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官网
甘肃的地质公园特征
全省十四个市州除庆阳和金昌市均有分布,其中以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为主要景观的有15处。以地貌景观类旅游资源为主的地质公园有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平凉市崆峒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甘肃炳灵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貌国家级质公园等6处国家地质公园,甘肃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省级地质公园、宕昌县官鹅沟地质公园、武都万像洞省级地质公园、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天祝马牙雪山峡谷省级地质公园、甘肃卓尼洮河大峪地质公园、甘肃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甘肃崇信龙泉省级地质公园、甘肃临潭冶力关省级地质公园、甘肃省碌曲县则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省级地质公园、甘肃金塔黑河省级地质公园、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金昌市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省级地质公园、甘肃省渭源县渭河源省级地质公园、武山县水帘洞省级地质公园、两当县云屏三峡省级地质公园、兰州天斧砂宫省级地质公园、临洮县紫云山省级地质公园、平凉庄浪县云崖寺省级地质公园、徽县三滩省级地质公园、兰州市连城吐鲁沟省级地质公园、嘉峪关市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武威市沙漠省级地质公园等17处省级地质公园,共34处,占甘肃省地质公园总数的82.9%。
其中: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有10处,含丹霞地貌的地质公园有甘肃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省级地质、天祝马牙雪山峡谷省级地质公园、甘肃迭部扎尕那省级地质公园3处;以碳酸盐岩(岩溶)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有8处;以湿地沼泽为主的地质公园有5处;以雅丹地貌、沙漠地貌、山岩峰林地貌、峡谷地貌、湖泊或潭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各1处;河流景观带和沙漠、泉和沙漠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各1处。
图1 甘肃省地质公园分布图 制图/李继威表1 甘肃省地质公园分布情况一览表
序号
市(州)
名 称
主要旅游资源保护对象
数量
酒泉市
甘肃敦煌雅丹世界地质公园
雅丹地貌
5处
甘肃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
古植物化石产地
甘肃省肃北公婆泉恐龙地质公园
古动物化石产地
鸣沙山月牙泉省级地质公园
泉、沙漠
甘肃金塔黑河省级地质公园
河流、沙漠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
峡谷
1处
张掖市
张掖丹霞地貌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2处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峡谷、丹霞地貌
武威市
天祝马牙雪山峡谷省级地质公园
冰川、丹霞地貌
2处
10
武威市沙漠省级地质公园
沙漠地貌
11
白银市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地貌
1处
12
兰州市
兰州市连城吐鲁沟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2处
13
兰州天斧砂宫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14
临夏州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结果)
古动物化石、丹霞地貌
5处
15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化石和足印
16
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级地质公园
古脊椎动物化石
17
甘肃炳灵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18
积石山县石海冰川遗迹省级地质公园
现代冰川地貌
19
定西市
甘肃漳县贵清山-遮阳山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3处
20
甘肃省渭源县渭河源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峡谷地貌
21
临洮县紫云山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22
天水市
天水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2处
23
武山县水帘洞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24
平凉市
甘肃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3处
25
甘肃崇信龙泉省级地质公园
泉、丹霞地貌
26
平凉庄浪县云崖寺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
27
陇南市
宕昌县官鹅沟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5处
28
29
鸡峰山-西峡省级地质公园
丹霞、岩溶地貌
30
武都万像洞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31
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
构造地貌
32
两当县云屏三峡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33
徽县三滩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34
甘南州
甘肃卓尼洮河大峪地质公园
峡谷地貌
4处
35
甘肃迭部扎尕那国家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36
甘肃临潭冶力关省级地质公园
堰塞湖、丹霞地貌
37
甘肃省碌曲县则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
岩溶地貌
甘肃的世界地质公园
(一)色彩缤纷、连绵不绝——张掖世界地质公园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以闻名中外的彩色丘陵地貌、中国北方典 型干旱区丹霞地貌为主体景观,融合九个泉地学科考研学区,并辅以丰富的火山熔岩 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向斜等中小型构造、黑河等河流地质遗迹、康乐草原等自然景观,融合张掖市独有的裕固族民族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集科学普及、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民族文化浓郁、极具观赏价 值的世界地质公园。2020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张掖丹霞地貌世界级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景观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已建张掖丹霞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层理交错、色彩斑斓,被国内丹霞地貌研究权威黄进先生评述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彩色丘陵全国第一”,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质景观之一。与中国六大世界级丹霞地貌之中的贵州赤水丹霞、福建宁泰丹霞、湖南崀山丹霞相比,张掖丹霞的彩色丘陵由低到高起伏有秩,红、黄、灰、绿、青等色带清晰、鲜艳,高峡幽谷与石堡、石墙、石柱、石桥造型丰富,崖壁、方山、石墙、石柱、尖峰、低山、丘陵等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具极高的科研、观赏价值,保护现状良好,交通方便,当属世界级旅游资源。
图2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彩色丘陵地貌
图3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冰沟丹霞地貌
(二)红崖凿窟、融合典范——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涉及永靖县、和政县、东乡县、临夏市、广河县、临夏县等六个县(市),66 个乡镇,总面积约 2120平方千米,公园内有人口 116.6 万。该公园是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为重要补充,并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集地质、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就是炳灵丹霞地貌,是一处丹霞地貌与石窟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景观。丹霞地貌由下白垩系河口群紫红色厚层砂砾岩、砾岩夹砂岩组成,为形态各异的峰丛状、峰林状丹霞地貌和高原峡谷状丹霞地貌。丹霞峭壁上的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样,有着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甘肃省的大多丹霞地貌都没有水的相伴,炳灵丹霞地貌恰恰相反,是北方丹霞少有的与水相映而生,万千造像在崖壁上纷呈凿刻,在自然的风霜和历史的镂刻下记忆这片土地曾经的热闹非凡,也彰显了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走,山水因文明而存世万年。
图4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炳灵丹霞与水相映而生图4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待公布)—炳灵丹霞与石窟相遇
甘肃的国家地质公园
(一)坡陡身直、昂然耸立——天水麦积山丹霞地貌 麦积山丹霞地貌已建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是一座以北方型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河曲地貌为主体,融合了麦积山石窟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环境保护、娱乐与探险于一体的大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所在区域处于中国东西中央造山带(昆仑-祁连-秦岭)与南北构造带(贺兰-川滇)的交汇部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弧形构造等各类构造形迹集中发育;不同成因、不同规模的地貌形态集中展示,其中锥状丹霞地貌和由其组成的丹霞峰林地貌最为奇特;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为其核心景区。麦积山丹霞地貌由白垩系麦积山组中厚层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构成,形似“麦积”状,拔地而起,山崖陡峭,风蚀壁龛层层迭起,似幕帘、峭壁;山顶较平,似桌面,,高142m,半圆形陡崖,长240余m高。中国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六大世界级丹霞地貌以及甘肃张掖彩色丘陵多崖壁、石柱、方山、丘陵丹霞。麦积山为典型“圆桌状平顶山”,国内唯一,世界少有。且丹霞地貌和其它地貌及石窟艺术人文景观共同组成了麦积山地质公园的综合景观,文化底蕴雄厚,极具科研、科考、考古与观赏价值。邻近天水城区,交通方便;地处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十分优美。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中以锥状丹霞地貌和由其组成的丹霞峰林地貌最为奇特、罕见,是不可多得的地貌景观。地貌具有色调的季节变化,冬季失去红色调而呈现灰黄色调,夏季降雨集中冲淋才显出本来的红色。丹霞奇景与石窟艺术及宗教文化的紧密结合,“丹霞为宗教增秘,佛光令丹霞生辉”的完美统一。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丹霞地貌不仅具有“坡陡身直、似墙壁、似厅堂廓柱、昂然耸立”的典型北方丹霞的形状,也透露出“丹崖、秀水、青山相互衬托,绮丽清婉与雍容祥和”的南方丹霞特有的韵味。
图5 麦积山丹霞地貌
(二)奇峰绝壁、巨厚砾岩——平凉崆峒山丹霞地貌
为崖壁、方山丹霞地貌。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侵蚀形成的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高耸入云,山顶两级老夷平面上覆第三纪红层,地形平坦而开阔,对揭示黄土高原区分布的岛状基岩山的形成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崆峒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之称,是中国史志记载最早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称崆峒。因山体特征,有鸡头、笄头等别名。在地质背景上,崆峒山是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潜力。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孤山峰岭,峰丛广布,方山洞穴发育,怪石突兀,山势险峻,气势雄伟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这种以下白垩系浅紫红色调为主的巨厚层砾岩自然地貌,是受我国少有的南北向构造主导、新构造运动频繁作用形成的,是国内丹霞地貌类型中形成时代较早的类型,是大面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自然奇观。崆峒山虽与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一样同为典型的丹霞地貌,但由于崆峒山地处高海拔地区显得尤为珍贵。这一自然遗迹,为研究崆峒地区地质构造、古气候、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变迁,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揭示广大黄土高原区分布的岛状基岩山的形成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图5 崆峒山丹霞地貌
(三)丹霞长崖、风蚀壁龛——天水仙人崖丹霞地貌
仙人崖地层主要为白垩系麦积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等,近水平发育,受流水溶蚀、冲蚀、风雨侵蚀等作用,发生差异风化,形成了丹霞长崖、丹霞方山、锥状丹霞、丹霞廊崖、丹霞峰林等姿态各异的丹霞景观仙人崖一带沟谷两岸悬崖绝壁不连续分布,两岸对峙,主要有东崖,西崖和南崖,崖高80—100m,长100—300m,崖面平缓。风蚀壁龛层层迭起,同时还有丹霞峰林地貌分布广泛,孤山独峰,山峦起伏。并因与石窟造像的有机结合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物古迹分布于崖顶,崖面,植被发育,景色优美。
图6 天水仙人崖丹霞地貌
甘肃的省级地质公园
西和石峡八峰崖丹霞地貌,巨笋状石峰或5、8一字排列、或独立成峰,形状十分逼真;西和大桥仇池丹霞地貌,巨型方山(桌形)四面绝壁赤红,顶部平缓、田园景色优美,历史传说神奇。均为甘肃唯一、国内少有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形态独特,区域对比明显,具有很高的科普、观赏价值。地处陇南,植被发育,环境优美,是休闲、旅游的良好场所。
图7 西和石峡八峰崖丹霞地貌
图8 西和大桥仇池丹霞地貌,巨型方山(桌形)四面绝壁赤红
武山水帘洞丹霞地貌以大型储油罐状丹霞为主、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以墙式或柱式丹霞为主、临洮紫云山丹霞地貌以红色艳艳丘陵丹霞为主、渭源渭河源丹霞地貌以方山丹霞为主、庄浪红云崖寺丹霞地貌以崖壁或红色丘陵丹霞为主、崇信龙泉寺丹霞地貌以崖壁丹霞为主,该6处丹霞地貌形态特征各不相同,已建省级地质公园;临潭冶力关丹霞以墙式丹霞为主,地处西秦岭红色盆地,属冶力关省级地质公园重要旅游资源点;天祝炭山岭丹霞地貌以崖壁蜂窝状丹霞为主、天祝天堂寺本康丹霞地貌以“小麦积”、“崖壁阴性石”为主,省内少有,属天祝玛雅雪山省级地质公园的重要旅游资源点。
图9 武山水帘洞丹霞地貌以大型储油罐状丹霞
图10 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以墙式或柱式丹霞图11 崇信龙泉寺丹霞地貌-崖壁丹霞
甘肃未成未地质公园的丹霞与彩丘地貌
碌曲郎木寺丹霞地貌墙式丹霞地貌立于山顶、舟曲拉尕山赤壁石窟丹霞地貌崖宽高陡、宕昌牛头寺丹霞石林地貌以丹霞石林为主、成县鸡峰山丹霞地貌岩壁高陡狭窄,西和稍峪云华山丹霞地貌为长岭丹霞、礼县上坪大堡丹霞地貌主要为孤峰或斜壁丹霞、甘谷大像山丹霞地貌崖壁丹霞似红旗招展、漳县韩家沟丹霞地貌峰峦叠起、泾川南石窟寺丹霞地貌长崖有名胜古迹、华亭五台山丹霞地貌峰崖共生,这些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均植被发育,环境优美;古浪横梁丹霞地貌以红色丘陵为主、兰州树屏、临洮苏木沟、玉门赤金红柳峡五彩丘陵可与张掖彩色丘陵比美。
图12 碌曲郎木寺丹霞地貌墙式丹霞地貌
图13 甘谷大像山丹霞地貌崖壁丹霞似红旗招展
图14 兰州树屏彩色丘陵地貌图16 玉门魔山-火山口下的彩色丘陵地貌图17 玉门魔山彩色丘陵地貌
地质公园与文旅产业发展关系密切
虽然随着自然保护地的优化调整,地质公园数量会随之减少,但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却不会消失,必将绽放出绚丽光。