成为佛寺的主要选址。
其中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分别被设为佛教四大菩萨文殊 、普贤、地藏、观音之道场,历史上兴建寺庙较多,成为地方佛教中心,因此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明代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以区别四大佛山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一)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因山有五峰,顶平如台,故名五台山。海拔3058米,号称“华北屋脊”。山上四月解冻,九月即雪, 又名清凉山。东汉年间始建佛寺大孚灵鹫寺,即今之显通寺。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大佛山之首。
现存寺庙 58座,遍布五台山全境。其中最著名者有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寺,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唐建南禅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佛光寺也是唐代建筑,在东南亚一带极富盛名,被称为“亚洲佛光”。
(二)峨眉山
位于四川峨眉县,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巍峨雄伟,气势磅礴,景色秀丽,向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东汉年间就建有佛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其主要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万年寺、洗象池及金顶正殿等。万年寺中的宋代普贤铜像,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峨眉山气候暖湿,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有珙桐、小熊猫等珍惜物种,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峨眉山猴子众多,也给游人带来很大乐趣。
峨眉山风景秀美,日出、云海、佛光、神灯是其四大奇景。
(三)九华山
位于安徽青阳,东晋以来 始建佛寺,唐末辟为金地藏王道场。山有99峰,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千百年来山中古刹林立,香烟缭绕。
现存大小寺庙80余座,著名的有化城寺、肉身宝殿、百岁宫等。百岁宫内还供奉有明代“无暇禅师”的装金真身佛像,尤为罕见。
(四)普陀山
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座岛屿,早在五代后梁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最盛时有佛寺80余座,古人赞誉其为“海天佛国”、“南海胜境”,在东南亚佛教界、华侨和日本人中有深远影响。现存佛寺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等三大寺最为有名。
普陀山海拔只有290余米,但自然景观奇秀,佛教建筑与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普陀山“五绝”,即寺院、金沙、奇石、潮音、幻景。岛上古木参天,巨石嵯峨,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三、道教名山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产生的,首创者为张道陵,尊老子为道教教祖,以《道德经》为经典,逐渐发展,形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
道教崇尚修仙成道,认为虚无缥缈的高山胜岳、奇峰异洞,是神仙出没之所,在这样的地方修行,更容易成仙得道,于是在我国历史上逐渐形成很多道教的“洞天福地”。 在众多的道教名山中,人们又常把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和齐云山称为道教四大名山。
(一)武当山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方圆400千米,兼有雄、奇、险、秀、幽等综合优势。72峰、36岩、11洞、9泉、3潭等景观,构成武当山美不胜收的天然图画。
它是我国最大的道教名山,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纯粹的道教名山。历代著名道家如唐代的吕洞宾、明代的张三丰等,有很多曾在此修炼。山上道教建筑众多,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诗句,概括武当山建筑的规模和气势。
(二)青城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北,诸峰环峙,状如城郭,林木青翠,终年常绿,故名青城山。不仅是道教名山,也是避暑旅游胜地,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曾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修行之所。
(三)龙虎山
位于江西省鹰潭附近贵溪县境内,相传是张道陵炼丹之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此地建有天师府,前后有63代张天师在此居住,为道教正一派发源地。
(四)齐云山
位于安徽修宁县境内。山中有奇峰异洞,道教庙宇宏伟壮观。清乾隆帝曾称之“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自唐朝始建寺观,宋代以来一直是我国道教胜地。著名道观有三清殿、文昌阁等,山上还保存有大量石碑和摩崖石刻。
齐云山还以风景奇丽著称。主峰白云岭,海拔1000余米,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丹崖绝壁,怪石嶙峋,流泉飞瀑,以幽、奇、险、丽著称于世。
此外,四川的鹤鸣山、江西的三清山、江苏的茅山、山东的崂山、陕西的终南山、甘肃的崆峒山等,均为道教名山。这些道教名山共同的特点是:山高林密,烟云缭绕,奇峰异洞,飞瀑流泉。而且往往有道教传说。因此现在很多道教名山都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四、风景名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浙江雁荡山等,是这类名山的代表。
(一)安徽黄山
属黄山市,为花岗岩断块山,原名黟山,后因传说黄帝在此炼丹而改名黄山。全山号称七十二峰,最高峰为莲花峰(1864米),其次为光明顶(1860米),最雄俊者为天都峰(1810米)。黄山奇美景色冠绝海内各山。徐霞客云:“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评说。
黄山有“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
(二)江西庐山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邻长江,东滨鄱阳湖。相传周时匡氏七兄弟在此结庐隐居,故庐山别称匡山、匡庐。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虽地处内陆,但因襟江带湖,水汽丰沛,属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冬长夏短,为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自然风光以奇峰、劲松、飞瀑,流泉为特色,可谓“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还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庐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有三大名寺、五大丛林,一度成为南方佛教中心。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并一直是我国封建时期文化中心之一。
五、极高山
山地按其海拔高度,可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等5个级别。其中,海拔大于5000米,超过现代雪线以上的,为极高山;海拔在3500米至5000米之间的,为高山;海拔在1000米至3500米之间的,为中山;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为低山;海拔低于500米的,则为丘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尤其西部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以及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所以我国极高山非常众多。世界上著名的极高山多数在中国境内或边界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围。
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极高山有14座,全部都在中国境内或边界上。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27米,位于中尼(尼泊尔)边界;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中巴(巴基斯坦)边界。极高山是登山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进行登山、探险、览胜最好的场所,也是科学家进行科考的重要基地。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我国已将一些著名极高山陆续向中外登山爱好者开放,来这些山地登山旅游探险的人也越来越多。
水景旅游资源篇
水的环境效应
水滋润万物生长,有水的地方,生机盎然。对一个旅游景区来说,只有山水明媚,生机盎然,才会使人感觉舒畅。水不仅使空气湿润,还能调节温度,净化美化环境
水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水的环境效应
水滋润万物生长,有水的地方,生机盎然。对一个旅游景区来说,只有山水明媚,生机盎然,才会使人感觉舒畅。水不仅使空气湿润,还能调节温度,净化美化环境,因此是大自然的美容师和大自然的空调器。
2、水的构景功能
水作为旅游资源是构景的基本要素。无论是江河湖泊,还是飞瀑流泉,本身就可以形成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同时水作为流动的形体,能够增加景区其他构景要素的活力与美感。所谓“山得水而活”就是这个道理。水和山,水和动植物,水和建筑物有机结合,相映成趣,构成景区优美的风景组合。
3、水的康乐作用
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一些温泉,矿泉,由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加之洁净无污染,无论是饮用还是疗养,都对人体健康有益。一些水域还可以开展多种娱乐运动,如游泳、沐浴、 垂钓、 水球、 划船 、帆板 、冲浪、 潜水等等。
4、水的交通作用
江河、湖泊和海洋,一般都具有水上交通的作用,可以弥补其他交通方式之不足,也可以因此增加旅游情趣,使旅游者更好地领略景区自然或人文环境之美。
海滨旅游资源
一、“三S” 景观
所谓“三S”景观,指的是海滨的阳光(SUN)、海水(SEA)和沙滩(SAND)。因英文中,这三个单词均以S开头,故名“三S”景观。
在现代旅游业中,“三S”景观已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资源,很多拥有“三S”景观的国家,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像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等。
二、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胜地
我国沿海各省市基本上都具备“三S”海洋旅游要素,而且因为我国跨纬度广,因此我国的海滨旅游资源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加上不同的海岸地貌,使我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呈现出多姿多彩、类别丰富的特点。
目前,我国由北往南,已经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有些还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主要有:大连、兴城、 北戴河、 青岛 、连云港、 舟山 、厦门 、汕头 、湛江 、北海、 三亚 以及台湾的台北和台南等地。
我国海滨旅游还有一些特殊的项目,如我国杭州湾的钱塘观潮,历史悠久,钱塘大潮早已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近年来大连等许多城市建立海底世界,海南三亚及广东电白放鸡岛等地建立潜水观光旅游点等等,这些崭新的海滨旅游项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旅游活动。在我国山东蓬莱和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等地,有时还会看到海市蜃楼奇景。
江河旅游资源
(一)、河流数量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江河众多的国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超过1500条。据有人计算,如果把全国大大小小的河流长度加在一起,总长度达到42万千米。
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条。它们是: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嘉陵江、 沅江、 乌江;黄河;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额尔古纳河、嫩江;珠江及其支流郁江
江河旅游资源
一、我国河流概况
(一)、河流数量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江河众多的国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超过1500条。据有人计算,如果把全国大大小小的河流长度加在一起,总长度达到42万千米。
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条。它们是: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嘉陵江、 沅江、 乌江;黄河;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额尔古纳河、 嫩江;珠江及其支流郁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辽河;海河;淮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二)、主要水系
1、太平洋水系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就属于太平洋水系。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澜沧江、辽河、海河、淮河等。
2、印度洋水系
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
3、北冰洋水系
在我国,只有一条河注入北冰洋,就是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
(三)、外流河与内流河
直接或间接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像上面所列的三大水系的河流均为外流河。不注入海洋,而是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则为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为内流区。我国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西端、冈底斯山划一条线,此线东南地区为外流区域,此线西北地区为内流区域。
1、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由于降水丰富,地表植被良好,又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河流往往具有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特征。而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则往往是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而且越往北方,结冰期越长。
2、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内流河大多为季节性河流,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干涸的。许多河流因流经沙漠戈壁,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沿途灌溉用水,使水量迅速减少,往往流程不长便在中途消失。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9月为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中下游河道经常断流。
二、主要江河旅游线
河流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这是因为:
1、河流及其沿岸有立体画廊似的自然风景。
2、河流两岸人文景观荟萃。河谷地带,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往往是古人类的起源地或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河流的产物。
3、河流还可以提供漂流、游泳、划船、垂钓等多种活动,在冬季冰期较长的北方河流上,还可以开展滑冰、冰橇等冰雪运动,使旅游增加无限情趣。
(一)、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达6300千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分上中下游三个河段。上游从源头----湖北宜昌,落差大,峡谷多。著名峡谷有云南境内的虎跳峡,重庆与湖北交界的三峡。中游从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多支流,多曲流,多湖泊。著名支流有汉江、 湘江、 赣江等 ,著名湖泊有洞庭湖 、鄱阳湖等。下游从江西湖口到入海口,江阔水浅,两岸名城众多。像著名的南京、镇江、扬州、南通以及上海等。
长江旅游线上最著名的风景区当属长江三峡。是长江旅游的热点,1985年被选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近200千米。
最西面的是瞿塘峡,从白帝城到大溪镇,长8千米,以雄著称,有“夔门天下雄”之说。瞿塘峡雄伟壮观,名胜古迹很多,以粉壁石刻为最,还有古栈道遗迹、古人悬棺、诸葛八阵图、刘备托孤的白帝城等;
中间为巫峡,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到湖北巴东的官渡口,全长40千米,以秀著称。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屹立在南北两岸,挺拔秀丽,是三峡山水美景最迷人的一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神女峰;
最东面的是西陵峡,西起香溪河口,东到南津关,全长约70千米,滩多水急,以险著称。著名的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还有黄陵庙、三游洞等名胜。
在三段峡谷之间,为两段宽谷。瞿塘峡与巫峡之间 ,是大宁河宽谷。大宁河小三峡,全长有50千米,其形胜如《蜀中名胜记》所描写的“众峰?绝,如削如画”。有人认为小三峡很多方面可和大三峡相媲美;在巫峡和西陵峡之间,为香溪宽谷。这里有秭归县的屈原故里,兴山县的昭君故里。
(二)、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等9个省级行政区,在山东境内入渤海。
黄河从源头----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清澈,峡谷众多。著名峡谷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十几个大峡谷,还有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中游从内蒙古河口----河南孟津,主要奔腾于晋陕峡谷中,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黄河形成含沙量高居世界各大河流之首的混浊河水,显出“黄河”之本色。著名的壶口瀑布和三门峡都在这一段。
下游从河南孟津----山东入海口,因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有些河段高出平地达10米左右。
黄河的旅游价值主要在于它的人文方面。黄河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咸阳 、西安、 洛阳、 开封等,都历史古都 ;兰州、 银川 、呼和浩特、郑州 、济南等则是黄河干流上的省会或首府城市。近些年,宁夏和内蒙古河段,开展了漂流活动,乘坐羊皮筏与牛皮筏漂流,极富刺激性和吸引力。
(三)、漓江
在我国,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美丽的漓江就是连接桂林与阳朔的一条纽带。它位于广西,是桂江的支流,北起兴安,南至梧州,全长400余千米。
从桂林象鼻山开始,碧水回流,夹岸青峰,奇岩怪石,竹林古榕,组成了一幅长达83千米的锦绣画卷。从北向南,沿江著名的景点有:穿山、斗鸡山、父子岩、冠岩、绣山、白虎山、画山等。
(四)、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它始凿于春秋时期,后经隋、元两代两次大规模扩展,使运河先后通达洛阳和北京。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它贯穿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粮北运、北煤南运中,从古至今都在发挥重要作用,极大促进了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大运河的旅游价值也得到了开发利用。
作为水上旅游线,主要是大运河从江苏扬州----浙江杭州之间这一段。在运河上乘坐仿古龙舟,吊古评今。沿途可观览杭州、苏州、无锡、 镇江、 扬州等旅游名城 ,美丽的江南园林和水乡风光 可尽收眼底。
(五)、主要风景河溪
浙江省的新安江---- 富春江、楠溪江;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贵州省的荔波樟江、舞阳河;湖南的湘江、猛峒河;四川的九寨沟、大渡河;湖北的香溪、神龙溪;云南的大盈江、瑞丽江;海南岛的万泉河;东北山区的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鸭绿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